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南网科技研究报告成长于南方电网,主打技术服务与智能设备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4.01.15安徽

南方电网旗下服务与设备公司,技术源于广东电科院

南方电网旗下唯一科技和产品类上市公司。南网科技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两家电网企业之一的南方电网,是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清洁能源与智能设备业务核心平台,央企三级子公司,2021年12月22日在上交所上市。公司的直接控股股东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实际控制人为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南方电网通过广东电网、南网产投和南网能创合计间接持有公司75.45%股份,南方电网拥有对公司的绝对控制权。

起源于广东电科院,两次重组如虎添翼。公司前身为广东广华实业进出口有限公司,2017年更名为广东电科院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剥离了原代理的电力进出口业务及收取核电补偿费业务,并将广东电科院的电源侧技术服务业务划转至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本次重组后,能源技术在继续巩固并扩大电源侧技术服务业务规模和优势的同时,新设了风电储能事业部、试验检测部、设备制造部等专业部门,同步开展机器人、智能配用电设备和智能监测设备技术的研究、产品定型以及业务开发,业务领域从电源侧扩展至电源侧、电网侧和用户侧。2019年,广东电网将广东电科院属下的与能源技术存在技术重叠部门,包括:智能电网所、直流输电与新能源所、超导技术研究所、储能技术研究所、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5个专业所和电网试验检测、物资品控等技术成果划转至能源技术。至此,南网科技形成了技术服务和智能设备两大业务板块。

公司研发团队具有高学历、年轻化特征。公司高度重视研发工作,截至2022年6月底,公司员工中研发人员占比高达35%。公司研发团队具有高学历、年轻化的特征,其中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比高达75%,年龄在40岁以下占比高达76%。自公司成立以来,研发团队是驱动公司在网外业务和新业务方面持续快速成长的核心动力。

聚焦技术服务和智能设备,服务发输配用全环节

技术服务业务:立足与源网调试,转型储能集成。试验检测及调试服务是公司的王牌专业,在火电、风电、光伏、波浪能等领域具备强大的技术实力,同时具备电网侧和用户侧检测与调试服务能力,公司同时拥有“电源特级调试资质”和“电网特级调试资质”。随着近两年储能集成市场需求的爆发式增长,公司储能业务从技术服务向系统集成和EPC方向侧重。智能设备业务:立足电网需求,推进电网智能化。智能配用电设备用于对配电网和用户侧设备进行运行状态监视、智能化控制、智慧化运维;智能监测设备用于对电力设施及其所处环境的实时监测、分析和预警;机器人及无人机用于自动化巡检。公司自主研发的“配用电统一操作系统——丝路InOS”,实现了智能配用电终端操作系统的国产替代,其中智能电表嵌入式操作系统和基于宽带载波时钟基准的同步采集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立了智能监测类产品研发公共硬件平台,监测系列产品已经覆盖输、变、配各个场景;公司无人机团队创立了大型无人机在输电线的全自动巡检模式,在省级电网首次开展大型无人机规模巡检应用。

战略目标:世界一流的电源清洁化、电网智能化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2022年12月公司发布《南方电网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展望》,提出打造“新型储能创新领军企业,智能设备'专精特新’企业,新型电力系统全产业链检验检测和质量认证综合服务商”,建设源网荷储智慧联动平台支撑核心业务协同高质量发展,全面完成创建“世界一流的电源清洁化和电网智能化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战略目标。

优势业务毛利率保持在40%左右,着力发展储能和智能设备。公司试验检测及调试服务主要面向电源侧,包括华南地区增量与存量火电,随着2020-2021年火电建设节奏放缓,公司积极开拓风电、光伏等新能源检测与调试业务,并将业务向广东省外和国家电网区域拓展。2019-2021年广东电网安全工器具检测需求迫切,公司电网侧及用户侧试验检测及调试服务收入稳健增长。公司在试验检测及调试服务领域具有强大的技术优势和专业积淀,毛利率常年维持在40%左右。此外,公司具备电化学储能全流程服务能力,2018-2021年主要在广东省内开展系统集成和调试业务。2018年公司依托强大的技术实力积极开展智能设备业务布局,2019-2021年营业收入快速增长,成功打造第二增长点。随着2022年新型储能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储能系统集成与EPC服务有望进一步带动公司营收和业绩增长,并有望发展成为第一大主营业务。

智能设备收入呈现爆发式增长,高技术含量确保高毛利率。2018年以来电网智能化需求快速提升,南方电网投资重心逐渐向配电网倾斜,公司主打自动化成套设备、电表核心模组和智能计量资产管理设备三大类智能配用电设备,营业收入迎来快速增长。公司智能监测设备主要包括线路故障定位装置、线路监测装置等,是电网智能化的“神经末梢”,在降低人力运维成本、提高电网响应速度与精度的要求下营业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公司于2019年推出机器人产品,2020年推出无人机产品,广泛应用于南方电网无人电力巡检。聚焦主业,逐步退出节能改造等业务。公司其他主营业务主要包括节能改造、态势感知、充电桩、水电试验检测业务,为解决同业竞争问题公司自2019年开始逐步收缩上述业务,公司于2021年4月30日起不再新签该类业务的合同,并在执行完毕在手订单后停止开展此类业务。

立足广东稳扎稳打,积极开拓省外网外业务

营业收入目前高度依赖省内和网内。广东电网是南方电网区域用电规模最大的省级电网,电网智能化改造和技术服务需求位列全区域首位。从区域上看目前公司销售收入主要来自广东省内,从客户结构看公司收入来自南方电网的占比超过50%。以新能源并网检测为例,公司承接了广东省80%新能源场站的并网测试和90%新能源场站的建模仿真。公司在服务好广东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省外和网外业务。省外/网外业务开拓持续获得进展。2022年公司电源侧试验检测业务取得湖南、内蒙古、山东、重庆等多个国网区域省份调试业绩,智能配电设备中标江苏电网智能配电网等项目,合同金额超4000万元。智能监测设备中标湖南、重庆、江苏等多个项目,累积金额近5000万元。此外,公司通过拓展机器人或无人机等智能设备在其他行业的应用。

SWOT分析:“电源清洁化+电网智能化”需求驱动公司长远发展

“电源清洁化+电网智能化”需求驱动公司长远发展。公司传承电科院技术优势和行业基因,是南方电网旗下唯一科技和产品类上市公司。公司在电源侧、电网侧试验检测和技术服务领域具有领先地位;储能业务模式向EPC总包转型(含系统集成),在华南市场具有领先优势;公司技术服务业务在火电、风电、光伏、储能等新增电力装机带动下持续增长。公司在输配电、用电侧推出智能设备系列产品,把握南方电网数字化升级机遇。SWOT分析:公司优势在于技术实力雄厚;依托南方电网股东优势;公司劣势是对广东省内和南方电网的业务依存度较高。市场机遇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进入高速增长阶段,新型储能迎来发展拐点,电网智能化需求十分迫切。市场挑战主要包括火电中远期需求不明朗,储能EPC和集成业务竞争格局存在恶化风险,电网智能设备替换周期长,需求可能存在波动。

2022-26年我国新型储能新增装机容量CAGR高达102%

电化学储能将成为新型储能装机的主力。随着全球能源结构快速向低碳形式转型,可再生能源装机加快发展,尤其是风电、光伏等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在最近几年成为全球新增装机的主力。过去1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始终保持8-10%的年化增速。电力系统的波动性将随着可再生能源渗透率的提高而日渐提升,同时用电侧的电气化率提升也进一步增加了电力系统调度的挑战,因此电网需要大幅提高灵活性,各类储能技术将扮演重要的角色。根据技术类型的不同,以电能释放的储能方式主要分为机械储能、电磁储能和电化学储能。不同储能技术具有不同的内在特性(如功率密度和能力密度),电化学储能同时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决定了其广泛的技术适用性。

2023年我国新型储能新增装机同比+145%。根据CNESA统计,2022年我国新型储能新增装机容量高达15.3GWh,我们预计2023年我国新型储能新增装机容量37.5GWh,同比增长145%,2026年新增装机容量将达到253.0GWh,2022-2026新增装机CAGR高达102%;2026年全球新型储能新增装机容量将达到753GWh,2022-2026新增装机CAGR高达99%。

储能支持政策陆续出台,南方区域储能发展轮廓逐渐明朗

新版辅助服务细则发布,独立储能作用与补偿标准进一步明确。2022年6月,《南方区域新型储能并网运行及辅助服务管理实施细则》正式发布,与2020年版本相比,新版细则在将重点放在了独立储能电站,提高了适用的独立储能电站的储能规模(由2MW/0.5h提高为5MW/1h);明确了独立储能电站在南网区域可提供包括一次调频、二次调频、无功补偿、调峰辅助服务;明确了一次调频和无功补偿的补偿标准;明确了南网地区独立储能参与调峰的身份和规则,且进一步提高了储能参与调峰的补偿标准。我们估计随着新型储能市场地位的逐步明确,独立储能的投资经济性将得到显著提升。

南网区域新能源发电占比低于全国均值,配储要求比例偏低。截至目前,南网五省出台的新能源强配储能政策仅限于部分地区或部分类型的新能源,且对于配储的比例要求普遍较低。根据全国新能源消纳监测预警中心数据,2021年全国风电、光伏占全部发电量的比重达到11.7%,而南方五省风电、光伏占本省发电量比重分别为:广东3.9%、广西9.4%、云南7.5%、贵州7.8%、海南5.4%,普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新能源出力的波动性和随机性对于电网的影响暂时较小,强配储能需求尚不迫切。截至2020年底,南方五省风电、光伏累计装机容量约为53GW;而根据各省规划,“十四五”期间南方五省风电、光伏合计新增装机容量有望超过177GW。我们预计随着新能源装机和发电量占比的快速提升,南方五省新能源配储需求将日益迫切。

依托技术与股东优势,有望成为南方区域新型储能龙头

软硬兼顾,公司具备储能全流程业务能力。公司所提供的储能系统技术服务是指根据电源、电网和用户侧客户对储能系统的应用需求,针对性提供电化学储能系统整套解决方案,包括系统方案设计、建模仿真、设备系统集成、工程实施、参数整定、控制优化、系统调试及并网测试、性能评估等全流程技术服务,全面提升电力系统的优化调控能力、电能质量和供电可靠性,提高清洁能源消纳水平。软件方面,公司在系统设计、仿真、调试、并网测试、性能评估方面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硬件方面,2022年公司启动储能电池PACK与储能系统产线建设,当年9月年产能1GWh、自动化率70%以上的储能PACK产线正式投产,对于公司储能业务降本增效具有重要意义。

公司在火储联调和独立储能市场已有较高的市场份额。根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以来广东省新型储能系统设备与集成公开招标容量为85.5MW/249.7MWh;新型储能EPC公开招标容量达到1030.5MW/1817.17MWh(部分项目未给出容量)。从投资主体看,广东省新型储能主要由电网公司和各大发电集团投资建设;从应用场景看,以光伏配储、火储联调和电网侧独立储能为主。从中标企业看,南网科技在火储联调和电网侧独立储能领域具有较高的市场份额,目前公司已累计完成30个以上火储联调项目,在发电侧客户中具有良好的声誉和口碑。

2022年底在手订单逾10亿元,新增订单有望快速增长。根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以来南网科技中标的储能项目容量达290MW/398.67MWh,中标金额达10.32亿元,其中包括三峡新能源新能源阳西沙扒海上风电场(一期)储能电站项目投资建设,公司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整储能业务模式。根据公司2021年以来中标和项目交付情况,我们估计截至2022年底公司储能系统/EPC在手订单约10亿元,随着储能市场的发展,公司新增订单有望快速增长。大规模设备框架采购展示公司发展信心。2022年7月,公司发布了2022-2024年储能电池单体框架协议采购项目招标公告,采购5.56GWh的磷酸铁锂电池单体,体现公司对于未来两年储能业务体量的信心。2023年3月,公司分别发布1.2GWh储能系统配套设备(含PCS)框架采购和我们预计2023年公司储能交付有望迎来放量。结合公司2022年以来新增储能订单情况和历史交付情况,我们预计2023年公司储能EPC/系统集成交付量有望达到2GWh,远超行业整体增速。

核电项目集中核准,保供基石作用日益凸显

2022年已核准10台核电机组,未来每年有望保持8台新增核准。2019年我国核电审批重新启动,结束了三年的“零审批”状态。2022年4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在严监管、确保绝对安全前提下有序发展核电,对经全面评估审查、已纳入国家规划的浙江三门、山东海阳、广东陆丰三个核电新建机组项目予以核准。2022年9月,国常会决定核准福建漳州二期和广东廉江一期核电项目,至此,2022年全年核准核电机组共10台,创造2008年以来的单年核准纪录。根据中国核能行业协会预测,未来我国将保持每年8台核电机组的核准节奏。

广东省“十四五”核电新增装机预计2.4GW。广东省是我国的核电重镇,截至2021年底全省核电装机容量16.14GW,占全国核电装机占比高达30.3%;而2019-2021年广东省无核电新增装机。《广东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高效建设惠州太平岭核电一期项目,积极有序推动陆丰核电、廉江核电等项目开工,并推动后续一批项目开展前期工作。做好核电厂址保护工作,“十四五”时期新增核电装机容量约240万千瓦,广东省核电建设迎来重启。

“十四五”全国煤电新增装机CAGR或超30%

我国火电装机占比已下降至55%。随着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度电成本的持续下降和对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日益提高,过去十年新能源装机容量经历了爆发式增长,随着我国向世界庄严提出“双碳”目标,预计未来十年新能源装机容量占比将加速增长。相比之下,我国火电占电力装机的占比从2012年的71.5%已下降至2021年的54.6%。火电调节的灵活性是保障新能源消纳的重要手段。新能源具有随机性、间歇性和波动性的特征,发电特性无法与用电特性匹配,而火电具有优秀的功率和电压调节能力,在电力系统中正在发挥并将持续发挥“稳定器”的重要作用。未来火电机组的定位将从现在的“电量电源”逐步转变为“调节电源”,随着辅助服务机制、容量电价机制、电力市场化交易等配套政策的不断完善,增量收益将有效弥补火电利用小时数下降造成的发电收入损失,火电将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四五”我国煤电新增装机CAGR有望达到30.8%。由于经济性、资源禀赋等因素,我国火电装机以煤电为主。截至2022年7月底我国燃煤发电装机容量为1110GW,燃气发电装机容量为112GW。根据中国能建预测,“十四五”期间预计全国火电新增容量有望超过270GW,电规总院预测2022-2024年全国煤电新增装机容量分别为40/50/50GW。考虑到风光大基地对于打捆火电送出的需求和发达省份的能源保供需求,我们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煤电机组新增装机容量有望超过270GW,煤电机组2021-2025年新增装机CAGR有望达到30.8%;此外“十四五”期间燃气机组新增装机容量有望超过50GW。

海上风电迎来发展黄金期,广东争当排头兵

我国海上风电尚处于发展初期。海上风电具有出力平稳、临近用电负荷中心、开发潜力巨大等多重优势,是未来新能源发展的核心方向之一。根据2021年世界银行报告,中国海风潜在开发资源总量2982GW(其中固定式1400GW、漂浮式1582GW);根据2021年中国工程院重大研究项目结果,我国海上风电开发潜力可达到3009GW。截至2021年底我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仅为26.38GW,渗透率仅为0.88%,尚处于发展初期。“十四五”至“十六五”我国海风年均新增装机有望分别达到13/20/40GW。结合各省已出台的海风规划,我们预计2022-2025年全国合计新增装机容量可达近50GW,已经启动规划但预计不在“十四五”期间装机的量高达100GW以上。根据水规总院正在编制的全国深远海海上风电开发规划,2035年前深远海海风新增装机容量有望达到300GW,据此判断“十六五”期间新增装机约为200GW。根据以上数据可知“十四五”至“十六五”全国海风年均新增装机容量分别为13、20和40GW,海上风电迎来发展黄金期。

公司稳步拓展电源侧省外业务,电网/用户侧业务快速成长

电源侧、电网/用户侧业务毛利率分别达到50%和30%。由于试验检测业务具有优秀的竞争格局且属于知识密集型产业,因此公司电源侧试验检测与调试服务毛利率自2019年起维持在50%左右的高水平;毛利率较2018年有明显提升主要系2019年公司将电源事业部部分员工划转至其他部门降低人工成本、非核心/辅助检测服务委外压缩成本所致。由于公司电网及用户侧试验检测与调试服务主要面向大客户电网公司,且安全工器具检测需要较大的人力资源厅投入,因此毛利率维持在30%左右,低于电网侧业务。检测业务具有轻资产属性,技术服务费占成本比重超过70%。由于试验检测与调试服务主要使用专业化检测设备开展,耗材用量较少,因此营业成本中直接材料占比较低;2019年公司将部分员工划转至其他部门且将非核心业务通过委外方式解决,因此直接人工费用占比同比大幅下降,制造费用中的技术服务费(主要为委外费用)占比大幅提升。公司制造费用占营业成本比例达到65%-75%,其中技术服务费占比达到70%以上。

电源与电网需求共振,公司检测业务迎来新周期

22-25年全国新增火电/核电调试与试验检测市场空间CAGR可达24%。我们预计2022-2025年全国火电新增装机(含气电)分别为53/65/87/101GW,其中广东省新增装机容量分别为7/8/10/12GW。按照《电力建设工程预算定额》(2018年版)中关于1000MW机组的调试项目工程定额,新增装机调试与检测业务单价为11.61元/千瓦,据此预计2022-2025年全国新增火电、核电装机对应调试与试验检测市场空间分别为6.5/8.0/10.6/12.4亿元,其中广东省市场空间分别为0.8/0.9/1.3/1.5亿元。2025年全国海上风电调试与试验检测市场空间突破2亿元。我们预计2022-2025年全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分别为5.0/11.0/15.0/18.0GW,考虑到海上风电规模化、集中化开发的趋势,对应海上风电新增项目个数分别为10/20/23/26个。根据公司招股书,海上风电场电气调试和调试服务单价约为500万元/个,则2022-2025年全国海上风电电气调试与试验市场空间分别为0.5/1.1/1.2/1.3亿元。

配用电侧智能化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方向

新型电力系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载体。新型电力系统是以确保能源电力安全为基本前提,以满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电力需求为首要目标,以高比例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建设为主线任务,以源网荷储多向协同、灵活互动为坚强支撑,以坚强、智能、柔性电网为枢纽平台,以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为基础保障的新时代电力系统,是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载体。新型电力系统对配用电侧建设提出新要求。新型电力系统具备安全高效、清洁低碳、柔性灵活、智慧融合四大重要特征。柔性灵活意味着随着分布式电源、多元负荷和储能的广泛应用,大量用户侧主体兼具发电和用电双重属性,终端负荷特性由传统的刚性、纯消费型,向柔性、生产与消费兼具型转变,源网荷储灵活互动和需求侧响应能力不断提升。智慧融合要求电网适应新型电力系统海量异构资源的广泛接入、密集交互和统筹调度,“云大物移智链边”等先进数字信息技术在电力系统各环节广泛应用。从上述特征可以看出,新型电力系统对配用电侧的感知、控制、决策、响应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公司聚焦智能设备三大方向,营业收入实现爆发式增长。公司自2018年开始在试验检测传统优势业务基础上积极开拓智能设备业务,目前已形成智能配用电设备、智能监测设备和机器人及无人机三大业务方向,广泛应用于配用电计量与控制、配电网智能监测、智能巡线、故障定位等领域。2018-2021年公司智能设备收入实现爆发式增长,其中2021年智能配用电设备、智能监测设备和机器人及无人机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1/2.3/1.9亿元。受益于销售收入的快速放量,公司智能设备毛利率快速达到30%左右的较高水平。

配网投资拉动智能终端升级换代需求

公司聚焦配电终端和智能电表模组两类产品。公司智能配用电设备包括配电环节的模块化配电自动化终端、配电智能控制设备,以及用于用电环节的智能电表管理基板及操作系统、带计量功能的智能终端四大系列产品。公司智能配电设备主要用于配电网终端运维、实现三相不平衡/低电压等电能质量问题治理,智能用电设备主要用于电能的双向计量与数据通讯。

配电网是未来电网投资两大重要方向之一,南方电网配电网投资占比在70%左右。未来电网投资的两大方向包括以特高压、超高压为代表的输电网投资和可适应大量分布式能源接入、能量/信息双向传输的配电网投资。“十三五”期间由于特高压建设节奏放缓、配电网接入用户与电源特性发生显著变化,电网投资重心向配电网倾斜;“十四五”期间随着风光大基地建设和虚拟电厂、需求侧响应、分布式智能电网等新需求和模式的出现,我们预计输电网与配电网投资将呈现景气共振态势。根据历史数据,南方电网投资中配电网投资占比维持在70%左右的水平,显著高于全国配电网投资占比。根据南方电网规划,“十四五”期间配电网投资金额将达到3200亿元,配网投资将维持高景气。

新一代智能电表迎来需求拐点,“丝路”操作系统加持公司核心模组产品

2020年以来我国开展新一代智能电表研发工作。我国的电表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0年至2005年,产品主要为普通电子式电表,主要功能是计量有功电能及其他参数;第二阶段是2005年至2010年,在普通电子式电表的功能之上,增加了预付费控制功能,可以实现有条件供电控制;第三阶段2010年至2020年,产品以智能电表为主,与预付费电表的主要区别在于增加了通讯模块,可实现双向费率计量和数据传输,截至2020年底智能电表在全国基本完成普及。2020年以来,随着泛在物联网的发展,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均加大了IR46新标准体系下新一代智能电表的研发工作。

智能电表管理单元市场空间年均可达60亿元。目前我国存量电表规模接近5亿台,更换周期为6-8年,随着更换周期的到来和新一代智能电表的替换,以平均每年更换6000万台、单台智能电表售价275元估计,新一代智能电表的市场容量为每年165亿元,其中管理单元每年市场容量为60亿元。考虑到2020-2022年新一代智能电表替换受到疫情影响进度低于预期,我们预计2023-2025年电表替换需求有望持续上行。

电网智能化催生监测设备需求,市场容量逾千亿

智能监测设备发挥电网神经末梢作用。智能监测设备是指加载传感器、定位、图像识别等功能模块的设备,基于智能识别算法平台和输变电全域智能监测平台,对电力设施及其所处场景和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分析和预警,实现电力作业行为及输变电状态的“可视化”。随着我国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电力各环节所处的环境和场景也日益多元化和复杂化,依靠传统的人工对电网运行状态和人员作业行为进行监测,已经不能满足电网智能化的要求,且面临效率低和安全可靠性不强的问题。为此,具备对状态和行为自动识别、预判、告警、数据推送功能的智能监测设备得以快速应用。

电网智能巡检需求迫切,机器人/无人机有较大替代空间

电网传统运维方式效率低、安全可靠性差。随着我国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电力各环节所处的环境和场景也日益多元化和复杂化,依靠传统的人工对电网运行状态和人员作业行为进行监测,已经不能满足电网智能化的要求,且面临效率低和安全可靠性不强的问题。为此,具备对状态和行为自动识别、预判、告警、数据推送功能的智能监测设备得以快速应用。公司机器人与无人机产品直击电网运维痛点。机器人及无人机主要用于电力行业智能巡检运维,解决变电站和输配电线路巡检场景下,人工巡检重复性强、劳动强度大、人身风险高等问题,实现巡检作业代替人、辅助人、拓展人的高阶应用,减少基层班组用工,减少安全事故,减少人为因素失误率,提高劳动生产率。公司在机器人及无人机领域面向陆地巡检、空域巡检、带电作业的智能化需求,分别研制了巡检机器人、智能巡检无人机、带电作业机器人三大系列产品。

公司不断延伸产品品类,满足电网需求。公司目前已启动变电站室外四足巡检机器人研发,拓宽延伸机器人产品线。在智能巡检无人机方面,开展“慧眼”3.0软硬件系统升级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包括电力特种无人机、无人机自动机场、“慧眼”无人机全自动巡检系统等。在带电作业机器人方面,10kV配电线路树障清理机器人产品通过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产品技术鉴定,“擎天”10kV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于2022年定型。2023年2月公司表示,广东省率先在2022年实现变电站无人机全覆盖,南方电网其他省份在今年有望跟进。公司慧眼无人机具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今年将重点在广东省外的其他省份以及国网区域进行推广;擎天带电作业机器人今年将重点进行市场培育,力争实现销售业绩零的突破,计划在2024年进行规模化的推广与应用。

“机器代人”空间广阔,公司不断推动网外应用。2023年1月,工信部等十七部门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指出“推广机器人在风电场、光伏电站、水电站、核电站、油气管网、枢纽变电站、重要换流站、主干电网、重要输电通道等能源基础设施场景应用。推进机器人与能源领域深度融合,助力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未来随着人口发展进入新阶段,我们预计“机器代人”需求将迎来拐点。目前除电网场景外,公司已实现产品在交警领域的应用,“交警慧眼”三维事故勘查系统已通过公安部交通安全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权威认证。

受业务模式影响,收入/利润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公司营业收入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公司产品与服务下游客户以电网公司、发电企业为主,均有严格的年度计划采购制度,每年一季度对当年采购计划进行审批,发货与交付集中在第二和第三季度,收入确认集中在第四季度。2022年以来,随着公司网外业务的快速推进,公司收入季节性特征有所弱化。与收入对应,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样呈现出较强的季节性。销售毛利率、净利率稳步提升。2018年公司开始介入智能设备和储能技术服务领域,初期销售规模较小,固定资产开支较大,业务成熟度不高,造成综合毛利率显著低于公司电源侧试验检测业务。2019年公司新业务快速打开局面,销售收入快速增长,固定成本大幅摊薄,业务流程逐渐成熟,销售毛利率开启上行通道。受毛利率提升带动,公司销售净利润从2018年的4.5%提升至2022年前三季度的12.3%。分季度看,公司销售毛利率存在较大波动,主要系公司各类产品和服务毛利率差异较大,当季收入确认结构差异造成。由于公司收入存在较强季节性而费用支出较为稳定,因此销售净利率季度波动更为明显。

资产负债率大幅下降,期间费用率保持稳定。公司资产负债率从2018年的65%下降至2022年三季度的25%,主要系2019年大股东增资和2020年新股东增资引起。受短期快速增资影响,公司ROE呈现下行态势。2018-2022年公司网外业务快速拓展,市场开拓成本高于网内业务,销售费用率有所上升。公司管理费用主要包括职工薪酬、物业租赁费和办公费,随着公司销售规模的扩大和逐渐落实国资委降本增效要求,管理费用率稳中有降。研发是带动公司新业务开拓和收入增长的动力源泉,公司保持较高研发投入强度,费用率稳中有升。经营活动现金流保持稳健,客户质量保证减值处于低位。受业务模式特点影响,公司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同样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回款主要集中在第四季度。公司资产减值损失主要包括坏账损失和合同资产减值,信用减值损失主要为应收账款减值。由于公司下游客户主要为关联方南方电网和各大央国企发电集团,客户质量较高,因此减值损失一直维持较低水平。

主营业务预测

2022-2025年,预计营业收入分别达到17.90/51.28/77.28/100.43亿元,毛利率分别为28.8%/19.7%/19.3%/19.7%。

1、试验检测与调试服务

受益于广东省新建火电装机迎来复苏、存在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需求迫切和海上风电规划的逐步落地,公司广东省内电源侧试验检测业务迎来上行周期。公司积极推动省外/南网区域外布局,已取得显著成果;此外公司积极推动试验检测与调试业务在电网侧和用户侧的应用。2022-2025年,预计营业收入分别达到3.57/3.85/4.44/5.06亿元,毛利率分别为44.5%/39.7%/40.2%/40.5%。

2、智能配用电设备

配电网智能化改造是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环节,南方电网“十四五”期间配电网投资计划突破3200亿元,带动公司配电侧二次设备的销售;基于“双芯”设计的新一代智能电表处于放量前夕,公司基于“丝路”操作系统的核心模组有望迎来需求高增。2023年南方电网区域智能电表核心模组有望启动批量招标,公司收入迎来快速增长。2022-2025年,预计营业收入分别达到3.02/5.91/7.68/12.84亿元,毛利率分别为26.7%/28.3%/28.6%/29.2%。

3、智能监测设备

智能监测设备主要用于线路状态实时监测和基层运维班组作业视频监控,在人力成本不断上升的背景下,智能监测设备将逐步取代人力。2022-2025年,预计营业收入分别达到2.00/2.00/2.50/4.00亿元,毛利率分别为30.0%/30.0%/28.0%/28.0%。

4、机器人和无人机

公司智能巡检机器人和无人机主要用于电网无人化运维,慧眼无人机和擎天带电作业机器人的推出进一步强化了公司在南方电网区域的市场地位。2022-2025年,预计营业收入分别达到3.25/4.04/4.98/6.11亿元,毛利率分别为30.9%/29.2%/30.0%/30.7%。

5、储能业务

公司在南方电网区域火储联合调频和电网侧独立储能市场具有较高的市场份额,根据项目需求可开展包括EPC、系统集成、试验检测与调试等多类业务,我们预计2022-2025年公司完成储能装机容量分别为0.2/2.0/3.5/4.7GWh。2023年公司装机增速远超行业增速,一方面系结合公司新增订单和历史订单交付节奏估算得到;另一方面系目前公司主要市场位于南方五省,2022年全国储能新增装机主要集中在北方区域。2022-2025年,预计营业收入分别为3.19/32.98/55.19/69.92亿元,毛利率分别为18.0%/14.0%/15.0%/15.0%。

6、其他业务

2022-2025年,预计营业收入分别达到2.87/2.50/2.50/2.50亿元,毛利率分别为20.0%/20.0%/20.0%/20.0%。

THE END
1.广东启智精密科技和安徽有度智能机器人取得一种UV打印机专利uv...广东启智精密科技和安徽有度智能机器人取得一种 UV 打印机专利,广东,专利,uv,打印机,安徽有度,智能机器人,启智精密科技https://www.163.com/dy/article/JI5ULJ260519QIKK.html
2.动态要闻2024年7月10日,备受瞩目的南阁工业园“南阁杯”第二届篮球联赛在广东视安通实业有限公司的篮球场上展开了激烈的决赛。最终,两支实力强大的队伍脱颖而出,他们分别是来自丰耀包装印刷(东莞)有限公司和广东视安通实业有限公司的球队。这两支队伍在决赛中展开了... ...http://www.sat-sz.com/lists/21.html
3.隆利科技:公司目前储备了Micro同花顺(300033)金融研究中心12月04日讯,有投资者向隆利科技(300752)提问, 董秘你好,公司的背光显示模组技术被meta,小米等大厂应用在产品当中。请问贵公司是否有AI眼镜的技术储备或者对ai眼镜有未来的发展展望? 公司回答表示,尊敬的投资者您好!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AI眼镜作为新兴的可穿戴设备,正逐渐成为AI技术...http://news.10jqka.com.cn/20241204/c664157675.shtml
4.广东明朗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简介 广东明朗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高新技术产品自主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民营高新技术企业。minleo明朗品牌产品先后获得广东省著名商标、广州市著名商标、广东省著名品牌、高新技术产品等十几项荣誉。同时,企业也先后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重合同守信用企业、标准良好行为4A认定、广东民营科技企业、明朗创意...http://www.gzoutsourcing.cn/Company_703/index.html
5.广东明朗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地址: 广州市番禺区石壁街创源路26号 联系方式: 广东明朗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优势业务: 经营范围有:模具制造;鬃毛加工、制刷及清扫工具制造;房屋租赁;软件开发;工业机器人制造;货物进出口(专营专控商品除外);软件零售;其他合成纤维制造;人造纤维编织工艺品制造;工业设计服务;其他家用电力器具制造;网络技术的研究、开发...http://www.cnisa.cn/pp-833132.html
6.关于对广东明朗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相关责任主体给予纪律处分的决...广东明朗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明朗智能) ,住 所地: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法定代表人:陈朗。 陈朗,男, 1972 年出生,时任明朗智能董事长兼总经理。 骆遥遥,女, 1992 年出生,时任明朗智能董事会秘书。 经查明,明朗智能存在以下违规事实: 明朗智能于 2015 年 11 月 13 日提交挂牌申报材料, 2016 年 ...https://guba.eastmoney.com/news,gssz,700783769.html?jumph5=1
7....1978)摘牌明朗董事会成员任职公司广东明朗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股票摘牌明朗(836089.OC) 更新时间2023/5/6 11:24:23 个人简介陈晓,柏年康成健康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1978年5月14日出生于...详细>> 其他董事会职务成员朱灿(董事)丁莉(董事)杨依政(董事)杨依政(董事长)赵泽昱(董事)陈晓(董事) 前瞻产业...https://stock.qianzhan.com/item/geren-6efd5a1814b2.html
8.广东明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所在地区:湖南/衡阳市公司规模:1000-3000人 注册资本:10000万人民币注册年份:2000 资料认证: 保 证 金:已缴纳¥0.00元 经营模式:制造商 经营范围:广东明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办于2000年,其前身是陈朗先生于1996年始创的广东明朗企业发展有限公司。现拥有员工近400人,生产厂房13000平方米,拥有从产品研发、工业设计、...http://www.szfa.com/index.php?homepage=mis5nlemeoec&file=credit
9.企业中高层时事解读课2021第38期(总期88期)在线培训课程根据《通知》,中国北方稀土(集团)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方稀土")是稀土配额供给的主力。北方稀土的岩矿型稀土矿产品开采指标为100350吨,占矿产品指标总量的67%;冶炼分离产品指标为89634吨,占冶炼分离产品指标总量的55%。 ▲重点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场所退役费用预提和管理办法公布 ...https://www.zzqyj.net/?list_89/1314.html
1.广东明朗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怎么样明朗科技,行业*家三板上市企业,股票代码836089 广东明朗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96年,座落于美丽羊城之称的广州番禺,是一家以智能家具用品及清洁用品的高新技术企业。明朗拥有160多项国际、国家发明专利公司,拥有自主品牌“明朗”、“好亮”,“明朗”品牌为广东省*商标,通过了BSCI商业社会责任认证、ISO9001质量认证...https://www.jobui.com/company/12587608/
2.广东明朗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人脉圈怎么样发现8+脉友个人简介:通用设备制造业研发/机械设计,任职广东明朗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工程师职位,常驻广东;近期有110位访问者,在脉脉形成影响力53;在2018-8至今,任广东明朗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技术工程师职位。 个人简介 通用设备制造业研发/机械设计,任职广东明朗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工程师职位,常驻广东;近期有110位访...https://maimai.cn/mai/YUDR2pqgi81WRD_PdNWFPdT93p3hAL2djHx0r7qqUIw
3.广东宝莱特医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宝莱特医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3 年年度报告全文 广东宝莱特医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3 年年度报告 2024-029 2024 年 4 月 25 日 1 广东宝莱特医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3 年年度报告全文 2023 年年度报告 第一节 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 真实,...https://www.szse.cn/api/disc/info/download?id=6aef4aec-2a5a-4555-a2c9-6eedd4fed7c0
4.2023创新奖大赏33件获奖作品,每一件都是“未来”!上海摩伽智能家居有限公司 T3-指挥官 ··· 展位设计 金奖 浙江迪欧家私有限公司 海浪 金上游 金奖 杭州骏跃科技有限公司 物联网智联插座 银奖 广东省多普达高新科技材料有限公司 powerx HB-01 铜奖 苏州市德康天然纤维材料有限公司 S黄麻芯材 这33件获奖作品,囊括了2023年度中国家具产品各类创新,也让F君对中国...https://www.shifair.com/wap/article_details/index/id/196621.html
5.ST明朗2017年度净利润大幅增长161.28%ST明朗于今日发布(2017年度)业绩报告,公司营业总收入27,542,773.24元,比去年同期下降-34.83%,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836,571.44元,比去年同期-11,419,268.98元增长161.28%,基本每股收益(元/每股)为-0.99元,比去年同期元增长160.53%。广东明朗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法人周励强,2000年6月28日...http://m.yuncaijing.com/news/11632411.html
6.晚间公告3月11日这些公告有看头东望时代(600052)公告,公司拟现金收购重庆汇贤优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重庆汇贤”)不超100%股权,此次交易对价预计为4亿元至4.5亿元,将构成重大资产重组。重庆汇贤主要从事教育行业公寓空气能热水工程项目投资运营管理等业务,以BOT运营模式投建校园空气能热水供应系统,获得稳定持续的项目收益权,目前已在全国重点高校投建...https://www.yicai.com/news/101345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