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园林建筑设计,城市园林专业,第一章概述第一节园林与园林建筑,一、园林建筑设计在园林中的地位园林建筑设计是一门涉及美学、环境艺术、风景建设、结构技术的学科,它是综合性强的边缘学科;又是一门创造性强的综合学科,是园林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二、园林建筑设计在章节上的安排园林建筑设计由对园林的组成,园林建筑的特点、分类和作用、国内外园林发展史进行阐述,阐明了园林建筑在园林中的位置及作用。然后通过对园林建筑的方法与技巧引入,对庭园与建筑单体、建筑小品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概述,三、建筑与园林建筑建筑是民用建筑、工业建筑和农业建筑的总称。民用建筑是指住宅、学校和医院等。工业建筑是指厂房和仓库。
2、农业建筑是指温室、暖棚等。园林建筑按照建筑分类属于民用建筑中的公共建筑和农业建筑。园林建筑主要包括游息建筑(亭、廊)、服务建筑(大门、餐室)、水体建筑(码头、桥)、文教建筑(展览馆、游艺场)、动植物园建筑(动物园、盆景园)、园林小品(院墙、园灯)、庭园建筑。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还包括宫殿建筑(故宫)、陵墓建筑(清西陵、清东陵)、桥梁建筑(赵州桥)、坛庙建筑(天坛)、宗教建筑(五台山、塔尔寺)等等。,概述,四、园林与园林建筑(一)、园林简介中国古典园林是世界园林的典范,在世界艺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是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被称为“世界园林之母”。它是在生活中再现自然的空间艺术,由商周时期的园林
3、雏形囿发展到苑(秦朝的上林苑)、园(圆明园)、庭园(苏州留园)、别业、山庄等。园林的特点:在一定的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的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绿化指除天然植被以外的,为改善环境而进行的树木花草的栽植。,概述,(二)、园林构成要素构成园林的要素:土地、水体、植物、建筑。这里所说的水体设计和植物种植设计都属于软质环境设计。(1)水体“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古代人把水和人的审美意识相结合。水体在园林中的表现形式有两种:静态和动态,静态主要有潭、湖、池等,动态主要有瀑布、河、涧、溪、泉等。(2)植物表现
4、形式有:树木、草地、花坛。树木又可以分为观赏树木、药用树木、果树等。,概述,硬质环境设计分为土地设计和园林建筑设计(3)土地设计主要包括山地、平地和坡地设计。(4)园林建筑设计主要是一些单体园林建筑(亭台楼阁)和铺地、围墙等涉及到建筑的内容,主要功能是满足人们的游憩、居住、交通和供应的需要。建筑的有无是区别园林与天然风景区的主要标志。可以说硬质环境是园林的躯体,软质环境是园林的灵魂,只有两者紧密地结合,才会体现活灵活现的园林。(三)、技术与艺术园林构成要素完美的体现,就要靠艺术和技术的完美结合,技术是艺术的表现方法,又是艺术依据的条件。,概述,(四)、园林的分类形式(1)规整式园
5、林:又称规则式园林,规划是讲究对称均齐的严整性,几何形式的构图,着重强调园林总体和局部的图案美,主要应用于皇家园林,例如:中国的故宫,法国的凡尔赛宫等。(2)风景式园林:又称自由式园林,完全自由灵活不拘一格,有两种情况:一是将天然山水加以修饰,二是用人工手法将天然山水缩于小的空间内,用写意的手法体现小中见大的园林景观效果。一般用于私家园林,例如江南园林。(3)混合式园林:将规整式和风景式结合的园林。(4)庭园:在围合空间中,点缀植物、山池形成园林的形式。,概述,(五)、依据性质和使用功能对园林的分类(1)风景名胜区:以历史上的名胜著称或以人文景观为胜而兼有自然景观之美的地区。例如五岳、黄山等。
6、(2)公共园林:主要有公园、街心花园、花园广场、儿童广场、文化广场、小区花园、体育花园等。(3)动物园:展览动物的园林。(4)植物园:展览植物的园林,例如:花卉园、盆景园、药用植物园等。(5)游乐园:进行某种特殊游戏或文娱活动的园林。(6)休疗园林:园林化的休养区或疗养区。(7)纪念性园林:纪念事件、人物而建置的园林。(8)文物古迹园林:以古代的文物建筑、园苑或遗址为主体的园林。(9)庭园:公共建筑或住宅所配置的水石植物电景均可归庭园。(10)宅园:依傍于城市独院型住宅的私家园林。(11)别墅园:郊外的私家园林。,概述,(六)园林建筑的积极作用园林建筑的外形与平面布局除满足和反映特殊功能性质,
7、还受到园林造景制约,设计时要把园林建筑的功能和它们对园林景观起的作用恰当的结合起来。可以把园林建筑的作用归纳如下:(1)点景(点缀风景)建筑往往是整个园林的重点和主题。(2)观景(观赏风景)以园林建筑作为观赏园内景物的场所,园林建筑的位置、朝向、封闭与开放占主要因素。(3)范围园林空间:就是以建筑围合的一个空间。(4)组织游览路线:以道路结合建筑的穿插,达到移步换景的设计理念。根据上述情况,园林建筑又可分为:(1)风景游览建筑:大部分属于此类,例如亭台楼阁等。(2)庭园建筑(3)建筑小品:就是园林建筑的细部,如窗棂、露窗等。(4)交通建筑:就是所指的道路桥梁等。,概述,返回下一页,概述
8、,返回2上一页,概述,清西陵泰陵三座石牌坊和大红门组成的“四合院”式的格局,概述,东陵,概述,赵州桥,概述,天坛,概述,五台山,概述,塔尔寺,概述,园林构成要素(法国凡尔赛宫),概述,苏州留园平面图,概述,园林建筑的作用,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下载景观设计专业资料的网站,希望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学精神!景观设计资源共享500幅经典的PSD分层景观效果图贝尔高林景观细部施工图图集全套景观设计方案著名景观设计所处的成套施工图经典景观书籍景观设计专业实用材质库景观设计施工图资料集(国标规范)景观设计细部施工图集世界著名景观设计案例水晶石软件视频教程,经典景观集合景观专业草
10、。(一)、皇家园林(1)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中国的古典园林从奴隶社会就有记载,在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文王,筑灵台、灵沼、灵囿是最早的皇家园林,但游憩不占主要地位,主要目的是狩猎之用。后来的建筑与园林均受周朝的易经所影响,其中的风水术直接影响到建筑和城市的选址和营建。*囿:即在一定的自然环境范围内,放养动物,种植林木,挖池筑台,以供皇家打猎、游乐、通神明和生产之用。当时著名的皇家园林为周文王的灵囿。,概述,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220年)由于皇帝相信方士所谓的神仙之说,皇家园林以山水宫苑的形式出现,即皇家的离宫别馆与自然山水环境结合起来,其范围大到方圆数百里。秦始皇在陕西渭南建的信宫、阿
11、房宫按天象来布局,在终南山顶建阙,以樊川为宫内之水池,气势雄伟、壮观。秦始皇曾数次派人去神话传说中的东海三仙山蓬莱、方丈和瀛洲求取长生不老之药。他在自己兰池宫的水池中筑起蓬莱山,表达了对仙境的向往。汉武帝在秦代上林苑的基础上,大兴土木,扩建成规模宏伟、功能更多样的皇家园林上林苑。汉代上林苑是中国皇家园林建设的第一个高潮,上林苑苑中既有皇家住所,欣赏自然美景的去处,也有动物园、植物园、狩猎区,甚至还有跑马赛狗的场所。在上林苑建章宫的太液池中建有蓬莱、方丈和瀛洲三仙山。从此,中国皇家园林中“一池三山”的做法一直延续到了清代。“一池三山”的格局是指“太液池和蓬莱、方丈、瀛洲三山汉代的屋顶造型
12、上,木构架屋顶已具有庑殿、悬山、囤顶、攒尖、歇山五种形式(2)皇家园林发展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220年589年),中国园林的发展处于转折时期。主要此时受到政治格局变动和受到佛家思想的冲击,人们渴求自然山水的重现,所以对风景是园林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此时的“文人园林”、“寺庙园林”不断兴起,逐渐向写意园林方向发展。而皇家园林开始注重内涵,有意识的将假山、水石、植物和建筑结合,创造出特定的景观。在发挥观景和点景的作用更进一步。*私家园林、寺庙园林兴起时期为魏晋南北朝时期,概述,隋唐时期(581年907年)进入皇家园林成熟期,各种皇家苑囿、私家园林、草堂别业竞相建造。也就在此时,中国古典园林开始
13、传入日本、朝鲜各国。当时的大明宫、华清池都到达成熟阶段,还是袭用“一池三山”的格局,但作用主要是造景。*唐朝长安还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公共游览大型园林曲江。到了宋代(960年1279年),皇家园林的发展又出现了一次高潮。这就是位于北宋都城东京的艮岳。宋徽宗建造的艮岳是在平地上以大型人工假山来仿创中华大地山川之优美的范例,它也是写意山水园的代表作。此时,假山的用材与施工技术均达到了很高的水平。(3)元明清的成熟元明清时期(1271年1911年),皇家园林的建设趋于成熟。这时的造园艺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实现了一次飞跃,这个时期出现的名园如颐和园、北海、避暑山庄、圆明园,无论是在选址、立
14、意、借景、山水构架的塑、建筑布局与技术、假山工艺、植物布置、乃至园路的铺设都达到了令人叹服的地步。颐和园这一北山南水格局的北方皇家园林在仿创南方西湖、寄畅园和苏州水乡风貌的基础上,以大,概述,体量的建筑佛香阁及其主轴线控制全园,突出表现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意志。北海是继承“一池三山”传统而发展起来的。北海的琼华岛作为“蓬莱”仿建,所以,晨雾中的琼华岛时常给人以仙境之感受。避暑山庄是利用天然形胜,并以此为基础改建而成。因此,整个山庄的风格朴素典雅没有华丽夺目的色彩,其中山区部分的十多组园林建筑当属因山构室的典范。圆明园是在平地上,利用丰富的水源,挖池堆山,形成的复层山水结构的、集锦式
15、皇家园林。此外在中国造园史上圆明园还首次引进了西方造园艺术与技术。皇家园林的鼎盛发展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这时的封建帝王全面接受了江南私家园林的审美趣味和造园理论,而它本来多少带有与主流文化相分离的出世倾向。清代有若干皇帝不仅常年在园林或行宫中料理朝政,甚至还美其名曰:“避喧听政”。另一方面,皇家造园追求宏大的气派和皇权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就导致了“园中园”格局的定型。所有的皇家园林内部的几十乃至上百个景点中,势必有对某些江南袖珍小园的仿制和对佛道寺观的包容。同时出于整体宏大气势的考虑,势必要求安排一些体量巨大的单体建筑和组合丰富的建筑群,这样也往往将比较明确的轴线关系或主次分
16、明的多条轴线关系带入到原本强调因山就势,巧若天成的造园理法中来了,这也就使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判然有别。,概述,(二)、私家园林(1)私家园林的起源与兴起中国私家园林很可能与皇家园林起源于同一时代,但是从已知的历史文献中,人们了解到在汉代有梁孝王的免园,大富豪袁广汉的私园。这类私家园林均是仿皇家园林而建,只是规模较小,内容朴实。晋南北朝时,中国社会陷入大动荡,社会生产力严重下降,人民对前途感到失望与不安,于是就寻求精神方面的解脱,道家与佛家的思想深入人心。此时士大夫知识分子转而逃避现实,隐逸山林,这种时尚必然体现在当时的私家园林之中。其中代表作有位于中国北方洛阳的西晋官僚石崇的金谷园和中国南
17、方会稽的东晋山水诗人谢灵运的山居。两者均是在自然山水形基础上稍加经营而成的山水园。(2)私家园林的发展与兴盛唐宋时期,社会富庶安定,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诗书画艺术达到了巅峰时期。文人造园更多地将诗情画意溶入到他们自己的小天地之中。这时期的代表作有诗人王维的辋川别业和作家司马光的独乐园。明清时期,私家造园之风兴盛,尽管此时私家园林多为城市宅园,面积不大,但是就在这小小的天地里,却营造出了无限的境界。正如清代造园家李渔总结的那样:“一勺则江湖万里”。此时出现了许多优秀的私家园林,其共同特点在于选址得当,以假山水池为构架,穿凿亭台楼阁、树木花草,朴实自然,托物言志,小中见大,充满
18、诗情画意。这壶中天地,既是园主人生活场所,更是园主人梦想之所在,这时期著名的南方私家园林有无锡的寄畅园、扬州的个园、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狮子林等。,概述,(3)南北方私家园林的比较北方的私家园林受四合院形制的影响较大,显得较为拘谨;南方的私家园林则在空间布局上更加自然大方。从水池大小来看,北方私家园林中通常水面较小,而南方私家园林因基地水源丰富而水面较大。从假山材料来看,北方私家园林选用的是北方产的石头为多,南方私家园林选用的是太湖石;从园林建筑外观造型南方园林建筑则空灵、飘逸,屋角起翘很大。从植物材料上来看,北方私家园林中,油松、桧柏、白皮松、国槐、核桃、柿子、榆树、海棠
19、较为常见,而南方私家园林中常以梅花、玉兰、牡丹、竹、榆树、芭蕉、梧桐等为主要树种。从色彩构图上讲北方园林是灰瓦、灰墙、红柱、红门窗、绿树、黄石、青石为特点,色彩艳丽、跳动。南方园林则是以灰瓦、粉墙、棕柱、棕门窗、灰白石、绿树为特点,色彩清雅,柔和。(三)、寺观园林中国寺观的起源在5000年以前,当时是以神祠的形式出现的,这就是红山文化遗址中发现的女神庙。东汉时在洛阳以皇家花园改建成的白马寺成为中国第一佛寺。佛寺的建设兴旺于魏晋南北朝。因为当时的社会战火不断,民众生活痛苦不堪,生命无常,因此,佛教中因果报应、轮回转世的思想深入人心。道教思想中取法自然、延年益寿、飞身成仙等也赢得众多追随者。
20、寺观园林有三种形式,一是把城市中寺观本身按园林布置;二是在城市寺观旁附设园林;三是在风光优美的自然山水中建寺。,概述,在舍宅为寺的热潮中,北魏洛阳和南朝的建康佛寺成百上千,香火甚旺。唐宋时期,佛教、道教、儒教迅速发展,寺观的建筑布局形式趋于统一,唐代长安的广恩寺以牡丹、荷花最为有名,而苏州的玄妙观也发展成规模宏大的寺庙园林,据传宋代名画家赵伯驹之弟所绘桃源图描绘的就是玄妙观的情景。明清时期,寺观园林建设达到高潮。由于清帝极为重视与蒙古、西藏首领的友好关系,汉藏风格相结合上永安寺、承德的普陀宗乘之庙、须弥福寿之庙都是著名的范例。(四)景观园林所谓景观园林就是指在原有的自然景观上简单搭配园
21、林建筑和小品所形成的园林类型。即风景名胜。人们把中国五大名山概括为“泰山雄,华山险,恒山幽,嵩山峻,衡山秀”,然而仅有这些奇特的自然景观并不能满足人对天国意境的追求,唯有融入亭、台、楼、阁,才能成为人可亲近的环境,才能成为人间的天堂乐园。*佛教四大名山: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四川峨眉山,概述,(五)、中国古典园林鼎盛时期的分布明清园林为中国古典园林兴盛时期,并且形成地方风格:北方以北京为中心,江南以苏州、湖州、杭州、扬州为中心,岭南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并且当时匠师们还刊行了多种专门性的造园理论。其中明末的计成编著的园冶就是其中之一。(1)北方园林由于天气寒冷,并且皇家园林
22、是园林建设的主流。建筑形式厚重、刚健、庄严的气度,色彩多用红色、绿色等浓重色彩,主要分布于北京和承德。例如“三海”、避暑山庄、三山五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等等。(2)江南园林以宅园为代表的江南园林体现一种清秀、灵巧的景色,色彩多用白色、灰色等淡色彩。创造了重含蓄、贵神韵的咫尺山林,表现出小中见大的效果。例如苏州四大古典园林(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扬州的个园、何园、寄啸山庄等等。(3)岭南园林以庭园为主,建筑物通透开敞,已装修的细木雕工和套色玻璃画为主,多叠山置石。例如顺德清晖园、番禺余荫山房、东莞可园、佛山梁园。,概述,二、日本园
23、林日本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与日本文化传统相结合产生的。公元八世纪,日本奈良时期,也就是中的唐朝,引入“中国的造园术”,到平安时期,着重于园林中发展自己的文化,到十三世纪,中国的禅宗佛教和南宋的山水画,使人对再现自然风致方面显示一种高度概括、精炼的意境,而“枯山水”就是从此诞生的,“枯山水”平庭具有写意风格的类型。他一般面积不大,或布置与墙角,或布置于屋檐下,或布置于两屋之间。形式是以白沙铺地,其上点缀石头,石头上或有草或无。象征的意义是白沙-海水,石头-岛屿,草-植被。沙或平如镜或淡其微波,与咫尺之地幻化出千顷万壑的气势,这种园林纯属观赏的对象,有人是不能在其中活动的,枯山水讲究置石、造型和
24、石头间的配合起主导作用。公元十五世纪,由于茶道的盛行,茶庭、茶室就出现了,而这时造园偏重于写意,以草代沙,加大了绿化面积,但树不是随意栽植的,树的形状、大小、位置都是主导栽植因素,石块加大使用量,并造以石灯石钵等物件来增强返璞归真的感觉,而这些园林小品至今仍然盛行。公元十七世纪到十九世纪的幕府时代,造园技术又上了一个新台阶,主要是受中国园林的影响,在造园实践方面总结出真之筑、行之筑、草之筑。,概述,真之筑是对自然山水写实的模拟。草之筑是属写意的手法。行之筑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三者样式主要指筑山、置石和理水而言。从总体到局部形成一套规范化的处理手法。到十九世纪,世界文化融通,日本文化与
25、西方文化相互交流,互相传播。三、西方园林(一)埃及、希腊古典园林西方古典园林起源于古埃及和古希腊。古埃及人最早将几何的概念应用于园林设计,这种方式影响至今,所以他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规整市园林,而古希腊分部较细:1、供公共活动游览的园林,主要用于观赏体育活动、演说、演奏和游览。2、城市的宅园。3、寺庙园林即以神庙为主体的园林风景区。古罗马继承传统发展别墅园和宅园。,概述,而在园林小品设置方面,古希腊和古罗马成就显著,主要表现于建筑柱式,主要有爱奥尼奥、陶立克和科林斯柱式,并开始布置精美的浮雕和雕像、从而改善呆板的建筑外形。(二)伊斯兰古典园林公元七世纪,伊斯兰人统治大片土地,由于
26、阿拉伯国家大多处于干燥炎热的沙漠地带,所以对绿洲和水有特殊的感情,因而形成了阿拉伯园林的独特风格,以水池或水渠为中心,而建筑物大多是通透开敞,阿拉伯人设想有四条河流:水、乳、酒、蜜河,庭院多呈长方形,四面围着柱廊和敞开的厅堂,十字的水渠将庭院分成四份,中央布置大型喷泉,喷泉向四方流去,形成四条河流。例如阿尔罕伯宫的狮子园和印度的泰姬陵。(三)意大利园林伊斯兰园林到十四世纪逐步被意大利园林艺术所承接,主要指文艺复兴和巴洛克的造园艺术,特点:空间形态是几何式的,也是建筑式的,依附于乡间别墅,建于山坡,顺势修建几个平台,每层边沿镶有雕栏玉砌,水池、植坛、水渠都是规则式的形状,意大利园林造于真山真
27、水之间,把园林作为露天的起居场所。意大利园林的美在于他所有的要素本身即它们之间的几何关系的协调,以规整和自由相结合,并以规整为主的园林形式。,概述,(四)法国园林十七世纪,意大利园林传入法国,法国多平原,并设有完全接收,而是逐步演化成自己的艺术风格,法国古典园林与意大利园林相比其特点就是:1、大:占地达几十至几百公顷,景致变化丰富,空间复杂繁多,但统一起来能够主次分明。2、总体布局是王权统治的体现。在园林中宫廷或府邸统率一切,处于整个地段的最高处。3、中轴线大大的突出。往往把最华丽的花坛、水池、喷泉、雕塑不只在中轴线上或靠近它的两侧。在理水方面与意大利园林不同,它主要用静水,欣赏水的
28、反射,所以叫水镜,而意大利园林多用动水。与意大利园林相同之处在于讲究对称、均衡、井然有序。(五)英国风景式园林十八世纪后,资本主义在英国胜利,人们提出“平等、自由”的口号,在园林中反对人工式造园,同时又受到浪漫主义和中国园林思想的影响,所以与中国观点园林有相通之处。,其本质不同在于它反映的是西方的环境观、价值观和审美观。主要代表作:斯杜海花园。,概述,中国古典园林,概述,欧洲园林(凡尔赛宫),概述,伊斯兰园林(泰姬陵),概述,华清池,概述,颐和园,概述,避暑山庄,概述,圆明园,概述,日本枯山水艺术,概述,日本枯山水艺术,概述,日本园林建筑小品(桥与石灯),概述,日本枯山水艺术与茶室,概述,
29、伊斯兰园林(泰姬陵),概述,世界公园中仿意大利台地园,概述,法国园林(凡尔赛宫),概述,法国园林(凡尔赛宫),园林建筑设计,城市园林专业,第二章方法与技巧,一、园林建筑概述任何一种建筑设计都是为了满足某种物质和精神的功能需要,采用一定的物质手段来组织特定的空间。园林建筑功能(特有的使用功能)+工程技术(可能性),遵循适用、实用、经济、美观的原则,构图的规律有统一和变化、尺度和比例、均衡、节奏和韵律、对比和调和等原则。二、园林建筑特点(一)艺术性高由于园林建筑特有功能的要求,为人们休憩和文化娱乐活动提供场所,要求既可观景又可成景,观赏价值要求较高,艺术造型要求高,所抒发的情趣和其他的建
30、筑有很大的不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诗情画意,所谓“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触景生情、诗情画意”等园林意境的描绘都说明园林建筑是凝聚了的诗和画,具有极高的艺术感染力。(二)功能性强可游、可居、可玩、可赏等多种使用功能。,方法与技巧,(三)灵活性大构图原则和其他类型的建筑不同,可供观赏景物、短暂休息停留的建筑物很难说清楚其在约制上的要求,可以说“无规可寻、构图无格”。对待它的灵活性问题,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四)四维动态空间建筑空间(室内和室外的空间)组织灵活,动中观景,要求景物富于变化,组织空间游览序列和组织观景路线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五)和整体环境协调园林建筑是风景和建筑有机结合的
31、产物,为园林增添景色,是园林中的一个亮点,园林建筑本身可以成景,如和各种环境协调、造型优美的亭、台、楼、阁、榭、舫等建筑物,考虑和整体环境协调,处理好建筑物和环境的关系。(六)整体性强对待自然的态度不同,组织园林建筑空间的物质手段,除了建筑本身以外,造园的其他活动如筑山、理水、植物配置等也应该和建筑营建紧密配合,只有这样才能把建筑美和自然美相融揉,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七)以人文本、景为人造以人为中心,本着适用、实用、经济、美观的原则进行建设。,方法与技巧,第一节园林建筑的立意我国的古典园林大多是自然山水园,造园讲究其意境的创设和表达,依据造园的意匠、按照造园
32、法则将置景要素进行合理地组织安排,追求其“景外之景、物外之象”,即是园林的布局,立意和布局是相辅相承的统一关系,其关系的实质就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园林的布局又要遵循其法则,才能创设出景观和功能舒适、优美、实用的园林境域,园林建筑的设计和营建也同样遵循上述法则。一、园林建筑立意的含义(一)意境意境最早可以追溯到佛经,佛家认为:“能知是智,所知是境,智来冥境,得玄即真”,也就是说凭人的智能,可以悟出佛家之最高境界。按字面意思来理解,意即是意象,属于主观的范畴,境即是景物,属于客观的范畴。辞海中意境的定义是:“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的思想境界”。但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
33、却认为:“境非独景物也,喜、怒、哀、乐亦即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一切艺术作品都应以其有无境界来评判其格调的高低、艺术价值的大和小。,方法与技巧,(二)园林建筑的意境园林建筑立意亦即园林建筑的意境,造园中园林建筑所创设的各种物象的场景和创作者及游览者思想感情的交融,二者产生的共鸣,称其园林建筑的意镜,是创作者和欣赏者感情的倾注和升华,是所要达到的“景外之景、物外之象”的一种最高境界。中国古典园林(无论是皇家和私家园林)都注重这种意境的创设和表达,古代皇家造园讲究的“一池三山”的造园模式就是封建帝王统治阶级追求“海上仙山”、“长生不老”、统治阶级的统
34、治地位长盛不衰的体现,其所造的园采用的布局形式虽说是对统治阶级统治地位的巩固和为统治阶级提供一个骄奢享受的场所,但单纯从造园的角度讲,可以说其反映的也是一种造园“意境”。还有具有代表性的江南古典私家园林,其更是在城市咫尺山林之中再现自然之貌、山河大川的一种景象,其布局体现“小中见大、咫尺山林”、“以勺代水,以址为绘”的一种境界。并将园主人的思想感情加以融揉和寄托,增强其意境深邃的境界。如:苏州的拙政园为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御使王献臣因仕途失意,弃官还乡,在原大宏寺旧址拓建成园。其本人曾曰:“余自筮休抵金余四十年,同时之人或起家至八坐、登三争,而吾仅以一郡卒,老退林下,其为政殆有
35、拙于岳者,园所以志也”。体现了其遁世归隐、趣在田园林野的情怀,同时也反映出对当时的统治阶级贪图享乐、不理朝政的嘲讽。需要提出的是古代的诗词绘画对古典园林意境的体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意境的创设必须根据功能、艺术要求和环境条件等因素的要求,经过综合考虑所产生。中国四大名园: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方法与技巧,二、园林建筑的意境和诗词绘画的关系清.钱咏在履园丛话一文中曰:“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最忌堆砌、最忌错杂、方称佳构。”道破了诗词绘画和园林的关系。(一)诗词绘画在创设园林建筑景象时的作用。(1)诗词绘画参与园林建筑物象景观的形成(成景)在古
36、典园林建筑中,广泛、大量运用匾额、碑刻、对联、题咏、雕梁画栋、刻雕、文学、绘画等手法进行造景,所以说中国的古典园林大多是“标题园”,其匾额、对联等的运用直接成一景,对主景和环境起到衬托和深化的作用,可以讲,对联、匾额、碑刻、雕梁画栋在我国的古典园林中无处不在,遍及每个角落,对丰富园林和建筑景观起到一个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如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借贾政之口道出:“若大景致,或干亭榭,无字标题,任是花柳山水,也断然不能生色”。可以想象,如果古代园林建筑没有这些成分将是何等面目,仅剩下一副干瘪的躯壳而已,没有一点生机,其意境更难以体现。(2)诗词绘画对园林建筑意境的体现。(点景、拓景)对古典园林建筑主题
37、意境的体现,诗词、绘画起了点景的作用。,方法与技巧,突出园林建筑的主题。如烟雨楼等。点景。如匾额有:可自怡斋(苏.怡园)、长堤苏晓(扬.瘦西湖)、法净晓钟(扬.大明寺)、闻木樨香轩(苏.留园)、柳荫路曲(苏.拙政园)等。题咏、楹联有:拙政园中部景区的“荷风四面亭”,额悬“荷风四面”,亭柱有对联:“四壁菏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独坐亭中,观赏着田田荷叶,依依垂柳,清风徐来,荷香沁人,真是“柳浪接双桥,荷风来四面”;“闻木樨香轩”在苏州留园位于黄石假山之上,山上桂树丛生,八月中秋,月桂盛开,香飘四方,故取名“闻木樨香轩”,上书对联:“奇石尽含千古秀,桂花香动万山秋”,点明此处怪岩奇石、岩桂
38、飘香的迷人景象。还有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苏.沧浪亭)佳气溢芳甸,宿云澹野川(扬.瘦西湖.长堤苏晓)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扬.瘦西湖.月观)都对园林意境起到点题的作用。拓景。诗词绘画的运用,使园林景观产生“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弦外之音。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苏.拙政园.雪香云蔚亭),取自南朝萧梁诗人王籍入若耶溪一诗文颈联,该亭和远香堂隔池相望,四面遍值梅花,暗香浮动,且有枫、柳、松、竹交相争荣,以香雪喻梅,以云蔚喻树木茂密,上有明朝著名画家文征明行草对联;“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以动来反衬静,几声蝉噪、几声鸟鸣更,方法与技巧,显示出其地林之静、山之幽,
39、居高临下,环览中园之景色,远方水波潋艳,万榭隐现,近处山上树木葱笼,百鸟和鸣,山下溪涧环流,芦苇摇曳,颇有野山旷湖之意。平山堂(扬.瘦西湖)有对联“过江渚山到此堂下,太守之宴和众宾欢”,是欧阳修在此宴饮史实的真实写照,隐喻主人藐视朝廷、仕途挫折、消遥取乐的封建士大夫思想,园林景象和思想内容得到一个高度的融合。绘画对古典园林意境的影响,造园之理和绘画之理是相通的,造园即是在有限空间、有限景物创造无限的意境,所谓“小中见大、咫尺山林”,如颐和园的728米长廊彩绘,绘有4000余幅苏式彩画,本身就是长廊的一景。三、立意的注意要点立意应注意两个基本影响因素-建筑功能和自然环境条件,二者不是孤立的
40、,在组景时应综合进行考虑。(一)建筑功能的影响在封建社会中王权和神权是统一的,从某种意义上讲,颐和园和北海具有中轴线控制的建筑布局可以说是对古代帝王神权的一种体现,颐和园具有颐情养性、礼佛烧香兼有理朝的功能,同时突出皇家宫苑的特点,总体上分成两大部分,以东宫门仁寿殿为中心的宫殿政治区,包括玉澜堂、宜芸馆和建有三层大戏楼的德和园的生活区,这个区域主要以皇家古代建筑为主;另外就是以有主轴线控制的万寿山佛香阁建筑群为主的游览区,有前山、后山、开阔的昆明湖区组成,,方法与技巧,设计者改变地形环境,挖湖堆山成昆明湖和万寿山,有一控制全园的主轴线,佛香阁、排云殿系列可以体现庄严、宏伟、壮丽的皇家园林的
42、轴线对称严整;湖区微波荡漾,平原区芳草萋萋,模拟自然草原的旷阔空间,采用自由布局,对称和自由不对称等灵活的空间处理方法,建筑采用红柱、灰瓦、灰墙,具有民间建筑的气息,建筑体量和造型既具有北方古代建筑那种雄浑、磅礴、凝重庄严、雄奇浑厚的韵味,又具有南方园林建筑玲珑剔透的风姿,和整个避暑山庄的氛围相协调,总体布局既有统一而又富于变化。图1颐和园总体平面图图2北海公园总体平面图图3避暑山庄总体平面图,方法与技巧,(二)环境条件的影响园冶中云“景到随机、因境而成、得景随形”,改造利用自然环境并充分利用限制的环境条件。如大连星海公园的“探海”景点,云南石林的“剑池峰”,桂林七星崖公园“碧虚
43、阁”和“豁然亭”,峨眉山清音阁的“洗心亭”,天津水上公园东门的空间设计处理,江南的私家园林中建筑和环境条件的结合之默契更加突出,如苏州拙政园湖山上植梅,其中建筑题名“雪香云蔚”亭,顿使人感到“踏雪寻梅”的诗意,并有唐诗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开拓了山林野趣的画意,富有“香雪海”的场景和林和靖的诗句“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意境,这里突出了园林建筑、匾额、题咏、碑刻和植物共同组景的作用。西泠印社是古代文人雅士进行金石书画活动的场所,主要植松、竹、梅等突出“雅”字;再如岳庙“精忠报国”影壁下种杜鹃花,是借“杜娟啼血猿哀鸣”之意,表达后人对忠魂的敬仰和哀思,突出了建筑的意境。对于现代建筑,有现代建
44、筑大师赖特设计的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的“流水别墅”,建于美国宾夕法尼亚洲匹茨堡市郊的一个风景秀丽的溪流瀑布之上,别墅共有三层,建筑面积700多平方米,其中阳台和平台占了将近一半,各层阳台凌空悬挑、高低错落、纵横穿插,取得了与瀑布对比、同山石柔和、跟环境协调的极佳效果,别墅后部几片色深而粗犷竖向石墙,不仅将这一道道色淡而光洁的横向挑台和雨蓬统束起来,而且使两者在色彩、质感和横竖方向上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构成了一幅意境无穷的动人画面,流水别墅这种自然而舒展的体型,与周围环境犬牙交错的山石,潺潺流动的溪水和静雅幽清的树木交相辉映,浑然一体,以至从远处望去,它似乎从山石上生长出来一样,成了大自然中一个不可缺
45、少的音符。赖特本人曾说:“我努力使住宅有一,方法与技巧,种协调的感觉,一种结合的感觉,使它成为环境的一部分它给环境增添光彩,而不是损害它”。图4大连星海公园的“探海”景点图5云南石林的“剑池峰”图6桂林七星崖公园“碧虚阁”和“豁然亭”图7峨眉山清音阁的“洗心亭图8天津水上公园东门的空间设计处理图9苏州拙政园“雪香云蔚”亭图10杭州西泠印社图11赖特的流水别墅四、园林建筑意境的感悟园林建筑意境的领悟,主要是以视觉来体现,但和味觉和听觉亦有关系,日本的建筑师芦原义信在外部空间设计中认为:“空间基本上是由一个物体和感觉它的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中产生的,这一相互关系主要
46、是通过视觉来确定的,但作为建筑空间考虑时,则与嗅觉、听觉、触觉也有关系,即使是同一空间,因风、雨、日照情况,也是有印象大为不同的时候”。上述说明园林建筑意境产生于园林建筑物境对鉴赏者各种感官的综合作用。,方法与技巧,视觉感受:园林建筑直接作用于人眼而产生的各种感觉。听觉感受:雨打芭蕉、万壑松风、残荷听雨,风吹树叶的“沙沙”声。嗅觉感受:园林艺术所特有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梅、兰、蔷薇、茉莉等香花植物对嗅觉的作用。味觉感受:吃的艺术,精神世界,吃的满意也会提高游览者对园林和风景区综合美感的评价,如(扬)冶春园的点心、(杭州西湖)的天外天、楼外楼菜馆、龙井问茶,太湖的船菜、珠江的船仔菜、
47、计成在园冶中论及“秀色可餐”,达到了味觉的最高之境界。文字信号的感受:苏州拙政园的“荷风四面”亭。上述各种感受并非意境,仅是引起意境的媒介,只有通过各种感受引起各种情感上受到触动,产生联想和想象,在意念中激起的物外之境、景外之情,才是意境。五、园林建筑意境的创设(一)神仪在心、意在笔先晋顾恺之在论画中“诗文以意为主,而气附之、唯画亦云,无论大小尺幅,皆有一意,故论诗者以意逆志,而看画者以意寻意”。1、如承德避暑山庄“卷阿胜境”一景点,反映的是几千年来君臣唱和、忠君爱民的思想,同时也标榜统治阶级的扇被恩风、重托爱民的思想境界。“崇朴鉴奢、以素养艳、因地宜而兴造园,物尽天然之趣,不烦
48、人事之工”。“依松而斋、引水在亭”。2、美国华盛顿“越战老兵纪念碑”主题:纪念越战牺牲战士,美国人参与战争只不过是在历史上走了一段弯路。,方法与技巧,立意:标题:“越战老兵纪念碑”,副标题“被遗忘的角落”折形道路,面临一垂直黑色大理石碑壁,壁上有阵亡将士的姓名,立意准确、构思巧妙、形式新奇。立意和相地的关系是相辅相承的。3、中国99昆明万博园北京万春园,取意全国人民心向北京,首都北京心系祖国四方,为此,定园名为万春园,寓祖国万岁之意。立南北轴线,布局突出主景,轴端构亭为堂,自成独立端严之势,亭式取北京御花园的万春园,下沿四出抱厦,若蕴心系四方之意,上圆下方的屋盖正好表达天圆地方和祖国
49、与天地共长久之心愿。世博园天津园连翼亭“蓟门津沽,二分烟月,梦到南诏,留下此亭毅然;苍山洱海,四时茶花,香漫北溟,引来斯人问津”。重庆巴渝园:总的风格趋向是“质朴、粗犷、含蓄、飘逸”,表现是典型的巴渝文化和悠久的文化背景,追求开合自然的山地流动空间效果,创造三峡库区亚热带丛林小环境的生态空间。(二)情因景生,景为情造。园林建筑关键是造景,造景的目的是在于抒发作者对建筑目的和任务的认识和激发的思想感情,诗情画意写入园林建筑,选择建址依现状之情况,确定园林建筑的主题思想,创造园景是几个方面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立意最终靠布局加以体现。,方法与技巧,第二节选址“相地合宜、构园得体”是进行建
50、筑空间布局的一条重要准则。一、建筑选址和古代风水的关系(一)风水论又称“堪舆论”,可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风水学主要是通过相地来决定适合人们居住的建筑地点,它包括有选择的地形、地质水文、气候、植被、生态、景观等诸要素,并以传统的“气”、“生气”“阴阳”等概念来阐释其好坏吉凶,确定是否适合人类居住生息,因而可以说,风水论就是为寻找建筑物吉祥地点的一种景观评价体系。(二)风水与选址古代运用风水选址一般可以分成四个类型:1.风水与城市选址古都选址充满礼仪规范和天人合一的文化和意识,北京的选址,北面太行山、军都山形成半圆形的山湾,南有大河,还有湖泊和沼泽,按风水上来说,是所谓“藏风聚气者兹
51、地实有之”,城西的太行山面由南向北奔腾而来,城北的燕山山脉罗列簇拥守卫着京师,两山交汇形成风水中所说的“龙脉”,森林覆盖着山峦,其中云气郁积,桑干河和洋河汇合成澎湃的永定河,穿行于深山老林之间,北京湿润丰饶、土肥人美,符合风水中所讲的“藏风聚气”的格局。,方法与技巧,2.宫殿选址与风水宫殿“风水穴”中,北京故宫:宫城的中心是“太和殿”,太和殿位于“太极”上,周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将太和殿比喻成了藏风得水生化万物的地方,从而将皇帝塑造成一位整座城市以至于人间的主宰者,几种突出了天子的“君权神授”、“唯我独尊”。3.陵墓选址与风水有山有水,“背阴抱阳”,即以马蹄形山丘为靠背,前有临水的开阔地。清东陵、十三陵的选址。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