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是享誉国际的中国作曲家谭盾先生的歌剧作品,此剧通过追述中国茶文化的起源以及陆羽的《茶经》引出唐朝公主与日本王子的一段爱情故事。
《茶》自2002年在东京世界首演以来已经有过很多个国家的制作版本,包括日本、法国、新西兰、荷兰、瑞典等。许多国际知名歌剧演员及中国顶级歌剧演员廖昌永、付海静、李秀英、莫华伦等都曾在各个版本中扮演主角。这样一部集合中华文化和传统精粹的作品至今还没有一个中国版本,此次由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推出的《茶》,则弥补了它诞生15年来发展的一项空白,是一部集中华文化最优秀的传统、最现代的创意为一体的经典之作,是真正中国版本的歌剧《茶》。
在艺术表现上,歌剧《茶》中国版本将继续秉持中演一贯的“中国元素国际制作”理念,是“豪华国际阵容打造精致中国茶”。《茶》中国版打破了中国人长期以来对歌剧的传统观念,它不同于西方的正歌剧大歌剧,是一部“跨界文化”的集大成,是一部“跨界艺术”的集大成,是在东方崛起的一种现代歌剧。作品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是国际化之后的中国传统元素,都是中国元素的精致呈现。
二、故事介绍
九世纪,鉴真和尚建造之日本古寺内,一场特殊的茶道正在进行,高僧圣响举空壶,递空碗,品空茶,令众僧之愕然:“碗内空空无物,何以津津有味,啧啧由声?”圣响答非所问,不经意间道出一段故事来:“十年前……”
十年前,时为日本王子的圣响来到长安向唐朝公主兰求婚,唐朝皇帝以茶为题考其诗才,圣响出口成诵,皇帝称道不已,公主为之倾心。开明的唐朝皇帝征得公主的同意,允诺了这门亲事,欢庆之时,不想却发生了意外。
来自波斯国的王子向唐朝提出一笔交易,欲以千匹良马换取一卷《茶经》。皇太子献出《茶经》,却被圣响指为伪作。皇太子闻言,不禁恼羞成怒:“你若能证明此书为伪作,你取我的人头,如若不能,我砍你的脑袋!”年少气盛的圣响不肯妥协,就此与皇太子立下生死状,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把兰公主惊呆了。
圣响南下寻访《茶经》的作者茶圣陆羽,忧心忡忡的兰公主相伴而行。两人来到灵秀的江南,面对明月,敞开心扉,互诉衷肠,在彼此感受的同时,经历着灵与肉的拷问:什么是茶?什么是茶道?什么是……?
回答他们的是拂面的清风。
圣响和公主找到了陆羽的女弟子,向其表明来意,陆羽的弟子被二人的爱情所打动,将《茶经》交给了圣响。未料皇太子尾随而来,他夺过《茶经》,同时拔出剑来,若杀圣响以灭口。打斗争夺间,皇太子的利刃却刺入了兰的胸膛!
迟到一步的皇帝见状,不禁悲从中来,皇太子悔恨万分,于绝望中等待发落。万念俱灰的圣响拾起地上的宝剑,毅然削发为僧。
茶道在继续,空壶,空碗,空茶,众僧吟诵:杯空意未尽,影去梦犹生……
三、主创团队介绍
作曲/作词:谭盾
著名旅美作曲家、指挥家,1957年出生于湖南,1986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院,同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深造并获得音乐艺术博士学位。谭盾曾多次荣获中国国家级创作奖,他的管弦作品道极被评选为“20世纪华人的音乐经典”。他凭歌剧《九歌》确立了自己在国际乐坛的位置,后来创作的《马可波罗》成为当年国际乐坛最为轰动的演出。谭盾凭电影《卧虎藏龙》为华人在奥斯卡首度拿下最佳原创音乐奖,一举获得第44届格莱美四项提名:“最佳电影原创音乐”、“最佳原创电影歌曲”、“最佳古典音乐”和“最佳古典音乐协奏曲”。作为一名指挥家,谭盾以指挥及策划具有多元化文化特色的当代新作品、新观念音乐会和音乐节而著称。曾出任BBC交响乐团(苏格兰)驻团作曲兼副指挥、1999年美国坦格尔伍德国际现代音乐节的艺术总监、英国巴比肯艺术中心2000年艺术总监。
故事/歌词:徐瑛
导演/编舞/舞美:江青
江青十岁由上海入北京舞蹈学校接受六年专业训练,此后她的工作经验和发展是多方面的,舞者、演员、编导、舞美设计、剧作。江青六十年代在香港、台湾从事电影工作,从影期间,曾以《几度夕阳红》获得第五届台湾电影金马影后。1970年江青前往美国,接触和学习各种流派的现代舞。于1973—1985年在纽约创办“江青舞蹈团”。舞团和她的独舞晚会不断地在世界各地作巡回演出,并应邀参加国际性的艺术活动与舞蹈节。八十年代出任香港舞蹈团第一任艺术总监,此后移居瑞典,并以自由编导身份在世界各地进行创作和独舞演出,她的艺术创作生涯也向多媒体、多元化发展。江青在舞蹈创作外也参与了在欧美各歌剧院及话剧院的编导工作,邀约单位包括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维也纳人民歌剧院、瑞典人民歌剧院、瑞典皇家话剧院、瑞士首都剧场、波兰格丹斯克城市歌剧院、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伦敦维多利亚剧场、圣彼得堡节日剧院、柏林国际文化中心等。在这个领域中,她较具代表性的作品有:《图兰多》,《哈姆雷特》,《仲夏夜之梦》,《李尔王》,《奥克比的骑士》,《鸟》等。
服装/化妆:PatriziaVonBrandstein
灯光设计:王志强(新加坡)
1999年凭借歌舞《深圳故事》荣获中国舞台美术家协会《学会奖》;曾担任张学友音乐剧《雪狼狐》的舞美及灯光设计。王志强参与过很多大型演出的舞美设计制作,也多次获得国内外大奖,并且得到了纽约州立大学灯光学士学位。现任国家话剧院舞台技术总监。
琉璃设计:杨惠姗(台湾)
玩偶设计:ThomasLundgvist(瑞典)
瑞典资深木偶设计/制造者,1974年至1979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皇家美术学院学习,之后为许多戏剧设计并制作玩偶。1986年成立自己的道具制作工作室。曾任教于在斯德哥尔摩的Dramatiska研究所,并在芬兰、西班牙、法国等国讲授玩偶技术。
水墨动物画作者:丁雄泉
享誉国际的华裔画家。曾在法国、荷兰、加拿大、瑞典、西班牙、新加坡等国家和香港、台湾、上海地区举办个人画展100余次。他的作品以绚丽的色彩、大胆的表达方式和豪放不羁的风格见称,带给你一种难忘的视觉体验,仿佛置身于一个瑰丽曼妙、迷情梦幻的构图中,被世界级的博物馆典藏,包括纽约现代美术馆、芝加哥艺术学院、旧金山现代美术馆、伦敦泰德画廊、巴黎东方艺术博物馆等数十座艺术殿堂。
表演阵容:主要演员、合唱团、交响乐团主要出自国内歌剧顶级团队——中央歌剧院。
四、谭盾简介
谭盾的不同寻常的音乐理念和中国文化的底蕴让他走出了一条超越常规的音乐创作之路。作为一位指挥家,谭盾经常巡演20世纪古典音乐及当今世界乐坛上脱颖而出的重要作品。谭盾以其鲜明而具挑战性的音乐观念与世界各主要乐团合作,曾指挥过的当代最重要的乐团包括:荷兰皇家大会堂管弦乐团,柏林爱乐乐团,洛杉矶爱乐乐团,波士顿交响乐团,法国国家交响乐团,美国费城交响乐团,英国BBC交响乐团,加拿大蒙特利尔交响乐团,日本NHK交响乐团,法国里昂交响乐团,悉尼交响乐团,巴西圣保罗交响乐团,伦敦小交响乐团及中国爱乐乐团等。目前谭盾担任比利时广播电视交响乐团的多媒体音乐季的艺术总监。谭盾曾被受聘为2000年英国伦敦艺术中心(BarbicanCentre)现代艺术节总监以及1999年美国TanglewoodFestival国际现代音乐节的艺术总监。今年,谭盾将出任奥迪“中国夏季音乐节”艺术总监。2009年,他将再次出英国著名的任伦敦巴比肯艺术中心的“火与水”国际艺术节艺术总监。
谭盾的主要作品包括:交响戏剧系列(OrchestralTheatre),该系列现包括五部交响作品。在交响戏剧系列中,谭盾尝试把中国古老的仪式表演传统带入现代交响乐演奏中。其中,交响系列之四《门》曾由指挥家CharlesDutoit指挥日本NHK交响乐团首演;观念音乐-自然系列(OrganicMusic),其首部作品《交响协奏曲:水乐》由KurtMasur指挥纽约爱乐首演并作世界巡演;另一部自然系列新作《交响创意曲:纸乐》由洛杉矶爱乐乐团于2003年10月在洛杉矶迪斯尼音乐厅落成开幕时作世界首演。多媒体交响协奏曲系列(Multimedia&Orchestra)的代表作《地图》,由著名大提琴家马友友独奏、谭盾指挥波士顿交响乐团于2003年2月作世界首演。《地图》的音乐手稿已被纽约卡内基音乐厅世界作曲大师手稿廊收藏,谭盾成为享此殊荣的第一位东方作曲家。他为柏林爱乐乐团而作的“SecretLand:forOrchestraandTwelveVioloncelli”于2004年6月17日由SirSimonRattle指挥柏林爱乐作世界首演。
在过去十年中谭盾创作了多部重要的歌剧。由英国爱丁堡艺术节委约的歌剧《马可·波罗》已有三个不同版本,并巡演了世界二十多个城市,因其音乐语言的原创性,《马可·波罗》不仅为谭盾赢得了世界当今最权威的格文美尔古典音乐作曲大奖(GrawemeyerAward),更被德国权威《歌剧》杂志誉为“年度最佳歌剧”;歌剧《牡丹亭》由美国著名导演PeterSellars执导、在世界各重要艺术节演出已达五十多场次;歌剧《茶》由著名的日本三多利音乐厅(SuntoryHall)和荷兰皇家歌剧院联合制作、由世界著名歌剧导演皮埃尔·奥迪(PierreAudi)执导作世界首演。2007年在美国著名的圣塔非音乐节、斯德哥尔摩谭盾音乐节以及维也纳的新歌剧院(NeuvOperWien)将分别上演歌剧《茶》的三个全新制作。
谭盾其它卓有影响的作品还包括:《死与火:和画家克利的对话》,由指挥家JamesLevine和纽约大都会歌剧院乐团首演;《鬼戏》(GhostOpera),由世界著名Kronos四重奏乐团和琵琶演奏家吴蛮作世界巡演;为纪念巴赫逝世250年,受德国“巴赫国际协会”委约的《复活之旅》(WaterPassionAfterSt.Matthew),已巡演德国、日本、英国和俄国等地,并在纽约“下一浪潮艺术节”二十周年庆典演出季中上演;荣获奥斯卡最佳电影原创音乐奖的《卧虎藏龙》已改编成《卧虎藏龙》协奏曲,并巡演世界;为张艺谋的电影《英雄》而写的原创音乐,由世界著名小提琴家帕尔曼担任独奏,代表东方神韵的日本鼓童担任打击乐队;为香港回归而作的《交响曲:天地人》由马友友作世界首演后不断巡演世界各地;《世界交响曲》2000年1月1日在全世界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55家电视媒体同步演播;为著名钢琴家郎朗改编创作的《八幅水彩画的回忆:家》(EightMemoriesinWatercolor),已巡回了三十多个国家与城市。
谭盾的作品多注重视听感受,从上世纪80年代起,他已开始视听艺术的创作。谭盾的视听艺术作品曾在世界众多重要场所展演。1990年,《声音的形状》(Soundshape)演展于纽约古根汉姆博物馆(GuggenheimMuseuminNewYork);2003年,《皮肉傩鼓-和陈箴的对话》(SkinDrumming〕展于巴黎市东京宫博物馆;2004年,《音乐视觉》(VisualMusic),参展蔡国强策划的台湾金门碉堡艺术博物馆18个个展,并被此博物馆永久收藏;2005年,《有机音乐》(OrganicMusic)展于纽约现代博物馆(MoMA);同年,《谭盾音乐视觉2005》(TanDunVisualMusic2005)展于沪申画廊;2008年,其作品《解体—重建—再生》的装置作品展于纽约古根汉姆博物馆(GuggenheimMuseuminNewYork)。
五、江青简介
江青十岁由上海入北京舞蹈学校接受六年专业训练,此后她的工作经验和发展是多方面的,舞者、演员、编导、舞美设计、剧作。
江青六十年代在香港、台湾从事电影工作。从影期间,主演影片二十九部。1966年,在国联出品的影片《几度夕阳红》中,江青以她出色的演技征服了金马奖的评委,为她赢得了个人演艺生涯中的至高荣耀——金马奖最佳女主角。
1970年她前往美国,接触和学习了各种流派的现代舞。于1973年在纽约创办“江青舞蹈团”。舞团和她的独舞晚会不断地在世界各地作巡回演出,并应邀参加国际性的艺术活动与舞蹈节。
江青曾在美国伯克莱大学、旧金山州立大学、纽约亨特大学专职任教,并客席任教于瑞典国立舞蹈学院及北京舞蹈学院,并两次获得麻省理工学院荣聘为驻院艺术家。卓越的成就使她数次获纽约艺术家服务局及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颁发的创作奖金,1982年获林肯表演艺术中心及纽约中美艺术局颁发的特别优异奖。
1982年至1984年江青应香港市政局邀请,出任香港舞蹈团第一任艺术总监。1985年江青移居瑞典,此后以自由编导身份在世界各地进行创作和独舞演出,她的艺术创作生涯也向多媒体、多元化发展。
历年来她创作了70多个舞蹈作品,其中编导了一系列自己构思创作的“舞蹈剧场”、“负、复、缚”、“冥城——庄子释妻新释”、“情死——玉龙第三国”、“声声慢变奏”、“大地之歌”等。
此外也参与了在欧美各歌剧院及话剧院的编导工作,创作了二十多出剧目,邀约单位包括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维也纳人民歌剧院、瑞典人民歌剧院、瑞典皇家话剧院、瑞士首都剧场、波兰格丹斯克城市歌剧院、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伦敦维多利亚剧场、圣彼得堡节日剧院、柏林国际文化中心等。
她较具代表性的作品有:波兰格坦斯克城市剧院和瑞典人民歌剧院制作的歌剧《图兰多》(担任编舞),英国伦敦剧场《哈姆雷特》,瑞典皇家话剧院《促夏夜之梦》,德国奥德堡歌剧院《李尔王》,瑞士首都歌剧院《奥克比的骑士》,维也纳人民歌剧院《鸟》等。
自1978年起,江青经常回中国做现代舞表演及示范教学。1987年,她曾应中国舞蹈家协会之邀,在8个城市巡演,首开中国当代舞史上现代舞独舞演出之先河。与此同时,她还致力于推动国际舞蹈艺术的交流活动——不仅在1979年促成了第一个中国舞蹈教育考察团访问美国,而且在1986年促成了第一个现代舞团在广州的最终建立。
自九十年代起,江青开始在舞蹈创作领域之外,也同时进行电影及舞台剧本的创作。根据她自身的生活及创作经验所写的《往时、往事、往思》一书于1992年在台湾和香港出版。其中电影剧本《失去的童年》荣获1993年台湾电影局“优秀电影剧本奖”。
2007年导演了瑞典皇家爱乐乐团演绎的谭盾歌剧作品《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