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护理新知识新进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在2005年美国的心脏学会(AHA)已经提到关于“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的新医学论点,美国而在成人的健康教育—胆固醇计划中指出冠心病的危症首领为糖尿病,患者自身患有糖尿病之后,导致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更加增加风险[1]。大量关于糖尿病的资料文献证明,能够控制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是预防冠心病的方法之一。特别对于血压的控制、脂代谢降低紊乱对冠心病的控制和治疗可能要远远超过血糖控制的效果。临床中对患者的饮食习惯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是治疗冠心病和糖尿病的共同有效的手段之一。马骏等[2]在102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例的调查研究中已经充分证明饮食的种类因素对于疾病的发生更为重要。对于饮食治疗主要的目的是根据降糖药物使机体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体重降至正常,血脂恢复标准水平,从而控制高血压,这些因素都用能够对冠心病的治疗提高有利的基础[3]。而对总热量的控制和合理分配最重要,主要包括蛋白质、糖类以及脂肪的正确比例是饮食治疗的关键措施[4]。
1对机体的总热量的控制能降低胆固醇及血压导致有效控制血糖
2三大营养物质的合理比例,能够使血脂及血糖更好的得到控制
2.1糖有关新的观点报道[6],在摄入的总热量不变的情况下,高糖类的饮食对于患者来讲,可以占总热量的60%-65%以上为最佳状态,此时含糖量不仅使葡萄糖耐量能够得到改善,而且发生机体的胰岛素的需要量会不断的增加。高糖类的食物对于胰岛素的敏感性增高,尤其对于机体的内源或外源性胰岛素的表现更为明显。机体的糖类所占的热卡比例取决于对限制脂肪以及蛋白质的食物要求,患者对蛋白质以及脂肪的严格限制总摄入量时糖类的热卡比例一般情况是较高的,反之则热卡比例较低,但临床并没有设定限制的范围[7]。有关资料证明[8]牛奶以及水果比淀粉类食物能够对升高血糖有最低限的效应,但机体果糖以及蔗糖摄入更多时可能对降低血脂产生不利的影响[9]。临床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食用甜味剂来满足患者对甜食的需要,从而减少真正对糖的需求。
2.2脂肪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提倡食用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有利于改善机体对于胰岛素的抵抗,增加对胰岛素的吸收,从而使餐后血糖降低;使糖尿病患者的脂肪代谢降低,能够有效的预防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能使血脂和脂蛋白降低,导致血液中的血小板的聚集量降低,细胞膜增加流动性最终使血压降低[10]。植物油内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平时食用的大豆油以及花生油中都含有。饮食中不断的加大胆固醇摄入量会导致升高血胆固醇水平,因此使冠心病的危险性发生明显的增加[11]。目前只有动物性食物中富含有胆固醇,而在植物性的食物中一般不含胆固醇,而食用含有植物固醇的食物可以对胆固醇的吸收产生明显的影响,最终使血胆固醇发生降低。对于冠心病患者控制中胆固醇的摄入量,最主要是对动物性食物限制摄入量,注意进食含胆固醇食物的食物总量。一般患者每天小于300mg胆固醇摄入量。对于已经为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应严格限制在200mg/d。
2.3蛋白质对于冠心病患者的蛋白质摄入要求主要是对于优质的植物蛋白质所言,可以明显的降低疾病的病死率。在植物性蛋白中有丰富的纤维素,能够使三酰甘油以及血脂胆固醇明显降低,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有预防的作用[12]。每日摄入动物蛋白质的含量应占总蛋白质量的1/3,使必需氨基酸能够达到机体的供给。对于黄润生等[13]证明,高蛋白质长期饮食会导致肾小球的滤过压不断增高,机体易患糖尿病肾病的可能。低蛋白食物的饮食习惯可明显降低糖尿病和非糖尿病肾病的并发症发生率,能够使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危险性降低。目前ADA对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总蛋白质摄入量提出要达到总能量的10%-20%即可[14]。
3其他营养素的食用有效的控制血脂及血糖
3.1无机盐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饮食中要注意应严格控制食盐的摄入量,每天少于6g为宜。碘抑制胆固醇的吸收,对动脉壁沉着的胆固醇能够产生清除作用,并能清除钙盐在血管壁上的沉积,对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因素明显降低。食物中的钙以及镁离子能够对心肌离子的平衡起到维持的作用,当机体内缺乏镁离子时,机体的糖份利用率会发生降低,导致增加胰岛素需要量使机体发生脂代谢紊乱,因此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症状[15]。
3.2膳食纤维黄振国研究发现[16]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并能有效的利于葡萄糖吸收,可以降低血中三酰甘油的水平,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
4饮食护理是有效控制血糖和血压水平的重要手段
5小结
对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提倡健康的膳食模式,有效地预防各类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将在今后的护理和治疗之中更加完善。饮食护理的目的主要是协助降糖药物维持血糖在正常水平和标准体重,降低血脂水平,能够预防冠心病的多重并发症的发生。在医学界提倡健康的膳食模式的进展和方向,能够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更好的康复,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吴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临床分析[J].山西医药护理杂志,2009,5(12).
[2]马骏,吴显忠,王正伦,等.膳食因素与2型糖尿病继发冠心病关系的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1998,14(9):525.
[3]惠芳.糖尿病病人个体化饮食管理150例[J].现代实用护理杂志,2011,19(1).
[4]逄力男.2型糖尿病并冠心病病人的饮食治疗与评价[J].辽宁实用糖尿病杂志,2001,9(4):68.
[5]宋晓燕.糖尿病饮食管理的最新观点[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2(11).
[6]冲利糖尿病的饮食治疗[J].实用糖尿病杂志,2011,10(4):54.
[7]栾秀香.个体化饮食教育对糖尿病病人的干预效应[J].护理杂志,2009,1(22).
[8]张爱珍.糖尿病营养治疗进展[J].预防护理医学,2010,1(16).
[9]周逸丹.糖尿病饮食治疗现状[J].现代护理杂志,2011,2(35).
[10]高建梅.膳食营养与2型糖尿病[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9,(6).
[11]刘宏.1例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慢性心功能不全病人行白内障手术的护理[J].护理研究,2010,1(6).
[12]潘雪梅.冠心病危险因子探讨及预防进展[J].实用护理杂志,2009,1(19).
[13]刘凤勤.论糖尿病的饮食治疗[J].华北护理杂志,2010,6(12).
[14]朱大权.糖尿病病人的饮食治疗[J].家庭护士,2008,6(5A):1161.
[15]徐甲芬,欧凤荣,田艳萍.维生素与无机盐复合制剂改善糖尿病病人末梢神经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疗效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2,6(7):1055.
关键词:消毒;职业;层级培训;效果评价
消毒供应中心是对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处置的区域,是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中非常关键和重要的环节。为工作人员对供应工作的认识,业务知识的学习以及供应中心管理工作等方面提供有效的保障[1]。有多种消洗消毒设备、设施,工作人员必须能正确使用、维护和保养,并按卫生行业标准要求做好清洗、消毒工作,该区域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包装质量和灭菌效果[2]。我院2014年6月~12月对中心工作人员进行了有计划的业务培训,实施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分层级培训,制定培训目标,方式和方法,现将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35名在消毒供应中心工作3个月~2年的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选择从事消毒供应工作5年以上人员担任带教老师,均具有主管护师及以上技术职称。
1.2方法
1.2.2拟定培训目标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能熟练应对临床科室的问题并给出满意的答复;具有消毒隔离意识,能正确做好个人自身防护;熟练掌握所有器械的消洗流程和各种器械、器具的清洗、消毒方法;正确选用、配制清洗、消毒液,熟悉消毒液的监测方法;正确使用各种设备、设施,并能进行维护和保养,会处理设备常见故障;掌握清洗、消毒效果监测方法;熟悉有关清洗、消毒的新知识、新理论、新进展,并能对器械的清洗、消毒进行科学研究。
1.2.3岗前培训内容污染、清洁、消毒、无菌的概念;工作制度、人员职责、六步洗手方法、标准预防及职业安全防护知识、锐器伤预防与处理方法;熟悉常规器械、器材的识别及清洁度的检查;熟悉各班后的工作环境及清洗用具的清洁及消毒方法、回收容器及回收车清洗、消毒方法。清洗液、消毒液的选择及配制方法;消毒液的监测方法;熟悉常规器械、器具的清点、分类、清洗、消毒、干燥方法及流程。
1.2.4在职培训内容巩固护理人员岗前培训内容;熟悉不同器械、器材清洗和消毒方法的选择及注意事项;普通器械的性能检查、维护和保养;2009年卫生部的6项卫生行业标准;设备设施的操作方法及操作流程;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掌握复杂器械、精细器械的维护与保养;器械清洗和消毒效果监测;设备设施常见故障的识别与排除。熟悉有关清洗、消毒的新知识、新理论、新进展;器械清洗、消毒的科学研究。
1.3培训效果评价
1.3.1理论操作考核培训管理小组成员对工作人员培训效果进行评价,分为理论知识考核和操作技能考核,采取百分制评分方法,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考核成绩都必须大于80分,岗前培训考核通过后方能上岗。在职培训考核每月1次,低于80分需重新考核。
1.3.2清洗效果评价随机抽查清洗消毒后器械、器具,采用目测、放大镜检查、杰力试纸进行清洗效果检测,如有明显血渍、污渍、锈迹及杰力试纸测试阳性任一项者为该件器械清洗不合格。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二样本率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a=0.05,P
2结果
中心工作人员分层级培训前后理论和技能操作考核结果、器械清洗质量比较,见表1~表3。
3讨论
采用岗前培训,在职培训、分层级培训相结合的形式对供应中心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并进行理论、操作技能的考核及器械清洗质量的检测,评价分层级培训的效果。根据研究对象文化层次和教育背景,接受知识的能力,因为工龄、职称及分工的不同,所要求掌握的知识也不相同,研究证明:在培训过程中进行分层、分级培训,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相结合培训,培训效果显著提高,培训前、后合格率(%)比较P
参考文献:
[1]李晓亮,杨娴娴,贾楠,等.论医院供应室护理干预提升的措施[J].健康世界杂志,2015,23(6):308.
[2]周送华,李满华,等.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岗位技能的培训[J].中华护理杂志,2008,4(4):1136.
[3]杜辉.消毒供应中心手卫生依从性影响因素及对策[J].医学信息杂志,2015,28(18):337.
英文名称:SouthChinaJournalofCardiovascularDiseases
主管单位: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单位: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广东省广州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7-9688
国内刊号:44-1436/R
邮发代号:46-201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双月刊)创刊于1995年,是由广东省卫生厅主管、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主办,由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终生制主任冯建章教授担任主编并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一本心血管疾病专业性学术刊物。
主要报道国内外及我省有关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医疗、科研成果,介绍基础理论和新技术、新知识,及时反映国内外医学科学的新动向、新进展,加强与国内外的医学科技传播与交流;杂志全面报道有关国内各地医院及科研机构关于心血管疾病的最新研究成果。
关键词:循证护理教学应用
循证护理又称为“实证护理”。即护理人员审慎、明智和准确地以现有的科研结论为基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需求和愿望,结合护理人员的临床经验,选用最好的护理措施为患者实施有效、最佳的护理[1]。循证护理以严谨的护理科研为基础,有突出的先进性、科学性及实用性,是现代护理学发展的方向。在教学中融入循证护理,是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的必要手段,下面谈谈对于循证护理教学的几个要求。
1教师的知识结构要求
2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调整与补充
3诱导学生主动学习
4鼓励学生对新知识的应用
循证护理有很强的实用性。科研成果最终要指导临床实践,学生实习后开始参与护理实践活动。带教老师应鼓励、指导学生根据患者的病情适当地应用最新的护理科研成果,实施新的护理措施。把传统的“学习前辈的经验”的学习模式转变为“应用最新技术”的学习模式。同时仔细的观察、科学的统计、评估新技术应用的效果,从而主动参与到护理科研中来。莫美珠蓝林荣等在内科护理实习带教中应用循证护理教学方法,并对结果进行研究。将105例内科护理实习生随机分为循证护理组(52例)和常规教学组(53例),循证护理组按循证护理模式教学,常规教学组按常规教学模式教学。实习结束时比较两组学生综合技能考试、理论考试成绩及学生对教学模式的满意情况。结果循证护理组综合技能考试成绩优良率82.69%,护理理论考试成绩优良率84.62%,明显高于常规教学组(P
总之,循证护理是集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于一体的护理模式,是护理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学中应用循证护理,对教师与学生的素质都有很高的要求。在教学中把循证护理的观念、方法、技能传输给学生,才能培养出理论基础扎实、技术熟练、适应时代需要的高素质护理人才。
[1]李伟.循证护理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体会.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年23期
[2]高桂琴.浅谈内科护理学的教学体会.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3月第6卷第9期
关键词护士长护理管理
护士长在科室的计划、组织与协调作用
护士长在护理职业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护理工作面对的是病人,有生命有灵魂的人,搞好护理工作,良好的职业道德是第一位的。护士的职业行为需要护士长来引导,“护士必须有一颗同情心和一双愿意工作的手”(南丁格尔)。在这方面护士长的言传身教作用影响着护士,护士长具备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科室护士的工作就有方向、有活力。在职业道德教育中,护士长不但有教育职能,还担当着监督检查的角色,使科室工作做到制度过硬,有章可循。
护士长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
护士长是护理质量管理的主体:护理质量管理是护理管理的核心,提高护理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最终目的就是提高护理质量[2]。在质量管理中,护士长是临床护理和病房管理中最基层、最直接的管理者;护士长凭借自身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护理技术以及对业务的精通。
护士长是护理质量标准的制定者:按照护理部年度质控计划及科室工作特点,制定科室各项护理质量标准。我院制定了10项科室护理质量标准:基础护理、特工级护理、护理文件书与“三基”理论及技能,整体护理、健康教育、消毒隔离、护理安全、护理服务、病人满意度等。
护士长是具体工作的指挥者:在进行各项护理活动的过程中,护士长要进行具体的指导,使护士工作有目的有方向,随时纠正工作中的偏差。
护士长是护理质量控制者:按照质量标准,在护士长的统一指导下,进行护理质量检查、考核、分析评价,进行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护士长是业务带头人:护理业务管理要求护士长不断学习,了解本专业的新进展,根据科室业务需要,引进新的医疗护理设备,指导护士学习掌握并应用于临床,引进先进的护理方法,带领护士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开展护理科研成为业务带头人。
总之,在护理质量管理中,从基础质量到环节质量再到终末质量,护士长参与其中,担当着监督、检查、指导的角色,最终达到护理质量控制。
护士长在科室院内感染控制中的作用
医院感染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是科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护士长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消毒技术规范》等文件要求,从制度建设、岗位职责及控制措施等方面进行管理,以保证医疗安全。
小结
通过抓护士长管理,使我院基础护理质量合格率由原来的78%提高到现在的94%,病人满意度由74%提高到95%。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提高,科室护理管理水平迈上了新的台阶。
【摘要】
目的探讨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培训方法,从而提高手术配合质量。方法在护士长指导下,由专科组长负责,对在手术室工作5年以上的护士进行系统化的专科理论和专科技术操作培训。结果经过培训后的护士具有熟练的专科手术配合技能,能熟练操作本专科手术所需仪器设备,并熟悉仪器的性能和保养方法,医患满意度显著提高。结论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出高度专业化和一专多能的现代手术室护士,从而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医学分科的不断细化,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并在专科护理领域发挥带头人作用已经成为新时期面临的课题[1]。为全面提高围手术期和手术过程中的护理质量,我院手术室自2006年6月起进行了专科化分组管理,并培养了一批专家型的手术室专科护士,得到了手术医生及患者的肯定,现将在专科护士培训方面取得的一些经验介绍如下。
1培训对象
选择我科除护士长、专科组长外,在手术室工作满5年以上的注册护士11人,年龄20~34岁,平均26岁;学历本科6人,本科在读4人,大专1人;其中主管护师1人,护师7人,护士3人,进行为期1年的系统培训。
2培训方法
以在职培训的方式,在护士长指导下,专业组在明确本专业方向的前提下,由专科组长制定本组专科护士的培训计划,并负责计划的组织、实施、协调和管理,同时进行效果的评价。
2.1培训目标加强培养和提高专科护士在工作中“求难”(善于发现工作中的难点、矛盾点)、“求异”(敢于对不科学不合理的内容提出不同意见)、“求新”(需要有新知识、新技术不断充实)、“前瞻”(有计划、有预见性地处理各种情况的意识)[2]。要求专科护士在接受培训后能够做到(即考核标准):(1)熟练、全面地掌握本专科理论知识和专科手术的配合技能,熟知专科仪器的使用与保养;(2)熟悉手术室各种管理制度,掌握专科业务管理的各项工作,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度的责任心,严谨、科学的工作作风,具有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和较好的教学指导能力;(4)具备基础的科研能力和论文撰写能力。
2.2.1专科理论讲课内容(1)专科手术的应用解剖学及手术步骤,病理生理改变。(2)专科疾病手术治疗新进展,手术配合要点及护理重点。(3)手术器材新进展及应用,专科器械、仪器的使用与保养,包括仪器的构造、性能、原理、操作步骤、使用注意事项及一般故障排除等。(4)急救护理知识,包括过敏性、创伤性、出血性休克抢救、心跳呼吸骤停抢救,常用急救药物的药理作用与配制方法。(5)专科手术配合、手术的摆放技巧、本专科最新发展动态和新理论等。
常规消毒、铺巾连接导线、管道、摄像头尖刀,气腹针10mm鞘卡尖刀,10mm鞘卡5mm鞘卡2个抓钳分离钳牵引钳可吸收夹钛夹剪刀可吸收夹电凝钩状钳纱条胆囊取出后撤用物创口贴
图1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洗手配合流程(略)
2.3考核培训结束,由护士长和专科组长负责考核,理论采用笔试、口试的方式进行;操作实践能力考核采取:(1)随机抽查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处理,手术的摆放等。(2)实物操作演示,仪器的故障排除,仪器保养等。(3)情景模拟术中发生意外情况时的配合,以考核应急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以教学查房、小讲课形式考核协调沟通能力、管理理能力和教学指导能力。(5)通过问卷调查手术医生及患者的满意度评价工作能力。根据考核成绩,决定是否授予专科护士资格。
3效果与体会
3.1培训结果通过两年多的临床实践培训,日前,我院手术室已为五个专科组分别培养了2~3名专科护士。她们具有熟练的手术配合技能,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能对手术中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进行预测,并提出预防措施。能熟练操作手术所需仪器设备,并熟悉仪器的性能和保养方法。患者满意度与分组前相比提高了11.96%,医生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比分组前提高了13.5%。
[1]郭燕红.探讨和建立专科护士制度提高护理专业技术水平[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2):952.
[2]王宇,付菊芳,张惠杰,等.手术室专科护士培养思路及实践[J].护理研究,2006,20(1):83.
[3]魏革,毛晓萍,陈少桃,等.实施“二阶段”培养法,加快手术室新护士成才[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2,19(4):56~57.
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受到阻碍,不能适当供给皮肤和皮下组织所需营养,以致局部组织失去正常功能而形成的溃烂和组织坏死,又称压力性溃疡[1]。压疮多发于长期卧床、脊髓损伤、慢性神经系统疾病(主要为脑血管疾病)、体质虚弱、各种消耗性疾病及老年患者。若有低蛋白血症、大小便失禁、骨折、营养不良、缺乏维生素、吸烟等更易发生。它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很容易引起感染,一旦恶化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甚至发生败血症而导致死亡。现对压疮防治与护理新方法作一综述。
1正确评估
国外则认为对危险因素进行积极的评估是预防压疮的关键[4],目前常用的评估方法有Norton评分法,当患者积分≤14分时,提示易患压疮;Braden评分法,分值越少,发生压疮的危险性越高;神经内科7种评分法,当分值≤19分时易患压疮。运用有效的评分法可以帮助护士找出那些处于发生压疮的高度危险中,需要及时处理并采取措施的患者,经验证明,坚持分级评分对预测压疮危险的病例和老年人发生压疮,以及发展、恶化都有积极意义[5]。据统计,使用Braden评分法对高危患者采取措施后,压疮的发生率下降了50%~60%。每年全国可节约治疗费用4亿元[4]。
2保持和提高组织对压力的耐受能力,防止组织受损
定期清洗患者皮肤或按患者皮肤情况进行清洁时,水勿过热,勿过度摩擦皮肤,使用温和的清洁剂;避免环境因素导致皮肤干燥,如低温(
避免按摩受压部位,人们过去一直认为,按摩能刺激血液循环,使人感到舒适。但临床研究发现,表面按摩后,骨突处组织血流量下降,按摩无助于防治压疮,因软组织受压变红是正常的护理反应,解降压力后,一般30~40min褪色,不会形成压疮。如果持续发红,则表明软组织损伤。此时按摩必将加重损伤,甚至皮肤破溃。组织活检显示该处组织水肿、分离[6]。
大量研究表明,营养不良是压疮形成及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对于压疮患者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及纤维素等易消化饮食,增强机体抵抗力,对组织的修复有益。
3保护患者免遭外界的机械性损伤(压力、摩擦力和剪切力)
患者经评估有发生压疮的可能时,在其整个治疗过程中,应至少每2小时更换一次,必要时30~60min翻身一次,陈茜等[7]认为90°翻身使外踝、粗隆都产生很大压力,提出应仰卧翻身左或右斜30°。避免患者侧卧时重量压在骨转子上。患者卧位时,须将枕头或泡沫放在骨突处。如膝盖内踝分开,避免它们直接接触;使用器具完全缓解脚跟压力。通常的做法是将脚跟抬离床面,切勿使用垫圈。Maklebust(1991)和美国卫生保健政策研究所(AHCPR,1994)提出气垫圈使局部血液循环受阻,造成静脉流血与水肿,应以翻身正确的及使用气垫床、水垫来减轻组织的负荷。
4全面的处理与保护
避免使用烤灯,Maklenbust(1991)提出使用烤灯不仅会造成伤口干燥,更会导致组织细胞代谢及需氧量增加,进而造成细胞缺血甚至坏死。Winter(1962)提出使用封闭性敷料,保持伤口湿润,保护伤口免于细菌的穿透[8];郑清月等[9]提出保持创面湿润有利于肉芽组织生长旺盛,选用湿盐水纱布、水凝液、薄酸盐料、银离子敷料等,提高了创面的愈合率;AHCPR(1994)提出生理盐水清洁压疮伤口取代使用消毒剂。据Steas[10]报道,现在护理工作中仍沿用的消毒剂如游离碘溶液、酒精、过氧化氢等,只适用于压疮周围健康未破损皮肤,对伤口本身的腐蚀性太大。过氧化氢和皮维碘对成纤维细胞还具有毒性。
5治疗
国外学者[11]提出高压氧治疗压疮最好,可使坏死的脂肪和蛋白质组织液化,使有生机的组织发红,有助于压疮愈合。根据压疮伤口的不同分期选择合适的新型敷料,如水胶体敷料、泡沫类塑料、薄酸盐敷料等。黄英英等[12]报道“伤口一抹得”治疗压疮取得满意效果。梁志唯等[13]应用安普贴薄膜治疗Ⅰ期压疮有效率90%,Ⅱ期压疮81.5%。另外还有龙血竭治疗压疮的报道[14]等。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方法,尽可能使患者感到舒适,避免痛苦,同时考虑患者的价值观和愿望,以最少的资源发挥最佳效果,让患者受益最大。
6通过开展教育,减少压疮发生
给患者及家属做细致的思想工作,教育患者及家属减少剪切力和受压的种种危险因素。演示减少皮肤破损的不同,选择和使用不同的压力缓冲垫,对预防和减少压疮的发生非常关键。要求护理人员提高工作责任心,提高护理人员及压疮危险因素的正确评估,加强业务学习,更新知识,对新设备新方法要学会正确使用。
[参考文献]
[1]殷磊.护理学基础[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
[2]陆微,温嫔,谢晖,等.临床压疮护理预防及基础循证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4):247.
[3]刘秀莹,刘秀荣,张秀英,等.经科病房消灭褥疮的几点体会[J].中华护理杂志,1996,31(3):180.
[4]张世民.压疮研究新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5,14(5):193.
[5]李伟.压疮护理新进展[J].护理进修杂志,2002,17(1):20.
[6]王保良.有关褥疮的错误认识及其正确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86,15(1):26.
[7]陈茜,成翼娟,王晋,等.循证护理在褥疮护理中的临床实践[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11):845.
[8]黄济宁.褥疮护理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86,5(2):69.
[9]郑清月,秦惠基.美国褥疮护理现状[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6,5:204.
[10]SteasWE.TreatmentoftheDecubitalulcer[J].WestJMed,1991,154(5):539.
[11]WinterGD.Formationofthescabandtherateofopithelizationofsuperficialwoundsintheskinoftheyoungdomesticpig[J].Nature,1962,193(12):293.
[12]黄英英,陈艺香.“伤口一抹得”在压疮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6,20(8):2227.
[13]梁志唯,刘朝阳.安普贴对晚期癌症Ⅰ、Ⅱ期压疮护理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杂志,2006,4(10):575.
【关键词】案例式教学;教学法;护理学基础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选定有代表性的案例,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剖析、讨论,让学生在具体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1]。近年来我们根据护理专业的特点和现代护理人才培养的需要,结合广东省《临床护理技术规范(基础篇)》,在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中积极开展案例教学,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案例涵盖面广,具有真实性、完整性、典型性、启发性,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总结如下。
1案例设计
案例教学法的核心是“案例”,因此,在采用案例教学法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教学目标的需要精心选择或设计案例[2]。案例要贴切、恰当,能全面反映教学重点、难点内容和关键问题,同时要体现出整体护理的理念,并融入护理伦理、人际沟通、职业防护等职业思想,使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得到身临其境的体验。“案例”应该有目的、有计划、科学化、规范化地应用,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取得好的效果。具体作法:(1)采用李小寒主编的高等学校教材《护理学基础》,结合新规范,主要针对含有护理操作技术项目的内容等章节精心设计案例。(2)案例中包含性别、年龄、职业、主诉、典型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案例经分析后得出的结论应与教学目的相吻合,与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相联系。(3)案例应由易到难、由典型到一般,循序渐进,选择临床典型、常见、有代表性的病例,具有举一反三的作用[3]。
2案例教学方法
2.2案例讨论
2.2.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学生会暴露出一些片面的、浅显的、错误的理解,即使正确理解也期待教师肯定。教师要根据反馈情况进行评述性讲解,肯定正确,补充完善,纠正错误,完整准确地概括知识要点。教师应处于主导地位对讨论进行有效控制,积极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避免离题。如在讲授“导尿术”内容时,课前为学生选择病例:患者张某,女,30岁,中学教师,妊娠7个月,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提示该患者出现了什么情况医嘱留取中段尿做细菌培养,操作前评估时该如何告知患者从保护患者隐私角度考虑操作中该注意些什么接触病人尿液过程中,护士该如何做好职业防护工作操作完毕该如何分类处理用品循序渐进,逐步引导。学生对所提出问题进行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讨论争辩、互相启发,取长补短。始终注意将案例的问题贯穿于其中,不断设疑、启发、提问,加深理解。
2.2.3情境激励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视频课件,穿插图片和动画使学生有感官认识,如男性病人和女性病人泌尿系统的图片,留置尿管技术的动画,使学生印象深刻,加强记忆效果[5]。病人出入院护理可以通过视频课件和录像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利用现有实验室条件模拟临床场景,训练基本操作技能,如吸氧、口腔护理等。
2.2.4案例讨论的总结评价在教学结束前,对学生的沟通进行点评,引起学生的重视。教师要将总的情况真实告诉给学生,肯定成绩,指出缺点,纠正错误。教师的点评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体会
案例教学法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创造能力,通过评估病人和健康宣教锻炼了学生们沟通的技巧。学生在病例分析讨论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领会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方式方法,掌握临床实际工作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灌输式教学转变为引导和启发。临床案例分析中教师自身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熟悉临床现有的护理技术及新仪器、新知识,并将这些新进展引入到教学内容中,在指导学生探讨研究过程中既要达到传授知识、解决问题的效果,还要传授解决问题的方法,又要给学生留下进一步自主探索的空间[6]。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并且自我提高才能达到真正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
4应注意的问题
[1]李艳,马锦萍.案例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11):993-994.
[2]郭莉,张瑞丽.病例教学在我国护理教育中的应用现状[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1):984.
[3]黄清.案例教学法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5,8(4):135.
[4]王丽君,张玥.案例式教学在临床护理学中应用评估[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5):421-422.
[5]杨朔眉.运用多媒体案例教学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J].现代护理,2006,12(12):1165.
[6]李斌.以病例为引导的内科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11):2227-2228.
[7]邬刚,张少林,黄光胜.病例教学中病例和问题设置的课堂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4):300.
1原因分析
1.1护理人员主观方面的原因
1.1.1护理观念陈旧落后现代护理的进步,促使“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观向“以人为本,以社会群体为中心”护理观的转向,也促使单一护理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的整体护理模式的扩展,因而,社区护理人员应逐步树立现代护理观念,高度重视和积极尝试社区护理健康教育。但在现实情形中,部分医护人员深受旧护理观和传统医学模式的影响,延续重治轻防的陈旧观念,对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在疾病防治以及康复中的重要作用缺乏认识,导致服务意识缺乏、教育方式单调,教育内容泛化,更无法进行积极的经验总结和合理的创新。
1.1.3经验不足,技能匮乏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系交叉性应用学科,医学、护理学、教育学、行为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均在健康教育活动中相互渗透,相互补充。我国社区健康教育起步较晚,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教育系统,社区护理人员在实施过程中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当前社区护理队伍学历相对偏低,知识面狭窄,实践中采用的方式简单,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甚至有些护理人员对健康教育内涵产生误解,将其同临床健康教育,出入院指导等工作等同起来,无法针对患者和健康人群开展具有护理特色的健康教育。
1.2护理人员客观层面的原因
1.2.2学习机制欠缺我国社区护理健康教育起步晚,学术交流、人员培训、参加进修、外出学习的机会较少,导致护理人员知识更新缓慢,技能老化,知识储备不足等问题,影响实施健康教育能力的提高。
1.3社区管理层面的原因
1.3.1质量控制办法模糊我国开展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历史较短,尚未建立明确有效的质量控制管理体系,管理滞后,在人员培训、规范实施、评价标准及方法体系上均不完善,亟需改进管理体系,发挥健康教育在社区护理中的重要作用。
1.3.2人才缺乏目前,社区的护理人员,大部份都是年龄偏高,临床工作有困难来到社区,知识老化是阻碍社区健康教育主要原因。
2对策
2.1加强宣传,转变观念一方面,通过岗前培训、职业道德教育、礼仪培训等宣传教育活动,使护理人员树立现代护理观,明确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及健康教育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主动履行健康教育职责,使护士从被动地执行护理操作逐步过渡到以人的健康为目标的预防保健和促进健康工作上来。
1制定教师临床护理实践实施细则
在教师临床护理实践实施以前,学院领导班子在广泛征求教学顾问及学院教师的前提下,制定了《教师临床护理实践实施细则》。以下为该细则的部分内容:
1.2实践内容根据所学专业和已从事临床护理、医疗实践年限提出不同的要求:
1.2.1护理专业毕业、护理实践经验5年以上的教师要求熟悉护理和医疗进展,带教并指导学生。
1.2.2护理专业毕业、护理实践经验5年以下的教师要求熟悉工作环境和工作方法,达到较熟练地参与护理工作的程度(年龄35岁以下应达到独立当班的水平);带教并指导学生;熟悉护理和医疗进展。
1.2.3医疗专业毕业、医疗实践经验5年以上的教师要求熟悉护理工作程序;熟悉医疗护理进展;辅助参与护理工作;带教并指导学生。
1.2.4医疗专业毕业、医疗实践经验5年以下的教师要求熟悉工作环境和特点;熟悉护理工作程序;辅助参与护理工作;熟悉医疗护理进展;带教并指导学生。
2配套待遇和具体实施方案
为鼓励教师下临床参与护理实践,学院在实施《教师临床护理实践细则》的同时,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措施。
2.1配套待遇根据护理教学特点,教师临床护理实践以天为单位计算,每天按1个课时计算工作量,并给予相应的路途津贴。
2.2具体实施方法由学院确定若干代表本市医疗护理最高水平的省市级教学医院,作为学院教师临床护理实践的对口单位。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教师临床实践申请表》,内容包括医院、科室、具体日程及工作计划。学院和护理部协调后,医院护理部将每位教师落实到各个临床科室,由科室护士长负责教师的具体工作安排。
3结果和讨论
3,1提高和丰富了教师护理专业知识,使课堂教学紧密联系临床由于我国护理教育的特点,学校教师一般只在学校承担护理课程,较少有机会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对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困难、变化、发展缺乏了解,与教学联系不够紧密。特别是年轻的学校教师,更缺乏把握临床护理状况的能力。尽管专职护理教师基础理论扎实,教学能力强。在典型疾病讲解、病历书写和讨论、患者健康教育等方面具有特长,但对护理这一实践性课程来讲,“照本宣科”和“纸上谈兵”是远远不够的。通过护理实践,我们发现临床上很多情境、问题和病例,可作为课堂教学的素材;同时临床上日新月异的新技术、新治疗方法也可成为课堂讲课的内容J。如在内分泌科,胰岛素泵、胰岛素笔及动态血糖仪等已在糖尿病患者的身上广泛应用,讲授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时,就可以补充这些教科书中还没有提到的临床新知识、新业务,让学生在进入临床之前,就对目前临床新进展有个大致的了解。同样,教师经过透析中心的临床实践,课堂讲授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的护理时,也显得更加得心应手。因此,通过临床护理实践,教师授课的自信心更强了,讲课更加生动有趣,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