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萌宠当道的现在,撸狗、吸猫变成了很多人的日常。而在下厨房,有这样一群“饲养员”,他们的宠物养在瓶瓶罐罐里,能一夜之间长大,还能帮助主人做出好吃的食物。这些特殊的小宠物叫做酵种。
厨友@瓜_瓜就是这样一名酵种饲养员,她会亲切地把酵种们称作“酵宠宝宝”,而这些小宠物甚至已经成为了她下厨的动力,陪她制作出了许多美味。逛她的下厨房主页,实在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欧包、便当、甜点……她的三餐小食就像美食杂志里的精致插图,令人艳羡与垂涎。
烘焙之旅从“瞎折腾”开始
用瓜瓜自己的话来形容,她最初开始烘焙是“瞎折腾”。
直到现在,瓜瓜在下厨房的菜谱中最受欢迎的“招牌烧豆腐”还是“那只呆”的作品。看起来普通不过的烧豆腐,意外地得到了中外朋友的一致赞扬,菜谱发到下厨房之后更是一直热度不减。“那只呆”在厨房里的地位自此不断巩固,即便是瓜瓜的厨艺突飞猛进之后,遇到硬菜还是会遵循“那只呆”掌勺,瓜瓜打下手、摇旗呐喊的家庭分工。
“衣食无忧”的生活并没有让瓜瓜对厨房的热情偃旗息鼓,相反,由于在家常菜领域很难超过家里的大厨,瓜瓜另辟蹊径,逐渐打开了烘焙的大门。
最开始的制作过程显得尤为艰难,由于经验不足,加之德国的面粉、气候等因素都和国内有所差异,按照国内厨友的方子做的面包出现了层出不穷的问题。刚开始跟着KenForkish的方子做面包的时候,瓜瓜按照书上的方子控制水量,面团完全是在和稀泥,整个人做到崩溃。后来她认真做了好多功课,才知道做面包不能照单全来,而要根据用料不断调整。
接触到了欧包,也是开始烘焙半年后的一次偶然。“那个时候是偶尔看到有人说欧包其实更健康,然后我一看,咦,这不是超市、面包店里巨大的那种包么!”
德国的欧包和国人常吃的软欧有所不同。在德国,软欧并不能被称为欧包,它是亚洲人改良后的版本,组织更细密更柔软一些,和硬欧有很大区别。尝过一次地道的欧包之后,密实的口感、粗犷的外形将她完全俘获,“当时就决定要自己来做”。
初学欧包,瓜瓜受到了厨友@米茶Lynn的极大鼓励,“她当时跟我说,要做几十个手感就来了”——于是有了#瓜的欧包练习室#这个标签。瓜瓜给自己订立的初步目标是先做一百个欧包练手,现在这个标签下已经更新到第62个包了。
从刚开始时面团摊大饼,到现在拿到一个方子,知道怎么分析里面的材料配比、计算水温,控制面团的温度,经验随着60多个欧包的产出慢慢累积着。当年看着垮掉的面团委屈到想哭的初学者,终是褪去了慌张,逐渐地成长了起来。
“包”治百病的酵宠饲养员
随着烘焙技术的进阶,瓜瓜对欧包的要求也随之飙升。一开始满足于用干酵母做面包,后来她读到书上说天然酵种的欧包会味道更好,保鲜期也会更长一些。瓜瓜的完美主义神经被立刻戳中,“要做就做味道最好的,既然说天然酵种的最好吃,那我就要吃好的!”
刚好夏天是最适合培养酵种的季节,养酵种宝宝的活动立刻被提上了日程。
天然酵种是野生的酵母菌、乳酸菌和其他杂菌形成的菌落,养酵种就是把天然的菌种培养起来的过程。酵种的培养需要气候、面粉、水量等因素的天时地利人和。面粉里形成了稳定的菌落之后,就会抑制杂菌的生长,所以一旦建立起稳定的结构,只需一周喂一次就能长期保持酵种的活性。
经过五天的精心栽培,瓜瓜的酵种宝宝呱呱坠地。因为定期喂养的“饲养模式”和养宠物过于相似,瓜瓜亲昵地把酵种称为酵宠宝宝。从#酵宠是第一生产力#这个标签诞生到现在已经两年有余,标签下的作品也累积到了六十多个。除了有一次因为太忙把它们遗忘在冰箱将近二十天差点饿死的惊魂之外,瓜瓜一直勤勤恳恳地定期投喂这些小家伙。
瓜瓜曾经戏称:“别人是压力大买包包,我是压力大做包包。”
认真地下厨,对瓜瓜而言是一件很减压的事情。遇到压力大的时候,瓜瓜就会认真的去做一个平时没有做过的食物,完全沉浸在下厨这个过程中,不开心自然就抛在脑后了。
瓜瓜也因此多了一个爱好——她迷恋上了摄影。
完美主义使然,她对自己的作品总是一丝不苟,尽可能去展现作品最美的一面给大家看。一开始效果总是不如意,费了心思做出的食物拍出来却十分“辣眼睛”。为此,瓜瓜特意在等待毕业答辩的间隙报名了线上摄影课,开始每周一个主题的拍摄练习。
摄影给瓜瓜带来的不仅是对自己审美的满足,和做欧包一样为她打开了结交朋友的大门。瓜瓜在新认识了朋友又不知该如何寻找话题的时候,往往会聊到食物上来,这时候她就会把手机里美美的存图拿出来给对方看,如果对方恰好也是吃货,那么聊天的氛围也就立刻热络了起来。
在厨房里烘焙出的梦想形状
当欧包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之后,瓜瓜更多的好奇就转移到不太擅长的的中式点心、法式甜点、蛋糕等甜品上来。学习新东西的过程,对瓜瓜来说总是充满惊喜,但失败的尝试也在所难免。
某次圣诞节,她想要做两种节日面包,德式的Stollen(德式圣诞面包)和意式的Panettone(意大利语“托尼的面包”的意思,是意大利米兰的甜点)。德式的面包一如既往得顺利,但轮到Panettone却遭遇了滑铁卢。
Panettone的面团需要高油高糖,并且要用天然酵种,工序复杂。瓜瓜花了十二分的精力来做准备。她提前几天开始每四个小时喂一次酵种,希望能达到酵种活力很强的状态,甚至为此专门买了意大利的面粉。从和面团到发酵都很顺利,万事俱备,可到了烤制的时候却欠了东风。辛辛苦苦做的面包整个废掉,瓜瓜“当时就崩溃了”。
但是过程的坎坷并没有影响她的热情。重整旗鼓之后的瓜瓜从头开始,前前后后又折腾了好多天,最后做出来一个能见人的Panettone。自带励志属性的她说,今年还要再做,毕竟之前也做的不够好。
瓜瓜在下厨房主页上说:“关于厨房,这只瓜有一个很努力想要实现的梦想。”
这个梦想对于正在从事城市设计工作的瓜瓜来说看似遥不可及。然而对于心怀憧憬的人,再遥远的梦想从来都不是到不了的远方。就算法式甜品师的白帽子还没有戴在头上,但也并不妨碍瓜瓜下班回家褪去一天的疲惫之后精心烤制一个欧包的满足。无论是练习欧包的时候还是开发新菜谱的时候,瓜瓜都在传递着对下厨本身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