黄三角吊英文:YellowTang学名:Zebrasomaflavescens这种吊有一个亮黄色的身体,分布很广,从夏威夷到印度尼西亚及澳大利亚大堡礁。用250升及更大的水族箱并有足够游泳空间饲养。对同类的鱼有攻击行为,最好一个缸只养一条。如果想多放些,同时入缸可以减少其攻击行为。虽然吊类鱼也和其他鱼一样喂食动物性饵料,但需要注意要提供足够的海草及海藻等植物性饵料。这能增强其身体免疫力,减少攻击行为及提高其全面健康。也可以在石头上绑上干海草来喂食,每天建议喂食3次。或者准备一些人工的植物性饵料,能更方便些。这种吊是最普遍、最流行及非常适应在裸缸和珊瑚缸饲养
正吊/双斑栉齿刺尾鱼/双斑栉齿刺尾鲷英文名:Twospotsurgeonfish学名:Ctenochaetusbinotatus分布:印度-太平洋特点简述:在後面的背鳍基底与臀鳍的突出黑色的斑点;眼的周围成鱼有一个蓝色的环。背鳍与臀鳍深褐色的。尾鳍褐色当成鱼时,当幼鱼时的黄色。唇的边缘平滑的。上颚齿通常有5个小齿状突起。(不包括顶端)前面的鳃耙23-29栖息於珊瑚与深泻湖与临海礁石的碎石区域。刮食碎屑薄片,而且单细胞的藻类(例如腰鞭毛虫Gambierdiscustoxicus)因此产生在雪卡鱼毒食物链中使得此鱼种一个关键的连结的雪卡鱼毒毒素。
灰吊/白唇刺尾鱼太平洋,蓝白色,印度,临海英文名:Palelippedsurgeonfish学名:Acanthurusleucocheilus分布:印度-太平洋特点简述:在唇上面与後面的黑色;被一条蓝白色条纹环绕的嘴;横过胸的一条宽的白色条纹;尾部的基底有一条宽的蓝白色的条纹;白色的肉梗棘。鳍黑色;胸鳍具有一个白色的条纹在後部的第三。出现於在海峭壁附近的清澈的临海礁石。
白尾吊/西瓜吊英文名:WhitetailBristletoothWhitetailTang学名:Ctenochaetusflavicauda分布:太平洋群岛特点简述:成鱼体橘黄色,体侧具数十条黑色横纹,头部和胸腹部青色,具黄色圆形斑点,眼睛后方具一黄色月形斑纹,吻部蓝色,背鳍和臀鳍青色,具蓝缘,腹鳍与体色一致,胸鳍淡黄色透明,尾鳍白色,因此得名“白尾吊”。主要以丝藻和附着在碎石上的单细胞藻类为食。
汤臣吊/黄尾刺尾鱼英文名:Thompson'ssurgeonfish学名:Acanthurusthompsoni分布:印度-太平洋特点简述:成鱼体一致为橄榄褐或蓝灰色,胸鳍腋下具一黑横斑,背鳍基底末缘具一小黑斑。尾鳍白色,余鳍与体同色,尾柄棘沟缘为黑褐色。食物以紫菜、蔬菜、冰冻鱼虾肉、无脊椎动物以及含海藻成份的高品质植物性海水鱼饲料等均可。汤臣吊对水质和食物的要求都不算高,体质强健,不难饲养。
蓝线吊/密线刺尾鱼英文名:Bluelinedsurgeon学名:Acanthurusnubilus分布:印度-西太平洋特点简述:成鱼体一致蓝色,头部和胸部具很多黄色至褐色的小圆点,体侧密布白色细横线。身体各鳍均与体色一致,尾鳍末端颜色较深,尾棘黑褐色,四周具黄色斑。主要以浮游植物为食。
雀斑吊/黑带倒吊/斑头刺尾鱼英文名:White-freckledsurgeonfishPale-linedSurgeonfishEarbarSurgeonfish学名:Acanthurusmaculiceps分布:太平洋特点简述:成鱼体橄榄绿色,胸腹部泛黄,头部及颈部满布白色斑点,因此得名“雀斑吊”;眼睛正后方具一黄缘之蓝短色斑。背鳍和臀鳍褐色,具蓝色缘;尾鳍黑褐色,基部有一黄带,末端具蓝色缘;胸鳍暗色,末端黄色;尾柄棘沟缘为蓝黑色,而尾棘则为白色。幼鱼与成鱼不尽相同,幼鱼体前半部橙色,后部蓝黑色,体侧具很多橄榄绿色横纹。头部具橙色斑点,胸腹部蓝灰色,尾鳍基部具一宽阔的白竖带。随着成长,幼鱼的体纹逐渐消失,体色转为一致的橄榄绿色。主要以海藻为食。
太平洋黑吊/双带黑吊/黑体刺尾鱼英文名:Finelinedsurgeonfish学名:Acanthurusgrammoptilus分布:西太平洋特点简述:成鱼体一致黑色,眼睛前方具一不明显之黄色斑带,鳃盖后方另具一深棕色斑。各鳍与体色一致,背鳍和臀鳍软条部钝圆形,尾鳍基部具白色竖带,末端具白色缘,因此得名“双带黑吊”。幼鱼和成鱼截然不同,幼鱼体乳黄色,体侧满布蓝色的波状横线,背鳍淡黄色,臀鳍黑色,各具5-6条白色横线。随着成长,幼鱼体色逐渐转为一致黑色。主要以海藻为食。
印度洋黑吊/肩斑刺尾鱼英文名:Blacksurgeonfish学名:Acanthurusgahhm分布:紅海、亚丁湾特点简述:成鱼体一致黑色,各鳍与体色一致,尾鳍基部具白色竖带,末端具蓝色缘,背鳍和臀鳍也具蓝缘。成鱼在眼睛正后方以及尾棘处各具一暗色短横斑,体长5cm以下的幼鱼不具任何横斑,体长10cm以下的亚成鱼的尾棘处不具斑纹。在夜间,体色会转为蓝灰色。与白鳍黑吊和太平洋黑吊非常相似,与白鳍黑吊的区别在于后者的胸鳍后部为白色,且身体各鳍不具蓝色缘带;与太平洋黑吊的区别则在于尾鳍缘的颜色以及背鳍和臀鳍软条部的形状,太平洋黑吊的尾鳍鳍缘为白色,且背鳍和臀鳍软条部为钝圆形。主要以海藻为食。
眼纹倒吊/波纹吊/额带刺尾鱼英文名:Eyestripesurgeonfish学名:Acanthurusdussumieri分布:印度-太平洋特点简述:白褐色身体,在头部上的比较宽又不规则的线,在眼之间的橘色条纹,跟鳃盖继续在後每个眼。吃细小的绿藻与蓝绿藻,矽藻的表面薄膜,与碎屑覆盖沙子。
白鳍黑吊/白胸鳍刺尾鱼英文名:Whitefinsurgeonfish学名:Acanthurusalbipectoralis分布:大堡礁特点简述:成鱼体一致棕黑色至黑色,体侧没有任何斑纹和斑点。胸鳍前半部黑色,后半部白色;尾鳍黑色,接近尾柄处具白色斑带,尾棘黑色。主要以底部水域中的浮游动物为食。
虎纹吊/印度洋吊/暗体刺尾鱼英文名:IndianOceanmimicsurgeonfishMimicEibliTang学名:Acanthurustristis分布:印度洋特点简述:外表与虎纹仙很接近,不是很凶猛,不会骚扰缸中其他鱼。最好单独饲养。非常适合饲养在珊瑚缸中,不会骚扰珊瑚、贝类或无脊椎动物。建议提供活石供其啃食。虽然吊类鱼也和其他鱼一样喂食动物性饵料,但需要注意要提供足够的海草及海藻等植物性饵料。这能增强其身体免疫力,减少攻击行为及提高其全面健康。也可以在石头上绑上干海草来喂食,每天建议喂食3次。或者准备一些人工的植物性饵料,能更方便些。
蓝点吊/瘤鼻天狗鲷/丝尾鼻鱼英文名:BignoseunicornfishVlamingiiTang学名:Nasovlamingii分布:印度-太平洋特点简述:成鱼后身体颜色为褐色到紫色,带垂直条纹及一些亮蓝色。背鳍、臀鳍、尾部及面部都点缀着亮蓝色。900升的水族箱饲养,需要足够的活动空间及藏身地点。水族箱需要加密封的盖防止其跳出。对其他吊类不友好,但对其他鱼很温和。在珊瑚缸饲养时不会伤害无脊椎动物。虽然吊类鱼也和其他鱼一样喂食动物性饵料,但需要注意要提供足够的海草及海藻等植物性饵料。这能增强其身体免疫力,减少攻击行为及提高其全面健康。也可以在石头上绑上干海草来喂食,每天建议喂食3次。或者准备一些人工的植物性饵料,能更方便些。
耳斑吊/坦氏刺尾鱼英文名:DoublebandsurgeonfishLieutenantTang学名:Acanthurustennentii分布:印度洋特点简述:耳斑吊产自马尔代夫的岩礁地区,身体大部分呈褐色,外围带有深色线条。身体与尾部接壤处有一带亮蓝色外边的斑点。尾部呈叉状。500升以上水族箱饲养,提供足够的活石及足够的空间。有领地意识,对其他吊类有攻击行为,但对其他品种的鱼很温和。虽然吊类鱼也和其他鱼一样喂食动物性饵料,但需要注意要提供足够的海草及海藻等植物性饵料。这能增强其身体免疫力,减少攻击行为及提高其全面健康。也可以在石头上绑上干海草来喂食,每天建议喂食3次。或者准备一些人工的植物性饵料,能更方便些。
火箭倒吊/印尼栉齿刺尾鱼英文名:BristletoothTominiTangTominisurgeonfish学名:Ctenochaetustominiensis分布:中西太平洋特点简述:幼鱼期颜色由黄色、蓝色及白色组成。成年后,颜色固定了,尾巴变成蓝色,背鳍及臀鳍带金黄色边。眼睛上面有很小的金黄色点,正对下方有一金色的圈。350升以上水族箱饲养,需要有足够的游泳空间。对其他吊很凶猛,但对其他鱼很友好。虽然吊类鱼也和其他鱼一样喂食动物性饵料,但需要注意要提供足够的海草及海藻等植物性饵料。这能增强其身体免疫力,减少攻击行为及提高其全面健康。也可以在石头上绑上干海草来喂食,每天建议喂食3次。或者准备一些人工的植物性饵料,能更方便些。
紫蓝吊/大西洋蓝吊/蓝刺尾鱼/黄刺尾鱼英文名:BlueCaribbeanTang学名:Acanthuruscoeruleus分布:西大西洋特点简述:卵圆形,条纹随着鱼的阶段不同而有所不同。幼鱼期是亮黄色,背鳍及尾鳍带蓝边。当成熟后,蓝色代替了黄色,更加鲜艳。也可能出现黄尾巴。450升以上水族箱饲养,需要足够的游泳空间。对同种有攻击行为,对其他品种很友好。虽然吊类鱼也和其他鱼一样喂食动物性饵料,但需要注意要提供足够的海草及海藻等植物性饵料。这能增强其身体免疫力,减少攻击行为及提高其全面健康。也可以在石头上绑上干海草来喂食,每天建议喂食3次。或者准备一些人工的植物性饵料,能更方便些。
一字吊/红印倒吊/宪兵倒吊/橙斑刺尾鱼英文名:OrangeshoulderTangOrangespotsurgeonfish学名:Acanthurusolivaceus分布:斐济特点简述:幼鱼期,黄色的身体,在臀鳍及背鳍之间只有一个非常淡的蓝色点。成鱼后,身体前半部变成亮灰色,身体后半部变成深灰蓝色。在胸鳍上方出现带深灰色边的橘色斑纹。尾巴变成燕尾。570升带足够游泳空间的水族箱饲养,对其他吊很友好。如果想多放,最好一条幼鱼加一条成鱼。虽然吊类鱼也和其他鱼一样喂食动物性饵料,但需要注意要提供足够的海草及海藻等植物性饵料。这能增强其身体免疫力,减少攻击行为及提高其全面健康。也可以在石头上绑上干海草来喂食,每天建议喂食3次。或者准备一些人工的植物性饵料,能更方便些。
五彩吊/花倒吊/金边吊/白颊吊/白额倒吊/灰额刺尾鱼/白面刺尾鱼英文名:WhitecheeksurgeonfishWhitecheekTang学名:AcanthurusnigricansAcanthurusglaucopareius分布:夏威夷特点简述:有一个紫蓝色的身体,在嘴和眼睛间的面颊上有一个亮白色的条纹。尾巴是蓝色带黄色条纹。在背鳍下面及臀鳍上面各有一黄色条纹。需要有足够游泳空间的300升以上的水族箱饲养。对同类鱼有攻击行为,对其他品种的则很友好。虽然吊类鱼也和其他鱼一样喂食动物性饵料,但需要注意要提供足够的海草及海藻等植物性饵料。这能增强其身体免疫力,减少攻击行为及提高其全面健康。也可以在石头上绑上干海草来喂食,每天建议喂食3次。或者准备一些人工的植物性饵料,能更方便些。
珍珠大帆倒吊/印度大帆吊/红海大帆吊/德氏高鳍刺尾鱼英文名:Desjardin'sSailfinTangEasternsailfintang学名:Zebrasomadesjardinii分布:马尔代夫、红海、斯里兰卡特点简述:暗色的身体带着非常明亮的条纹及斑点。有一条蓝色带白斑点的尾巴。亚成鱼比成鱼颜色鲜艳。当背鳍及臀鳍张开时,其身体尺寸能增大一倍。600升以上水族箱饲养,需要足够的游泳空间。对其他吊类有攻击行为,但对其他品种的鱼很友好,所以一个缸最好只放一只。它喜吃丝藻。虽然吊类鱼也和其他鱼一样喂食动物性饵料,但需要注意要提供足够的海草及海藻等植物性饵料。这能增强其身体免疫力,减少攻击行为及提高其全面健康。也可以在石头上绑上干海草来喂食,每天建议喂食3次。或者准备一些人工的植物性饵料,能更方便些注意:珍珠大帆倒吊幼鱼期与大帆倒吊非常像,但在各鳍及身体上没有斑点。但随着鱼龄的增长,斑点会出现在鳍及身体上。
长嘴倒吊/丝绒吊/丹麦吊/黑三角吊/黑高鳍刺尾鱼英文名:LongnosesurgeonfishBlackTangLongnoseSailfinTang学名:Zebrasomarostratum分布:中太平洋东部特点简述:这种鱼体色墨黑,卵圆形,蓝色的胸鳍,嘴长尖,尾柄上有一个小白点。吃藻类、鱼、虾、浮游生物。水族箱要提供足够游泳空间,可放入纯吊缸或最后入缸。可喂食动物性饵料,要提供足够的海草及海藻等植物性饵料,可在石头上绑上干海草来喂食,也可人工的植物性饵料。
印度天狗吊/金边倒吊/日本吊/打铁婆/正吊/颊吻鼻鱼英文名:Orangespineunicornfish/NasoTang学名:Nasolituratus分布:印度洋、红海、夏威夷特点简述:这种鱼背鳍黄色,尾鳍有黑线,成熟后颜色会变暗,缘线与台湾的天狗倒吊不同。生活习性同所有的粗皮鲷鱼一样,喜吃藻类等植物性饵料。水族箱要足够游泳空间,对其他吊会有攻击行为,但与缸中其他鱼和平相处。可喂食动物性饵料,要提供足够的海草及海藻等植物性饵料,可在石头上绑上干海草来喂食,也可人工的植物性饵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