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元旦假期,徐州丰县刘邦广场上举办了一场特别的爱心活动,100多位来自丰县好人工作室的志愿者,结对帮扶了30多位孤儿、贫困留守儿童。
策划这场爱心活动的人叫刘景全,今年47岁,是丰县的一位残疾人理发师。从1995年起,他开始免费为70岁以上老人理发,坚持至今。2010年来,他出资十多万元,举办美容美发免费培训班,累计培训了200多名下岗职工、160多名农村贫困子女、100多位残疾青年。2015年4月,他又带头成立了“好人工作室”,汇集爱心力量帮助他人。
现代快报记者仲茜
受恩
从走投无路到拜师学艺
因患小儿麻痹症,刘景全从小走路一瘸一拐。家里兄弟姊妹多,父亲又体弱多病,上高二时,他就辍学回家,帮母亲务农。“可我干不了重活,只好出来学手艺。”1986年,18岁的刘景全从老家丰县顺河镇农村,独自来到县城,一心想学门手艺,为母亲减轻负担。
可连续十多天,他都没有找到合适的营生。原本他想向理发店的师傅学艺,可几位老师傅看到他腿脚不好,纷纷摇头回绝了。就在他走投无路之时,县城理发店60岁的李家兴师傅给了他希望。“当时我每天一早就站在店外,等着师傅开门,其他小徒弟嘲笑我,我也趴在窗外不肯走。”刘景全说,“也许是我的倔强打动了师傅,他终于肯收我。让我进屋,默默地看着学着。”
之后两个月,刘景全的勤快、用功,打动了师傅,李师傅不仅免费收下他这个徒弟,还包下了他的食宿。“要知道,那时候师傅也不富裕,一家老小都靠师傅一人养活。中午师傅有热汤喝,都要分我半碗。”刘景全对此十分感激,一直记在心里。
创业
再获帮助,他开了3家连锁店
学徒3年后,刘景全决定自己开店。师傅十分支持,和几位师兄凑了钱,帮忙在县城租了半间门面。为了购买一套理发工具,刘景又蹬了8个小时的自行车,来回近百公里,从济宁驮回来一箱理发工具。
“店面很小很简陋,一张椅子、一面镜子,洗剪吹5毛钱。”刘景全就这样开起了自己的第一家理发铺,直到1993年,才又新租了一间20多平方米的店面,有了门头。
只会剃头、刮胡子还不行,为了学习更多手艺,刘景全去了广州,慕名到了广州天鹰美容美发学校。校长张景惠看到他行动不便,独自一人来求学,便免除了450元学费,还资助了他伙食费。“有时候张校长还对我进行单独辅导,给我讲时尚发型。”再一次遇到好心人,刘景全更加感激。离开广州时,他许诺说:“将来我有能力了,一定像校长一样,帮助他人。”回到老家丰县,刘景全将理发店改名为天鹰,一直沿用至今。
刘景全手艺日益精湛,不仅赢得回头客,还多次获得徐州市以及江苏省美容美发行业大赛金奖。如今,很多市民都会慕名前来,找刘景全理发,夸他手艺好,收费平价。当顾客得知刘景全是一位残疾人时,更为钦佩。“手艺好、服务好、收费低,我们都是20多年的老客了。”每月都来理发的老胡说。生意就这样做大了,刘景全在徐州已开起第3家连锁店,带起50多位徒弟。
感恩
传递爱心,20年来他义务为老人理发
“30年前,要不是遇到好心人,我也不能走出农村、摆脱贫困。如今,报答他们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这份爱传递下去。”1995年开始,刘景全在店里贴出一张海报,免费为70岁以上老人理发。“我没有其他本领,但可以义务为老人服务,表表孝心。”只要店里来了头发花白的老人,刘景全都会自己上前,服务周到。
今年73岁的蒋凤英说,“以前我从来舍不得进理发店,自己剪或是老伴帮忙剪,现在我每月都来天鹰,刘老板手艺好,人也热情,我们都喜欢找他理发。”
奉献
自掏腰包办培训班,还建起好人工作室
除了为老人服务,刘景全还帮了不少残疾人。2010年来,他先后出资十多万元,在县总工会、县残联的帮助下,举办了10多期美容美发免费培训班。身患残疾的年轻人、农村贫困子女、下岗工人,都可免费来参加培训班。徒弟张勇也经常来培训班帮忙,他告诉记者,以前是50多人一个班,现在只要有12个人来,就开一个班。“师傅说,只要人家肯学,我们就免费教。”
培训班中有几位聋哑人,刘景全还特别学了手语,单独教他们。这些年,刘景全办的美发班共培训了200多名下岗职工、160多名农村贫困子女、100多位残疾青年,学员先后在丰县开办了23家美发店。刘景全对此很欣慰,“我希望能帮助更多像我一样的残疾人,凭着双手创造美好的人生。”
去年4月20日,刘景全还在丰县建起了“好人工作室”,汇集爱心力量,扶贫济困,关爱留守儿童和孤儿,帮助残疾人、服务敬老院老人。
■推荐人:
2014年“感动江苏”十大人物之一、好人工作室成员
谢淑华
知恩图报小爱传递大能量
2014年5月回到家乡丰县后,我认识了刘景全,得知他知恩图报,要创建好人工作室,帮助困难人群,我也主动报名加入其中。
我很佩服刘景全,与他相比,我做得还不够。我孝敬母亲,吃多少苦都是应该的,而刘景全20年来做了那么多好事,服务成千上万的老人,帮助那么多残疾人,这是更无私的大爱。他自己也是残疾人,是穷人家走出来的,辛苦挣钱,到头来都无偿给了别人,真是太不容易了。刘景全浑身充满了干劲,每天都奔走在帮助他人、奉献社会的路上。他经常说,知恩就要图报,尽自己一份力帮助他人,是这辈子最快乐的事情,我们也深受感染。如今,很多年轻人都加入好人工作室,把关爱敬老院老人、环卫工,资助孤儿、贫困学子等变成常态。小爱传递大能量,我们要把知恩图报、奉献社会的情怀继承下去,用爱温暖人心,照亮更多人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