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较兴盛优选等自营型社区团购来说,友家铺子的差异点在于平台化设定。它既有通过发展团长建立的自有社区拼团体系,也有对接连锁便利店品牌,为其提供拼团平台及供应链等后台支持。
目前与友家铺子达成过合作的便利店品牌,包括东莞天福便利,福建见福便利、武汉Today便利、邢台天天便利等。
其主要合作方式是由友家铺子负责社区团购后台支持及肉禽海产、果蔬粮油等品类货源,便利店品牌承担分销点位、社群拉新、履约配送等职能。友家铺子可借此在短期内以较低成本进驻空白城市,并通过便利店店长充当团长,获得相对稳定、具有零售技能的团长队伍。而据见福便利透露,其合作首日即收获100%成团率、团均销售额超1500元,基本符合预期。
从招募团长到收编便利店
生鲜供应链是“敲门砖”
友家铺子自此成为针对连锁便利店品牌输出7FRESH能力的业务端口。
天福便利董事长欧阳华金告诉《第三只眼看零售》,“我看准了生鲜、社区拼团以及自动售货柜三个方向,虽然业态不一,但核心仍然是慎重布局、成本可控,以求盈利。”
便利店+生鲜成立存疑
社区拼团存在“比价”短板
现阶段,导入生鲜供应链是友家铺子对接传统便利店品牌的卖点。但这主要是受到疫情影响,使得便利店营收下降,且消费者在生鲜采购上需求暴涨,迫使企业急需借助生鲜引流。待疫情过去,友家铺子如何协助便利店品牌长期运营生鲜品类,则成为成败关键。
《第三只眼看零售》了解到,已有便利店品牌在疫情缓解后停止与友家铺子合作,原因是“门店生鲜需求量不大”。也就是说,消费者并未因疫情而养成在便利店购买生鲜的习惯。
另一方面,便利店推出社区拼团基本需要消费者提前24小时下单,在成团后次日前往门店自提或选择送货到家。这意味着,顾客以上述形式购买生鲜需具有计划性,且承担未成团风险。对比当前诸多一小时送达的生鲜到家平台来说,除去价格优势外,竞争力不强。
但如果在便利店中放置生鲜货架,进入常态化运营,仅以社区拼团充当引流功能,友家铺子与合作便利店则需要解决另一层问题,即便利店+生鲜究竟是否成立。
在天福便利董事长欧阳华金看来,生鲜可以成为便利店引流的一大利器,但自己做或是单纯增加生鲜品类,都有可能因损耗太大而导致亏损。“我们不是专业做生鲜的,拉到店里一上架,今天卖不完就是损失。所以,便利店做生鲜一定要做预售。”欧阳华金说。
原因在于,便利店对标上班族的个人消费场景,而生鲜的主要消费场景是满足一日三餐的家庭消费,这两种不同属性的消费场景难以融合在同一个业态之中。同时,生鲜销售属于系统工程,并非简单增加几个品类即可。比如说,门店端需要配置销售和打理人员、投入冷柜等保鲜设备;后台需要投资供应链和采购体系,以及还要组建生鲜人才团队等。
而就社区拼团模式来说,友家铺子此前是与夫妻老婆店或全职宝妈等个体团长合作,如今大力度拓展区域便利店品牌合作,两方若处于同一区域,即可能出现互搏局面。另外,西安一位原友家铺子城市拓展经理则透露称,其所在区域已经终止招募个体团长,项目暂停。
这里的问题是,对于传统零售企业来说,社区拼团、直播等新型模式,前期均是其尝试方向,发挥引流作用。但对于友家铺子等运营方来说,社区拼团用户依赖“比价”,忠诚度与复购率较低就是一大痛点。
如果友家铺子帮助便利店引入生鲜这一模式不再叫座,那么便利店品牌本身具有门店网络与稳定商圈客源,为什么还要去友家铺子合作,而非自建社区拼团平台?
纳入7FRESH集群
结盟实体零售商
而当此次疫情逐渐结束,实体零售企业对于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的重视程度普遍提高。不少零售企业操盘者表示,他们不仅将其作为企业重点战略推进,还对转型速度、阶段性成果等方面给出要求。数字化转型与改造升级已然驶入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