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三个和尚》:纪念本片导演中国动画杰出的艺术家徐景达逝世三十周年幕后资料馆

徐景达(1934-1987),别名阿达,动画家、漫画家、导演,祖籍江苏昆山,生于上海。自幼喜爱动画片。擅长动画绘制、漫画。曾在苏州美专、北京电影学院动画专业学习。中国影协第五届理事、中国美协第五届理事。参与编导、设计三十余部动画片。

1951年考入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动画科。翌年,转入北京电影学院动画系。

1952年入北京电影学院动画班。1953年,毕业后被分配到上海电影制片厂美术片组(后更名为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曾参与30多部影片绘景、设计、导演。

1956年担任美术片《骄傲的将军》。此后相继担任了《小蝌蚪找妈妈》、《大李、小李和老李》、《放学以后》、《我们爱农村》等影片的美术师或背景设计。

1978年,他导演(合作)的《画廊一夜》寓意深刻,全片无对白,画面与音乐高度结合。

《哪吒闹海》导演组:左一为严定宪、中间是王树忱、右一为徐景达(阿达)

1979年与王树忱、严定宪联合导演的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动画片《哪吒闹海》获1979年文化部优秀影片奖、第三届电影百花奖最佳美术片奖、1982年马尼拉国际电影节特别奖、1988年法国第七届布尔·布拉斯青年国际动画电影节评委奖和宽银幕长动画片奖。

他于1980年执导的动画片《三个和尚》,是一部蜚声中外、多次获奖的佳作,也是他的代表作。它从一则家喻户晓的谚语演绎发展而成,以隐喻寄寓哲理,针砭时弊,使其内涵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导演手法简洁流畅,游刃有余。影片在造型、动作、音乐、音响等艺术元素的构成上,和谐统一,相得益彰,并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1981年获第一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文化部1980年优秀影片奖、丹麦欧登塞第四届国际童话电影节银质奖,1982年获葡萄牙第六届国际动画片电影节最佳影片奖、柏林电影节银熊奖(在国内首先打开柏林电影节大门并获奖)、1983年获菲律宾马尼拉电影节特别奖。

三个和尚

与常光希联合导演的动画片《蝴蝶泉》,获文化部1983年优秀影片奖。1984年编导的动画片《三十六个字》构思新颖、想像丰富,于1986年获南斯拉夫萨格勒布第七届国际动画电影节D组教育片奖。动画片《超级肥皂》于1987年获第七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日本第二届广岛国际动画电影节教育片组二等奖;《新装的门铃》于1988年获第一届上海国际动画电影节美术片特别奖。因参与创研水墨动画制片工艺,1985年获文化部科技成果一等奖,1987年获国家科技二等奖。1983年被聘为法国安纳西第十四届国际动画电影节评委。

还拍了《三毛流浪记》、《金山农民画》等片。

他是水墨画动画制作工艺发名人之一,1983年被聘为法国安纳西第十四届国际动画电影节评委。1985年获文化部科技成果一等奖。1987年获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

长期以来,他潜心学习中国的传统艺术,又不断地从民间艺术中吸收营养,还大胆借鉴西方艺术的表现手法和技巧,博采众长,为己所用,融汇于创作之中。他勇于探索,锐意创新,致使他的每一部作品,都带有某种新意。

他的漫画作品《无题》,曾获德国柏林国际漫画展银奖。

他曾在国际动画协会上提出“中国动画学派”这一学术名词。

1987年因赶赴北京教学及拍片患脑益血不幸去世。他的离开给喜欢他作品的同事留下一大批等待拍摄的动画片。《三个和尚》曾被美国电影艺术委员会主席看过,赞誉有加,她表示十分可惜与奥斯卡奖失之交臂!

制作的动画影片:

1956年骄傲的将军(动画)

1957年拔萝卜(绘景)

1958年赶英国(剧本、导演)

1060年小蝌蚪找妈妈(动画)

1961年太阳的小客人(导演与邬强合作)

1962年小溪流(动画)

1962年大李、小李和老李(动画)

1963年黄金梦(美术设计)

1964年集体有余(美术设计)

1965年我们爱农村(动画)

1972年放学以后(动画)

1973年小号手(绘景)

1976年试航(绘景)

1978年画廊一夜(导演与林文肖合作)

1978年两只小孔雀(造型设计)

1979年哪咤闹海(导演与王树成、严定宪合作)

1980年三个和尚(导演)

1981年猴子捞月(造型设计)

1981年画的歌(导演)

1981年真假李逵(造型设计)

1983年蝴蝶泉(导演与常光希合作)

1984年三毛流浪记(系列片1.孤苦伶仃、2.到上海去、3.相依为命、4.见义勇为)改编漫画家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导演与朱康林、潘积耀、熊南清合作)

1984年三十六个字(编剧、导演)

1986年超级肥皂(导演与马克宣合作)

1986年新装的门铃(导演与马克宣合作)

1987年学院变体立达(国际动画协会项目,集体导演)

前排左起:孙总青、庄敏谨、周克勤、常光希、蒋友毅、范马迪、肖淮海、叶友梅、徐雪儿

后排左起:严忠德、张颖、姚忠礼、金复载、颜景秀、徐畅(徐景达之子)、顾子易

众亲朋、同事纪念阿达逝世三十周年

2017年5月26日下午,上海美术电影制厂的一些老同事们和阿达的子女一起,自发聚集一堂召开了一个茶话纪念会,大家深情地回忆了与阿达导演的合作经历与感想,还愉快的暢談了阿达导演生前的一些有意、有趣的故事,以此表达对阿达导演的追思与纪念。

姚忠礼撰文(姚忠礼是动画片《葫芦兄弟》的编剧)

不久前,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一些老同事与沪上动画界曾与阿达一起共事合作的动画创作贤达及阿达的儿女聚在一起,纪念杰出的动漫艺术家阿达(徐景达)诞辰83周年、逝世30周年。阿达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专科,师从钱家骏、华君武、叶浅予等先生,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动画才俊。在中国动画旗手特伟的麾下见证和参与了令世界瞩目、让几代少年儿童铭记心头的中国动画片的崛起历程,他的代表作《三个和尚》令无数国人称道,享誉国际影坛。

在他逝世30年后的今天,还被人念念不忘的艺术作品就叫经典,30年后还有那么多友人怀念他,就叫不死。纪念会那天,纽约传来民国一代名媛、外交家顾维钧先生的遗孀严幼韵112岁高龄谢世的消息,严幼韵就是阿达的嫡亲阿姨。阿达擅长绘画、音乐、外语、体育,这和他出身于名门望族不无关系。阿达的曾外祖父严信厚是宁波帮的开路先锋,曾任上海商会会长。他父亲毕业于美国密歇根大学,是一个银行家。优越的童年生活和良好的家庭教育,使阿达比同龄人更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上世纪80年代,阿达是国际动画协会异常活跃的一个艺术家,他在美国著名动画艺术家大卫·艾力克家里发现了他们二位的父亲居然是密歇根大学的同学。于是,阿达和艾力克一起出席国际少年儿童动画夏令营。阿达奇思妙想,让孩子们用中国的象形文字做动画片。回国后他拍的那部《36个字》让我国古老的象形文字插上了动画的翅膀,飞向全世界。

蝴蝶泉

阿达是秉持美影厂“不模仿别人,不重复自己”的典范之一,《三个和尚》《蝴蝶泉》《36个字》《画的歌》《三毛流浪记》《新装的门铃》《超级肥皂》等,他的每一部作品的题材都不相同。而他的那幅得国际大奖的漫画作品《无题》(啄木鸟在树上啄虫,一个猎人正举枪瞄准了它)赢得了世界声誉。

最使朋友们动容的是阿达儿子徐畅讲述的那间“1平方米”的创作室的故事,“文革”期间,阿达一家从花园洋房被扫地出门,一家四口挤在13.5平方米的陋室。阿达硬是在楼梯斜披角弄出了这个1平方米还不到,无法使身高一米八的阿达直立的画室,他的许多优秀作品就在这个画室创作完成。纪念会上大家还回忆了许多阿达身前的有意有趣的故事。阿达英年早逝,这是中国动画界的重大损失。可以告慰阿达的是--中国的动画事业蓬勃发展,我国已经是世界动画年产量第一的大国。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刚度过60华诞,一批令人充满期待的新作即将诞生。艺术不朽,阿达永生。

下面的照片是阿达到前南斯拉夫参加萨格勒布国际电影节与国际同行的交流。

庄敏瑾(美影动画设计师)

就谈《三个和尚》摄制组与阿达优秀导演的合作,那时摄制组一起去了厦门泉州开元寺下生活,在寺院里与和尚一起谈《三个和尚》创作,并取得了佛教界方面的认可。回来之后进行了两周的创作讨论,大家谈出了许多好的创意与设想,在先期音乐的节奏下来设计动作表演,从头顶一点点开始出来(画面创意设计)。表现和尚的慈悲,例如,小和尚与小乌龟,长和尚袖子里的花与蝴蝶,胖和尚过河的鞋与鱼,从三个和尚不同情节,到最后的慈悲放生,构成了每一个和尚的性格特征。大家还提供了许多好的设想建议,我还画了一幅环保题材三个和尚“再生缘”的漫画。(范马迪插话:阿达特别能够听取大家的意见,从中吸收有意的创意。)阿达导演非常善于听取大家的意见,吸收丰富到自己的导演创作构思中。

范马迪(曾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动画车间副主任,创作办公室副主任)

经常会想起阿达导演,他在我心目中是一个真正的才子。他非常活跃,弹琴、唱歌样样都行,我和他有三次合作。从70年代初才与他一起参加《试航》合作,到《三个和尚》他才当导演,他给我的印象是笔不离手一直在画,他才能全面,知识面非常广博,我们那时还不懂什么(外国的)国家的、著名画家梵高,他的代表作是什么等,他都可以清楚地告诉你。这么有能力的人,不知为什么在美影厂一直得不到重用与发挥。(常光希补充:1961年,他曾经与邬强合作导演过一部《太阳的小客人》动画片。)一直到《三个和尚》他长期积累的才能与才华,才得以充分的发挥得到了成功。

周克勤(中国著名动画人,曾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厂长)

周克勤

我曾经在参加“杭州动漫节”一次会议上,发表了一篇讲话《动画片就是导演的艺术》,动画片的导演是(区别于电影导演)最有自己对影片的掌控力的。我列举了阿达的导演艺术,是可以发挥到每一格画面的设计与把握控制,以致每一个音效的处理,都表现出了他的聪明和个性与艺术特色,阿达这样有全面把控艺术创作能力的导演是非常少有的。

我一进厂就崇拜阿达的漫画、艺术才能与他的创造发明的各种绘画方式,有些我还学不来。下班经常同路骑着自行车一起交流,每一次遇到他都非常高兴可以向他学习,等于遇到老师指导一样,在厂里还经常与他一起戴手套打垒球玩。

我初次导演《猴子捞月》就请阿达合作,他当时已经导演《三个和尚》出了名之后非常的忙,但是他还是一口答应与我合作。除了我的导演,他的造型设计为《猴》片奠定了好的美术基础,《猴》片都是夜景戏,他使用民间元素设计的色彩对比强烈非常鲜艳明快。在国内与国际上都取得了好评与成功,是他的帮助使我取得了成功,非常的感谢他。当然还包括在座各位的帮助也是分不开的,以前美影厂是搞艺术创作的天堂。我觉得参加这次纪念会非常高兴也非常有意义,大家一起来回忆阿达、纪念阿达。

金复载(著名作曲家)

金复载

阿达是我的良师益友,记得那天(1987年2月12日)晚上,他来我家与我夫人三人一起讨论《画鸟的猎人》(阿达辅导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生孙立军、李剑平)的先期音乐创作。之后我去广州参加“全国流行歌曲演唱会”的评委工作三天,(15日)回到家里听夫人对我说:“阿达去世了!”我还以为听错了,夫人说:“是阿达!”我一句话也没有就潸然泪下,从出门到回家短短的三天印象非常深刻。

阿达导演始终把音乐的功能,放在重要的讲故事位置,他在导演《三个和尚》《蝴蝶泉》《三十六个字》《超级肥皂》《三毛流浪记》等动画片时,讲故事都不用语言而靠音乐,把音乐推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这与他对音乐的喜爱是分不开的。(常光希补充:“阿达读的中学是教会学校,英国老师经常在休息日,叫阿达去他的宿舍里听唱片音乐。”)所以他的音乐修养是从小就培养起来的,每个导演对音乐修养与理解是不同。

阿达在声音方面有几个突出的特点:1.只有音乐和音效,没有对白。2.没有美术片中常用的歌曲。3.都是采用先期录音的方法,先有音乐再有画面。说明阿达善用抽象的音乐和画面一起表情达意,而不喜欢用具体的文字语言,哪怕是歌词,这也就形成了他的风格。

当时阿达还准备导演一部《十面埋伏》的先期音乐准备,我找了这个琵琶曲的各种唱片做准备,(蒋友毅补充:他与我谈过非常具体的设想“人物设计准备请戴敦邦”)当时他淡了许多具体的创作设想,但是成了遗憾。

阿达逝世是中国美术动画非常大的损失,对我个人是失去一位非常要好的朋友,对与我的音乐创作发挥都是损失。作为音乐是需要有结构的,阿达导演动画片音乐是有故事结构的,所以是可以单独演出的。这位极具才能的导演英年早逝实在令同行惋惜。今天大家一起纪念回忆阿达是十分有意义的。

常光希(美术设计师、导演。1987年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副厂长)

常光希

1982年,第一次和他联合导演《蝴蝶泉》遮幅式宽银幕动画片,实际我是完全在向他学习,阿达他是我做导演的领路人。现在回忆起阿达曾经问我:“导演最重要的是需要什么?”我回答:“好的故事剧本、好的美术设计、好的创作团队、导演能力等……”他都摇头说不是,最后他说:“两个字,节奏!”当时我还并不完全理解他节奏的意思。通过《蝴》导演合作,后来我在逐渐的理解了故事、蒙太奇、音乐、对白等都是节奏!后来我越来越明白节奏是一个大的节奏,所有的一切归结为节奏两个字非常精彩,节奏对导演的关键作用。

一平米创作的辉煌

当时厂里对于《蝴》剧本(爱情与悲剧)有各种不同的看法,最后还是厂长特伟拍板:“要看啥人来搞!”所以我跟他学到了许多的东西,30分钟的短片使我受益匪浅。(金复载补充:“当年《蝴》的音乐演奏,请的都是沈西蒂、俞丽娜等名家,非常的高端。”)音乐演奏效果非常的好。

从阿达整个创作生涯来看,他的每一部片子风格都是完全不一样的,每一部都是拉得非常开的,跳跃式、飞跃式的节奏,作为一个导演能够导演出各种不同风格的动画片来,我是非常佩服的,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三个和尚》剧组成员

再说一个花絮,当年在奉贤“五七干校”中午,大家到运河里一起游泳,正在隔离审查被批判的老厂长特伟在游泳时,不慎将嘴里的一个假牙掉到了河里。阿达就帮着特伟潜泳到河底寻找,反复潜泳了几次还居然找到了。因为阿达是电影局游泳一百米自由式冠军,所以他的体质与运动都非常好,但他从来不夸耀自己。

另外还有一件事,就是在美影厂的一次联欢会上“三人乐队”表演,阿达弹吉它、吴应炬(作曲)拉手风琴、张栋(作曲)拉小提琴,三个人的音乐演出就阿达是业余的表演,对他的音乐才能印象非常深刻。(多人补充:阿达曾经组织“奇妙的乐队”,用各种能发出音响节奏的器具,“敌敌畏”喷气筒、算盘、饼干筒、瓶、罐、碗、筷等,他自己拿着鸡毛掸子指挥,是搞笑的演出效果出奇的好,气氛非常的活跃,还到“大光明剧场”去参加过演出。)最后总结一句话:“阿达是一位与生俱来,就是为了动画片而生的人!”(图源网络)

THE END
1.动画短片三个和尚由漫画家谁担任人物造型设计–快看漫画问答《三个和尚》由漫画家韩羽担任设计。 《三个和尚》根据中国民间谚语改编,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81年制作。短片由徐景达、马克宣担任导演,包蕾任编剧,游涌任摄影, 韩羽任造型设计,尤先锐任布景师,上海电影乐团进行配乐。 韩羽人物介绍 韩羽是我国当代老一辈艺术家。1948年起先后从事美术编辑、美术教学工作。现为河北...https://m.kuaikanmanhua.com/qa/115453/
2.由漫画家担任人物造型设计。题库由漫画家___担任人物造型设计。 题库 2022/4/06初高中试题库为大家提供初高中各学科试题题库及答案,初高中物理,化学,数学,语文,英语,生物,历史,政治,地理试题及答案分析。 关注由漫画家___担任人物造型设计。题目 1981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动画短片《三个和尚》,根据中国民间谚语改编,由漫画家___担任人物...https://m.027art.com/gaokao/HTML/13806529.html
3....民间谚语改编,由漫画家担任人物造型设计。答案解析1981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动画短片《三个和尚》,根据中国民间谚语改编,由漫画家___担任人物造型设计。A.华君武B.韩羽C.张光宇https://gd.huatu.com/tiku/3061586.html
4.1981年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动画短片《三个和尚》,根据中国...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1981年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动画短片《三个和尚》,根据中国民间谚语改编,由漫画家___担任人物造型设计。A.华君武B.韩羽C.张光宇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户提供专业的考试题库练习。一分钟https://www.shuashuati.com/ti/0e6d42a90eb14f57a68af5deb16282ea.html?fm=bd03b007cce6ef136963f9d0973f22f6b1
1.海派名家传丨中国漫画之父,“斜杠青年”丰子恺澎湃号·湃客丰子恺(1898-1975),名仁,初名润,以字行。斋名缘缘堂。浙江桐乡人。早期漫画有《儿童相》、《民间相》等反映现实生活的题材。后期常作古诗新画。责任编辑:汪锡卿 +1 0 收藏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249122
2.《大闹天宫》美术设计中负责人物造型的人是()。A张正宇B张...更多“《大闹天宫》美术设计中负责人物造型的人是()。A、张正宇B、张光宇C、李克弱D、万超尘”相关的问题 第1题 1981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动画短片《三个和尚》,根据中国民间谚语改编,由漫画家()担任人物造型设计。 A.华君武 B.韩羽 C.张光宇 ...https://www.educity.cn/souti/9D9F7DB0.html
3.中国动画片的美术风格(精选八篇)1958年万古蟾导演了中国第一部剪纸动画片《猪八戒吃西瓜》,为中国美术影片增添了一个新片种。剪纸动画在造型上,线条流畅,保留了民间剪纸的特点;人物在运动时多为侧面,无透视变化,充满了装饰效果;在颜色上,色彩明快,色调饱和,往往选用带有浓厚的欢乐和吉祥的色彩,通过色彩的搭配,画面极具设计感。同时,剪纸动画也吸收...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ktor7a5.html
4.动画角色设计差异12篇(全文)当我们设计一个历史人物或虚构一个处于特定历史背景中的人物,必须将它的背景还原,把它放到那个大的世界里去检验,看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或者想象其本来面目。动画片之所以为人喜爱,从根本上说在于它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情感与想象力。因此在从事动画造型设计实践时,应该摒弃惯性思维,针对不同题材选取不同的讲述方式...https://www.99xueshu.com/w/ikeyvjcn7o5l.html
5.三个和尚全文长达14000字,作者正是时任该刊编辑的著名电影艺术理论家、评论家、剧作家陈剑雨。“《三个和尚》的故事和人物是从我们民族的一句古老的民间谚语生发出来的,它的思想是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它的人物造型、动作设计、背景设计、画面构图体现了中国画和民间年画的美学原则和美学趣味,诸如写意传神、形神兼备...https://baike.sogou.com/v13622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