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110X40倍镜下肝细胞图1.210X40倍镜下血细胞
图1.3棉花叶横切(栅栏组织细胞)
(2)细胞大小测量
2.思考题
(1)血细胞分为哪几大类?分别描述你看到的不同血细胞的形态,并阐述其功能。绘图。
血细胞分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主要的功能是运送氧。白细胞:主要扮演了免疫的角色。当病菌侵入人体时,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血小板:止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血细胞约占血液容积的45%,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在正常生理情况下,血细胞和血小板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并有相对稳定的数量。
红细胞呈双凹圆盘状,中央较薄(1.0μm),周缘较厚(2.0μm),故在血涂片标本中呈中央染色较浅、周缘较深。在扫描电镜下,可清楚地显示红细胞这种形态特点。红细胞的这种形态使它具有较大的表面积(约140μm2),从而能最大限度地适应其功能――携O2和CO2。
白细胞为无色有核的球形细胞,体积比红细胞大,能作变形运动,具有防御和免疫功能。
在血涂片中,血小板常呈多角形,聚集成群。血小板中央部分有着蓝紫色的颗粒,称颗粒区;周边部呈均质浅蓝色,称透明区(hyalomere)。电镜下,血小板的膜表面有糖衣,细胞内无核,但有小管系、线粒体、微丝和微管等细胞器,以及血小板颗粒和糖原颗粒等。
(2)任意选择你所看到的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各一个,绘图并进行适当标注,测量其大小,并比较动植物细胞大小的差异。
就植物叶片的栅栏组织细胞和红细胞而言,栅栏细胞为长方体形,体积较大,紧密排列成栅栏状;红细胞圆饼状,体积较小,具体数值如实验数值所示
(3)在不同的放大倍数下,所测得的细胞大小一致吗?你认为在哪个放大倍数下测定得比较准确?为什么?
测定结果不相同。
由于镜台测微尺与细胞标本是处于同一位置,都要经过物镜和目镜的两次放大成象进入视野,即镜台测微尺随着显微镜总放大倍数的放大而放大,因此从镜台测微尺上得到的读数就是细胞的真实大小,所以用镜台测微尺的已知长度在一定放大倍数下校正目镜测微尺,即可求出目镜测微尺每格所代表的长度,然后移去镜台测微尺,换上待测标本片,用校正好的目镜测微尺在同样放大倍数下测量微生物大小。
但是由于不同显微镜及附件的放大倍数不同,因此校正目镜测微尺必须针对特定的显微镜和附件(特定的物镜、目镜、镜筒长度)进行,而且只能在特定的情况下重复使用,故当更换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或物镜时,必须重新校正目镜测微尺每一格所代表的长度。
在40倍物镜下看更准确,因为观察的台尺更清晰,可以更精确的读数。
二、PAS反应显示糖原和其他多糖物质
图2.1.1土豆切片PAS染色(紫红色颗粒)图2.2.1小鼠肝细胞PAS染色(紫色颗粒)
1、为所观察到的土豆切片和鼠肝切片绘图,标注其多糖的位置,并描述这两种细胞的多糖分布特点。
肝脏切片中,多糖位置表示在靠近核的区域,而土豆细胞中多糖在细胞质液泡中。
2、影响PAS反应染色效果的关键步骤是什么?
1.Camey固定液固定;
2.Schiff染色液染色;
3.对分色的控制。
3、如何制作徒手切片?应注意什么才能得到薄而均匀的切片?
需要快速连续地地切下多片薄片,从中选出较好的切片。
三、叶绿体的分离与荧光观察
图3.1.1叶绿体自发荧光(图中红色小圆点)图3.1.2叶肉表皮细胞叶绿体自发荧光(图中红色小圆点)
从图中可以看出,叶绿体主要集中于液泡的周围,呈现红色。
(1)描述你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自发荧光和次生荧光的区别?
有些生物体内的物质受激发光照射后,可直接发出荧光(称为自发荧光),如叶绿素的火红色荧光。有的生物材料本身不发荧光,但它吸收荧光染料后同样也能发出荧光(称为间接荧光),如叶绿体吸附吖啶橙后可发橘红色荧光。
(2)叶绿体分离的原理是什么?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什么?
四、吖啶橙染色观察口腔上皮荧光
从图3.1.1中可以看出,菠菜叶片表皮细胞中的叶绿体数目比较少,而在气孔细胞中的叶绿体数目比较多。从图3.1.2中可以看到,口腔上皮细胞的细胞质发出红色荧光,而细胞核发出的荧光是绿
图4.1.1菠菜叶片表皮细胞叶绿体吖啶橙染色(图中红色小圆点为叶绿体,亮黄色纺锤体状的为气孔)
图4.1.2口腔上皮细胞荧光染色(绿
色为细胞核)
色的。
五、植物细胞骨架的光学显微镜观察
图5.1.1洋葱内表皮细胞骨架考马斯亮蓝
R250染色(蓝色的丝状结构为细胞骨架)
这个标本中的骨架分布得比较全面,几乎充斥着整个细胞内部。
(1)绘出洋葱细胞的骨架网络分布。
(2)根据M-缓冲液的成分,分析其作用。
咪唑:稳定PH值,缓冲作用;KCL:提供离子,对骨架起聚合作用;MgCl2:提供离子,对骨架起聚合作用。EGTA:螯合Ca离子Ca离子对聚合不利;EDTA:螯合Ca离子Ca离子对聚合不利;巯基乙醇:起还原作用,稳定骨架结构。
(3)通过实验过程,推测你所观察到的细胞骨架属于胞质骨架中的哪种类型,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