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省戒毒监测治疗所的一次教育活动现场,在众人的注视中,一对母子相拥在一起,诉说着多日的思念。这名哭泣的小伙子名叫小超,是一名在校大学生。因为去年的一次失足,本应该在象牙塔里学习的他,却不得不来到这里,过起了另外一种生活。
小超(化名)说:“因为我上学生活费不是很多,就想去干点兼职,我就去酒吧干夜场,那里挣得比较多。就是服务生,给他们送酒。”在这样灯红酒绿的工作环境里,年轻的小超逐渐迷失了自己。他结交了各路所谓的“朋友”,而所不知的是,他们即将把他拉入深渊。
小超告诉记者:“有一次就是工作到很晚,很困,有人就拿出这个东西说提神的。其实我知道那是什么东西,大学生多少知道点,但是就是自己意志不坚定,被人三言两语就说动了。”
伴随吸食冰毒的往往是混乱的性关系,在小超沉浸在醉生梦死时,艾滋病的魔爪悄悄地伸向了他。
小超说:“我知道有了高危的性行为后早晚得得这个病,所以当时知道得病也没有特别的惊讶,这是早晚的事。”
小超吸食毒品的行为很快被警方发现,他被送到山东省戒毒监测治疗所强制戒毒。在这里,小超结识了很多跟他有类似经历的学员。
美妆造型师“为追求时尚”染上毒瘾
为了丰富学员的文化生活,所里的干警组织学员成立了烛光乐队。担任鼓手的是学员阿君。跟年轻不谙世事的小超不同,阿君(化名)人近中年,事业有成,曾是一名业内小有名气的美妆造型师,也有着美满幸福的家庭。但是他令人羡慕的生活也毁在了冰毒的阵阵烟雾之中。
阿君把自己吸毒的原因,更多地归结为圈子和行业。他们认为吸毒代表着时尚,甚至能有助于他们的工作。阿君说:“它主要可能不是身体上的成瘾,它主要是心理上就想那种兴奋的感觉,就找那种兴奋感,那种可能偶尔迸发出的创造力。”
据统计,像阿君这样高学历高收入人群感染艾滋病的人数逐年上升。他们并不是对毒品艾滋病缺乏了解。
因为“闲的”高学历高收入的他们吸毒染病
辉子(化名)曾是一名国企的中层干部,冬冬(化名)毕业于名牌大学,经营着自己的餐饮公司。两个人谈到自己吸毒染病的经历时,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同一个原因:“闲的。”
山东省戒毒监测治疗所专管一大队大队长吕鑫说:“很多学员都是高学历,高收入,有比较好的社会地位,往往是朋友圈子介绍的吸毒,造成性关系混乱。”
山东省疾控中心艾滋病防治所所长陶小润介绍:“我们调查发现,这些人对艾滋病非常了解,来检查的时候,什么试剂,什么窗口期都很清楚,他们主要还是自己的意识问题。”
根据调查,目前山东省艾滋病传播途径中,性行为传播已经占到了绝大多数,而且正在向青年学生中蔓延。
陶小润介绍:“在山东省大约有95%以上的都是性途径,其中男男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占到了三分之一还多。”
愚昧无知共用注射器感染艾滋病
除了性传播以外,也有一些戒毒学员是通过共用注射器感染了艾滋病。来自大凉山的彝族学员阿木(化名)今年只有20岁,但毒龄却长达7年了。他染上毒品,更多的是因为愚昧无知。
阿木说:“当是说吸了这个以后感冒就好了,也能睡得着了。当时不知道这个危害性,能上瘾。所以吸了一次,吸两次,第三次就上瘾了,就戒不掉了。”
与这些新兴毒品不同的是,阿木注射的海洛因有很强的身体依赖性。仅仅注射了一次后,阿木就产生了强烈戒断反应,他说:“晚上我腰疼,疼得睡不着觉。”
阿木的父母和哥哥都有吸毒史,家里人对他吸毒一开始也是不管不问。阿木整天跟一些吸毒的老乡混迹在一起,不仅毒瘾越来越大,还染上艾滋病。
阿木说:“我们没有钱买,看那些老乡有打完针的注射器,里面还有一点,我们捡起来就往身上扎,就这样染上了病。”
毒品就像个恶魔笼罩在阿木一家人的头顶,父亲和哥哥相继因毒品离世,让年轻的阿木决心与毒品决裂。
“毒品这个东西一定不要去尝试第一口”
毒品毁掉了一个个人,一个个家庭,也给社会带来了沉痛的伤害。按照规定,吸毒又身染艾滋病的人员需要进行两年的强制戒毒和治疗。如何让他们从身体到心理彻底摆脱毒品和病魔,司法行政机关投入了大量资源,一线的戒毒干警更是付出了无数的心血。
如果不是治疗所的高墙和电网,很难把这些看起来阳光的人与毒品和艾滋病联系起来。其实,几乎所有的学员刚刚来到这里时,都曾经经历过一个痛苦的适应阶段。
山东省戒毒监测治疗所专管一大队教导员于松军介绍:“多数学员得知自己患艾滋病都很消极,我记得有个学员知道以后直接瘫坐在那里,被我们干警搀着进来的。”
由于吸毒学员长期生活不规律,身体状况多数比较差。让学员重塑生活信心的第一步,是借助科学的手段展开治疗,戒除毒瘾。
山东省戒毒监测治疗所专管二大队教导员杨露军介绍:“我们有一些替代的药物,来逐渐减少戒断反应。他们有很多都是高血压,心血管疾病,我们都有相应的治疗手段。”
但是毒品的心瘾远远大于身体成瘾,在常年的工作中,山东戒毒系统摸索出一套“医疗、食疗、体疗、心疗、‘化’疗、工疗”的戒毒治疗方法。
太极拳、国学、音乐、书法,通过一项项健康的活动和科学的治疗,学员们养成了规律的生活工作习惯,在几个月内一般身体状况就大有改观。而在这个过程中,干警对学员无微不至的关怀,也让他们逐渐摆脱了敏感扭曲的心理。
山东省戒毒监测治疗所专管一大队大队长吕鑫说:“我们的干警付出了很多,几乎每个学员都要经常跟他谈话,不仅了解他吸毒的过程,关键是了解他心态的变化。”
学员小超说:“这里很多老队长(干警)跟我父母年龄差不多,他们对我特别关心,几乎每个队长都找我谈过话,鼓励我。”
在干警和家人的关爱下,这些学员们不仅能正确认识到毒品的危害,更能反思自己以前的行为,甚至得到了很多人生感悟。
阿君说:“对于毒品,我觉得一定一定不要去尝试第一口。”
小超说:“让你吸毒朋友算什么朋友!”
社会的包容让艾滋病感染者看到了希望
最近几年,医学界对艾滋病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艾滋病不再是那个谈之色变的不治之症,这无疑又给学员们战胜病魔增添了的信心。
对于每一位艾滋病感染者,国家都会提供免费的抗病毒药物和相应的服务。而最新医疗技术的发展,让感染者不仅能正常生活,甚至结婚生子都不再是梦想。
陶小润说:“母婴阻断也有比较成熟的手段方法,能够有效地阻断母婴传播,所以现在如果技术措施到位,能够使它传播概率降到1%。这还是很有效的。”
随着艾滋病知识的传播普及,人们以前那种“谈艾色变”现象大大减少,对艾滋病人包容程度逐渐改观,他们回归社会后的压力也逐渐减轻。
陶小润说:“艾滋病的传播就那三种途径,除此之外是不会传播的,包括我们平时说的一些亲密接触啊,蚊虫叮咬,吃饭都不会传播。”
态度的端正,社会的包容,以及技术的进步,让艾滋病感染者看到了重获新生的希望,也让这里的学员对未来的生活充满的憧憬。
阿君说:“得上这病好像真的也没什么了,所以我现在心态感觉还是很放松的,没把这个病当回事儿。”
小超说:“出去之后我看看能不能联系学校,继续学习,完成学业。”
冬冬说:“我也重新打理一下我的事业,让人知道没有别人照顾我,我也过得很好。”
编后: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健康中国战略。在刚刚发布的《山东省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中指出,山东省艾滋病流行形势依然严峻,自2011年以来增长率为28.1%。防控艾滋病,需要我们洁身自好,远离毒品。而一旦不幸感染了艾滋病,也不能自暴自弃。倡导健康的生活,普及防艾知识,给艾滋病感染者更多的关爱,这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