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级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美发与形象设计
专业代码:750110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3年(2.5+0.5)
修业年限3-5年
四、职业面向
所属专业大类(代码)
所属专业类(代码)
对应行业
(代码)
主要职业类别
主要岗位类别
(或技术领域)
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举例
文化艺术
大类(75)
美发与形象设计(750110)
美甲(0-81-8040)
美甲师
(4—07—04—99)
美甲设计与制作
美容美体(0-81-8040)
美容师
(4—07—04-01)
造型设计
美容美体
形象设计(0-81-8040)
化妆师
(2—10—05-08)
形象设计
形象设计师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知识和能力,具体要求为:
1.素质:
(1)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职业素养、竞争和创新意识;
(2)具有健康的身体与心理;
(3)具有良好的责任心、进取心和坚强的意志;
(4)具有较好的人际交往、团队协作能力;
(5)具有良好的书面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6)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7)具有运用计算机进行技术交流和学习处理的能力;
(8)具有借助工具查阅中、英文技术资料的基础能力。
2.知识:
1)了解本行业各岗位的服务流程和主要服务术语,具备提供规范化、个性化的技术服务能力。
2)掌握基本的造型素描方法和基本的线条勾画方法,具备辨别色彩并描述色彩的基本运用规律,合理运用色彩能力,具备完成基本妆面、发型、整体造型效果图绘制能力。
3)了解盘发的演变史,掌握盘发工具的使用方法,具备发辫造型能力,具备发髻造型能力,具备日常型、婚礼型、晚宴型盘发造型能力。
5)了解服装、饰品与化妆、发型搭配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具备运用服饰与造型基本原理与方法进行服装、色彩、饰品的搭配与制作能力。
6)掌握生活、晚宴、婚礼等人物整体造型基本原理和方法,具备综合运用化妆、发型、服饰搭配进行生活、晚宴、婚礼等人物整体造型能力。
7)了解化妆品类型和性能及作用,具备选用和营销化妆品能力。
8)了解服务心理与礼仪常识,掌握服务心理与礼仪、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与方法,具备待人接物的服务心理与礼仪能力。
9)了解美容美发企业管理理论,掌握企业管理的几大基本要素,具有管理门店的基本能力。
3.能力:
(1)行业通用能力
①接待沟通能力:具有用普通话与顾客说话的能力,具有能与顾客说明服务的内容与流程的能力,具有正确说明产品功能及使用方法的能力;
③色彩应用能力:具有感受和领悟色彩构成的表现方法与规律的能力,具体运用色彩设计妆面的能力,服装色彩搭配的能力。
(2)职业特定能力
①化妆操作能力;具有熟练专业的描化日妆、新娘妆、晚宴妆的能力,具有初步专业设计新娘盘发造型及晚宴盘发造型的能力;
②美甲操作能力:具有熟练专业的指甲护理、手部护理、贴片甲制作的能力,具有初步专业设计水晶甲制作及光疗甲的制作的能力。
③服装搭配与制作能力:具有熟练专业的服饰搭配能力,根据不同场合搭配不同的着装风格
并能根据整体造型需求具备制作各种头饰、耳饰及对服装进行二度创作等综合技能
(3)跨行业能力
①具有职业迁移的能力;
②具有创业能力;
③具有经营管理及现场管理的基本能力。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一)公共基础课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目标
主要内容和教学要求
学时
1
语文
通过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及语文综合实践等活动,使学生在语言理解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发现与鉴赏、文化传承与参与几个方面都获得持续发展,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涵养职业精神,为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提供支撑。
课程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构成。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包括8个专题。职业模块是为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安排的限定选修内容,包括4个专题。拓展模块是满足学生继续学习与个性发展需要的自主选修内容,包括3个专题。
进一步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强化关键能力,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接受人类进步文化,汲取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252
2
数学
通过学习,使学生获得继续学习、未来工作和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具备一定的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运用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提高数学运算、直观想象、逻辑推理、数学抽象、数据分析和数学建模等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初步学会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思维分析世界、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
课程内容分为基础模块、拓展模块。基础模块为共同必修,包括基础知识、函数、几何与代数、概率与统计初步等4部分内容;拓展模块一是基础模块内容的延伸和拓展,拓展模块二包括7个专题和若干数学案例。
遵循数学教育规律,围绕和提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深度融合,有效实施课程的信息化教学,引导学生提高职业素养,体现职教特色;同时加强数学教学内容与专业课程、职业应用和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英语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学生的职业生涯、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4
思想政治
引导学生初步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及其理论成果,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认同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进一步增强法治意识;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积极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明方向、遵法纪、知荣辱;衷心拥护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坚定“四个自信”,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学内容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哲学与人生、职业道德与法治。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阐释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调适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讲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及其对人生成长的意义,阐述社会生活及个人成长中进行正确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意义;着眼于提高中职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和法治教育,了解职业道德和法律规范,增强职业道德和法治意识,养成爱岗敬业、依法办事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教学要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学生培养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144
5
历史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使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掌握必备的历史知识,形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的学习与探索中,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能够将认识的对象至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能够以实证精神对待现实问题;能够实事求是的认识和评判现实社会与职业发展中的问题;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和文化观,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养成良好的职业精神。
课程从政治、经济、文化三大方面,讲述中国从远古时代到今天的历史和文化,系统地了解我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和优秀文化传统。坚持以唯物主义为指导,按照历史的发展脉络,讲述中国各个时期的历史史实和社会状况,了解无数仁人志士为我们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繁荣、人民幸福谱写的英雄篇章。
加强历史教学,从历史的角度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进一步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基础。
72
6
体育与健康
掌握有关身体健康的知识和科学健身方法,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增强体能,促进身体各项能力发展。学会基本运动能力、安全保护能力和野外求生技能。了解卫生和健康有关的知识,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心理健康,培养自信心、创新精神、学会与人合作和遵守规则适应社会。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开朗的生活态度。
7
信息技术
通过理论知识学习、基础技能训练和综合应用实践,培养学生符合时代要求的信息素养和适应职业发展需要的信息能力。能够综合应用信息技术解决生产、生活和学习情境中各种问题;在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能力,不断强化认知、合作、创新能力,为职业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信息技术课程由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两部分构成。基础模块包含信息技术应用基础、网络应用、图文编辑、数据处理、程序设计入门、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信息安全基础、人工智能初步8个部分内容。拓展模块设计了10个专题。
根据学生专业能力发展需要选择部分专题、设定教学内容,以项目综合实训的方式实施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在学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过程中,提升认知、合作与创新能力,发展本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适应职业发展需要的信息能力。
8
礼仪
本书是为适应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素质培养需要,针对中职生普遍遇到的关于礼仪方面的问题,作出深入浅出的阐述,既有理论的说服,又有具体的操作指导,更多的是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技巧,目的是使让每一位中职学生掌握一定的礼仪知识,为中职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提供指导。
主要内容包括追根溯源,走进礼仪殿堂;规范举止,塑造个人形象;尊重他人,融洽人际关系;文雅大方,做好职场新人等。礼仪的基本规范和要求为主线,突出了实用性、操作性与通俗性,贴近社会、贴近职业,其目的在于让每一位学生掌握一定的礼仪知识。
0
9
音乐
音乐鉴赏与实践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和实践能力,提升其音乐品味为目的的音乐活动。该课程旨在让学生欣赏经典音乐作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以此认识音乐基本功能与作用,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进而获得精神愉悦,提高审美情趣和音乐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涵盖音乐基础知识、声乐艺术、器乐艺术、舞台艺术等。
落实课程目标,发展学科核心素养;呈现方式丰富,体现职业教育特色;坚持立德树人,坚定文化自信。
36
(二)专业技能课
1.专业核心课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参考学时
色彩概论
具备绘画色相环、色调图、明度渐变、纯度渐变、色彩情感表达、服装配色等实操技能;具备快速判断服装风格种类,并通过色彩准确表达服装风格等实操技能;具备一定的表达能力,结合专业知识并能运用于实践之中。
108
风格概论
了解服装、饰品与化妆、发型搭配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掌握不同场合中服饰造型的基本技能;具备运用服饰与造型基本原理与方法进行服装、色彩、饰品的搭配与制作能力
素描基础
了解素描造型基本方法;掌握刻画人物的面部结构与五官方法;能运用色彩的对比和调和进行发型效果图、妆容的效果图、整体造型效果图绘制
2.专业技能课
化妆基础
了解化妆基本概念;掌握面部骨骼肌肉的特点,熟练掌握化妆产品与工具使用方法;掌握美容化妆基本步骤与技巧能进行面部轮廓与五官的调整与修饰;掌握日妆、新娘妆、晚宴妆特点并能进行妆面造型
216
整体造型
了解新娘、晚宴、舞台、影视等人物整体造型特点;掌握新娘、晚宴、舞台、影视等人物整体造型基本原理和方法;具备综合运用化妆、发型、服饰搭配能力进行人物整体造型设计与打造
288
服装设计基础
了解服装的版式、材质、配色等知识;具备快速判断服装风格种类,并通过色彩准确表达服装风格的技能;具备一定的表达能力,结合专业知识并能运用于实践之中。
服饰设计与改造
掌握法式刺绣、手工造花、面料改造等改造方法;掌握服饰搭配技巧;具备一定的手工制作能力,结合化妆专业知识并能运用于实践之中。
造型设计与打造
掌握服饰与妆容发型的关系,更好的指导造型设计;掌握色彩搭配技巧、各类矫正化妆技巧,做到“风格至上”;具备一定的创造力,具备打造有美感有个人风格的作品的能力。
3.专业选修课
美甲设计
系统的了解美甲的基本概念;熟悉美甲护理产品、美甲工具;掌握各种甲片技法;更好的提升学生的色彩搭配能力及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
形体礼仪
掌握自身心态及个人形象、体形、自信心等。针对身体每个部位进行形体训练。训练学生好的气质,有魅力,修养内在,学习形体礼仪,就是规范自己的行为,让我们的身体不要发出错误的信号。
学期
入学教育(含军训)
课程
教学
劳动
教育
综合
实训
顶岗
实习
毕业
合计
第一学期
18
21
第二学期
19
第三学期
第四学期
第五学期
20
第六学期
24
(二)教学进度计划表
结构
代码
学分
考核
方式
一
21周
二
19周
三
四
五
20周
六
24周
公
共
基
础
课
公共必修课
0001001
14
考试
0002001
0003001
0006001
0006006
0004001
10
180
考查
0007001
0005001
艺术
小计
74
1332
13
专业技能课
专业核心课
专业技能方向课
12
16
50
900
11
实
习
训
综合实训
劳动教育
150
1周
60
2周
毕业教育
30
顶岗实习
720
32
960
总计
182
3660
八、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建设
中等职业学校要建设高素质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要有较高水平的专业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并根据教学需要聘请行业企业技术骨干或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本校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办学质量的关键,师资除满足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要求外,结合《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基本能力标准(试行)》,对形象设计专业师资做出如下要求:
(1)专业师资数量、职称结构合理,本专业教师共5人;其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教师人数3人,高级职称教师人数1人,5人均为“双师型”教师;
(3)具有形象设计企业生产实习1年(累计)以上工作经历或实践经验并达到一定的职业技能水平;
(二)教学设施
本专业应配备校内实训实习室和校外实训基地。
校内实训实习具备化妆造型实训室、摄影工作室、新娘工作室、婚纱礼服室等,主要设施设备及数量见下表。有相对固定的实训基地、实习单位和实施产教结合的场所,能完成教学计划所规定的所有实训、实习项目,能满足结合专业教学开展职业资格鉴定、考证和社会服务的需要。
实训室
名称
主要工具和设施设备
备注
化妆造型
数量
功能
适用课程
多媒体教学设备
1套
1.保障专业基础技能训练
2.保障实践教学
化妆基础、整体造型、美甲设计、饰品制作、礼服改造、造型设计与打造
化妆镜台
21台
培训椅
50把
演示座椅
2把
饰品陈列柜
2套
新娘工作室
模特道具
4件
1.保障实训教学
2.保障校企综合实训教学
整体造型、造型设计与打造、校企合作实训教学
欧式化妆镜台
2台
欧式化妆椅
三人沙发
1组
茶几
1个
摄影实训
工作室
幕布
1.保障专业技能训练;
化妆造型、服饰制作作品拍摄
摄影灯
6个
三脚架
4个
反光板
3个
单人沙发
2个
婚纱礼服室
1.保障专业技能教学与训练
化妆基础、整体造型、造型设计与打造、饰品制作、礼服改造
婚纱礼服
若干
头饰配饰
整体衣橱
试衣间
(三)教学资源
学校有完整的具有符合上级主管部门颁布的本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精神的校内实施性教学计划和实施性教学大纲。具有实验实训指导书和实训大纲。
1.结合形象设计专业发展状况,紧贴市场需求,以化妆造型、化妆品营销、服饰搭配等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开发校企合作项目和实行“工学结合”特色实习实训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3.充分运用网络课程资源。开发并利用现有的电子书籍、各大网站等网络资源组织教学,使教学内容从单一走向多元,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拓展成为可能。
4.组建由专兼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校企合作开发、建设实习实训教材,开发校本课程和配套信息化资源。进一步普及智慧课堂的应用,推进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响应国家对“互联网+”政策对教育的侧重和支持。
(四)学习评价
1.评价方式及标准
评价标准以是否达到学习目标为准,坚持用多元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考核评价兼顾认知、技能、情感等多个方面。
2.评价比例及要求
实现企业参与、学校考试、教师评价、学生自评的四方考核评价模式
学生学科成绩以期评成绩记入,专业教师做好学生平时考核记录,期评成绩按平时成绩占30%、实操成绩占40%、期末成绩占30%比例评定。平时成绩主要看学生的态度,如是否遵守纪律、是否完成作业、是否积极回答课堂提问等的情况。学生如果期评成绩不及格则需要补考。
同时,对学生的考核实行“双证”制度,即学生毕业时要求取得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职业资格证化妆师证,是学生操作能力的重要体现。
九、毕业要求
1.学分:170分
2.职业资格证书
学生毕业时要求取得毕业证和与本专业培养目标相匹配的中级美容师证、中级美甲师证、中级形象设计师证、计算机中级证、普通话证书等职业资格证。
3.其他条件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除完成专业教学计划中所有科目的学习并成绩合格外,必须获得我校专业技能等级证才能获得毕业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