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1+X证书;课证融合路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
0引言
院校是1+X证书实施的主体。在实施过程中,院校需要统筹专业群资源,深入研究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有关专业教学标准,推进“1”和“X”的有机衔接,将证书培训内容及要求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可见课证融合是1+X证书落地实施的必要条件。只有实现证书标准与教学标准的统一、证书培训过程与教学过程的合一,将1+X证书制度试点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紧密结合,才能真正实现课证融合。下面阐述我校汽车检测维修技术专业(以下简称汽修专业)实施汽车运用与维修1+X证书试点过程中,1+X证书课证融合的具体融合路径。
1汽车运用与维修1+X证书标准与汽修专业教学标准的统一性
1.1汽车运用与维修1+X证书简介
1.2汽修专业教学标准与1+X证书标准统一性
教育部汽修专业教学标准中,专业面向机电维修、质量与性能检测岗位,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个维度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核心课包括汽车五大系统检修、新能源汽车维护,拓展课程涉及汽车营销、汽车美容与涂装等。可见,汽车运用与维修“1+X”证书岗位覆盖面大于汽修专业的岗位面向,证书内容总和大于汽修专业课程内容,专业教学标准和证书标准在汽车职业活动范围和职业能力水平方面高度契合,因此,结合区域产业结构需求,选择对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模块进行课证融合,能够实现专业能力与职业能力的课证融通。
2汽车运用与维修1+X证书与汽修专业课程体系的融合
2.1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汽修专业课程体系分析
课程体系是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而确定的各类各种课程的设置和安排。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汽修专业课程体系以机电维修岗位为核心岗位,以机电维修工职业能力标准构建专业核心课,以机电维修技师职业能力标准构建核心岗位能力拓展课,以汽车营销、车身修复、新能源汽车维修为拓展岗位,构建拓展模块课程,从而形成“平台(公共+专业基础)+核心课程+拓展模块”的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其特点在于核心岗位明确精准,遵循职业成长规律,从就业的入门岗位机电维修工到上升岗位机电维修技师的成长路线清晰,与此对应的专业核心课和核心岗位能力拓展课设置依据充分遵循了职业能力成长规律。该校汽修专业课程体系岗位群面向汽车售后服务,在提升机电维修核心岗位职业能力的基础上,培养汽车营销等拓展岗位的上岗职业能力。因此,课程体系中平台课程、核心课程和核心能力提升模块为必修课程,其余拓展模块均为选修模块,学生根据职业规划、学习兴趣及就业需求选择至少1个模块,满足第一就业岗位的上岗要求,拓展就业空间。
2.2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汽修专业课程体系与1+X证书融合
如上所述,汽修专业构建了模块化课程体系,其嵌入性、易扩展的特点非常容易实现与汽车运用与维修“1+X”证书各模块的融合。如图1所示,证书体系中的36条专业基础知识与专业基础平台融合,专业核心课程以机电维修工职业能力为标准,对接证书1-1汽车动力与驱动系统综合分析技术(初级)及1-3汽车电子电气与空调舒适系统技术(中级),达到机械拆装岗位初级技能及电路检测中级技能能力水平,核心能力拓展模块针对机电维修上升岗位的工作任务如汽车电控系统检修、汽车网络系统检修培养机电维修技师职业能力,对接证书1-4全车网关控制与娱乐系统术(中级)证书,其余拓展模块分别对接1-7汽车营销评估与金融保险服务技术(初级)、1-8汽车美容装饰与加装改装服务技术(初级)证书,培养对应岗位的上岗技能,课程体系新能源汽车检修拓展模块以高压系统为主要内容,对接智能新能源汽车职业技能证书的2-1新能源汽车动力驱动电机电池技术(初级)证书。本专业课程体系融合了6个证书,符合企业需求,满足学生就业第一岗位、兼顾岗位上升的职业要求,按照学生为中心的自主选修原则,学生选择1个证书考证,体现企业需求导向的学生自主选择原则,凸显了本校特色。
31+X证书职业技能项目与课程内容融入
1+X各等级证书工作任务包含若干个职业技能项目,如汽车电子电气与空调舒适(中级)包含“工作安全、电子电气、空调系统、舒适系统”4个检修任务、“起动系统测试、控制模块检修”等30个职业技能。这些技能项目需要融入到对应的课程中,才能实现证书内容与教学内容的融入。融入原则是岗位需求导向选择任务,依据职业技能标准优化技能项目。如表1所示,一门课程可能融入多个证书的技能项目,因此课程体系的各门课程需要统筹整合,避免交叉重复。我们对专业核心课程和拓展模块进行了整合,将原体系中的“汽车电气、安全与舒适系统”整合为“汽车电气与空调舒适系统检修”,将核心能力提升模块课程“车载网络系统、故障诊断”整合为证书课程“全车网关控制系统检修”,汽车商务和车身修复模块直接对接1-7/1-8或1-9初级证书考核评价,较好解决了证书培训的课时膨胀、教师培训任务繁重问题。
4职业技能项目标准与课程标准融入
参考文献:
[1]谢盈盈.“1+X”证书制度下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策略[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20,29(06):50-54.
[2]陈华,何少庆.国家资历框架下1+X证书制度实施的关键与路径选择[J].教育与职业,2021(16):36-42.
[3]王聪.高职院校推进1+X证书试点项目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19):7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