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泰市在推进养殖污染治理过程中,坚持“整合资源、疏堵结合、转型提升”工作原则,借力环保治理助推全市养殖业“腾笼换鸟”,积极为禁养区养殖户关闭搬迁开展帮扶行动,真正让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整治成了一项推动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得民心、顺民意、保民生的环保工程,走出了一条养殖业转型升级的新泰路径。
肉鸭从“棚户区”到住上“商品房”
我们在宏成合作社笼养鸭养殖示范基地,见到了合作社理事长刘光洲。一见面刘光洲就自动打开了话匣子,“政府从上到下的支持力度太大了,今天楼德镇党委书记一直亲自陪着我协调畜禽养殖适养地块的流转”。
“我们这个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园项目,可以建设17栋鸭舍,每栋单批可饲养2.6万只,一年8批。我们就是推农牧行业的房地产模式。我们这些鸭舍,可以租赁、可以出售。出售的话,首付20万,我们协调银行贷款50万,其它钱我们一批鸭一批鸭的扣除。考虑到基本都是夫妻养殖,我们还会单独规划出生活区,让养殖户真正把养殖当成一个事来做。在园区里养殖,只负责养好鸭就可以了。销售、技术服务等都不用操心。我们这么做就是让养鸭户省心、安心、定心”。
刘光洲介绍说,目前已经有200多名养鸭户报名申请入驻产业园区。“我们将形成肉鸭养殖—鸭粪便+秸秆—有机肥—果蔬粮”的节能型农业生态循环发展模式。让我们的合作户,以业安家、真正的能发家致富。”
“畜禽环保综合治理是促动力,目的是让畜牧产业快速转型升级。这是我对政策的理解”。刘光洲笑着说“我们的肉鸭养殖模式是全智能笼养模式,全自动通风系统、全自动加料系统、全自动饮水系统、全自动温控系统。全自动光照系统、全自动清洁系统,墙体砖混结构、顶棚钢架结构,采用的材料不仅能有效保温,还有强阻燃作用。”
“我们来算笔账,采用肉鸭高标准智能笼养模式,人均养殖量可达3万只,节省人工;年出栏量达10批,效率提高50%;传统养殖模式一平米饲养6-7只,笼养模式可达18只,土地利用率提高了2倍;环境可控,原来料肉比是1.967,现在可降低0.08以上。最关键的是肉鸭用药量大幅减少,食品安全性大幅提高。”刘光洲思维清晰地说。
在楼德镇西营村我们见到了养鸭户王振,他也已与宏成合作社达成了合作意向。王振有两个鸭棚都在禁养区,已经拆除一个,另一个鸭棚也正准备出售鸭后拆除。王振笑着对记者说:“鸭现在也享福了,从‘棚户区’搬到‘商品房’了。”
找地、找钱、推模式,新泰趟出新路子
谈到新泰养殖污染治理工作做法,新泰市畜牧兽医局局长赵玉东介绍说,“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畜禽养殖业发展,对待养殖污染治理不是“一关了之、一拆了之”,而是着眼发展大局、着眼产业生存、着眼群众所需,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坚持‘整合资源、疏堵结合、转型提升’原则,既保环境又要民生,这为全市养殖污染治理顺利推进奠定了总基调。从根本上转变了以往‘重发展轻保护,先发展后治理’的思想,做到污染治理过程就是标准化改造和提质增效的过程。”
“方向已定,只需实干。只要是位于禁养区、养殖规模小、养殖效率低、粪污处理设施不健全、存在污染的养殖场户,必须关闭搬迁的就绝不含糊。”赵玉东说,“但我们绝不是为了关而关,为了搬而搬。在既保环境还要民生的原则下,我们要把产业转型升级,就要进行腾笼换鸟。做到让老百姓愿意关闭搬迁,就得为他们谋划出路,还要比现在好。只有让老百姓获得更大利益,并与我们规划蓝图紧密结合,我们的养殖产业才能实现发展升级”。
赵玉东说,“把养殖户的怨气变成了士气,绝望转化成了希望,给养殖户一个有奔头、长久的前景!”
找地
新泰市是传统畜禽养殖大市,全市共有4243家养殖场户,但根据新泰“三区”划分界定,有3440个养殖场户在禁养区,需要关闭拆迁的场户占比高达81%。面对如此大的数字,工作的艰难可想而知,而首要任务就是“找地”。
养殖手续办理服务同步跟进,精简审批。市委召开由畜牧、法制、发改、环保、国土、金融等20多个部门参加的研讨会,专门就养殖手续办理流程、企业投资协议等进行逐条讨论,提出修改意见。在养殖场建设的立项、环评、土地备案等手续办理方面,全力提供一切便利。乡镇街道跟上靠上,统筹推进,积极为养殖场建设在做好土地流转以及租赁、电力、道路畅通、用水等基础设施和协调村场关系等方面,给予有力支持和全程服务,全力推进适养区养殖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
找钱
畜禽场搬迁,设施设备配套升级,资金成为新瓶颈。新泰市积极组织金融部门,安排3亿元贷款资金予以扶持,为企业、养殖户寻找融资渠道,有效解决了生态养殖场建设过程中遇到的资金瓶颈问题,并强化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养殖户的利益联结,在养殖过程中提供贷款担保。
新泰市与益客集团对接。新泰市协调金融部门提供信贷支持。如果养殖户自建需要贷款,可由益客集团担保。益客集团与自建棚舍的养殖户签订养殖合作协议,每栋约贷款60万元,贷款年利率6.8875%。益客集团与养殖户签订还款协议,养殖户在协议约定时限内按约定批次归还贷款本息。
新泰市与温氏集团对接。温氏公司出台了无息垫资和降低保证金等扶持政策。一是无息垫资借款用于家庭农场建设所购买养猪设备及配套设施,垫资总额(每1000头/猪舍)不超过40万。二是降低保证金,考虑到初期启动资金压力较大,现将山东区域保证金400元/头降低到100元/头。在每批肉猪结算时,农场主每批收入需提留一定金额作为保证金,直到符合温氏公司标准。三是温氏公司可协助家庭农场,跟当地金融部门沟通,争取金融信贷支持。
推模式
创新模式,才能富百姓,才能强产业。为改变当前养殖行业“散、乱、污”的现状,在新泰市畜牧兽医局积极引导下,经过多年摸索试验,在全市推广生态立体肉鸭养殖新模式和广东温氏集团实行的“公司+家庭农场”合作模式。通过“乡镇与益客、温氏等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由企业投入资金建设、专业合作社牵头与养殖户合作共建以及养殖大户租赁土地自建”等多种方式,建设高效标准生态养殖场,并配套建设粪污处理设施,建设标准必须符合环保标准和要求。
同时,积极做好畜禽养殖服务工作的推进。一是分类确定养殖模式及示范点。针对生猪、肉牛、肉禽等不同畜种,新泰市积极培养试点,分类确定了自然发酵、垫料发酵床、有机肥生产、沼气工程、种养结合等五种粪污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发展模式及惠美农牧、天信农牧、旺财家庭农场、鑫基牧业等粪污综合利用示范点,并在全市广泛推广。二是加快粪污收集体系建设。按照“分区设点、分户收集、集中处理”的原则,根据全市畜禽废弃物产生量及区域布局,计划在青云街道、汶南镇、楼德镇建设山东绿福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3个有机肥加工项目,对全市畜禽粪污进行分散收集,集中生产商品有机肥,探索建设覆盖全市所有乡镇、街道的废弃物收集处理体系。三是规范提升养殖标准化建设。新泰市畜牧兽医局与山东农业大学专家教授、行业骨干交流,从选址布局、设施设备、生产管理、疫病防控、环保要求等方面考虑,编制了《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管理规范》,发放给各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分工负责人以及兽医站等,作为养殖户厂区建设的指导书,全面提升养殖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