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18.07.06
摘要:学校空间环境的重构,有助于营造美好的学习心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本文以上海市甘泉外国语中学创智学习中心的重构为例,主要探讨学校教育空间改造的设计理念、设计原则与空间重构,以期为更多学校空间改造提供有益的经验。
关键词:教育空间;改造;理念;原则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习环境设计和技术装备对教学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在注重培养学生个性,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今天,对学校学习空间的再造一方面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另一方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本项目的设计对象是甘泉外国语中学教学大楼平改坡之后的一个屋顶空间。学校的空间再造目标是打造一个全新的适合学生使用的创智学习体验空间。
在空间重构的过程中,学校与设计方通力协作,借鉴国内外前沿的教育空间构建理论,结合该案例的实践进行创造性的探索,取得了有益经验。
纵观中外校园的发展史,教育环境规划设计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适应社会、科学技术和教育理念发展的过程。SCALE-UP项目、TEAL项目、TILE项目等学习空间研究项目聚焦家具设计,注重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强调学习空间应包括灵活的布局、圆形课桌、多屏空间、信息共享等功能特征。
我国的教育环境设计相对于教育理念的发展速度相对滞后。国内许多学校教育环境空间的设计者总是从成人的角度去设计学习空间,忽略了学生才是教育空间环境的主体使用者。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理念的变革和运用,对未来教学环境设计提出新的要求。因此,在甘泉外国语中学的创智学习中心的构建中,笔者回归“用户”视角,更多地从学生角度出发来,探究与考量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空间环境。
二、学校教育空间的改造:设计理念与设计原则
相较于成人,学生群体的求知性、猎奇性更强。在设计前充分了解学生群体作为使用者的特性,创造适合学生,并受学生喜爱的学习空间,以达到隐性教育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海市甘泉外国语中学创智学习中心设计项目是学校教育空间改造设计的创新尝试,不同于目前国内常规的教育空间设计手法,以此传达甘泉外国语中学的创智文化与创新精神。
(一)设计理念
作为一个经过平改坡之后的屋顶空间,存在一系列的空间问题,如梁柱过于密集、管线纵横交错、地基高低不平、基础照明昏暗、水箱设备占据主体视觉空间等,这些空间难题给设计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其中密集的结构功能立柱作为空间结构体的主要构成部分,在项目实施中无可避免,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成为项目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打造一个全新的适合学生使用的创智学习体验空间”是甘泉外国语中学提出的设计功能使用目标。笔者认为,密布的立柱如同森林中的树木,可以设计中用原木色和自然木纹将金属立柱隐藏起来,让学生置身森林之中,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二)设计原则
研究发现学生行为、心理以及认知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行为特征具有聚集性、自我中心性、随意性、探索性和好奇性;心理特征具有交流性、丰富的感官性、单体性、群体性、安全性和自然感知性;认知特征认为,环境中各种组成部分都使学生对生活、自然生态、艺术、科技的认知有深远影响,这些认知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结合学生这个相对低龄、年轻群体的行为、心理、认知特征,设计者提出教育空间设计的五个原则:
1.多维度的能力培养空间:通过色彩、造型、光影的合理运用,创建具有能力培养的功能性空间。
2.多元化的知识成长系统:提供丰富的知识系统,培养不同领域的认知能力,促进爱好的养成。
3.空间的交流互动性:满足并促进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4.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性:打造生态环保空间,培养绿色生态意识。
5.安全与舒适性:考虑心理与生理安全的需要,设计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舒适环境。
此外,结合国内当前教育空间的发展现状,提出智慧教育空间设计的两大原则,一是高效和模块化设计原则——采用标准化的组件和接口实现功能;二是智能化家居与交互式体验原则——使用人机交互系统来支持和改善教学质量。
为了在密集的“立柱森林”之中整理出有效的完整空间,不让人感觉被密集的竖向肌理所分割,设计者用相对空间仪式感最强烈的矩形方盒作为解决方案,对抗被碎片化的空间,将其巧妙地与房间、家具及公共空间相结合。
由于立柱过多,传统横平竖直的排列方式会导致内部盒子的空间使用面积变小。设计者在水平维度上尽可能地旋转,确保每一组内部方盒墙体与柱子的间距以及方盒之间的角度,最大化内部可使用的空间的同时,减弱矩形方盒空间的呆板。
▲创智中心布局解析图
▲创智学习中心局部图
每间房间都使用一种不同的鲜活颜色来标识,强化空间视觉整体性与利用率的同时,兼顾学生作为最终用户、创智作为功能需求的心理契合度,将学生们带入一个个不同的创意灵感空间。
空间里又采用不同几何元素的功能装置及家具,从而形成色彩与形态多重组合的多维环境来激发学生们的创意与探索热情。
空间中通透的设计也让每间房间能看到后方储纳柜柜体上的森林图文,让在房子内活动的学生时刻感觉被自然所包围,而自然环境则有利于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创智中心“创意盒子”展示图
“创意盒子”在结构设计上,跳脱了教室墙壁四面环绕的传统模式所带来的压抑感,前后通透的结构设计不仅提升了空间使用上的舒适性,也有效增加了学生之间互动的几率。
设计者试图探索立柱与家具之间更为自然、有趣的结合方式:穿过桌子的立柱成了家具的轴线,家具变成了有趣的旋转家具;柱子之间相互连起又形成了惬意自然的吊床等。
▲创智中心家具设计手稿
▲创智中心家具实景图
利用原有设备水箱的自身高度和体量,打造出一个兼备座谈、会议、影视功能的综合阶梯式开放阅读区。
▲创智中心开放阅读区
设计赋予了整个空间焕然一新的风貌。同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这里的原始面貌,设计者在空间的后半部区域(多功能创客空间)中进行了保留性设计,使原有建筑的原始风貌得以留存,让空间的“前世”与“今生”在此对话。
▲创智中心原貌保存区
自然简约的入口形象墙将学生慢慢带入这片充满惊喜的“创意森林”。展厅里则叙述着“森林”曾经发生的一切,即空间的整体设计和改造历程。
▲创智中心入口展示图
在“盒子”之间的各种夹角营造出各异的休息娱乐空间,供每间创意盒子中的学生就近休憩娱乐。
▲创智中心“创意盒子”之间的休息空间
▲创智中心国际互动厨房
▲创智中心知识“软性”植入展示
甘泉中学创智学习中心的空间重设后,设计者应校方要求为创智学习中心设计改造入口处的楼梯过道与连廊空间。
设计者并未采用传统校园楼梯过道走廊的设计手法。他打破常规,设计错落内凹的橱窗,与创智学习中心内的7间创意盒子隐约呼应,整体造型简单利落,并以纯净的白色为整个空间奠定“谜”一般的主基调。这一设计营造出的神秘感,一方面预示创新创智教育与学习中的众多谜题,另一方面也从空间上为即将展现眼前的创智学习空间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埋下了伏笔。设计者将这个竖向进入型的空间称之为——“谜”之匣间。
基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多维度的能力培养空间、多元化的知识成长系统、空间的交流互动性、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性,以及安全与舒适性原则。
▲创智中心入口楼梯过道与连廊空间
该作品荣获APDCAWARDS16/17亚太室内设计精英邀请赛、加拿大GRANDSPRIXDUDESIGN大奖、新加坡INTERIORDESIGNAWRARD(SIDA)2017、2017IAIDESIGNAWARD等多项国内外设计类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