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鹞儿胡同修缮已进入施工阶段,预计年底前完工。改造完成后,鹞儿胡同内的建筑墙体将展现出从明清时期至近现代各时期的建筑形制特点,同时还将打造6处景观节点和1处居民会客厅。
图源来自规划网站
在为期三年的背街小巷环境整治行动计划完成后,目前的鹞儿胡同采取了建筑物墙体修缮、下水管线改造、架空线入地改造三支队伍叠图作业的方式综合改善胡同内居民的生活环境,把对居民日常出行的影响降到最小。
曾经鹞儿胡同居民院内的下水管道多为清代的老“官沟”,夏季雨水激增后院内往往积水返味儿,居民苦不堪言。改造后,院内将实现雨水、污水分开排放,并且一律使用直径30厘米的排水管线,排水更加顺畅,使用年限也更长。
此外,鹞儿胡同改造过程中类似的细节还有很多。比如院门口的门槛如果太高,将来会修成台阶加坡道的样式,考虑到有的老人需要坐轮椅出行,坡道太光滑容易刹不住车摔倒,因此坡道路面上还会修出一些起伏。
据悉,天桥街道还计划在胡同内打造6处景观节点,栽种的绿植将全部选择早年间胡同内常见的植物,如茉莉、月季、石榴、葫芦、猫耳朵豆角等,再现老北京南城生活的烟火气。
得知鹞儿胡同前景可期,小北心中很是欣慰,毕竟在初中阶段,小北曾在这条胡同生活过几年,一晃这都是20多年前的事情了,小北记得当年的这条胡同里,有些脏乱,搬走后也听说这里拆墙打洞乱象严重。
当年小北就听老街坊们说过这里和燕子李三有些渊源关系,当时只当是瞎掰呢,后来才知道,还真是有这么回事,而且鹞儿胡同的历史积淀之深厚,超乎想象。
鹞儿胡同
侠盗传奇与余音绕梁
鹞儿胡同,与不远处的两广路平行,东西走向,长约400米。胡同名曰“鹞儿”,听起来似乎与猛禽有关。其实,这里以前叫“要儿”,到了清朝才改成现在这个名字。
后来渐渐地,晋商进京做买卖,多于鹞儿胡同落脚,投宿到浮山会馆。
相传烧麦老字号都一处的掌柜王瑞福正是在鲜鱼口的店面邂逅了乾隆爷,才让自家的买卖做成了名餐馆,遂成为今天的老字号。而王瑞福这个山西商人在京的住址,当时就在鹞儿胡同口的浮山会馆。
燕子李三儿,名李鸿,字景华,1895年生于京东蓟县(现属天津市),他专偷高官富户人家,每次作案后会留下一只纸剪的燕子。因为兄弟间排行为三,人送绰号燕子李三儿。
影视作品剧照
李景华作案很少失手,他前后被抓了好几次,都是因为他销赃与消费时不谨慎而被缉拿归案,即便如此每次他都能从监狱逃脱,甚至在狱中都能“兴风作浪”。
当时京津地区的警探十分费解,燕子李三明明前两天刚关在牢里,城里依然会有与燕子李三盗窃手法一模一样的大案发生。所以为了防范李景华逃出监狱作案,每次有案情发生,警察局长第一件事就是跑到狱中看看燕子李三是否还在。
但每次的结果都不出乎意料,李景华在狱中乖乖躺着呢。这场景,真跟电视剧里演的一模一样!
民国初年,“燕子李三儿”被捉后关押在鹞儿胡同5号侦缉总队院中大槐树旁边的平房里,为了防止他再次脱逃,侦缉队给他戴上了古老的刑具--“木狗子”(类似木枷),并将他关在院中的水牢里,最终患病身亡。
除了盗亦有道的神偷,鹞儿胡同还诞生过一位闻名海外的交响乐指挥家,李德伦先生。
李德伦先生
李德伦,1917年6月6日在鹞儿胡同31号出生于一个官僚家庭,由于家距离天桥很近,小时候家里人带他去天桥玩耍,被街头的三弦儿弹奏所吸引;从此,李德伦便于音乐结下不解之缘。
九一八事变后,李德伦参加了“北平歌咏联合会”,在多次示威游行中,李德伦领头教唱抗日歌曲。一二-九运动中,在辅仁大学读书的李德伦加入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8年底,李德伦的上级、北平地下党城委书记娄平撤离,没有来得及通知他,他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
直到1945年他才又找到了党组织。1946年到了革命圣地延安。
一条看似貌不惊人的南城小胡同,却藏着这么多传奇、故事,这恐怕就是北京城的魅力所在了。
天桥北平房区
香厂路、留学路与“新市区”
折叠百叶窗,开放式天井,连层游廊.....这里的建筑群处处彰显着老上海的气质,在彼时的老北平城里,可谓时髦又时尚。在民国年间,这里是一片“新市区”。
民国初期,为振兴都市,向上海外滩学习,在北京南城建立了一片所谓的“新市区”,被誉为“把北平从封建都市改建为现代化城市的先驱”的举措。
“新市区”由时任民国政府内务总长朱启钤主抓,1914年开建,范围大约在今天的香厂路、仁寿路、仁民路、留学路、永安路一带。该街区首次引入西方建筑及管理理念,以每人每月500大洋的高薪聘请外国建筑师设计。
新世界
此处“新世界”不是如今崇文门外的商圈综合体,而是民国年间位于香厂新区的“香厂新世界”。
1917年建起的“香厂新世界”仿照上海“大世界”格局,里面剧场、舞厅、餐厅、购物商场应有尽有,其中的电梯、暖气、电扇等设施让当时的北京人大开眼界。
新世界中还有一处城南游艺园,有哈哈镜、魔术等时髦的娱乐项目;茶馆、饭庄、会馆、车行等更是多的遍地开花。
东方饭店
东方饭店建于1918年,开业之际,北平各大报纸都在显著位置刊登了消息。
这里也是北京乃至中国第一家,由中国人自己利用股份制筹资、建造、经营、管理的高档现代饭店,因此民国时期凡有骨气的中国上流社会人士,包括政界要员、商业大亨、文化名人都愿下榻东方饭店。
陈独秀在这里为《新青年》起草榜文;鲁迅写下了著名的《纪念刘和珍君》;钱玄同等4个人在此经过反复比较,决定汉语普通话以北京音为基础,以北方方言为规范。
1955年,东方饭店改为公私合营。如今,入住东方饭店的客人每周都可以在花园中观看到清末时的老电影。
仁民医院(宣武中医医院)
在当年的“新世界”西端,靠近东方饭店的地方,有家仁民医院,前身是名医杨浩如创建的养浩庐中医院,民国初年,医院改称仁民医院。
当年医院有手术室、X光室及其它病室,还有走廊、庭院与花坛,可谓中西结合,比传统的老式中医坐堂诊所,要高级的多,先进的多,前卫的多。
1949年解放后,仁民医院曾先后改名为北京市第一医院、工农兵医院、万明医院,1972年改称北京市宣武中医医院。
如今,为数众多的大爷大妈们,喜欢穿过万明路阡儿胡同的寻常巷陌,拿着医保卡来宣武中医院看病开药。
时过境迁,如今的香厂路新区喧嚣依旧,只是曾经时髦、前卫的主旋律,换成了今日市井、热闹的浓浓烟火气。
最近,小北又在这一片找到了一家清真糕点铺子,位于留学路63号的庆祥斋,这里的点心花样多,口味佳,价位更是美丽,您来这边逛时,一定记得顺道来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