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显蝽,俗称“人面蝽”,而且正着和倒着都能看出人脸来。头朝下比较像复活节岛石像或成龙,倒过来看又挺像关公。我国云南和东南亚比较常见,因为这张脸颇具赏玩趣味,在一些东南亚国家常被抓来做成工艺……
看众生百态,无一不是明星,时节不分淡旺,月月有亮点
很少有哪类动物给人的印象,有熊这么复杂。在不同文化当中,它们可以是代表力量的图腾,可以是护佑一方的山神,可以是血脉相通的“祖先”,可以是憨态可掬的萌物……作为当今为数不多的猛兽,今天共有8种……
在当今食肉哺乳动物中,熊科是个小家族,只有8个成员。但每个成员都个性十足,从雨林里小巧的马来熊,到冰原巨兽北极熊;从竹林萌物大熊猫,到爱吃白蚁的懒熊……不论在当地的自然生态还是民俗文化中,它……
作为熊科“二当家”,棕熊的体型仅次于北极熊。它们广泛分布于亚欧大陆和北美洲的中高纬度地区,几乎在哪里都是当地最强大的猛兽。由于和众多人类民族(尤其是文化强势的欧美各国)都有交集,棕熊在“熊……
今天的“大型熊”只有北极熊和棕熊(部分亚种),然而在距今250万~1.1万年前的冰川时代,全球各大洲还漫游着多种巨熊。它们是当时最大的陆地食肉动物,有些甚至可能是人类祖先所见过最恐怖的猛兽。
不论待遇还是人气,今天恐怕没有一种野生动物能和大熊猫相比。这些“黑白团子”呆萌的外表、独特的食性再加上物以稀为贵,明星属性直接拉满。然而慵懒吃竹子的大熊猫,仍和其他熊一样是货真价实的“猛兽……
作为动物界中的力量型选手,成年熊的战斗力远超徒手人类,在野外遇到它们相当危险。本期《博物》采访到四位在科研中近距离遇到过熊或熊猫的“倒霉蛋”,听他们讲述各自亲历的惊险一幕。
马来熊是当今最小的一种熊,主要生活在亚洲南部的热带森林里。它们在我国境内分布极少,哪怕在国内动物园里也远不如黑熊、棕熊甚至大熊猫常见。这种“小小熊”的生活习性,到底有何独特之处呢?至今对马……
大个子、大嘴巴的犀鸟,是生活在热带雨林的珍奇鸟类,而且我们中国就有。作者作为自然摄影师和观鸟向导,已经在云南盈江守候了它们9年。可每当它们拍打着巨大翅膀(有的翼展超过1米)从头顶呼啸而过,他……
大多数瓜类的季节都是夏日,那是因为它们需要趁嫩食用。南瓜却“老少咸宜”:既可趁嫩当蔬菜,又能以成熟之美,进军饭碗——金秋十月,熟透的南瓜富含淀粉,醇厚甘甜,让它超越大多数瓜类“菜蔬”的定位……
在日本,春天结伴赏花的习俗,被称作“花见”。到了秋季,人们也没有辜负“红于二月花”的霜叶,形成了游赏红叶的习俗“红叶狩”。日本国民欣赏的红叶以形形色色的“枫”为主,由此衍生出的红叶审美,深……
2023年上映的电影《龙与地下城:侠盗荣耀》,在国内不温不火,欧美却反响热烈,被“龙粉”高度评价。电影改编自同名桌游,而这个桌游在欧美,风靡了好几代人。近二十多年来流行的众多电子游戏:《博德之门……
我们每天都需要用钱,可真正看到钱的机会却越来越少。在电子支付盛行的今天,许多学者却坚持现金不可替代。要知道,世界上最早发明使用金属货币、纸币的都是中国人。钱这种东西将何去何从?让我们追本溯……
无花果,有可能是古时所说的优昙钵花,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可见栽培。无花果为桑科灌木,叶互生,广卵圆形,常有不规则分裂;雌雄异株,小花组成隐头花序,果实成熟时梨状,常为黄色或紫红色。无花果的鲜果……
和朋友在海南吊罗山拍摄已经十来天了,这次收获不错,光螳螂就拍了10多种!这里的山路四通八达,我们每天会选不同的路线探索。有一小段路是往返驻地的必经之道,每天至少要走两次。这段路不算宽,路面石……
“枫”为何物?在中国古诗词里,“枫”字所指代的植物,通常是南方地区的枫香树。后来,叶形与枫香略似的槭属植物,也会被称为“某某枫”。日本纬度较高没有枫香分布,“枫”字在日语中就是槭属植物的通称。它们的树叶多有深裂,形似青蛙的手掌、雄鸡的鸡冠,所以在日本古代又写作“蛙手”“鸡冠木”。日语里的“红叶”有两个常用词,其中一个就是专指秋天的枫叶,因为日本人觉得枫在各路红叶中最为主流,且红得最“正宗”。图为《花坛地锦抄》中形态各异的枫叶
眼镜熊爱吃凤梨科植物,除了果实,多汁的茎心对它们也是美味。
红叶锅在日语中,“红叶伴野鹿”特指和谐之美。秋季鹿群活跃,常在红叶山林中活动、发出呦呦鹿鸣。因此鹿别称“红叶鸟”,“红叶”也指代鹿肉—“红叶锅”就是鹿肉火锅。绘图/李聪颖
受访者:韩雪松
蒙古八思巴文版“至元通宝
马来熊犬齿发达,上犬齿可达4.2厘米长,甚至超过了比它重10倍的棕熊。
南瓜椰奶布丁
中国的5种犀鸟犀鸟是犀鸟目犀鸟科鸟类的统称,分布于非洲和亚洲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全世界共有46种犀鸟,大部分体长半米至一米多,属于大型鸟类。犀鸟的喙尤其大,能占到体长的三分之一以上。它们上喙基部,一般都有盔帽般的突起,叫盔突。有些种类的盔突十分夸张,如犀牛角,犀鸟因此得名。我国迄今记录有4个属的5种犀鸟:双角犀鸟、花冠皱盔犀鸟、冠斑犀鸟、棕颈犀鸟和白喉犀鸟。在盈江,这五种犀鸟都曾有目击记录,9年来,我已见过前四种,只差白喉犀鸟。因同样长着巨大的嘴,许多朋友会把犀鸟和巨嘴鸟搞混。其实它俩亲缘关系很远,后者是形目巨嘴鸟科鸟类的统称,主要生活在南美洲,中国乃至亚洲都没分布。巨嘴鸟虽也有巨大的嘴,但没有盔突。
通宝钱不同时代的购买力从汉武帝铸行五铢钱起,就常将每1000枚铜钱用绳穿成一串,称1“贯”。大约晋代开始,一枚铜钱称作1“文”。此后,不论五铢钱还是通宝钱,民间都常用“文”和“贯”作为货币单位。唐宋的繁荣时期,黄金和通宝钱之间有个相对稳定的比价∶1两黄金=10贯铜钱。但上下浮动很大,1两黄金在北宋初年可兑换5贯钱,到了南宋晚期就涨到40贯。米价也是如此,如北宋中期每石米(宋代一石米约60公斤)六七百文钱,三四十年后就超过2贯。而在清朝顺治年间,官府收购大米的价格,约为每石1400文(清代1石米约28公斤)。但如果只看日常小额开销,可能感觉差别不是很大。比如在南宋街市上,1文钱能买一碗茶或一块糖,2文钱一碗粥,10文钱能买一把笤帚。明清两朝成平年代,大米差不多都是5~7文一斤,鸡蛋3~10文一个,一两文钱买一碗粥或一个饼是常态。
大熊猫的脑袋又圆又大,这是因为它们比其他熊吻部更短,还有发达的咬肌“堆圆”了脸颊。这些都是对咀嚼植物的适应。
羽扇槭日本名“羽团扇枫”,叶裂不深,形似羽毛做的团扇。部分品种初秋叶色会变黄如明月,亦称“名月枫”。
北美灰熊美国本土和加拿大西部的棕熊亚种,毛色通常仍是“典型”的棕色,只有一些老熊呈银灰色。体型与青藏棕熊相仿,大公熊可超过300公斤。曾经数量众多且有凶暴名声,但由于人类破坏它们的栖息地并大肆捕杀,到20世纪一度陷入濒危,目前种群正在恢复。
加拿大西海岸的美洲黑熊,偶尔有白色毛皮的个体(并非白化病),被称为“科莫德熊”或“白灵熊”。
一叶枫没有叶裂,比三手枫更不像枫树。
海地南瓜汤
鸡爪槭日本名“伊吕波红叶”,是日本最经典、最常见的枫树,广泛种植于庭院、公园、寺庙、神社内,有超过200个园艺品种。其树叶纤秀如鸡爪,质地似纸,深秋多呈赤红色。鸡爪槭中国亦广泛分布、栽种。
各地棕熊亚种由于分布广又大同小异,各地棕熊的亚种划分,长期存在争议。目前认为棕熊可能有20多个亚种,其中阿特拉斯棕熊、加利福尼亚灰熊已在19~20世纪灭绝。中国境内有4个亚种:东北地区的乌苏里棕熊、青藏高原的青藏棕熊、新疆的天山棕熊,以及阿尔泰山地区的西伯利亚棕熊。青藏棕熊青藏棕熊又名藏棕熊、藏马熊,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它们体型中等,毛色以棕褐为主,从胸前到肩部有月牙形白斑。能够适应山地森林、高原灌丛、草甸、草原、荒漠、湿地和高山冰缘等多种生态环境,分布海拔可超过5000米。
三手枫与大部分枫叶的深裂形态不同,其总叶柄顶端长有三片叶子,秋季变为橘色。
为了顺利冬眠,棕熊会在秋天疯狂进食增肥,比春天增重20%以上—反正明年开春还会瘦回来。它们的身体机能,已适应了每年剧烈的胖瘦变化。
日本本州岛,雪中的亚洲黑熊(日本亚种)。冬季降雪缺少食物,是中高纬度黑熊冬眠的主因,强壮能抢食的公熊一般会较晚进入冬眠。
油炸南瓜饼
美国西北海岸原住民的棕熊图腾柱,造型为一只棕熊(后)抱住一个人(前)。
在古希腊人眼中,北斗七星属于大熊星座。
D&D职业角色原型在《龙与地下城》桌游里,有11种职业角色,多为后来的欧美RPG游戏所沿用。今年的电影《龙与地下城:侠盗荣耀》里,出现了其中7种,比较忠实地还原了桌游的初始人设,令当初的桌游玩家大为赞赏。
今年8月24日,旅俄大熊猫“丁丁”产下一只幼崽,大约2周后长出了“黑眼圈”和“黑马甲”。
郊熊vs.大熊猫体型对比长腿擅跑爱吃肉的郊熊,矮小敦实啃竹子的大熊猫,可以说是熊科演化的两种极端,很难想象它俩竟然属于同一家族!
“战役”由“对白”推动
叙利亚棕熊分布于从伊朗、叙利亚到土耳其的西亚地区。在现生棕熊亚种当中体型最小,平均体重100公斤左右,皮毛一般呈浅灰或浅棕色,比其他亚种毛色浅。尽管它们的家乡几千年来文明更替、战火纷飞,它们却一直在山区森林中顽强生存。
2023年,中美古生物学家确定了大熊猫亚科的一个新属——风神熊属。它和郊熊一样起源于早期的印度熊,并朝着身躯变大、四肢变长、更偏向食肉和主动捕食的方向演化。图为邱氏风神熊复原图。绘图/韩志信
作为体重最轻的熊,马来熊是家族中最灵活的爬树能手,和眼镜熊一样会在树杈上搭窝睡觉。
印度熊是熊猫家族的首批大型化种类,和现代棕熊一样是杂食性,体型也不亚于棕熊。
母懒熊会背着自己的幼崽走路,这点也酷似食蚁兽。
美国阿拉斯加南部、尤其是科迪亚克岛一带的棕熊体型最大,这要感谢当地丰富的鲑鱼资源。
郊熊是大熊猫亚科有史以来体型最大、捕猎能力最强的成员,既庞大强壮,又拥有适合奔跑的长腿。
大熊猫分为四川亚种、秦岭亚种,其中后者偶尔会有棕白相间的个体。图为当今唯一人工饲养下的棕白大熊猫“七仔”。
死里逃生的泰迪熊因为人类对熊有亲切感,熊的形象也成了儿童玩具的经典素材。著名毛绒玩具熊“泰迪熊”,是棕色、圆脑袋的棕熊造型。其实,它的原型却是一头幸运的美洲黑熊。相传1902年,当时的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老罗斯福,小名“泰迪”)在打猎时,对一只幼小的美洲黑熊动了恻隐之心,拒绝射杀它。很快有玩具商来蹭热点,用“泰迪”给自家的玩具熊命名,逐渐风靡全球。
阿特拉斯棕熊冰川时代以来非洲唯一的熊,曾栖息在北非的阿特拉斯山区。这个亚种体型较小,毛色棕黑,自古罗马时代开始就经常被人捕杀,数量逐渐减少。1870年,最后一只阿特拉斯棕熊在摩洛哥死于猎人枪下。
巴氏大熊猫下颌骨化石,臼齿平坦,适应研磨粗硬植物,和现代大熊猫几乎一样(也有观点认为二者是同一物种的不同亚种)。
流川枫是《灌篮高手》中湘北高中篮球队的小前锋,优美的名字令中国观众印象深刻。实际上流川这一姓氏在日本相当少见,可以说作者是为了文字的画面感,特意构思了这个名字。
巨熊屠村:“三毛别罴”事件1915年12月,日本北海道发生了恐怖的棕熊袭人事件:一头不冬眠的大公熊被三毛别村的村民开枪打伤后,多次潜入村庄、甚至直接进屋杀人,而且专挑男人们外出干活时袭击妇女儿童。在杀死7人(并吃掉部分尸体)、重伤3人,又逃脱数次围猎后,这头熊终于被猎熊队的一名老猎人击毙。测量发现这头熊重达340公斤,远大于北海道棕熊的平均体型。事后推测,它伤人或许是出于冬天饥饿所迫,也可能是为了报复人类,或是尝到人肉之后“上瘾”……图为今三毛别村遗址的巨熊塑像。
棕熊的爪子可超过5厘米长,配合异常强壮的前肢,是有力的战斗武器。
日本国宝《观枫图屏风》,创作于16世纪,描绘了人们在京都府北部清泷川河畔欣赏红叶的景象。画的左右两侧,都有人物围坐于枫树下,喝着清酒,享受音乐和舞蹈。
熊和人的手掌印(上图)和脚掌印(下图)对比。熊的脚掌印尤其酷似人类,这也让许多古代民族相信熊和人之间的联系。
游戏《阴阳师》中的鬼女红叶。
在加拿大北部海岸的夏季,棕熊和北极熊有时会争夺鲸尸,通常棕熊总能战胜块头更大的北极熊。
距今约1000万年前的史前熊猫—郊熊猫复原图。其体型约与今天的马来熊相当,食性偏肉食。复原的两种毛色,都是参照现代大熊猫和其他熊基础上的艺术创作,不用太较真。
像人一样站立的堪察加棕熊
许多种类的竹子,在即将死亡时才开花结实。并且由于竹子平时靠绵延的地下茎(竹鞭)无性繁殖,大片竹子彼此相连,所以会几乎同时开花、枯死。
大熊猫体长:1.2~1.9米体重:50~180公斤是否冬眠:否濒危程度:易危(VU)分布区:中国四川、陕西、甘肃
京都清水舞台▲清水寺建于公元778年,是京都最古老的寺庙。其主堂被列为国宝,全木搭建,高约12米,俗称“清水的舞台”。清水舞台的秋景非常有名,可在赏红叶的同时远眺京都。此景也常被影视作品采用,如动画《名侦探柯南:红之校外旅行》。
棕熊体长:1.2~2米体重:80~600公斤是否冬眠:是濒危程度:无危(LC)分布区:亚欧大陆、北美
亚洲黑熊体长:1.5~2米体重:130~150公斤是否冬眠:是濒危程度:易危(VU)分布区:东亚、东南亚大部分地区,南亚、西亚部分地区
红叶流水纹帷子帷子即小袖和服单衣。
懒熊体长:1.4~1.9米体重:68~145公斤是否冬眠:否濒危程度:易危(VU)分布区:南亚、中国西藏
红叶流水纹印笼印笼最初是装印章的容器,挂在腰间;江户时代用于装药,往后演变为配饰。
眼镜熊体长:1.1~2.2米体重:60~175公斤是否冬眠:否濒危程度:易危(VU)分布区:南美洲安第斯山脉
红叶馒头红叶是广岛县的“县花”,广岛县的红叶馒头也十分有名。这是一种仿红叶形状的豆沙馅糕点,有各种口味。
秋季的日本京都岚山
马来熊体长:1~1.4米体重:25~65公斤是否冬眠:否濒危程度:易危(VU)分布区:东南亚、南亚、中国西南边境
三角槭日本名“唐枫”,据说是18世纪从我国传到日本的。其叶片较大,“三叉戟”造型,秋季变为橙红色。因树形笔直高大,常作为行道树栽种。
通宝钱曾有几度出现过大额面值。如唐肃宗时期的“乾元重(zhòng)宝”(下图左,直径2.7厘米、重6.5克)、五代南唐时期“唐国通宝”(图中,篆书钱文,直径4厘米,重约12克),每1枚币值均为10枚开元通宝。下图右为南唐篆书体开元通宝(直径2.4厘米,重约3.8克)。
美洲黑熊体长:1.3~1.9米体重:41~250公斤是否冬眠:是濒危程度:无危(LC)分布区:北美洲
朱元璋的铜币套装明代初年铸行的“洪武通宝”,分为大小、面值不等的五档:面值最小的称“小平钱”,形制与开元通宝取齐。在此基础上,另有“折二”“折三”“折五”“折十”,面值分别是小平钱的2倍、3倍、5倍、10倍,其大小重量依次递增。类似的铜钱套装,历史上曾出现过好几次,洪武通宝可能是发行量最大的,但只使用了27年即被废止(为推行纸币)。
北极熊体长:2~2.5米体重:300~800公斤是否冬眠:否濒危程度:易危(VU)分布区:亚欧大陆、北美洲的环北极地区
早期的熊亚科成员——杰氏鼬熊,生活在距今2000多万年前的北美洲和欧洲,体型介于马来熊和黑熊之间,可能仍保留有早期熊类的长尾巴。
歌舞伎《红叶狩》剧照,树下持剑的是平维茂,树上是变身恶鬼的红叶。
草红叶日本北海道的大雪山有“众神游乐场”之美誉,这里9月中旬就有红叶,是日本红叶出现最早的地方。大雪山上除了槭树,还有大量秋季变红的灌木和草本植物,被称为“草红叶”。植物形成的“红毯”与火山喷出的烟雾交织,宛若仙境。
宋徽宗铸行的“崇宁通宝”“大观通宝”,钱文为宋徽宗用“瘦金体”书写。
什么?嫌我太显眼?那你再找找另一只吧。
北极熊(左)与棕熊(右)是距今约40万年前才分化的“兄弟物种”,寒冷的冰川期造就了特化适应极地环境的北极熊。
“红叶与鹿”木质丸盆丸盆是放置茶具等容器的托盘。
巨型短面熊头骨
浮世绘《红叶狩》,描绘平维茂(左)和鬼女红叶(右)在枫树下战斗。
宋太宗铸行的“淳化元宝”,钱文为宋太宗手书,有楷书、行书、草书三版。
尼安德特人狩猎洞熊的想象场景。
日本气象厅从1965年开始,每到秋季就预报红叶出现和推进的日期等值线,称为“红叶前线”。“红叶前线”观测的标准树是鸡爪槭,这条“线”一般10月上中旬从北海道的钏路市出发,一路南下,12月上旬到达鹿儿岛县的鹿儿岛市,历时约50天,推进速度约每日27公里。
受访者:郎东忱
1901年的浮世绘版画《大和名所:龙田川》,与今日龙田川的秋景依然遥相呼应。
背面留“甲痕”我国的古代钱币,钱文一般只在正面有,背面无字无画。但“开元通宝”的背面,常有月牙形弯弧(多为一条,也有好几条的),其含义至今没有定论。这让民间脑洞大开:传说新钱模板送皇帝审阅时,后妃(多传为杨贵妃)过手,无意间掐出指甲印,故称其为“甲痕”。不过学界一般认为,这只是铸钱时留的记号。
受访者:刁鲲鹏
受访者:吴岚
北欧森林里的欧洲棕熊。
游戏中的任何动作,都需要投色子进行判定。色子是《龙与地下城》的核心道具,为增加随机性,游戏中会用到4面、6面、8面、10面、12面、20面色子。
大熊猫历经百年争议,终于被确认是一种特殊的熊,只是早早走上了独特的演化之路。
瓜肤枫因树皮纹路像未成熟的甜瓜而得名。其叶形较为方正宽阔。
无花果的一个“果子”实际是由整个隐头花序发育而来,生于叶腋处。
将无花果纵向切开,内部红色细须顶端的“小肉球”,才是植物真正的果实。
大熊猫的头骨比其他几种熊更短、更圆,能附着大量咬肌,从而形成了“像熊又像猫”的大圆脸,以及强劲的臼齿咬合力(但犬齿咬合力相对弱些),适合啃坚硬的竹子。
莫老师和保育员一起,把芭蕉挂在活动场内的树枝上,等过一会儿马来熊进入场地后慢慢寻找。
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堪察加半岛,火山地热营造了局部温暖小气候,养活了1.5万头以上的棕熊,是当今全球棕熊密度最高的地区。
科迪亚克棕熊与北美郊狼(一种比狼稍小的犬科动物)头骨对比,可见前者体型之大。
小熊猫和大熊猫一样吃竹子,但取食更细小的竹子枝叶。以前有人怀疑它们和大熊猫是一家,现在确认它们自成一科,只是和大熊猫分别演化出了同样的食性。
给马来熊夫妇的水果加餐:小西瓜、芭蕉(糖分比一般的香蕉低)、芒果、百香果、番石榴、蓝莓和小西红柿。
两只绿脉螳的捕捉足紧紧勾缠在一起,像是在跳交谊舞。其实是一只求偶失败的雄性绿脉螳成了雌螳螂的猎物,受害者的头已经被吃掉了。不一会儿,雌螳螂就会把猎物吃个精光。
清炒嫩南瓜
天仙果在我国南方常见野生,是无花果的近亲。
熊猫“假拇指”,并非为吃竹能与其他手指对握的大拇指,是我们灵长类动物的专属,食肉类动物没有。然而吃竹子的大熊猫,演化出了一个绝妙结构:内侧的一根腕骨(桡侧籽骨)格外发达,形成“第六指”,能像拇指一样帮助握住竹子。不过化石显示,大熊猫的“假拇指”原本不是为了握竹子而演化,因为杂食性的早期熊猫手上就有。它最初的作用可能是帮助爬树,后来大熊猫祖先这一支为了加强抓握能力,强化了这一特征。而对于较少爬树、也不吃竹子的印度熊这一支,假拇指反而会影响前掌承重、奔跑,所以它们的假拇指明显退化。
天仙果的果实较小,球状,与樱桃大小相似。
棕熊一般每胎1~4崽,由母熊在冬眠中产下,独立抚养。在野外,将近四成的幼熊活不过1岁。
尽管悠闲吃竹子的形象深入人心,但大熊猫把竹子当成唯一主食的历史,可能还不到5000年。
“安安”偶尔会下水抓鱼,尽显“机会主义者”本色。
精致的小家广州动物园的马来熊活动场,既有大榕树和灌丛等自然植被,又有原木、条石和水泥搭建起的复杂栖架,尽量满足它们的攀爬天性。工作人员平时把食物藏在树枝上,或是栖架的各个角落和缝隙里,让它们能像在野外一样四处觅食,发动体力和智力。
烤南瓜
西式酿南瓜花
意外走红“皮套熊”今年8月,杭州动物园的马来熊“安吉拉”突然走红—它常常站起身子与游客互动,姿态和动作“人里人气”,屁股上还有褶皱,被怀疑是有人穿皮套假扮的!园方随即解释说,马来熊和其他熊一样时常双足直立,屁股褶皱则是因为马来熊皮肤松弛。
“动动”与妈妈在一起嬉戏。
赤豆南瓜粥
幼儿期的“动动”因为身体轻巧,远比爹妈更喜欢爬树。
▽双角犀鸟吃榕果。
熊中“表情帝”和其他熊一样,马来熊在野外总是独来独往,但这不等于它们不爱社交。2019年以来发表的一系列研究显示,在马来西亚观察到的数十只野生马来熊,遇到同类时会做出“咧嘴露出上门牙”和“咧嘴不露齿”两种典型表情,而对方也会随即做出相同表情,表示回应。类似的表情沟通方式,以前只在群居的猿猴和狗身上见过。
距今600万年前的中国西北,气候远比今天温暖湿润,兽群繁盛。一头硕大的雄性印度熊在平原上游荡了几天,依然饥肠辘辘。突然它闻到空气中的血腥味,便寻味而去……原来几公里外的林地边缘,有一头近剑齿虎,正在撕咬刚刚猎获的大唇犀幼崽尸体。尽管近剑齿虎也是不逊现代狮虎的猫科猛兽,但面对半吨多重、正咆哮着靠近的印度熊,还是自知不敌。加上它刚才已经吃了半饱,觉得不必拼命,与巨熊对峙片刻后便知趣地走开了。谁能想到,今天与这头巨熊最近的亲戚,竟是大熊猫……
中国境内的马来熊马来熊主要栖息在东南亚,在我国境内极其罕见,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直到1972年,才在云南西部收集到马来熊标本,2016年在云南盈江首次由红外相机拍到活体。目前国内仅在云南西部、西藏南部拍到过野生马来熊,并且很可能是穿行于边境线两边的“过客”。
荡荡芦花染晨霜,秋沙鸭群从天降普通秋沙鸭:大军归来入冬,普通鸬鹚渐渐远行。秋沙鸭大军适时归来,接管了“捕鱼族”的头把交椅。其实早在10月末,就已有少量普通秋沙鸭抵达。本月,它们的队伍继续壮大。这其中,有些可能还会再次启程,有些将会留在本地越冬。
燕雀:回迁奔食堂伴随着降温,大批燕雀迁至。它们很快就找到熟悉的冬季食堂—元宝槭、白蜡、侧柏等乔木,这些树的种子都是燕雀中意的口粮。
赤膀鸭:放低身段好蹭饭随着越来越多的绿头鸭和鸳鸯选择在市区公园水域度冬,在它们占据的水面,时常会有三两只别的鸭子——大概率有赤膀鸭。这些“非常规”野鸭一度非常怕人,三五十米外见人即飞,不过如今也学会了到公园蹭饭,就渐渐变得“亲民”起来。
麻雀:一口一擦嘴,费劲品“芦花”入冬,“芦花”(实为芦苇成熟的果序,因种子生有白毛,整体看上去轻柔蓬松如花一般)绽放,麻雀们终于可以大快朵颐了。不过这唾手可得的种子大餐,吃起来并不太容易——因种子附着轻柔茸毛,搞得麻雀几乎“每吃一口”,都要低头在芦苇秆上剐蹭一番,好弄掉粘在嘴角和脸上的白毛。
湿地晨霜:寂美如画初冬的寒气,还不足以让河湖水面封冻。不过夜晚低温加上湿地水汽,会让水边的植被披上冰霜。清晨,湖面泛着白雾,团团芦花挂满银霜,现场清幽冷寂,只偶尔传来两声绿头鸭的嘎嘎叫声。随着日头东升,霜雾消融,水鸟们才陆续活跃起来。
红嘴蓝鹊:偷粮储粮,白忙一场红嘴蓝鹊作为鸦科(堪称鸟类“智多星”的类群)成员,自然也是绝顶聪明。秋冬季,它们常站立枝梢静静观望,低头俯瞰傻乎乎的松鼠忙碌着储备冬粮。等松鼠离开后,它们便飞到储藏点翻找、窃取美味。红嘴蓝鹊得手后,有时即刻尝鲜,有时则会转移赃物,藏在自己的粮库里。当然,它们也会主动搜集“一手”食物进行储备。可惜不久园林中就会进行“大扫除”。届时,美艳的落叶地毯会被一扫而光,松鼠和鸟儿们的粮库也将重新洗牌。
陆地篇山雀枝头勤扫荡,蓝鹊智取松鼠粮银喉长尾山雀:杠上杂耍,软萌吸睛冬季,银喉长尾山雀常会集成小群穿林子逛公园,搜寻在枝杈、冬芽基部,以及浅层树皮下的各种小虫。这些小家伙神经大条,活动时叽叽喳喳个不停。路人若相遇,只要不大动,便能近距离欣赏它们各种“杠上杂耍”。其软萌外表也格外吸睛。
碎毛盘海蛞蝓(绘图)
除了黑白色系,这种海蛞蝓还有黄色的。
摄影/朱仁斌
双角犀鸟栖息在热带雨林或热带季节雨林之中,对森林的完整性要求很高。这只双角犀鸟停歇在长满蕨类和兰科植物的大树高处,宛如置身空中花园。
蜜枣蒸南瓜
图中这棵四树木材质疏松,不宜作木材,却很容易形成树洞,给双角犀鸟提供了合适巢址。
糊塌子
犀鸟巢洞,被泥巴糊住,仅剩一条窄缝。
双角犀鸟亚成鸟出巢
双角犀鸟捕食老鼠。
南瓜派
冠斑犀鸟捕食蝉。
冠斑犀鸟捕食螳螂
契丹文版“寿昌元宝”
南瓜浓汤
南瓜糯米盅
在盈江当地景颇族的节日庆典上,董萨会头戴尊贵的“神帽”,帽子以双角犀鸟头骨和尾羽为主要装饰。摄影/何海燕
摄影/何海燕
除了拍摄照片,我们也会蹲点拍摄犀鸟视频,在山上一待好几天。没法洗澡的我,发型相当狂野不羁。
西夏文版“大安元宝”
咸蛋黄焗南瓜
在求偶时和确立关系后,雌鸟和雄鸟会不时磨喙增进感情。
吃完南瓜,掏去的瓤也别浪费—可以把其中的瓜子淘洗出来炒熟,变成香脆零食。南瓜子个儿大,吃着满足,还富含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所含的“南瓜子氨酸”,对人体寄生虫有一定的麻痹和抑制作用,被视为天然驱虫剂。美中不足的是,南瓜子比较光滑,不太好嗑,容易连壳带仁咬碎。不过,现在有专门用来生产瓜籽的“裸仁南瓜”,籽仁外面没有木质化种皮,直接省了“嗑”的环节。广西凌云、云南腾冲还将南瓜子仁磨成浆熬煮,待凝固后压实,做成风味独特的“南瓜子豆腐”。
双角犀鸟飞落巢树喂食,会双爪扒住巢洞外缘,大尾巴成了第三个支撑点。有时食物掉了,扇形的尾巴还能兜住不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