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收破烂要考“旧货从业人员上岗证”;
想到餐厅端盘子要考“餐厅服务员证”;
临时导游证、保洁员证、咖啡师....看到这些种类繁多的资格证,给人一种“三百六十行,行行要认证”的感觉,很多人只有一个字——“蒙”!
我国从1994年开始实行职业资格制度,从人员范围上来讲,职业资格包括两类,一类是专业技术人员,另一类是技能人员;从职业资格性质上来讲,一种是准入类,另一种是水平评价类。
(1)准入类职业资格证书关系到准入,即没有这个证你都不能干这行,被视为“入职敲门砖”;
(2)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证书关系到职业能力,有了这个证代表你达到了一定的能力等级,对薪金的提高有明显作用,被视为“加薪利器”。
知道中国有多少种“证”吗?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国务院部门共设置各类职业资格618项,其中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219项,技能人员资格399项。
地方自行设置职业资格1875项,其中专业技术人员资格389项,技能人员资格1486项。
金投网小编算了一下,国家版618项+地方版1875项=2493项!
也就是说,我国一些地方、部门、行业自行设立的职业资格多达2000多项!
请原谅上述罗列。数字的加法硬梆梆地让人难提起兴趣。然而必须对比这些基本数据,才能看出其中“减法”让人愉悦甚至兴奋的效果。
这些年,我们取消了多少证书?金投网小编表示,2014年6月至2016年11月,国务院共分7批取消433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
其中,从2014年开始分六批取消了319项职业资格,本次再取消114项,算下来,“七连消”累计已占到总数70%以上。
【准入类】潜水人员从业资格、考古发掘领队资格、土地估价师资格、保险公司精算专业人员资格认可、价格鉴证师、招标师、物业管理师、矿产储量评估师....
【水平评价类】职业卫生专家、汽车营销师、物流师和采购师、咖啡师、浴池服务员、金融理财师、割草机操作工、室内设计师、景观设计师、木地板导购员、外贸英语、外贸会计、专职兽医、轮胎翻修工、网络编辑员、装饰美工、插花师....
【其他】房地产经纪人、注册税务师、土地登记代理人、国际商务专业人员、企业法律顾问、品牌管理师....
有一些人还考取了和本专业完全不相干的证书,无非是希望多一些就业“敲门砖”,“多考一个也无妨,万一能用上呢”成为不少人的考证理由。
业内认为,不少匆忙设定的资格证、许可证的水分太多,已失去了考核与证明人才能力的意义。人才被“证书化”,还有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助推考证经济,每种考证背后都有一条巨大的利益链条;
三是,证件市场中出现了许多怪现象,一些难考的工科证书和国家注册类证书,挂靠费有的已经涨到了一年20万元左右,也就是说,一个人只要考出了证,只挂靠证书,不用工作,就足以拥有年薪几十万的小资生活。
专家表示,连续取消多项不必要的职业资格认证,既为劳动者们砍掉了就业壁垒,也帮助用人单位破除“迷信”,使其更加看重能力和经验,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职业资格取消是不是意味着不用考了?金投网小编提醒大家,有好消息,也有坏消息——取消准入不等于不再考试。
下面为大家介绍两个案例:
2014年,国务院取消房地产经纪人行业资格证书准入证,不少人对此政策有误读,以为不再需要考房地产经纪人资格证了。其实,只是先期取消一批准入类专业技术职业资格。
2015年11月,人社部、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税务师职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和《税务师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由此,新改革的税务师考试制度正式进入大众视野,即考试由注册税务师职业资格考试正式更名为税务师职业资格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