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毅撰文谁与谁共存:老祖宗病毒与小孩子人类蛋白质DNA染色体核苷酸核素化学

对于新发病毒,世界上的专家数量为零。要不然,就是旧发病毒。

完全没有学过生物的人讨论起来有时候会想当然,例如大部分(绝大多数,说接近百分之百也无大错)对新发病毒流行规律的预计,都是瞎说。

病毒不可能用数学方程式预计,人类也没有专家有秘方预计新的病毒何时出现,何时消失,何时回来。同样,没人能够事先预计疫苗的作用,只能有了疫苗、在动物和人身上用了以后,在疫情检验下,事后验证。

对于已知的传染病,人类最多走一步看两步。对于新发传染病,人类在“走一步看一步”到“走一步看一步半”之间。没有预先掌握规律的天才。

每一种新病毒的流行规律,人们只能在观察之后总结,而不可能在任何一个时期提前预计。

提前预计只有两种:瞎说和心理按摩。

新的病毒,一般也不会正好与以前的一样而有现成的治疗方法。治疗需要科学家,认真负责的科学家,努力探索。没有治疗方面的天才救世主。

凡是号称早就有药的,或者立即可以高科技如干细胞治疗强行写入国家治疗方案的,无一例外都是欺骗国家和人民,不能排除是趁火打劫的骗子。

很快就出来公开号称有办法的,无一例外都是骗子。

总结出来的规律,如已经得过某种感染是否会再度感染,疫苗有效率,疫苗有效期,是否应该再接种,等等,本来应该有权威医学或疫情防控机构定时发布,但如果不敢负责任、或丧失信誉,就难以出现发布的机构。

至于人类与病毒的关系,不能只从个人感情看问题,需要知道病毒与人类的基本关系:病毒在先,人类在后。

说到底,脱了外面的一切,病毒和人里面都是核酸。人和病毒一样,都是核酸存在的不同方式。

Tubingen堡,1869年,核酸发现地

除了考虑人类是否愿意与病毒共存,还要思考病毒怎么与人类共存。

生命的起源过程中,出现病毒非常早,而出现人类晚之又晚。

说人类是病毒的孙子的孙子,是贬低了病毒、拔高了人类。

病毒之前应该还有生物,但我们知之甚少,估计有分子既含信息又有功能。

病毒含分开的信息分子和功能分子。但仍然很简单:里面是含信息的核酸分子,外面是起功能的蛋白质分子。外面蛋白质与动物细胞结合,方便病毒里面的核酸进入动物细胞,指挥动物细胞合成病毒所需要的各种组份,组装更大量的、新的病毒。

病毒之后、人之前还有很多生物。病毒只是分子复合体,没有细胞。没有细胞核的细胞,称为原核生物,如细菌。它们所含分子远多于病毒。后面出现有细胞核的细胞,如酵母。但只是单细胞,后面才有多细胞生物。逐渐出现动物、植物。低等动物如果蝇,如果号称自己是病毒的孙子的孙子,都是夸大,人出现更晚、没资格做果蝇的孙子的孙子。

病毒不仅远远早于人类,而且在人类出现之前病毒就与动物共存,人类出现之后也与人类共存。

人类懂得的病毒不多,病毒早就“见识过”多种动物。在没有人类之前,病毒就见过、“对付过”多种动物。

现存病毒与人类共存有多种关系,包括致病,也包括互利互惠,还有很多井水不犯河水。

哺乳动物(包括人)的雄性特别没有资格骂病毒,因为他们自己的精子行为就很像(虽然不是)病毒:里面一堆DNA,外面包裹蛋白质。蛋白质主要负责找到卵子细胞,并与之结合,然后把里面的DNA输进卵细胞,以后就不负责任了,而由卵子把精子DNA带来的信息与自己原有信息综合进行表达。

如果雄性动物看不起病毒,不仅抹黑了自己的祖宗,而且不能完全排除蔑视了自己的可能性。

了解一些生物学基本知识,有助于知道自己的辈份。

1869年,JFriedrichMiescher在此发现核酸

以下节选自饶毅《生物学概念与途径》第三章

3.1核酸及其化学结构

3-1-1核酸的发现

1871年Miescher回Basel,1872年28岁接父亲和舅舅任过的教职。在Basel,他从莱茵河三文鱼的精子提取了大量核素(Miescher,1874)。他知道核素不仅在鱼,也在蛙、牛、鸡的精子中。1872年至1877年,他提出核素中的磷都以磷酸形式存在,核素至少含有四种碱基(LeveneandBass,1931)。

德国科学家RichardAltmann(1852-1900)改进了核酸制备方法,产物无蛋白质,于1889年提出核酸的名词(Altmann,1889),米歇尔认为核酸和核素相同,无需改名。

以化学分析为开端的核酸研究,起初不是为了特定生物功能的分子基础。Hoppe-Seyler认为发现细胞核的物质很重要,米歇尔认为自己发现的新物质其重要性不亚于蛋白质。米歇尔发现精子中有核素后,提出“如果单个物质可以是受精的特异原因的话,那么无疑首先应该考虑的是核素”。但他又觉得不太可能是一种物质,其原因之一是核素好像不可能有很大的多样性,难以解释个体性状的多样性(Dahm,2005)。

3-1-2核酸的化学分析

3-1-3核酸的化学结构

二十世纪上半叶的核酸生物化学专家PhoebusLevene(1869-1940)出生于核素被发现的1869年。他在俄国圣彼得堡念过军事医学院,因俄国排犹而随家人移民美国、在纽约行医,因感兴趣研究而在哥伦比亚大学注册念书,也设法获得研究训练,1896年在纽约州医院病理研究所生理化学实验室初次接触核酸。他多次到欧洲进修,曾到德国分别跟随Kossel和1902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EmilFisher(1852-1919)。1901年JohnDRockefeller(1839-1937)斥资在纽约建立与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相媲美的洛克菲勒医学研究所。1905年Levene被第一任所长SimonFlexner聘为助理,1907年成正式研究员、并负责化学部直至1940年去世。Levene一生发表过七百多篇论文,研究过核酸、蛋白质、氨基酸、脂、碳水化合物等。

Levene发现了核酸中的核糖(ribose)、脱氧核糖(deoxyribose),碱基与核糖连接为核苷(nucleoside),再接磷酸为核苷酸(nucleotide)。Levene提出了核酸的化学结构(现称一级结构):RNA(当初谓“酵母核酸”yeastnucleicacid)由A、G、C、U四种核苷酸链接组成(Levene,1909,1917a);DNA(当初谓“胸腺核酸”thymusnucleicacid)由A、G、C、T四种核苷酸共价键相连而成(LeveneandJacobs,1912,1929)。1935年,Levene等提出了DNA和RNA正确的化学链接(LeveneandTipson,1935)。

Levene最早于1909年提出RNA含四种核苷酸,提到它们为等分子数。此后的所谓四核苷酸假说较强调核酸由四种核苷酸组成是反驳德国的HermannSteudel和美国霍普金斯大学的WalterJones等提出核酸只含三核苷酸、二核苷酸(Levene,1919,1920a,1920b)。Levene还认为黄嘌呤和次黄嘌呤是实验过程的次生产物,非核酸原始成分,这样DNA只有A/G/C/T、RNA只有A/G/C/U。1912年Levene提出DNA的结构时显示了四种核苷酸,但未提四种核苷酸的相对含量(LeveneandJacobs,1912)。Mandel和Levene(1905)用检测脾的核酸发现A/G/C/T的含量不同、乳腺的核酸中四种碱基也不同。但Osborne和Harris(1902)检测认为麦芽核酸中A和G等分子数,后来其他人和Levene(LeveneandMandel,1908;Levene,1909)也认为核酸含碱基为等分子数,Levene在1917年用“四核苷酸理论”(Levene,1917a)、1931年叙述“四核苷酸结构”认为DNA链中各种核苷酸的含量相同(LeveneandBass,1931)。1930年代以前还误认为核酸只是四个核苷酸组成的小分子,未意识到其为分子量很大的多聚体。到1938年知道核酸分子量几十万到百万道尔顿后,Levene和其他人还认为核酸可以是四核苷酸不断重复的多聚体。

3-2核酸与染色质

3-2-1核酸的亚细胞定位

1914年,德国的RobertFeulgen(1884-1955)发现DNA在溶液中通过盐酸(暴露出DNA的醛基)和Schiff试剂(品红亚硫酸,可与醛基反应)两步可显紫红色,RNA不能显色,后称Feulgen反应(Kasten,2003)。1923年,Feulgen将这一反应引入组织化学:直接在生物的组织切片上进行反应,以此确定DNA在组织或细胞的存在部位。1924年他和技术员HeinrichRossenbeck以此方法检测多种动植物组织、细胞后证明DNA存在于细胞核,不仅动物细胞核、而且植物细胞核(FeulgenandRossenbeck,1924)。Feulgen也改变了前人误以为DNA(胸腺核酸)存在于动物、RNA(“酵母核酸”)存在于酵母和植物的误解。虽然Feulgen通过化学染色发现酵母有DNA,到1948年科学家才从酵母中提取到DNA(ChargaffandZamenhof,1948)。

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的TorbjrnCaspersson(1910-1997)发现核酸对260nm紫外线有最佳吸收峰(Casperson,1932,1936)。Morgan最后的研究生JackSchultz(1904-1971)与Caspersson用紫外检测证实DNA定位于细胞核(SchultzandCaspersson,1940)。

3-2-2核酸与染色质

SchultzandCaspersson还观察到果蝇唾液腺多线染色体条带变化后核酸含量变化、果蝇卵母细胞染色体数量变化可以改变核酸含量(CasperssonandSchultz,1938)。

Caspersson与同事EinarHammarsten(1889-1958)合作分析染色体的核酸和蛋白质组分,用蛋白酶消化蛋白质后得到高纯度的核酸(Caspersson,HammarstenandHammarsten,1935)。他们观察到果蝇多线型染色体条带与核酸的关系非常逼近核酸与遗传的关系。

Hammarsten和Caspersson发现DNA不是短链、而是长链,分子量很大(50万到100万),所含嘌呤环和嘧啶环的平面与链的长轴垂直(Signer,Caspersson,Hammarsten,1938)。英国Leeds大学纺织物理实验室的WilliamAstbury(1898-1961)和研究生FlorenceBell(1913-2000)通过X线衍射分析发现垂直于长轴的两个核苷酸之间距离为3.34(AstburyandBell,1938a),他们还提出了第一个核酸结构的模型(AstburyandBell,1938b)。

至1940年代初期,确切知道DNA存在于细胞核的染色体上。不过,染色体上即能检测到DNA、也能检测到染色体上的RNA和蛋白质,并不能仅仅由亚细胞定位确定DNA是遗传物质。

3-3遗传物质是蛋白质还是核酸?

染色体既含核酸、也含蛋白质,携带遗传信息的分子究竟是什么

二十世纪上半叶,已知蛋白质很重要。十九世纪提出酶为生物催化剂的概念,到二十世纪初争论酶是蛋白质还是其他分子。因研究叶绿体而获1915年诺贝尔化学奖的德国犹太科学家RichardWillsttter(1872-1942)认为酶是蛋白质制备中的其他污染物质。其他科学家的工作,特别是1926年美国Cornell大学的JamesSumner(1887-1955)和1930年洛克菲勒医学研究所的JohnNorthrop(1891-1987)分别获得结晶纯的尿素酶和胃蛋白酶,证明酶的分子本质是蛋白质。在这样的背景下,已知染色体有蛋白质和核酸时,很多人怕再次犯低估蛋白质重要性的错误(Judson,1979)。1934年,英国的JDBernal(1901-1971)和DorothyHodgkin(1910-1994)第一次获得蛋白质(胃蛋白酶)的晶体结构(BernalandCrowfoot,1934),显示蛋白质的结构复杂性。此前已知蛋白质的生化特性和功能多种多样,人们易信蛋白质可以携带丰富的信息。

用染色确定DNA存在于细胞核中的Caspersson、Hammarsten、Brachet皆未提出核酸是遗传的物质基础。Caspersson认为染色体中的蛋白质可能是遗传物质(Caspersson,1936)。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我有话说

0/500

同步到新浪微博

进群即领

扫码加入

扫码进群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意见反馈

下载APP

健康界APP

了解更多

返回顶部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THE END
1.染色体的形态与遗传的关系细胞生物学:染色体ppt? 染色体的形态? 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 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几种带型? DNA的重复序列第二章 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及与遗传的关系1,染色体的着丝粒 /着丝点与性状的遗传有何关系?2,为什么在细胞分裂间期、前期副缢痕总是与核仁相连?细胞中核仁数目与具有 NOR染色体有何关系?在细胞分裂后期又为何不见核仁?3,端粒的...http://read.cucdc.com/cw/71760/114208.html
2.Y染色体异染色质区长度减少快速问医生病情分析:你好,看到你发的图片,检查结果显示外染色体异染色质区长度减少,这是染色体异常的情况,是...https://m.120ask.com/askg/posts_detail/81096840
3.4.ChromosomeDNA双螺旋 (2nm) -> 核小体(10nm) ->纤丝(30nm)-->(...)-->染色体。其中,核小体的结构是重点。 染色体包装示意图。 核小体 1974年Kornberg等人根据染色质的酶切和电镜观察,染色质是一种成串“颗粒”的状态,提出染色质结构的“串珠”模型,从而更新了人们关于染色质结构的传统观念。其中的珠状的颗粒就...https://www.jianshu.com/p/df63da4650b4
4.染色体组蛋白和DNA(脱氧核糖核酸)示意图。研究遗传学的媒介...VEER图片库提供染色体、组蛋白和DNA(脱氧核糖核酸)示意图。研究遗传学的媒介。基因组序列。图片购买下载服务,2亿+高清商业图片,正版图片购买下载一站服务,另提供鸟嘌呤图片,胞嘧啶图片,腺嘌呤图片,胸腺嘧啶图片,核苷酸图片,螺旋图片,染色质图片,遗传研究图片,染色体图片,https://www.veer.com/photo/427115786
5.染色体染色体成靖 2014-01-04 染色体 编辑[rǎn sè tǐ] 染色体(Chromosome )是细胞内具有遗传性质的物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所以叫染色体(染色质);其本质是脱氧核苷酸,是细胞核内由核蛋白组成、能用碱性染料染色、有结构的线状体,是遗传物质基因的载体。http://www.360doc.com/content/14/0104/16/443902_342580222.shtml
6.常染色体和异染色体的区别?39问医生根据其形态和染色特性,可分为两种类型:常染色体和异染色体。常染色质:松散折叠,低度冷凝,拉伸,用碱性染料染色时颜色浅。 转录活性染色质通常是常染色质。异染色质:高度折叠压缩,在凝集状态下,通过碱性染色深染。 DNA具有许多重复序列,并且复制在染色质中更常见。 一些异染色质被原始的常染色质附聚。 除复制阶段外...https://wapask-mip.39.net/mip/question/57219427.html
1.染色体染色体(5) 染色体(chromosome)是细胞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时DNA存在的特定形式,由染色质丝螺旋缠绕,逐渐缩短变粗形成。 染色体有种属特异性,随生物种类、细胞类型及发育阶段不同,其数量、大小和形态存在差异。 快速导航 词条图册关系表 外文名 Chromosome https://baike.sogou.com/v211734.htm
2.染色质染色体图片(染色质染色体)您好,今天帅帅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染色质染色体图片,染色质染色体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设生物的体细胞数位2N.分裂间期的主要是DNA的复制,还没有形成染色体,染色单体,DNA的数目由2N→4N分列前期染色体数、DNA数,染色单体数分别为:2N,4N,4N分列中期染色体数、DNA数,染色单体数分...https://www.cneem.com.cn/hlw/20230216546075.html
3.染色体长臂异染色质区长度增加属于染色体多态性吗中一条16号染色体长臂异染色质区长度增加,属于染色体多态性(男,24岁)图片因隐私问题无法显示 朱冬梅医生 您好,请问您是因为什么原因做的检查? 患者 图片因隐私问题无法显示 患者 这个结果 朱冬梅医生 好的我在看 朱冬梅医生 16号染色体多态 患者 严重吗 https://www.chunyuyisheng.com/pc/qa/8kYq3FAO4mq4XvNHO2cz8A/
4.染色质是如何包装成染色体的?为了制造能在南极雪地行驶的交通工具,科学家研究了南极企鹅。他们发现企鹅平时蹒跚而行,而遇紧急情况时会迅速扑地,腹部贴在雪地上,双脚蹬动向前滑行,速度非常快,每小时可达30公里。科学家由此获得设计灵感,如果制造一种像企鹅一样的雪地汽车,其宽阔的底部贴在雪地上,靠轮勺推动滑行,那么它在雪地上的行进速度...https://www.shuashuati.com/ti/1bf2af3820284b9492e6701913c3e1ea.html
5.盘点不孕不育的术前检查中医分类和西医诊断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催乳素(pRL)和雌二醇(E2)可以在排卵和排卵前期空腹取血测定,血孕酮(p)则应该在基础体温高温相中段检测。疑有遗传性异常者,夫妇双方应该做颊粘膜染色质和血染色体检查。 6、腹腔镜检查 在腹腔镜进行检查的同时,可在直视下进行治疗。因此,腹腔镜检查是目前不孕症诊断的一项重要...https://m.bohe.cn/zmip/16683122.html
6.《人类染色体与染色体病》学习笔记为什么x染色质比x染色体少一条染色质与染色体 染色质为细丝状 当细胞分裂时 染色质复制反复盘绕高度压缩 凝集形成兴泰特定的条状染色体 以保证DNA能准确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化学组成 DNA和组蛋白占染色质化学总量98%以上 染色质的种类 染色质由于其折叠及压缩程度的不同 在形态、染色性能和功能上呈现出差异 ...https://blog.csdn.net/weixin_38279239/article/details/105736595
7.染色体简介一、染色质和染色体 染色质与染色体本质上是同一物质,都是由DNA与核蛋白组成,仅在不同的细胞周期、执行不同的生理功能时,其形态不同。细胞从间期到分裂期中,染色质经螺旋化凝缩为染色体;细胞从分裂期到间期过程中,染色体又解螺旋舒展为染色质。 染色质是间期胞核中伸展状态的DNA蛋白质细丝。依染色质DNA蛋白质细丝...https://health.sohu.com/a/276895721_100281680
8.染色体1848年,Hofmeister从鸭跖草的小孢子母细胞中发现染色体。1888年,Waldeyer正式定名为Chromosome。1879年,W. Flemming提出了染色质(chromatin)这一术语,用以描述染色后细胞核中强烈着色的细丝状物质。后来的研究证明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不同细胞周期中的形态表现。http://www.swjxzy.com/plus/view.php?aid=786
9.染色体的基础结构解析及其重要作用染色体是有形态的线性DNA分子,由许多不同大小和颜色的染色体组成。在人类中,有23对染色体,共46条。每条染色体都有一端称为“末端”,另一端称为“端粒”,这些端粒能够保护染色体免受损伤和氧化应激的影响。 染色体的核心结构是染色质,它由DNA、蛋白质和RNA组成。DNA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蛋白质和RNA则能够帮助DNA保持...http://q.qiuyi.cn/baike/1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