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大多数人是追求舒服安逸,人是习惯的动物,很难放弃已有的优越条件,所以很多人所谓的梦想和创业是伪梦想。如果真的选择创业,这五道坎你必须跨过!
创业的第一道坎:做一个决定
创业的决定,就是追随你心,千万不要委屈你的想法,要讲出來,更要去实践它!
非常庆幸,工作14年后踏出了人生里程碑的一步,在今年的5月份,举家迁移到我阔别5年的深圳,开始了创业新生活!
创业的第二道坎:找搭档
目前我们有三个合伙人,陈元强(强哥,真的很强,曾经连续半年每周工作超过100小时),14年来一直保持coding;李硕,我大学同班同学,2年的码农&12年的IBM和微软销售、渠道工作经历。我,快10年没有写代码了,所以只适合做支撑服务,负责公司财务、人事、运营和对外关系。创业找搭档堪比找人生伴侣,某种程度可能比找合适的LP还难。
首先是信任。没有工作或生活的频繁的交集,很难彼此了解对方,了解清楚了才能谈信任关系,有了信任就可以无话不说,彼此不会多花精力设防,我们三个十几年的交情,没有比我们这个团队组合更有竞争力的。
其次是能力的互补。技术型的、市场型和管理型,能力一定要互补,这样才能形成合力,1+1>=2,避免工作的强交叉,而越同质风险越高(同质意味着每个人都会用自己的强项,介入公司的研发或者市场,这是人的天性:用自己最熟悉的技能才有安全感和存在感)。我们三个人是传统IT和互联网、2C和2B、管理技术和运营等多方面互补的组合。
再次是性格的互补。核心团队由内向和外向、感受和直觉、思考和感情、判断和感知等相互促进,避免走进盲区,享受性格互补给合作带来的优势,并且可以从搭档那里学习一些自己原来想都想不到的成功做法。我们三个创始人的工作经历和背景决定了我们性格差异很大,比如我做事和说话很直接,善于分工协作以及对外打交道,我们的CTO很有钻研精神、专注,执行力超强,我们的CMO市场目标感强,为人处事周全到位。
所以,创业找搭档,需要诚心、诚意、执着和梦想的道理虽然简单,但知道不等于做到,做到不等于得到!你要有一种信念,那就是你应该找的人,锁定他!
创业的第三道坎:找人才
公司刚成立,公司没钱、没团队、没办公环境,很难吸引到熟手加入,只能瞄准在校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多备份的产品经理swison是今年的毕业生,服务去年刚发布一个月,他放弃腾讯实习机会加入多备份,然后一直主导我们产品的策划,毕业后顺理成章成为我们正式的产品经理。我加入不久,一天两人抽烟,他偷偷告诉我他当时来实习的的第二天就想离职,感觉这家公司才3个人,有点骗子公司一样。
创业公司工程师最难找,我们也试过很多渠道,面试不下300人。51job海量简历,命中率极低,大部分人一听说是创业公司,面试的机会都不给,还有相当大的一批人一听说我们公司在布吉,嫌太远,内推网和拉钩网刚开始效果不错,线上双向选择筛选了一遍,但创业公司薪资竞争力不够,所以成功率不高。
创业的第四道坎:找钱
不用说,没钱你会感觉到恐慌,极度的没有安全感会蔓延到整个团队,接着公司就没命了!我们是今年2月份开始做BP,三月份找投资,很快就敲定了。总结一下拿钱的过程和感受,一定要站在投资者得角度,投资方一是看团队,和找创业搭档一样的视角,二是要看做的项目是否符合大趋势,在大趋势里找一个细分的领域;三是看团队创业的决心和勇气;在这三点基础上要和投资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多碰面才能多了解你的团队以及你的项目,他们也会在这个过程提很多问题,给很多建议,一起探讨可行性,所以在这里建议是否准备创业的同学,多走出来,拓展自己的人脉和视野,多参加一些聚会,提前建立自己的信任圈。
我的感受是早期投资BP没什么用,半小时哪里能把20几页的PPT看明白,估值是扯淡;所以更多的是讲故事的能力,一句话讲清楚产品是干嘛的,团队多么牛逼、要多少钱。
创业的第五道坎:找用户
知名博主“冯耀宗”也是我们的用户之一,我们是通过18日的开放日才了解他个人成长经历:15岁出来打工,因为个子很小,在工厂熬不过每天12小时的工作节奏,接触网络后毅然辞职做网站推广,小有成就,今年才22岁,目前负责一家公司的系统管理和业务推广。有来去如风的大神“辉辉哥”,辉辉哥是最早参加活动的几个人之一,也是第一个让多备份“神仙姐姐”感到“压力”的人,因为在辉辉哥之前,在论坛上还没有哪个人会对产品如此了解,会对产品给予如此高的期望,他卧榻在病床上连发6个帖子,一口气提了超过30个功能建议。辉辉哥也是第一个自制多备份使用教程的人。
制造多备份活动最后阶段波澜的“始作俑者”就是nexteamer,他对论坛内容的熟悉程度甚至比我们很多工作人员都多,他的连续三篇内容更使得其他参赛者不得不对参赛内容在做修改。nexteamer虽然是一位未毕业的大四学生,但却具有产品经理一样的项目管理能力和产品分析能力,nexteamer采用文字+gif图片的形式为活动奉献了三份大礼:产品篇、竞品分析篇、运营篇。堪称教科书般的内容,已经成为我们团队的必读佳品。
关于企业用户的拓展,我们通过线上的互联网营销获得用户口碑和参与感,快速验证我们的产品功能特性,同时我们通过参加IT行业性沙龙、与IDC、云平台以及运营商合作,了解中大型的企业在数据安全、数据保护过程中发生的一些惨痛教训,布道我们解决痛点的方法,用线上互联网用户传播口碑来影响他们,有相当多的企业在试用我们的业务,由于我们的商业化在线支付和计费服务还未推出,不得不顶着立马有收入的诱惑、避免项目化个性化拖垮团队,坚决不接项目,保持我们的主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