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6个每人都必须会讲的故事——安妮特西蒙斯《故事思维》,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左撇子元一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元一拆书日记2023年第8篇》2023年1月18日星期三
在我的价值观念中,我始终坚信一点:非专业学者读书必须带有功利性。要么让自我认知提升,要么解决实际问题。并不是读书没用,是我们没用。我这里说的‘没用’有两层含义:第一,我们没有实践落地应用书本中的关键点,践行、落地、实践、应用,这个权重要占到99.99%。第二,我们个体天生智力差异性,这个权重仅占0.01%,可以忽略不计。
所以,读书是手段,目的在于:用书。我们要达到的目标就是:对内武装自己,对外解决问题。这就是我对‘读书让自己成长、成事’的功利性定义。
今天开始,我带领大家一起阅读安妮特.西蒙斯写的《故事思维》这本书。这本书主要讲:如何通过讲故事来影响他人、解决问题。
今天我们阅读《故事思维》的第一章:每个人都应该学会讲的6个故事。
提到故事,那么首要明白为什么故事对我们每个人而言,非常重要呢?这是思维黄金圈(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首要解决的问题。
从前,有两个兄弟,一个叫“事实”,一个叫“故事”,事实赤身裸体地走进一个小村庄,村民看到赤裸的“事实”,就开始不停地咒骂它,侮辱它,甚至向它吐口水,它伤心地走了。
“事实”来到一个小镇上,它以为小镇的人应该会对它友好些,但是,它失望了,小镇的人,依旧辱骂它,甚至给它起绰号。它消沉了。
“事实”来到了森林里,洗澡沐浴,它想把自己洗白白后,人们应该能接受它了。它憧憬着人们热烈的迎接它。结果,人们依旧对它不理不睬。
伤心至极的“事实”,黯然神伤。这个时候,只有“故事”来抚慰受伤的“事实”。“事实”把它的经历一一告诉了“故事”。“故事”听了以后,说我有办法。
“故事”把自己五颜六色的衣服给了“事实”,它穿上以后,问“故事”:这样,人们就能介绍我了嘛?“故事”说你试试看嘛。不试,怎么知道呢?于是,“事实”穿上“故事”的漂亮长袍来到了附近的小镇上。
小镇的人特别友好,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并且非常喜欢他们。“事实”从那天起,就和“故事”成为了最佳伴侣。“事实”发现,当他穿起“故事”的长袍时,比起那个曾经赤身裸体的“事实”,更容易被人接受。
第一、“我是谁”的故事。
第二、“为什么我会来这里”的故事。
第三、“愿景”的故事。
第四、“教学”的故事。
第五、“行动价值”的故事。
第六、“我知道你们在想什么”的故事。
接下来,我们逐一来聊聊这六个故事类型。
首先,是“我是谁”的故事。
为什么安妮特西蒙斯把这个问题放在首位呢?因为从我们人际交往的心理序位来看的。当我们在街上看到一个拿着宣传单页走来的人,我们本能的会想:这个家伙是谁啊?
其实,这是我们人的本能,趋利避害。当遇到不熟悉的人、事、物的时候,会本能地疑惑,这个人不是我熟悉的,会不会对我有危害?当我们迎面遇到自己的非常熟悉的人,或者听一位偶像上台表演,我们会就会全身心的放松,并且非常愉悦。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对这个人非常信任。
所以,只要我们对某个人或某群人想要施加影响的时候,首要打破的问题就是:你到底是什么鬼?
怎么解决这个“鬼”问题呢?直接按照户口本,来个自我介绍?NO!如果这么简单,那事实就不用穿故事的外衣了。
当我们一旦面对思维冲突的时候,情绪脑会主导行为。回忆下,你火冒三丈的时刻,这个时候,理智脑被情绪脑和本能脑绑架干掉了,你再摆事实和说数据、讲道理是没有任何力量的。
压根解决不了问题。不信?你和一个叛逆期的孩子,讲讲大道理,你就知道后果了。但是,有个捷径,你可以走——讲故事。讲什么故事呢?讲一个富有真情实感,具有说服力的故事,你就能够快速获取对方的信任。
告诉对方“你是谁”了,只是打破“趋避厉害”的心理之门,还不能获得对方信任。还要第二个故事:“为什么我会来这里?”。
其次,我们聊聊第二个故事:“为什么我会来这里”的故事。
这个故事的目的是打破对方的另一个疑惑:你到底有啥目的?还是讲上文提到的街头迎面向你走来的陌生发单页的人,我们内心首要的疑惑是:这个鬼是谁?其次就是第二个疑惑:他走过来要干嘛,什么目的?这是我们的本能疑惑。
疑惑的核心原因就是:我对这个人不信任。这一点,安妮特西蒙斯在书中特别强调:要想影响别人,首要突破别人对我们的不信任。商业领域更是如此。销售中,我经常和伙伴们讲一句话:人情做透,决定你能否开单,利益驱动,决定你开单大小。人情做透的本质就是:获取客户多大的信任。利益驱动的本质:为客户提供多大的价值。
当对方识别出你身上欺诈的味道,他们会远远的避开你。我们每个人有天生的警觉心,这是本能脑驱动的行为。我们对不熟悉的人,会本能地怀疑对方的行为动机。哪怕你用意良善,如果不及时打消对方这个顾虑,你依旧会被放大猜疑。
如果你能够坦诚地用恰到的方式告知对方,你来此做这个行为的目的。那么对方就会有安全感。所以,换位思考是沟通的前提。学会沟通,就是学会“想对方之所想,给对方之所需”。
我认识一位商业上的老大,我曾在多个场合讲述他的创业故事。从小家里非常穷,没办法,十六岁就跟村里人闯荡上海滩。当时因为啥也不懂,囊中羞涩,摆过摊,睡过街,挨过打,讨过饭,当他在外滩的和平饭店门口经过的时候,看到进出饭店的那些人,光鲜华贵,他想某一天也想这样,就是这个对未来的憧憬,不断地激励着自己,成为了今天的自己。
然后呢,他再和商业伙伴聊未来的规划时,对方了解了他的这个人,了解了他的目的,那么都眼睛泛着光。
没错,这个人是为了自己谋利,但是他这样向对方讲述自己的故事,对方可以接受。他的故事,赢得了对方的信任。这就是故事的魅力。如果他换个说法呢?假如他说:我找你们合作,就是为了赚你们钱。我想迎接他的应该是:去你大爷的。老子凭啥让你赚我的钱呢?
“我想赚你们的钱”这是“事实”,并且是赤裸裸地客观事实。但是,这个赤裸的事实,总是那么不得人心,让人很难心甘情愿地接受。
“发财故事”这仅仅是把“我要赚你们的钱”这个“事实”包装了一下,换个讲法,对方就能轻松愉悦地接受合作,为什么呢?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感性的。任何一个看似理性的人,都是感性的。因为人有情绪脑,情绪就是喜怒哀乐的表现。我们的理性脑并不发达,所以我们不论多大的消费,你买一个棒棒糖和买一栋别墅,本质没有区别,都是感性消费。群体决策依旧有羊群效应和头羊误导效应。你仔细去观察,你就会发现这个现象。所以,成交永远都是感性的。
前文我们提到了两个心理:你是什么鬼?你有啥目的?我们通过故事巧妙的搞定了,就能获得对方信任,提升我们影响力了嘛?不能。对方还有第三个疑问:你说这个事,对我有啥好处?这就是第三个故事:愿景的故事。
其次,我们聊聊第三个故事:“愿景”的故事。
我们要讲故事之前,都会考虑对方的收获,而如果你把要讲的事实,赤身裸体的呈现在对方面前时,你会非常糟糕。我讲个大家最熟悉的场景。
有个员工年底写辞职信,就一句话:我胃口不好,吃不下去老板画的饼。
我也是一位创业者,也曾经犯过这样傻叉的错误。啥错误呢?就是给员工伙伴动员会讲:我们今年要完成1000万的营业额。这个愿景让我当年充满干劲,肾上腺素激增,鸡血味十足啊。我以为员工会和我一样,大家热火朝天的开始干。
但是呢?结果开完会,我发现员工还是一样。后来我市调发现,不对。我只说了我的愿景,这个愿景并不是员工的。他们对这个东西是不屑一顾的。我迷失在自己的幻想中。公司蒸蒸日上,我作为老板,我当然开心啊。但是我完全忽略了员工心理。他们在想什么呢?“1000万跟老子有什么关系,能分给我多少呢?”
当时,我压根没有想这些事情。但是后来复盘,反思。我完全是自负的状态。我没有考虑别人所考虑的,只顾自己意淫了。
这两天港股有个消息。国内水果第一股——百果园连锁上市了。这家夫妻店创业20年,拥有五千多家连锁店,斤七千万用户的公司,他们的愿景:做更好吃的水果之所以能实现,是因为他们前中后台的利益分配制度。
讲了憧憬,还要讲培训。我们带领团队,设计到如何把团队的心拧成一股绳,力出一孔呢?这就涉及到第四个故事:“教育”的故事。
比如,我们新员工入司要培训,培训什么呢?比如,客服岗位,我们怎么培训呢?让员工背诵客服规定30项?必要但是不充分。还要加入一个东西:客服故事。
比如,列举卓越客服的某某员工,他不仅仅完成了客户的客诉,并且用极低的成本,为公司挽回这个客户并开发了一个新的销售渠道。这样的故事,远比你要求客服不仅仅要完成客服工作,还要考虑公司财务成本,还要考虑公司业务开拓强太多了。
这个故事就能清晰并且容易被员工接受的告知:客服工作到底需要掌握的工作执掌是什么。这就是“教育”的故事。我们在培训,在宣导,在鼓励对方某一个行为时,我们把“要求”用故事来包装,对方更容易接受。
第五个故事:行动价值的故事。
这条不难理解,咱们就简要地介绍,其实就是讲自己的行动经历。这样讲述自己的经历,是最有效的教导方式。比如,教育孩子的时候,你讲大道理,这是事实,你讲自己的经历,这是故事。孩子通过自己的理解、感悟,他就知道该怎么做了。不用你明讲。
第六:“我知道你在想什么”的故事。
这个故事的作用就是通过故事,传递给对方:你心理怎么想的,我都清楚。大家都老狐狸,就不用玩聊斋了。
原来,我们做培训机构直盟业务的时候,我要经常下校区去给各个直盟校区投资人、校长、老师们培训,但是开始的时候,大家对你不熟悉,你到底几斤几两,是人是鬼是混混,对方是一无所知的。这个时候,怎么打消对方的内心那点小心思呢?我习惯性讲案例故事。
后来投资人怀疑,这个方案靠谱吗?市场人员以为我这个方式太low了。老师更是不屑。校区数据迟迟上不来。后来,我带总部团队驻校一周,我和团队工作都是716习惯,啥意思?就是一周工作七天,每天工作16个小时,早7点,晚11点。校区正常上班,是下午1点,到晚上8点。
你校区员工干一天,我团队一天顶两天。并且,我对你没有要求,我负责干,你负责看。就这样,团队每天KPI是卖课包10个,三个人,每天有效引流30人。7天,超过200人。第一天,我们三个人完成52个课包销售,第二天完成71个课包。第二天晚上11点结束,我们还在酒店开会,他们投资人来酒店找我,说:王老师辛苦了,我们去吃夜宵。我没去,我说,其他地区的校区,夜里11点40分,还有校长远程培训会议。其实是我的借口。就是老子不鸟你。
这样的情况下,松江那个校区,在开业钱就收回来了投资款。实现投资回本目标。
以上,就是我经常讲的故事。这样的案例故事,随着我们校区越来越多,后来越来越多,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你作为投资人也好,销售市场也罢,老师也好。你就听话照做拿结果。拿不到,我负责。别和我在那里瞎叽歪,你那点小心思,我都懂。
但是我能直接说嘛?直接说,就是傻叉了吧。服务客户能这么讲话嘛。我们是通过故事,让对方知道我们要表达的意思。既展示自己的肌肉,又敲打了对方。这就是案例故事的魅力。
夜读·开卷有益
你听过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妖怪故事吗?
中国妖怪文化源远流长,妖怪数量众多,妖怪故事也尤为精彩。日本著名的妖怪研究学者水木茂称:“如果要考证日本妖怪的起源,我相信至少有70%的原型来自中国。”
新锐插画师喵九继承宋代简约风俗画传统,以新国风为这些妖怪创作画像,独具一格。
百鬼众魅,千古奇谈;魑魅魍魉,各显神通。
这些故事,让人读了喜欢。
东仓使者
〖出处〗清代乐钧《耳食录》卷九《东仓使者》
清代,江西金溪县苏坊村有个姓周的老太太,已经五十多岁了,丈夫死了,又没有子女,一个人住在破屋里面,以乞讨为生。
有一天,周老太想到自己的生活过得这么凄惨,很伤心,坐在屋子里哭。这时,忽然有个声音对她说:“哎呀,你太可怜了,让我来帮助你吧。”周老太转过脸,却没看见有人,很是惊慌。那声音又说:“你不要害怕,床头有两百文铜钱,你可以拿着到集市上去买米做饭,再也不用靠着向别人乞讨过活啦。”周老太将信将疑,就去床头找,果然发现那里放着钱。
周老太就问对方是何方神圣,那声音说:“我叫东仓使者。”周老太知道东仓使者的确是在帮助自己,也就不害怕了。从此之后,或者是钱,或者是米,或者是食物,每天都会出现在周老太家里。虽然这些东西并不多,只够维持周老太一两天的吃喝用度,但只要没有了就会自动出现,周老太再也不用出门乞讨了。
有时候,东仓使者也会送来衣服。这些衣服尽管是粗衣粗布,可穿起来很暖和。周老太感激东仓使者,认为他一定是神仙,就对他说:“神仙您这么帮助我,我很感激。一直以来,我都没有看到过您的模样,所以我想见见您,祭拜您。”东仓使者说:“老太太,我不是什么神仙,既然你想见我,那我们就在梦里相见吧。”
这天晚上,周老太果然梦到了东仓使者,原来是一个须发皆白的老头。
有时候,东仓使者也会预先告诉周老太乡里会发生的好事或者坏事,并且嘱咐她不要说出去。周老太一开始还不相信,后来发现东仓使者预测的这些事竟然都变为了现实。就这样,一晃多年过去了。
之前,有个邻居发现周老太有吃有喝,也不出去要饭了,就觉得奇怪,便到她家里暗中观察。邻居在周老太家里发现了自己先前丢的东西,很是生气,要把周老太当小偷抓起来。这时候,忽然听见有个声音说:“偷东西的是我,你家里富足,不愁吃穿,为什么不能分一点儿给穷苦的人呢!你再这样纠缠,别怪我不客气!”说完,空中有无数的瓦砾、石块飞过来,那个邻居吓得落荒而逃。
这事情传开了,所有人都认为周老太家里闹了妖怪,很多人还前去看热闹。来人如果对它客客气气,它也说话不倦,娓娓动听;如果对它出言不逊,那就会被它毫不留情地用瓦片砸得头破血流。它却对周老太言听计从,周老太不让它砸人,它就立即收手。
有一天,一个书生喝醉了,借着酒劲来到周老太家,破口大骂:“是什么妖怪在这里干坏事,你敢出来和我较量一番吗?”如是再三,东仓使者也不露面,那书生就大摇大摆地离开了。
周老太不免奇怪,问东仓使者:“您为什么单单怕他呢?”东仓使者说:“他是书生,读的是圣贤书,在学校里受过教育,理应回避他。何况他又喝醉了,我不和他一般见识。”
那个书生听说了,更得意起来。没过几天,又过来找事,这次却被东仓使者用瓦片砸得抱头鼠窜。
周老太就问为什么又出手了,东仓使者说:“无缘无故骂人,一次也就算了,他本来就理亏,我暂且饶了他;再来,不仅不收敛,还变本加厉逞威风,那就是他无理,我自然砸他!”
乡里人都觉得有个妖怪在这里,不是什么好事情,就在一起商量,想请龙虎山最善于降妖除魔的张真人帮忙。不过前往龙虎山的路并不好走,一时半会儿没法请到。
周老太并不知道这件事。有一天,她突然听东仓使者哭着说:“老太太,大事不妙,龙虎山张真人调兵遣将要除掉我,我以后再也没办法帮助你了。”周老太急忙说:“您怎么不逃走呢?”东仓使者说:“张真人已经布下天罗地网,我插翅难飞。”说完,东仓使者痛哭流涕,周老太也急哭了。
第二天,邻居果然拿着龙虎山张真人给的符咒闯了进来,他是托亲戚暗中向道长求来的,东仓使者事先不知道也就没能加以阻止。邻居径直走进卧室,把符咒贴在墙上。
周老太很生气,上前就要撕掉那符咒,忽然听见轰隆一声响,只见一只大老鼠被劈死在床头。它住的洞穴,洞口比窗户还大,因为它平时就坐在洞口,所以没有被人看见。
周老太这才知道,东仓使者原来是个老鼠精。
没有了东仓使者的帮助,周老太又成了乞丐。
鹿妖
〖出处〗晋代葛洪《抱朴子内篇·登涉卷十七》;晋代陶潜《搜神后记》卷九《鹿女脯》;唐代柳祥《潇湘录·嵩山老僧》
很久以前,张盖蹹、偶高成两个道士,在四川云台山的石洞中修行。一天,忽然有个穿着黄色长衫、戴着葛布头巾的人来到两人跟前,说:“劳烦两位道长,在这里辛苦地隐居修炼。”
张盖蹹和偶高成觉得对方模样很奇怪,应该不是人。但是怎么才能知道对方的底细呢?他们突然想起,年代古老的青铜镜子能够照出妖怪的原形。
原来,世间年月久远的东西,有的能变化成人形,经常迷惑、试炼人,但是不管妖怪如何狡猾,一般来说,都会在镜子里现出原形。所以,进入山林修行的道士都会将直径九寸的铜镜背在身后,那样妖怪就不敢靠近。
将铜镜放在修行之地,如果是仙人或者是友好的山神前来,镜子里面会显现出人形,而鸟兽变的妖怪在镜子里就会原形毕露了。有时,修行高深的老妖怪前来,总是会交谈一番再离开,等它转身的时候,就可以用镜子照一下,若是镜子里没有脚后跟,那一定是妖怪。
张盖蹹和偶高成一边稳住对方,一边偷偷地拿来镜子照了一下,发现镜子里果然不是人,而是一只鹿。
“你这家伙不过是山中的老鹿,竟然敢口出人言来我们这里!”两个道士大声呵斥,话音未落,那人就变成一只鹿,跑掉了。
关于鹿妖,还有一个故事。在晋代,一个下雨天,淮南人陈某在田地里干活,忽然看见两个穿着紫色上衣、青色裙子的少女出现在自己面前,容貌艳丽,有说有笑。陈某觉得很奇怪:明明在下雨,这两个女子的衣服却完全没有湿,莫非对方是妖怪。家里的墙上正好挂着一面古铜镜,陈某转过头从镜中看去,发现是两只鹿站在眼前。陈某举起刀砍过去,两个少女立刻化身为鹿想要逃跑,但未能成功。后来陈某把鹿肉做成肉脯吃了,味道很好。
唐代也有一个鹿妖的故事。河南嵩山有个老和尚,搭了个茅舍在山里修行。一天,有个小孩前来,请求老和尚收下自己当徒弟。老和尚闭目念经,不搭理他,那小孩就从早到晚哀求,也不离开。
老和尚觉得奇怪,就问:“这里荒山野岭,人迹罕至,你一个小孩子从哪里来?又为何求我收你为徒?”小孩说:“我家就在山脚下,父母都死了,只剩下我一个人,孤苦伶仃的。我想跟着您修行,远离世俗,还请师父您收下我。”
老和尚回答道:“有心修行是好。不过出家当和尚要耐得住寂寞,与普通人在家不同,你能从今往后一心一意修行吗?”小孩说:“我决意如此,天地为鉴。”老和尚见他很机敏,觉得与他有缘,就答应了他的请求。
小孩成了老和尚的弟子后,修行很努力,和别的僧人辩论佛法时往往胜人一筹,老和尚认为他是个人才。
几年后的一个秋天,万木凋零,凉风吹过溪谷,让人备感凄清。小和尚看着山川草木,有些悲伤,自言自语地说:“我本来生长在深山里,为什么要做和尚呢?与其在这里劳费心神,不如寻找往日的伙伴去吧!”
说完,他对着空谷放声大喊,声音悠长清越。过了一会儿,来了一群鹿,小孩脱掉僧衣,变成一只鹿,跳跃着和鹿群一起消失在莽莽群山之中。
黄鳞女
〖出处〗唐代张读《宣室志》卷四《柳宗元》
唐代,有个大文学家叫柳宗元,曾经被贬职到永州(今湖南省永州市)担任司马,途中经过荆门(今湖北省荆门市)时,住在一个驿站里。
这天晚上,他梦见一个身穿黄衣的妇人向他跪拜,哭着对他说:“我家住在江里,眼下马上就要大祸临头、死路一条了。除了您,谁也救不了我。还请您帮帮我。如果能够活下来,我不仅对您感恩戴德,而且能够使您加官晋爵、延年益寿。即便您想做将军或是做丞相,也不是什么难事。”
梦里,柳宗元答应了这个妇人的请求。醒来之后,他觉得事情很奇怪。等到他再睡着时,又梦见了那个妇人,一再请求他救命。
柳宗元惊醒之后,觉得事情十分奇怪,心想:为什么这个穿着黄衣服的女子,屡次三番出现在自己的梦里,向自己求救呢?难道是和去参加荆门主帅的宴会有关系?无论如何,我倒是有心想要救她。
柳宗元百思不得其解,就赶紧坐着车子赴宴,把梦里的事情告诉了荆门主帅。主帅同样也不清楚到底怎么回事,就把准备宴会的手下人叫过来询问。
这位手下说:“前天,有个渔夫用网捕捉到一条巨大的黄鳞鱼,主人因为要请柳司马来参加宴会,我们正准备用它来做菜,现在已经砍下了它的头。”
柳宗元大吃一惊,说:“出现在我梦里,求我救命的那个穿着黄衣服的妇人,就是这条大黄鳞鱼呀!”于是,让人把大黄鳞鱼放归江中,可惜鱼已经死了。
这天晚上,柳宗元又梦见那个妇人。不过,在梦里,她已经没有了头。
老蹒
〖出处〗清代陈恒庆《谏书稀庵笔记》第四章《老蹒》
自古以来,人们都认为刺猬这种小动物很有灵性,活了很久的刺猬有时会变成妖怪。
清代,山东潍县(今山东省潍坊市)县城的东部,有个叫九曲巷的地方,相传有个妖怪。白天看不见它,一到晚上,它就摇摇晃晃地在巷子里溜达,有时候干脆躺在道路中间呼呼大睡。
这个妖怪身体像盆那么大,全身长着刺,不伤人,也不干坏事,当地人都叫它“老蹒”,其实就是一只老刺猬精。
九曲巷街道两旁开满了各种各样的店铺,人来人往,生意兴隆,是全县最繁华的地方,有钱人都住在这里。因为这个原因,有一伙强盗夜里闯进来抢劫,结果不知怎么回事,在巷子里怎么也走不出去,最后全都被官府抓住了。
人们都说是因为老蹒,是它守着这个巷子,保护大家。
很多人对老蹒感兴趣,想知道白天它躲在什么地方,不过哪里都找不到它的藏身之处。这是为什么呢?可能是因为刺猬非常善于蜷缩,即便身体很大,也能钻进很小的洞里。何况老蹒是个妖怪,神通广大,想发现它的家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当地人很喜欢老蹒,平时碰到了,都会提醒对方:“晚上碰到老蹒,可千万不要伤害它呀!”
除了潍县人喜欢刺猬,在北京,人们也很喜欢它。北京人将刺猬当作财神供奉,听说极为灵验。
画马
〖出处〗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卷八《画马》
清代,山东临清有个姓崔的书生,很贫穷,连家里的院墙破败不堪都没钱修理。每天早晨起来,崔生总能看见一匹马躺在门前的草地上,黑皮毛,白花纹,模样看上去很雄俊,只是尾巴上的毛长短不齐,像被火烧断的一样。崔生把它赶走,它夜里又会出现,没人知道这匹马是从哪里来的。
崔生有一位好朋友在山西做官,崔生想去投奔他,苦于家里离山西太远了,又没有马可以骑着去。思来想去,崔生把经常出现在家门口的这匹马捉来,拴上缰绳,骑着去找好朋友。临行前,崔生嘱咐家人说:“如果有找马的,就说我骑着去山西了。”
上路后,崔生发现这匹马真是一匹千里马,跑得很快。晚上,马不怎么吃草料,崔生以为它病了,第二天就拉紧马嚼子,不让它快跑,怕累着它。可是,那匹马却不乐意,扬蹄嘶鸣,如昨日一样生龙活虎,健壮异常,崔生只能让它跑,结果这匹马四蹄如飞,中午时就到了山西。
崔生骑着马到集市上,看到的人都说这匹马实在是太好了。城里的王爷听到消息,想出高价买这匹马。崔生怕丢马的人来找,不敢卖。住了半年,家里也没传过来有人找马的消息,崔生就以八百两银子的价格将马卖给了王爷,自己又从集市上买了一匹健壮的骡子,骑着回家。
后来,有一次王爷派遣手下骑着这匹马到临清来办事,刚到临清,这匹马就跑了。王爷的手下追到崔生的邻居家,进了门,却不见马,便向崔生的邻居索要。崔生的邻居姓曾,对王爷的手下说:“我家里根本就没有马呀。”王爷的手下不相信,走到曾某的房间,看见墙壁上挂着赵孟頫的一幅画,画上的马不管是神态还是毛色,简直和那匹马一模一样,而且画上的马尾巴上的毛也被烧掉一点儿。这下,王爷的手下才明白,那匹马原来是画上的马成精了。
丢了马,王爷的手下害怕回去交不了差,就状告了曾某,让他赔偿。这时,崔生听说了,赶紧找过来。他用当初卖马的钱做生意,现在成了一个富翁,他替曾某赔了王爷一大笔钱。
邻居曾某很感谢崔生,却不知道崔生就是当年卖马的人。
鲛人
〖出处〗晋代干宝《搜神记》卷十二《南海鲛人》;清代沈起凤《谐铎》卷七《鲛奴》
据说中国的南海之中,生活着一种名为“鲛人”的妖怪,它们生活在水里面,长得像鱼,善于织布。它们流泪的时候,落下来的泪水会成为珍珠。
清代,有个叫景生的人,喜欢航海。有一天晚上,他发现有个人躺在沙滩上,碧眼蜷须,身体漆黑,如同鬼魅,就问对方的身份。这个人说:“我是鲛人,为水晶宫琼华三公主织造嫁衣,没想到失手弄坏了织布机上面的九龙双脊梭,被流放了。我现在流浪四方,无依无靠,你如果能收留我,你的恩情我定会没齿不忘!”
景生身边正好没有服侍的仆人,就收留了鲛人。这个人什么事情都干不了,平时也不说不笑,景生觉得它可怜,也不忍心使唤它。
有一天,景生去寺院游玩,看到一个老婆婆带着一个漂亮的女孩拜佛。那女孩有倾国倾城之貌,景生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四下打听,得知女孩姓陶,小名万珠,自幼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
景生觉得对方是贫困之家,就上门提亲,并且允诺会给很多钱。老婆婆看到景生一副土豪模样,十分生气,说:“我女儿名叫万珠,如果想娶她,你就用一万颗珍珠做聘礼吧。”
一天,鲛人走进房间查看景生的病情。景生将那相思之苦一一道来,鲛人听了,扶床大哭,眼泪落在地上,化为珍珠,在地上跳跃,每一颗都硕大浑圆,发出璀璨光芒。景生看了,大喜过望,一骨碌爬起来:“我的病好了!”
鲛人很惊讶,景生将事情的原委告诉它,并求它再多哭几场,这样一来,就有足够的珍珠去迎娶万珠了。鲛人说:“寻常的哭,只能得到少量的珠子,为了主人你能够娶回意中人,你就稍等一下,让我尽情哭一场吧。”
按照鲛人的交代,景生第二天带着它登楼望海。鲛人一边喝酒,一边跳舞,看着大海,想起以前的生活,想起自己被流放无法回故乡,痛哭流涕,落下的珍珠不计其数。景生得到了足够的珍珠,就带着鲛人回来。
鲛人忽然指着东海笑着说:“你看,天边出现了红色的云霞,升起了十二座海市蜃楼,那一定是琼华三公主出嫁了。这样一来,我的流放期限已满,可以回家了!”说完,鲛人与景生告别,纵身一跃,跳入海中。景生站在岸边,望着海面,十分失落,很久才独自回家。
过了几天,景生带着一万颗珍珠来到老婆婆家,诚恳地提亲。老婆婆笑着说:“看来你对我的女儿是真心的,其实我并不是不愿意把女儿嫁给你,只是想试探你一下。我又不是要卖女儿,要那么多珍珠干吗?”老婆婆把珍珠退给了景生,并把女儿许配给了他。
景生和万珠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不久生下一个儿子,取名“梦鲛”,以此来纪念那个成全他们姻缘的鲛人。
影
〖出处〗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十一《广知》;清代乐钧《耳食录》卷一《邓无影》
据说,人有九个影子,而且每个影子都有自己的名字。唐代,有个人会一种奇异的法术:在某人的本命日,五更天时,挑起灯笼去照那人的影子,根据影子的状态就能够判断那人的吉凶。
清代,有个叫邓乙的人,三十岁了,一个人生活,每到晚上,就觉得十分孤独。
一天,邓乙对着自己的影子说道:“我和你相处也有几十年了,你就不能陪我说说话吗?”没料想,影子突然从墙上跳了下来,说道:“好嘞!”
邓乙吓得够呛,影子笑着说:“你看看!你让我陪你说话,我答应了,你怎么还如此慢待我?”
邓乙心里稍稍安定,就说:“你有什么办法让我快乐呢?”影子说:“你说你想干什么呢?”
邓乙说:“我一直都是一个人,想找个少年好友,夜里谈谈心,行不行?”影子说:“这有什么难的!”随后,影子变成了一个少年,风流倜傥。
几年之后,影子忽然提出要离开。邓乙问它去哪里,影子说去一个万里之遥的地方。邓乙哭着把影子送出门外,影子凌风而起,很快就不见了。
从此之后,邓乙成了一个没有影子的人,别人都叫他“邓无影”。
摘自《讲了很久很久的中国妖怪故事》,张云著,喵九绘。本书重新打捞5000年历史长河中散落的典籍,找寻被遗忘太久的中国传统妖怪。阅读这些故事,能够走进我们传统文化的世界,感受古人超乎寻常的想象力,丰富知识、开阔眼界。
读完本书,相信你会重新思考妖怪在中国文化中的独特价值,记住老祖宗创造的妖怪名字、形象、故事,或是像古人那样尝试创造新的妖怪形象与故事,成为传承妖怪文化的一份子。
【人文-志怪】讲了很久很久的中国妖怪故事
¥68
购买
#头条创作挑战赛#
一个故事就是一个巨大的主事件,在故事的开头来看人物生活中负荷价值的情境,然后把它和故事结尾的价值负荷进行比较时,你应该能够看到电影弧光,一大片弧形放射的变化之光把生活从故事开始的一个情境带到故事结束时另一个变化了的情境。想要写好故事,了解故事创作的核心原理至关重要,从这几本经典的必读好书开始吧!
《故事》
《故事》是罗伯特麦基30年授课“故事”培训班精华梳理而成,编剧和故事创作的经典之选。本书在对《教父》《阿甘正传》《星球大战》等经典影片的详细分析中,清晰阐述了故事创作的核心原理。
罗伯特麦基创办全球性的写作培训机构,学员超过6万名。其中,60人获奥斯卡金像奖,170人获美国电视艾美奖,30位获美国编剧工会奖,26位获美国导演协会奖。麦基长期担任迪斯尼、派拉蒙、20世纪福克斯等机构的的专业顾问,被称为“编剧教父”、“上师们的上师”。
《救猫咪(Ⅲ反击战)》
《救猫咪(Ⅲ反击战)》是好莱坞编剧大家布莱克·斯奈德的编剧工具系列书之三。以一种活泼、口语化的风格,向我们传达了一种有深度的个人洞见,传达了那些给他带来巨大成功的坚韧不拔的积极观念,以及他慷慨无私的精神。
想知道好莱坞成功的电影编剧是如何创作的吗?答案就在这里。一本内容丰富而且趣味十足的专业书籍,这本书将启发它的读者,征服所有那些令人望而生畏、难以克服的问题,继续前行,成功突围而不再痛苦。关于那些不断冒出来、纠缠、折磨菜鸟编剧们的疑问,这本书给出了完美的答案和保证。
《故事策略电影剧本的23个故事段落》
好电影先要有个好故事,怎样讲出一个好故事,本书将给你答案。美国资深编剧和大学教授埃里克·埃德森(EricEdson)揭示了在任何一个成功的电影剧本中都会用到的23个环环相扣的段落,以此创建动态且真实的主人公和吸引人的、情感注入的情节。
《新藤兼人编剧术》
《新藤兼人编剧术》新藤兼人,日本电影剧作家、导演。日本独立电影先驱者。联手吉村公三郎、殿山泰司成立近代电影协会。2002年被授予日本“文化勋章”。多次获得电影旬报奖、日本电影学院奖、莫斯科国际电影节金奖、蓝绶带导演奖等电影大奖。
戏剧,不是生活的片断,而是人生的浓缩。本书记录了新藤兼人创作剧本七十年、执导电影五十年间无数杰作名篇诞生的秘密。他以自身的人生经验和创作经验为基础,写成这本书,谈到了很多剧作家在实际创作中会遇到的问题。新藤兼人年过百岁,一生站在电影舞台上,他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创作经验娓娓道来,亲自解读自己手中无数名篇杰作诞生的秘密。
《十年一觉电影梦》
《十年一觉电影梦》是导演李安以第一人称口述的方式,讲述自己电影生涯第一个十年的追梦历程。这不仅是一个坚持“理想不死”的电影人的成长告白,更是一部探究“如何面对磨难和荣耀”的自我对话。张艺谋曾说,在东西方世界里游刃有余地行走的导演,恐怕华语影坛里只有李安一人。
2013年,李安凭借《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获得第85届奥斯卡最佳导演等4项大奖。用李安的话说:
“拍电影是个很真切的体验,里面有着我多少的挣扎”。“它是一种颠倒众生、真情流露的做作。”“它是我的青冥剑,是我心里的玉娇龙,是我心底深处那个自作多情的小魔鬼。”“它是我企图自圆其说所留下的一笔口供。”“它是我想要了解这个世界的一点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