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毕业生和具有初中同等学历的人员。
三、修业年限
3年
四、职业面向
1.职业岗位面向
所属专业大类
(代码)
所属专业类
对应
行业
主要职业类别
主要岗位类别
(或技术领域)
社会化考试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电子与信息大类(71)
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710210)
(7259)
平面设计师
数码照片图像处理员
计算机操作员
界面设计1+X职业初级证书
2.继续学习专业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二)培养规格
1.综合素质
1)素养
①职业道德
②合作意识
和谐互助,具有积极协助同事完成设计任务的意识;积极向上,能够按照承诺完成和完善自己的设计制作任务;能够配合设计师确定自己的设计方向完成设计和制作任务。
③服务意识
④学习意识
⑤质量意识
能够将顾客的利益放在首位;能够及时准确提供设计小样或效果图;能够根据客户和主管的要求进行设计修改;具有对设计或制作效果负责的意识。
2)知识
①具有本专业所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
②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
③掌握应用素描、平面及色彩构成的基础美术知识。
④掌握图形与图像基础知识、数码照片基础知识、印刷基础知识;动画及网页制作基础知识、VI设计流程等。
3)能力
①能熟练使用Photoshop、CorelDraw、Illustrator等工具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矢量绘图的能力,具备绘制草图表达设计思想的能力。
②能通过含义明确的视觉符号,运用特定明确的图形、图像来表示和代表某事物,运用计算机软件功能,把一定的理念、功能、内容、主要特性等要素准确传达。
③掌握图形图像处理的高级操作技能,能使用主流平面设计软件进行图文绘制、图文编辑、图像处理、网页美工、VI设计等设计创意,具备图文排版的能力。
2.职业能力
典型工作任务
职业能力
办公文员
影楼美工
印前制作员
平面设计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一)公共基础课程
中职教育阶段学习国防教育与军训、军事理论、思想政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语文、数学、英语、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历史、艺术、劳动教育等课程,坚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全面教育观和人才培养的全面质量观,将学生全程培养纳入教学计划,将素质教育、创业教育、技能培养融入学生培养的全过程。
(二)专业(技能)课程
序号
课程
名称
课程目标
课程内容
课时/学分
1
素描
熟悉图形构成特点一素描常用技法,掌握运用素描技能进行平面设计的基本技能。
96/6
2
常用工具软件
掌握常用工具软件到基本概念、熟练各种工具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具备在实际工作环境中解决各类计算机软件问题的初步能力,为未来计算机软件开发工作打下基础。
64/4
3
实用美术基础
掌握素描造型的基本方法,以及平面构成在平面设计中的表现形式。理解学习平面构成的目的,具备绘制简单设计草图的造型能力,达到能够灵活运用平面构成的形式进行版式设计的目标。
4
图形图像处理
了解图像处理基础知识;掌握Photoshop的工作界面和基本操作;掌握图层、通道、滤镜、动作、文字的应用;会综合运用知识与软件操作技能完成产品的制作(如卡片、海报、相册、界面等)。
5
计算机辅助设计
熟练掌握AutoCAD绘图环境的设置方法,熟练掌握各种常用命令的基本操作和应用,具有较强的
数字化绘图应用能力和实验技能,能够运用AutoCAD软件绘制出符合国家标准的工程图样。进而明确计算机制图在机械设计中的重要作用与地位:理解和掌握AutoCAD制图的原理和方法,从而为机械模具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10)使用辅助工具与命令
11)图形的输入及输出
12)机械设计样板文件
13)零件图的绘制
14)装配图的绘制
6
二维动画设计软件应用
了解Flash二维动画制作工具软件操作,熟悉五种动画制作方法;掌握动画编辑、音频、视频的导入与编辑、二维场景和角色制作,合成场景与角色制作,动画配音、动画生成、动画输出及传输等动画制作技能。
7
网页美工
了解网站结构版式,熟悉色彩、文字、图形图像、符号等视觉元素,掌握视觉形象设计中所涉及的创意设计,结构版式、配色、图形图像、动画设计,数码摄影等技能,能完成项目网站的美工设计和素材制作,为网页设计提供必要的素材。
8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见附件2
八、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1.队伍结构
学生数与本专业专任教师数比例不高于25:1,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一般不低于60%,专任教师队伍要考虑职称、年龄形成合理的梯队结构。
2.专任教师
3.专业带头人
4.兼职教师
(二)教学设施
1.专业教室
一般配备黑(白)板、多媒体计算机、投影设备、音响设备,互联网接入,并具有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安装应急照明装置并保持良好状态,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逃生通道畅通无阻。
2.校内实训基地
(1)多媒体教室
多媒体室应配置教学主控台及配套软件、投影仪、音响,或多媒体一体机等,用于理论课程的教学。
(2)机房
机房应配置教学主控台及配套软件、投影仪或多媒体一体机、AutoCAD、PS、CDR、互联网接入等专业设计软件用于理实一体课程的教学。
(3)摄影室
摄影室应配置摄影摄像设备用于摄像与视听语言等课程的教学。
(4)画室
画室应配置教师机、投影仪、画板、画架、石膏像等设备用于素描、色彩、设计构成等课程的教学。
3.校外实训基地基本要求
4.学生实习基地基本要求
(三)教学资源
1.教材选用基本要求
按照国家规定选用优质教材禁止不合格的教材进入课堂。学校应建立由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和教研人员等参与的教材选用机构完善教材选用制度经过规范程序择优选用教材。
2.图书文献配备基本要求
3.数字教学资源配置基本要求
建设、配备与本专业有关的音视频素材、教学课件、数字化教学案例库、虚拟仿真软件、数字教材等专业教学资源库,应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使用便捷、动态更新能满足教学要求。
(四)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就是通过教师出示具体案例来组织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开动脑筋思考案例中的矛盾,参加讨论,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看,案例教学有助于“活化”教材,改革传统概念教学;能有效地解决理论知识和实际相结合的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能有效地促进教学相长和师生互动。
2.体验式教学法
体验式教学一般是指使学生亲身介入实践活动或一定的情境,通过认知、体验和感悟,在实践或亲历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技能、态度的方法。常见的体验式教学方法有“情景模拟”“参观调查”“角色扮演”“实验制作”“实践亲历”等等。
3.实践探究法
这种方法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的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实践与探究以活动为载体,以学生的经验和日常生活为背景,在活动和探究中,演绎教材内容,补充和生成超越教材知识的内容。这种方法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
(五)学习评价
学生成绩的考核与评定由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组成。
1.理论和理实一体必修课
过程性考核由出勤、作业(实验报告)、课堂参与、平时考核(含技能)等组成,其中出勤占总成绩15%~20%;终结性考核根据课程特点由理论考试、技能考核、学生作品等组成。
2.实践必修课(认知实习、实验、实训等)
成绩评定由出勤、技能操作、实训作品(成果)以及实训报告等组成,其中出勤占总成绩的比例不少于20%。
3.毕业实习
过程性考核由出勤、实习报告、企业实习总结、指导教师评价、企业评价、毕业考试等组成,占总成绩的70%~80%(其中出勤占总成绩的30%~40%);终结性考核由毕业设计评审、答辩组成,占总成绩的20%~30%。
4.选修课(含讲座)
成绩评定包括出勤、课堂参与、考核或考试等,成绩按照优、良、中、合格、不合格进行等级评定,其中出勤比例占30%~40%。
5.毕业设计
成绩评定包含选题、任务完成、作品质量、答辩等,成绩按照优、良、中、合格、不合格进行等级评定。
6、毕业考试
成绩评定包含毕业实习、毕业测试等,成绩按照优、良、中、合格、不合格进行等级评定。
(六)质量管理
学校通过建立专业建设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机制,健全专业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制度,不断完善课堂教学、教学评价、实习实训、毕业设计以及专业调研、人才培养方案更新、资源建设等方面质量标准建设,通过教学实施、过程监控、质量评价和持续改进达成人才培养规格。
学校不断完善教学管理机制和加强日常教学组织运行与管理,定期开展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建立健全巡课、听课、评教、评学等制度建立,制定与企业联动的实践教学环节督导制度,严明教学纪律强化教学组织功能定期开展公开课、不范课等教研活动。
学校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及社会评价机制,并对生源情况、在校生学业水平、毕业生就业情况等进行分析,定期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目标达成情况。
专业教研组充分利用评价分析结果,有效改进专业教学,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九、毕业要求
1.完成所有规定课程的学习,基本掌握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必要的公共基础课程知识,各项考核合格,获得规定的学分。
2.认真进行专业技术的练习,历次项目完成率在80%以上,项目考核均为合格以上。
3.掌握相应的专业技能,通过专业技能考核,获得1本以上本专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应岗位上岗证书。
4.达到人才培养方案中所要求的中职教育阶段素养、知识、能力目标。
5.德育合格。
十、保障措施
1、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保障
①成立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②校企合作保障机制
部分校企合作机制保障制度
制度名称
作用
校企合作章程
规范组织机构,明确权利、义务,明确合作内容
校企合作管理制度
明确合作条件、原则及合作管理要求
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管理办法
落实校企共建,改善实习实训条件,规范实训基地管理
校外实训基地管理办法
完善规范教学实习及岗位实习教学工作,明确各方职责,保障学生实训
校企合作岗位实习管理办法
维护学生、学校、企业的合法权益,提高实习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岗位实习管理指导书
明确实习指导教师、班主任、学生的职责及要求
2、教学质量监控保障
①全过程全方位监控教学质量
通过毕业生就业信息的跟踪调查与反馈,及时发现学校的教学质量问题;成立由主管教学的系领导、专业带头人、专业教研组组长、教学督导、企业人员以及用人单位等组成的教学质量监控小组,每学期开学初检查每位教师的教学基本文件。包括课程标准、教案、授课计划等;期中开展教学检查,检查教师的授课情况,组织开展教师同行评价,为教师提供教学改进意见。建设系列制度,保障教学质量,如听课管理制度、兼职教师培训制度、教学文件检查制度等等,见表。
教学质量保障制度一览表
教师考核办法
规范教师岗位工作职责
编外教师聘用及管理办法
明确编外教师的类型及条件、职责,聘用程序
及管理要求
兼职教师管理暂行规定
规范兼职教师聘用办法及工作内容
教师试讲规定
教师培养、考查、评价的方法之一
教学督导委员会工作条例
教学质量监控要求
教师教学工作规范
教学各环节工作内容及要求,实现教学工作规范化
实习、实训课教学规范指导书
明确教师实习、实训课程教学流程
9
学生实习实训指导书
明确学生实习、实训上课要求
10
授课计划编制指导书
规范课前准备工作
11
学业考核指导书
规范课程考试命题组卷、评分、分析、试卷归档要求
12
课堂行为规范
明确教师、学生的课堂行为规范
13
公开课实施及管理办法
推广先进教学经验,促进教学,提升教师教育科研水平
14
听课制度
课堂教学管理与监督,教学交流与促进
15
教学文件、资料归档制度
规范教学文件管理
对于学生岗位实习等长期的实践环节采用企业绩效考核制度与学校积分考核制度相结合的“双考核”评价办法,对学生履行本职工作的态度、能力、业绩进行考核与评价,从而充分发挥企业对学生的监督作用,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提高工学结合活动的质量。
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
学校、企业、学生三方评价机制:在学生岗位实习与订单班评价过程中,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并以制度保障。通过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社会、企业的评价和监督,完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和管理流程。召开人才培养质量的专题分析会议,以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的设置。同时,结合企业调研的情况,提出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意见,并进行修订。
对生产第一线毕业生的实际能力和工作表现的跟踪调查:以调查表的形式主动了解、收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以及社会对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的评价及改进意见。将双证书获取率、毕业生就业率、专业对口率、用人单位满意率“四率”作为专业人才培养工作考核指标,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切实保障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3、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
根据教学质量监控过程反馈意见,考虑工学结合环境、教学实施条件的变化等因素,经专业教学团队提出、系部和教务科审批,可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异动处理,以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人才培养方案应主动对接产业发展,融入行业企业新技术、新标准,及时调整人才培养规定定位和培养策略,每年应结合年度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报告,通过召开专业建设委员会专题会议等形式,提出对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