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精品课赛课活动分为两个环节,一是由备课组分别推选一节精品课例参与展示,二是由备课组代表进行说课。
01
课例示范,风采尽显
杨炫楸老师——《数松果》
杨老师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让学生主动探索,经历了5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潜移默化地感受到了“口诀”是从生活实际出发,逐步抽象出来的,并且充分感受到口诀的作用,自觉产生记忆口诀的欲望。整个过程,杨老师带领孩子们在做中学、玩中学,享受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陈欣垭老师——《生活中的比》
陈老师的这堂关键课取材于近期运动会,以班上学生的照片引入,拉近学生与学习内容的距离。通过思考“像不像”“像与什么有关”这样的核心问题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课堂中,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结论”的学习路径,深刻地理解了比的价值和意义。整堂课,陈老师始终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注重生生、师生间的思维碰撞。学生们在辨与辩的过程中,不断交流和探讨,最终促进了了对比本质的理解。
陈依然老师——《一起来分类(试一试)》
陈老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准备了丰富的学具,孩子们在小组合作中通过摆一摆、说一说,明晰了可以将给出的9个图形分成三类,而且根据标准的不同,还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接着,陈老师再次引导学生用形状(角)的视角进行观察,发现这些图形还可以分成两类。两次分类,层层递进,学生通过“回头看”,观察结果的“同”与“不同”深刻体会到了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可能不同的道理。
王琰老师——《分数的再认识(一)》
王老师以“再认识”为抓手,通过小视频素材中的分数,唤起学生对分数的初步认知。接着,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画作充分理解3/4表示的意义,学生在画一画、辨与辩中明晰了“整体1”的概念,并逐步归纳出分数的意义,进而明确分数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在活动中,学生通过逆向推理深化了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感受结果的不唯一,进一步体会分数意义的本质属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精心设计的多样化练习,既联系实际生活,又分层次、不同梯度考察学生对分数意义的学习情况,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收获。
巫瑶老师——《摸球游戏》
巫老师以有趣的“砸金蛋”游戏引入,一下就抓住了孩子们的眼球。课堂中,巫老师通过摸球、放球、设计转盘游戏等多样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猜测—实践—验证”,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究过程,初步感受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罗雪涵——《搭配中的学问》
雪涵老师基于儿童的认知规律,站在儿童的视角设计教学。她带领孩子们走进了“奇妙的马戏团”,结合帮小丑“搭配服装”的现实情境,引导学生经历了寻找搭配方法时“从乱到不乱,从不全到全,从无序思考到有序思考”的过程,让学生在探究中体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必要性、重要性,并能用符号表征搭配方案,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
02
说课启迪,智慧尽展
说课环节展示了各备课组在精品课例背后的思考与智慧。本次说课各备课组均聚焦单元视角,分析了为什么选择该课作为关键课的理由。各组不仅追溯知识的源头,厘清概念、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还详细阐述了他们在课程设计中的创新和反思。
03
领导指引,方向尽明
数学学科分管行政唐勇军主任对本次数学组老师们的表现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提出要以本次赛课为契机,让老师们以备课组(教研组)为单位抱团成长!课程发展服务中心向梅主任也同样肯定了数学组教师在本次赛课中集体深入开展研究的扎实作风。从前测,到单元分析,再到教学环节的设计,数学组老师们始终以学生为主,深挖教材,每一步,都踏实、扎实。
“前路漫漫亦灿灿,笃行步步亦驱驱”。本次赛课既为老师们创设了一个挖掘潜能、展示风采的机会,也让全体数学教师深入参与到了关键课的研究中,不仅提升了自身的教学水平,也促进了团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展望未来,我们期待每一位教师能够将此次赛课中的收获转化为日常教学的动力,不断探索和创新,推动课堂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