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文件精神,深化职业院校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树立教师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赋能”教师提升素养能力,“升级”教材推动教材改革,“激活”教法推动教学发展,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经研究,学校决定于2021年5月28日举办线上“提质培优背景下职业院校系统推进三教改革与教学质量提升培训班”。现将具体安排通知如下:
一、培训对象
各教学系部选派3-5人参加,人员包括:系部正副主任、教研室负责人、专业带头人、教学团队骨干、各专业教师等。
在线直播+PPT详解,2021年5月28-31日(每晚19:00—21:00)
三、培训专家及内容
刘显泽全国知名职教专家,湖南省教科院职成所原所长、二级研究员,教育部、财政部“双高计划”专委会委员,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专家,全国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专委会委员,湖南省劳动模范、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担任高职院校、中职学校校长,荣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等奖项。
(一)职业教育“三教改革”的基本认识
1.背景、特点分析;
2.核心问题解析;
(二)改革的路径与方法
1.教师队伍建设的改革策略;
2.课程改革策略;
3.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推进教材教法改革。
(三)实践与体会
曾照香二级教授,国家首批特支计划(“万人计划”)专家,淄博职业学院副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国家首批教学创新团队负责人,国家级优质校、双高校重点专业群负责人,国家示范校重点专业建设负责人,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主持人。先后获得第四届国家教学名师、山东省高校十大优秀教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第九届、第十届党代会代表。兼任国家工业信息行指委委员、工业信息行指委自动化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等,是国家(省)级质量工程项目评审专家。
第一部分:深化“三教改革”,提高团队教师能力
(一)加强团队建设,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1.教师创新团队建设路径、要求、原则及申报条件;
2.教师教学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教学创新团队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及具体考核办法;
4.国家(省)级教学创新团队申报案例及注意事项。
(二)以项目建设为载体,提升教师信息化能力
1.搭建提升教师参与专业群建设能力平台;
2.对接产业的吻合度,做到专业群结果与产业链的高度吻合;
3.搭建提升师资教学管理能力平台;
4.搭建提升团队师资教管能力的平台;
5.高水平教学成果的培育;
6.教师选题申报、立项、结项验收、论文、专利等研究实践。
第二部分:以混合式改革为切入口,推进教法改革
1.推进信息化融合的“三三四”混合式教学新模式;
2.怎样开发“纸质十云端”教材;
3.搭建提升教师参与专业群建设能力平台;
4.教师课堂教法的运用,改革的具体措施;
5.教师在教学能力大赛中教学方法的运用、教案设计、课程标准的制定;
6.虚拟仿真实训在教学中的应用;
7.教学质量考核评价及结果的应用。
齐洪利三级教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省劳动模范、青岛市劳动模范、山东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带头人,青岛市高层次专家协会会员(教育分会顾问)。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山东省优秀教学团队、在线开放共享课程、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等带头人担任省培、国培师资项目总导师,为十几个省市开展国培、省培师资培训项目进行培训。多次担任国家信息化大赛、教学能力比赛评委;2018年亲自参赛,获全国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
(一)教材建设成效及问题
1.十三五教材建设取得的成就及成效;
2.职教教材存在的问题;
3.教材建设整体要求。
(二)新型活页教材特征及要求
1.缘起;
2.新形态教材的内涵特征及要求。
(三)活页式教材“活”的真谛
1.适应行业变化,知识、技能更新;
2.适应产学融合需要,理实一体,工学结合;
3.适应教学主体转变,学为主体,综合成长;
4.适应教学模式创新,行动导向、模块/项目教学;
5.适应学生认知规律,全脑学习,知识建构;
6.适应智慧学习,信息化、多元化。
1.教材开发整体序列;
2.定位内容;
3.开发能力点;
4.序化过程,构建框架体系;
5.双元主体开发;
6.统合综效,立体丰富内容;
7.配套资源池建设。
(五)案例分析
四、培训费用
1.培训费780元/人。由学校从专项培训经费支出,通过对公账号转给承训单位。
五、培训证书
培训结束后,经考试合格颁发“继续教育学时”结业证书,该证书可作为专业技术能力考核的依据。
六、报名及其他要求
3.加强培训纪律要求,对无故不参加培训的教师要严肃追责,取消其两年内参加任何培训的资格,记录在教师学习档案,并全校通报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