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评审,2022—2023年度《作家天地》文学奖于近日揭晓。黄大鹏的小说《釜底游鱼》获得最佳新人奖;王善常的《暮色苍茫》、扬子江北的《天梯》获得年度最佳小说奖;蔚蓝的《蝉歌盈窗》、冗谈的《脐带》获得年度最佳散文奖;安海茵的《这条街上的匾额,暮倦朝飞(组诗)》、向武华《初春的发动机(组诗)》获得年度最佳诗歌奖。
《作家天地》文学奖
黄大鹏《釜底游鱼》
最佳新人奖
颁奖辞
70年前的匪首当了汉奸,又炸死了日军指挥官藤田;70年后的告密者,隐匿于闹市,风轻云淡;在两个时空的穿插中,在两代人的演绎下,小说洞穿了被遮蔽的历史真相和不堪的人性事实。圆形的闭环如同“釜底游鱼”,暗示并隐喻了“生活永远在别处”。而这篇小说灵动的语言、玄妙的想象、精准的细节,以足够的叙事张力提升了小说的艺术品质。
获奖作品《釜底游鱼》刊发于《作家天地》2023年第9期,点击可阅读
作者简介
黄大鹏,江苏省作协会员,第八届雨花写作营学员,现居南京。小说见于《上海文学》《青年文学》《安徽文学》《边疆文学》《作家天地》《长城》《清明》《雨花》《西湖》《文学港》《啄木鸟》等杂志,并有作品被《中篇小说选刊》转载,获第五届海峡两岸新媒体原创文学大赛优秀奖,第五届全国打工文学大赛银奖,入围第八届紫金山文学奖。
答辞
大家好,我是黄大鹏,很荣幸,我的小说《釜底游鱼》能获得新人奖。《釜底游鱼》采用套娃结构叙事,一半是写当下,另一半是某个小说人物所写的小说《釜底游鱼》,以民国时期土匪、民团和日军的复杂关系为背景。在内容和语言上,设计了古今对照:内容上,民国时期的家国大事和当下个人日常琐事对比;语言上,滞缓的古典语言和明快的口语相冲撞。小说的内核承袭博尔赫斯的《釜底游鱼》,表达对宿命论的思考,但古今双线并非并驾齐驱,写古的部分,主人公信奉宿命论,写今的部分,主人公试图打破宿命论,是为对经典的创新之处。这篇小说可谓命途坎坷,初稿只有写古部分,内容主旨都相对单薄,投稿频频碰壁,入围某文学比赛后,又被人全文剽窃,维权无果,愤而给小说扩容一倍,便有了现在的稿子。
小说和《作家天地》的缘分似乎也是命中注定,初稿投稿未就,洋洋洒洒修改后,被一个朋友私下递给《作家天地》编辑老师,编辑老师阅后不吝溢美之词,认为这一稿“比初稿丰满厚重,几条线交相呼应,历史和现实叠加,‘釜底游鱼’的意象不时闪现,使得小说显得灵动、睿智”,遂推为2023年第9期头条。
作家始终在命运交织的荒野跋涉,感谢《作家天地》给予的鼓励,使我不畏前行。
王善常《暮色苍茫》
最佳小说奖
“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暮色四合,正是生灵万物回归到温暖的巢穴之时,可是,我们的主人公却感觉到天地苍茫,无处安放他的身心。小说写的是小学老师齐自新在当下社会人文环境中遭遇的无奈与尴尬,不甘与坚守,不仅引发我们对教育现状的深度思考,更促使人们对更宽阔的社会现实进行省察。可喜的是,小说没有一味沉浸于愤怒,而是以暮色中的一个身影,带来了温暖与宽恕,实现了小说整体境界的跃升。
获奖作品《暮色苍茫》刊发于《作家天地》2023年第5期,点击可阅读
王善常,黑龙江佳木斯人,中国作协会员,黑龙江作协第七届签约作家,2016年开始文学创作,迄今已发表小说、散文一百余万字,作品见于《作家天地》《北京文学》《天涯》《清明》《四川文学》等刊。出版小说集《海神号》。
很高兴获得《作家天地》文学奖小说奖。
《暮色苍茫》是一篇让人心情沉重的小说,和教育有关,写的是一名乡镇小学教师的遭遇和自我救赎。
写作对于我来说,是在流逝的时光里给自己寻找一丝安慰,同时也是在集聚一种力量,用以对抗我庸碌的人生,和这个越来越冷的世界,虽然这种力量很薄弱,无法带我飞跃我的精神困境,但我一直在努力。我喜欢这种努力的过程。
诚挚地感谢杂志和评委的厚爱。致敬文学,致敬《作家天地》。
扬子江北《天梯》
小说技法圆熟,布局精巧,立意高远。行文舒缓有致,层层铺垫、草蛇灰线。关于“丢下”与“孤独”;关于宽恕与救赎。小说不仅接地气,还有“飞翔”的漂亮身姿。“天梯”一方面连接着浩渺星空,一方面连接着人间的善良与爱。文本呈现出对人性的考量和悲悯情怀。作者剖析人性、叩问生死和命运的精神向度令人敬佩。
获奖作品《天梯》刊发于《作家天地》2022年第3期,点击可阅读
刘晓燕,笔名扬子江北,教师,安徽省作协会员。曾获安徽省金穗文学奖、芜湖市首届、第二届小说大赛二等奖、芜湖市首届散文大赛一等奖等。中短篇小说散见于《阳光》《野草》《安徽文学》《作家天地》《小说月刊》《微型小说选刊》等刊物,有小说入选丛书。
北雁南飞,万象霜天,天地空明阔大。今日霜降,今日得知我的小说《天梯》荣获《作家天地》文学奖小说奖。努力表现出与中年相匹配的淡定,却没能克制住,内心还是起了波澜,喜悦层层荡漾。
《天梯》缘于一个梦。梦中,童年的我登上一架梯子,看到墙那边屋舍俨然行人悠闲,我跳下去,融入其中,开始另一段、另一世生活。每个人的成长与成熟,都历经过孤独、伤痛和无奈,都在寻找一架天梯,与命运、与生活、与自己达成和解。
小说写好后,那些文字一度四处流浪,三木、小氓、梅林们浮浮沉沉,幸蒙《作家天地》将她们收留,也认领了我。编辑老师说,这篇小说呈现飞翔的姿态,这句话给了我莫大鼓舞。从教三十年,我在讲台上谈笑风生挥洒自如;对于文学文字,一直谨小慎微,犹疑不定,唯恐有亵渎。
生活是一个隐喻,天梯、霜降都是。而获奖是明喻,我是本体也是喻体,比喻词是《作家天地》,她帮助我成为更生动的自己。她的认可,让我有可能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持久,让我对未来增添了热情和信心。而未知与可能,正是生活的迷人之处。
“我的心是旷野的鸟,在你的眼里找到蓝天。”
感谢《作家天地》,感谢编辑老师,流年辗转,有幸相识!
祝《作家天地》未来更宏阔远大!
蔚蓝《蝉歌盈窗》
最佳散文奖
蔚蓝的散文,笔触轻盈,芬芳充满,静水深流,不动声色勾勒日常,牵连喜怒哀乐,引人回味。一曲《蝉歌》,游离烟火,荡漾心绪,格物,耽美,生机勃勃,春欣之气在焉。
获奖作品《蝉歌盈窗》刊发于《作家天地》2022年第12期,点击可阅读
蔚蓝,原名王叙乐,男,安徽桐城人,现居江西彭泽,车间生产工人。2020年开始正式业余写作,近年文字散见《西部》《雨花》《莽原》《星星》《绿洲》《当代人》《安徽文学》《作家天地》《野草》《鹿鸣》等几十家纯文学期刊。多篇散文被《散文选刊》《散文海外版》转载,入选《散文海外版2023年精品集》等多种选本。曾获江西2023年度优秀散文奖等奖项。
作为一名写作不到四年却并不年轻的文学新人,能够获得首届《作家天地》双年文学奖,实感十分荣幸与意外,这也是我今年获得的第二个文学奖项。我把余生寄托于南中国的一座偏远小城,白日在工厂的轰鸣中,把一切交给生计,唯有夜晚,在山城的黑暗与孤寂中,春蚕吐丝般用文字来慰藉斑驳的光阴河山。而突然而至的这份荣誉,宛如星月映照乌云散去的天穹,让所有的泪水、困苦、磨折,所有的孤军奋战终炼成美丽而晶莹的珍珠。真挚地感谢《作家天地》杂志与诸位评委老师对我文字的肯定与厚爱。
再次感谢《作家天地》杂志。
冗谈《脐带》
此作品以独特的叙事视角和深刻的情感挖掘脱颖而出。作者以脐带为隐喻,巧妙编织了一段关于成长、亲情与人性探索的感人故事。文笔质朴而不失力度,细腻描绘了主人公与周遭人物的纠葛与和解,展现了生活的真实与残酷。情节推进自然,情感层次分明,使读者在共鸣中反思。作品以其深刻的主题、丰富的情感内涵和精湛的叙述技巧,展现了作者不凡的文学才华。
获奖作品《脐带》刊发于《作家天地》2022年第11期,点击可阅读
冗谈,1997年生,文字行业工作者。作品散见于《作家天地》《野草》《文艺报》等刊。
安海茵《这条街上的匾额,暮倦朝飞(组诗)》
最佳诗歌奖
这组诗视野独特,凝视日常街景的匾额以及匾额后面所承载的人间烟火的实质,并提升到生活哲学的层面来细究和诗叙述,既表达了对人类生活美好的期许,也呈现了对生死过往的探问。语词在秉承纯正汉语本意的过程中又有先锋性的改造,业已形成“安氏诗体”风格状态,存有很魅力和吊诡的语词机锋。尤其是她在该组诗中的每首诗的副标题中,匾额使用的书法体和颜色的注释,创新了诗歌表现形式,其异质性的设计,达到夺人眼目的效果。
获奖作品《这条街上的匾额,暮倦朝飞(组诗)》刊发于《作家天地》2022年第11期,点击可阅读
安海茵,女,现居哈尔滨。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哈尔滨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有文学作品发表并收入各年度选本。现供职于某编辑部。
这像是我吗?被护佑。被破碎。以及被修复。
“你只会年轻一次。”这句话是我在安国街上听到的。一个心碎的女孩,盛夏时节,端着啤酒杯,大声对另一个女孩说。我把它写进了诗里,“炉火分割出无数个伤口”,我开始虚拟接下来的更大面积的生活。
星美御,绿萨林,红忆丰,金浦家……诗的小标题,就是这条街上林林总总、牌匾上的名字。金谷开甜也是,面包店,我的孩子曾一度钟爱它家的芝士条。
我在这条街上看见的匾额,注定会被泥土所高于。我遇见的许多人,也注定一次次被错肩,被捶打,以及被迷雾。
感谢肯定这些诗句的人。写下去是多么孤单啊……然而,总是有蜜的加持。
向武华《初春的发动机(组诗)》
向武华的诗凭借对乡村风物的敏锐捕捉与对人性深度的细腻洞察,构建了一个真实又超脱的诗歌世界。他的语言朴实而富有张力,善于在日常事物中挖掘蕴藏其深处的意义,将琐碎的生活片段转化为直击心灵的智慧与哲思。通过细致入微的描绘,他将乡村景象与个人命运紧密相连,揭示了社会现实的深层纹理。
获奖作品《初春的发动机(组诗)》刊发于《作家天地》2023年第4期,点击可阅读
向武华,男,湖北武穴市人。作品散见于《诗刊》《上海文学》《青年作家》《青年文学》《作家》《诗歌月刊》《星星诗刊》《作家天地》等全国各报刊、选本,主要作品有长诗《栖息之地》《且酩酊》《白纸黑字》及诗集《流》《平行与碰撞》。获多种诗歌奖。
非常感谢,获得如此殊荣。感谢《作家天地》,感谢评委,感谢马鞍山这座美丽的诗歌之城。
对于诗,我平时唠叨得够多,《叨诗录》大概有几千条。但是面对获奖,似乎要对诗说点什么,却真的不知从何说起。原谅我,此时此刻,有点结巴也有点情有可原。这组获奖的诗名为《春天的发动机》,写的都是我最熟悉的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生活,更多的是对往昔情境的追忆,诚如我曾经讲的"写诗如写回忆录",我更多的醉心于对旧生活的翻新。一种诗歌奖一定是对某种东西的肯定,被肯定的不是诗人,而是诗中所触及到的某种东西。这些东西被大家所珍惜。
譬如诗中所写到的孤寂中的热情,荒凉中的生命活力,卑微中的倔强,阴影中的光亮,冰雪中的温暖,沉沦中的坚守。过去物质贫乏的生活,似乎一无是处,但是,诗可以在其中挖掘出另一种堪称珠宝的事物。春天,就是在一个个废墟中重新开始的。我一再讲到诗是平常物,平常而恒常,平常而美好,平常而珍贵,阳光。水,泥土,包括诗,皆是如此。
再次致谢,特别是《春天的发动机》这组诗的编辑老师石玉坤先生,是他最初成就了这次美好的诗歌缘分。伟大的诗人李白与马鞍山有不解之缘,我也奢望与马鞍山结下永久的诗缘。最后,祝《作家天地》越来越兴旺。多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