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底,照相馆又开始忙碌起来,最近,一种看起来质感满满,氛围感十足的肖像照在社交平台火了。在杭州街头,开出了许多专门拍摄肖像照的照相馆,拍摄价格不低却生意火爆。
和普通的写真不同,肖像照没有固定的摆拍模式,没有精致的妆容,照片多以黑白或者灰调呈现,但更突出人物最真实自然的模样,让人过目难忘。
由于很考验摄影师的技术,这类肖像照价格比普通写真照高出不少,无论是399元精修两张,还是4-5千元精修四张,拍摄的人都不少。即便如此,有的肖像馆甚至已经排期到了一个月后。
为什么肖像照能火?
東禾肖像的丁传超从事商业摄影17年,他的从业经历像是杭州实体照相馆发展的缩影:从婚纱摄影入行,之后开过影楼,做过摄影工作室,拍过成人写真、孕妇写真,也开过儿童亲子摄影工作室。
经历了市场的迭代,丁传超敏锐地发现,肖像照逐渐从一系列风格中脱颖而出,成了写真照中的“香饽饽”,于是在四年前他决定开设专门的肖像照摄影机构。
不过,肖像照属于小众摄影,这一类消费者往往在审美上有一定追求,对摄影师的要求也更高。为此他经常会给摄影师做技术培训,保证产出的肖像照能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
四年下来,他们的照片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口碑越来越好,客源也越来越稳定,目前订单已经排到了一个月后。现在,丁传超在市区开出了第二家肖像馆,也在滨江开设了专门的儿童肖像照相馆。
不布置华丽的场景也不穿绚丽的服装
其实,肖像摄影并不是什么新鲜产物,无论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一寸照,还是七八十年代父母“惊艳了时光”的老照片都属于肖像摄影的范畴。后来,市场上出现了风格写真,儿童摄影,婚纱摄影,以及后来的海马体、天真蓝等的轻写真馆,肖像照一直没有独立成为一种形式,而是作为一种“风格”模糊在了写真照里。
肖像照也有不同的风格,情绪肖像、黑白肖像、极简肖像等。在阿涩的照相馆,最近来拍摄情绪肖像的人特别多,眼角的一滴泪,或是光影中的面庞,让人过目不忘。
他表示,肖像照不布置华丽的场景,多采用纯色的背景衬托,被摄者也不会穿特别绚丽的服装:“我们以前去影楼拍照会有人教你怎么摆姿势,手放哪里,头抬多高,但是肖像摄影基本不存在这种刻意凹出来的姿势,要的是你原本的神态和气质,这也比较考验一个摄影师自身的阅历和功底了。”
他通常采用的是“主机位+电影机位”拍摄方式,主机位用于纪实,而电影机位的照片多为黑白色,光影和颗粒感更具有电影感,氛围感很浓,能让纪实的照片更具故事性。“有的客人害怕镜头,那么电影机位出的片就会更舒展,更能体现个人魅力。”拍摄完成后可以当场选片,如果客人有要求,他也可以不修图,直接原图出给客人,这也是他的自信。
阿涩的客人以年轻女性居多,不过今年男士肖像、老年人和儿童肖像也很热,让他印象很深的是之前有位40多岁的女性顾客拍了肖像照后,她70多岁的妈妈看了很喜欢,也来拍了一组。
线下照相馆再次火热起来
两年前,阿涩从某大型摄影机构出来做独立摄影师,最早是接网络订单,后来他发现社交媒体上对拍摄的需求量超出了想象,订单越来越多,“我要让网络上的客人随时能找得到我,所以我一定要有个实体的工作室。”
阿涩也顺带回忆起近10年来的照相市场变化:“因为最美证件照,2015年到2017年实体照相馆的生意非常火,尤其是到了毕业季、求职季,最美证件照、精致职业照经常一号难求,那时候只要你可以拍出所谓的最美证件照,就能躺着赚钱。”
在杭州做了10多年商业摄影的陈永透露,杭州市场上不仅有些坚守了几十年还在营业的老照相馆,也有迎合顾客需求细分出的各类摄影机构,无论是哪一种,都迎合了不同人的需求。
“年底了很多人要拍全家福,大家欢欢喜喜聚集到影楼,化妆、穿喜庆的衣服,这样的仪式感是科技替代不了的。”陈永说,整个摄影行业确实在优胜劣汰,但生存下来的绝对都是有自己的优势存在的,肖像馆就是不断洗牌后的产物。
他自己也曾经经历过一次洗牌,“我曾经做过婚纱摄影,但几年后却发现生意越来越淡了,现在小年轻喜欢的婚纱照都很强调个性,他们喜欢最前沿的拍摄风格,甚至你要超越现在的大众审美,而我拍的婚纱照很明显已经落伍了。”
看清了这一点的陈永已不再继续在婚纱摄影中内卷,而是转去做一些商业活动拍摄。“算是换了一个赛道,另外我还搭建了一个影棚,适合拍摄团队多人形象照,也算是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求生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