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瑞耕生前和樊平教授就捐献遗体一事沟通。樊平供图
■阅读提示
近期,网络上接连出现志愿者捐献遗体或器官和组织的新闻,引发众多网友致敬。
2019年,在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登记的河北人约为28000人,2020年底,这一数字已突破80000人。
捐献包含遗体、器官和组织(眼角膜、血液、造血干细胞等)三部分,其中捐献者的器官和组织被用于救助病人,捐献者的遗体被用作医学教学和科研,后者被医学工作者尊称为“大体老师”,又叫“无语良师”。
河北医科大学举行遗体和器官捐献者纪念活动。马梦瑶供图
1
家人的大爱与无私
2020年上半年,全省完成遗体捐献52例,在河北省累计捐献遗体410多例中,这半年完成的捐献案例创了新高。
与之对应的是,登记签署捐献人体器官协议书的志愿者人数也在大幅攀升。
捐献志愿者,可捐献遗体、器官和眼角膜的全部或部分。
相对捐献器官和眼角膜能治病救人逐渐被接受,遗体捐献的接受度相对要差一点。
也因此,家人的支持成为遗体捐献的关键一环。
某省直单位的储靖农对此深有感触。
早在2012年,储靖农的父亲储瑞耕就提出去做公证,去世后捐献遗体。储瑞耕是河北日报高级编辑、“杨柳青”专栏主笔,曾获得中国新闻界最高奖“韬奋奖”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对这事儿,我比较看得开,我母亲也没什么意见。”储靖农回忆,父亲的想法曾遭到储靖农弟弟的反对,“我弟很传统,认为我爸这是在开玩笑。直到最后完成捐献,他更多的是为完成爸爸的心愿。”
樊平是储瑞耕生前签署捐献志愿书的对接人,他是河北医科大学研究生院院长、人体解剖学专业资深教授。
樊平感慨,“过去,用于医学科研和教学的遗体时常处于短缺,也因此,像储先生这样的捐献者,我钦佩又尊重。”
遗体捐献的原则是自愿、无偿、和谐。因此,樊平认为,捐献者家属的配合很重要,即使捐献志愿者有强烈意愿,在志愿者去世后,家人若不同意,不告知,捐献也很难完成。
从事人体解剖学教学35年,每一位遗体捐献者的名字,樊平几乎都不曾忘记。
2016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老校友郑家琳女士在北京去世,她将遗体捐献给母校。
“郑老1950年考入学校妇产科班,她生前明确表示,上学时母校缺少教学科研用遗体,去世后要将遗体捐献给母校让学弟学妹精进医术。”樊平说,他们专程开车去北京将郑老的遗体接回来,这次捐献,郑老的子女就是通过河北省红十字会联系到河北医科大学遗体捐献中心。
捐献遗体的志愿者来自不同行业,有工人,有老师,年龄段也不同,“在感谢捐献志愿者的同时,也很感谢他们的家属,是他们的大爱和无私,才有了推动医学进步的可能。”樊平说。
2
捐献流程越来越温暖
回想起2020年6月24日的遗体捐献过程,储靖农说,很感动,“河北医科大学举行了一个小仪式,有父亲的生平简介,摆放着鲜花,家属先进入与逝者告别。整个过程让我觉得父亲的捐献行为特别有意义。”
这样令家属欣慰的一幕,是受捐方各级医学机构和省红十字会共同摸索出来的。
牛志强曾接待过一名遗体捐献者家属,家属反映,在为逝者销户时要用到受捐单位出具的证明原件,家人希望能保留一联的证明留作纪念。却不想,要满足这个要求,需要家属再补签一份捐献手续。家属对此感到有些不满,找到省红十字会,希望捐献流程能够更加完善,让捐献者家人感受到温暖。
此时,和樊平一样,身处医学科研和教学单位的遗体接受单位,也苦恼于人体捐献过程中遇到的个别问题,比如有家属提出,希望清明节能有个祭拜的场所。清明节祭拜过世亲人,也在情理之中。
而在此之前,并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规范遗体捐献的具体流程。
2016年,省红十字会组织多家受捐单位经过多次讨论,并参照其他省份的经验,出台了《河北省红十字会遗体捐献和接受工作管理暂行办法》。
办法依托河北解剖学会,由河北医科大学、河北大学医学院、华北理工大学、河北北方学院、承德医学院、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联合成立河北省红十字遗体捐献接受联盟。
选择哪类医学科研和教学单位作为遗体接受联盟单位,由河北解剖学会来筛选。协调组织、规范监督和宣传纪念等工作,由省红十字会和各地市红十字会来负责。
这既能体现捐献过程的严肃性,也让捐献者家属感受到温暖。
2019年,河北省完成遗体捐献50多例,2020年完成了90多例。
“近几年,遗体捐献志愿者中有老两口一起来登记的,也有母女俩一起来的,甚至有单位十几人同时填写了捐献志愿书,群众对捐献的接受度在逐渐提高。”牛志强介绍。
遗体捐献流程的规范和顺畅运转,直接推动了2019年《河北省红十字会角膜捐献接受管理办法(试行)》的出台。
近些年,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观念越来越开明,捐献志愿者越来越多,但捐献者意愿也越发多元,有人同时捐赠器官和组织、遗体,也有人单独捐赠器官或组织。
省红十字会命名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眼库作为省红十字眼库,委托省红十字眼库及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邯郸市眼科医院(邯郸市第三医院)等多家协作单位做眼角膜捐献登记、接受等事宜。
“目前,省红十字会在做的另一项工作是推动制定《河北省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条例》,让志愿者的捐献得到法律保障。”牛志强说。
3
他们的生命得到延展
人的躯体在皮肤包裹之下,藏着消化、呼吸、神经、免疫等九大系统,主要由血管、神经、肌、骨骼、关节和脏器等组成。
这些结构是一代代医学人从人体解剖实践中得来的,也必然要随着实践才能进步发展。
“医学是一门实践学科,不可能借助教具模型和图片完成所有的教学内容,也可以想象,志愿者捐献的遗体,对学生们掌握医学知识何等重要。”樊平感慨。
这份重要,在医学生眼中,更加具体。
河北医科大学2018级儿科系学生王凯帆今年读大三,在大一下学期和大三上学期,他分别完成了系统解剖学课和局部解剖学课。
“‘大体老师’会带给你触感、立体感,你对神经、血管、肌肉的毗邻和走向会在脑子里立体起来——哦,原来这根血管挨着这块肌肉,它们的走向都会清晰起来。”王凯帆说。
医学生中流传这样一句话:解剖是火,点亮生理(生理学)的灯,生理是灯,照亮病理的路。
在同一所高校读研一的马宏宇,去年在唐山工人医院度过了实习期,“就拿看片子来说,骨骼的位置和片子怎么对应,这都从解剖课得来。”
石家庄法医郑翠玉回忆起多年前的解剖课依然感觉受益匪浅,“在解剖课上,借助‘大体老师’,很多抽象的理论可以系统起来,一些想象的东西可以找到归宿。对法医来说,关于损伤的描述、死因的推断等都是在解剖学搭建的这个框架里进行的。”
医学界对“大体老师”分外敬重。
马宏宇经常被问道,是不是看病人多了,会对病人的身体麻木。“完全不是这样,从第一次见到‘大体老师’的敬畏,到现在,这种敬畏仍在。如果我的身体能为年轻医生们去打开医学领域的大门,这应该也会是一件很美好的事。”
“我经常和学生讲,你们的老师有两位,来授课的老师和躺着的‘大体老师’。”樊平说,即使从医科大学毕业的医学生,当几年医生再回到母校做一次人体解剖,医术都会有提高。
对于非医学专业人士,认识遗体捐献的重要性,或许应该从参观河北医科大学人体生命科学馆开始。
在这座科学馆,捐献者的遗体已进入物理上的沉静,但有个心跳的拟音,为一颗心脏而设。
这颗心脏来自河北省有记载以来的第一位志愿捐献者段慧轩,他曾担任河北省卫生厅厅长,1983年去世后,将心脏捐献出来。
这座科学馆内,由多具遗体制成不同类型的标本,供观众参观了解生命科学和生命文化,有观众看完后深受触动,当即决定签署遗体器官捐献协议。
目前,我省捐献的遗体基本满足需求,但樊平也说,如果有更多的人愿意捐献遗体,多人解剖一具和单人解剖一具的学习效果肯定有不同。
志愿者捐献遗体推动医学发展的同时,社会各界针对捐献志愿者及家属的抚慰也多元起来。
2015年,河北省红十字会在石家庄双凤山陵园建成“河北省遗体器官捐献纪念园”。
2016年,石家庄市红十字会在平山县古中山陵园营建了“古中山器官与遗体捐献纪念园和纪念碑”。
“按照国人的传统,清明节总得有个悼念的地方,纪念碑就解决了这一问题。”牛志强说,经过多方协调,截至目前,张家口、沧州、保定、秦皇岛、邯郸等地都有了遗体器官捐献者的纪念碑。
不仅如此,每年清明节,医学类院校还会组织学生前去纪念,一方面让学生感恩“大体老师”,一方面也让捐献者家属感受到安慰。(河北日报记者白云)
遗体捐献如何办理
在采访中,樊平教授提到这样一个细节,相对于器官、组织捐献可以做街头宣传,广而告之,遗体捐献较受国人忌讳,“你能接受在街头被人塞一张遗体捐献的宣传单吗?”
这也造成遗体捐献的细节其实并不为大众所了解。
捐献意愿表达必须真实,并应得到尊重,根据捐献人愿望,可到公证处予以公证。生前表示不同意捐献遗体的,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违背其生前意愿,不得强迫、欺骗或者利诱他人捐献遗体。
遗体捐献登记人要认真填写《遗体捐献志愿书》,并征得直系亲属同意,配偶、成年子女、父母及其监护人不同意的,登记机构不得办理登记手续。
登记机构进行登记时应当告知捐献人或其配偶、成年子女、父母,患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特殊处理的传染性疾病的不宜捐献。
河北省遗体捐献接受联盟单位名单
接受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负责区域:石家庄(含辛集)、邯郸、邢台、衡水
地址:石家庄市中山东路361号
联系人:靳玉川
0311-86266243
接受单位:河北大学医学院
负责区域:保定(含定州)
地址:保定市裕华东路342号
联系人:刘俊文
接受单位:沧州医学
高等专科学校
负责区域:沧州、廊坊
地址:沧州市西环中街街道迎宾南大道高教区
联系人:隋月林
接受单位:承德医学院
负责区域:承德、秦皇岛
地址:承德市双桥区安远路
联系人:马泉
接受单位:华北理工大学
负责区域:唐山
地址:唐山市路北区建设南路57号
联系人:张宇新
联系人:贾旭生
接受单位:河北北方学院
负责区域:张家口
地址:张家口市高新区钻石南路11号
联系人:宋文
(文/河北日报记者白云)
河北日报客户端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冀网文【2021】1825-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