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2天就是毕业典礼了,金秋燕和她的室友们正在打包行李。
2天过后,她们就要背上行囊,去往不同的城市,为生活和理想,忙忙碌碌。
两本厚厚的教师资格证教材躺在金秋燕的行李箱里,3月份“教资”笔试考试,她没能通过,11月份,她准备“再战”。
成为一名教师,是金秋燕儿时就有的梦想,这条路,她说会坚持走下去。
和金秋燕一样,这几年,越来越多的人站上了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的赛道,成为了考“教资”大军的一员。
昨天,越牛新闻记者来到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和同学们聊聊考“教资”这回事。
大量非师范生“入场”
稳定成最大吸引力
金秋燕来自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传播学专业,3月份,她班里三十几位同学有一半以上报考了“教资”。
金秋燕的室友小杨报考的是中学语文教师资格证,3月份的笔试和5月份的面试都通过了。
小杨学的是传播学专业,但父母觉得媒体工作意味着奔波,而教师行业稳定,万一找不到心仪的工作,回家做老师是最好选择,所以从大一开始,父母就给她灌输要考“教资”的想法。
“我接下来要准备的是教师编制的考试,可能会更难吧!”小杨的心态很好,她觉得考不上就去从事其他的行业,教师只是自己的选择之一。
在和同学们交流时,越牛新闻记者发现,不少同学学习的专业不是师范类,有学金融、会计、新闻的,都选择了报考教师资格证,对于他们来说,多一本证,就意味着多一条选择。
据官方数据,2019年下半年参加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的全国590万考生中,非师范生占比74%。
“大家都觉得教师是个很稳定的职业,特别是女孩子。”金秋燕的班主任胡霞琴老师表示,教师工作的稳定性,是吸引很多学生报考的主要原因之一。
胡霞琴老师还表示,部分同学报考“教资”还有一定的从众心理,“很多人看周围同学都在报考,也跟着报考了,主要是就业目标还不确定,为以后就业多一种选择。”
涨薪资、长假期
教师行业优势凸显
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拥有“双休日+寒暑假”也是教师这个岗位吸引他们的因素。
“现在学生家庭条件好,很多看中的就是这一点。”胡霞琴老师介绍,自己班里不少学生家庭条件不错,工作强度适当是他们选择行业的重要前提,薪资则次之。
与此同时,近年来,教师的待遇保障越来越受重视,也是吸引原来越多人报考的原因。
2018年初,《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颁布,提出完善中小学教师待遇保障机制,“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
稳定、待遇有保障,包括大众对教师职业的尊重度原来越高,这几年,让教师行业的优势更加凸显。
非师范生≠不专业
教师岗位有了更多人才选择
越来越多的非师范生进入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的赛道,也让一些人担心,未经历过师范专业教育的持证教师是否能胜任教师工作?
毕业于绍兴文理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小廖,目前正在浙江西部的一所县城小学当语文老师,她认为,非师范生和师范生最大的区别,就在实战经验和讲课技巧方面。
“通过资格考试仅是迈向教师行业的第一步,能否最终成为教师还要做更多的准备。除了日常的备课、钻研教育方法等,更需要的是摆正心态。”小廖表示,教育行业是一个需要长期投入的行业,从事这个行业一定要有敬畏之心,发自本心地服务学生和家长。
姚秀婷是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2011级编辑出版学专业毕业生,如今,已经在嘉兴市区某小学当了6年的教师,还获得了许多的荣誉。“对于我们女孩子来说,成为一名教师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小姚也同时表示,报考的小学男性教师还是比较少,女孩子占大多数。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的要求肯定是要低于师范生大学四年所获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但这并不意味着非师范生自身具备的能力更低或者未来职业发展的可塑性更低。“教师资格是一个长期检验发展的过程,新教师会在入职5年左右出现分化,一部分非师范背景的教师会脱颖而出。”
在储朝晖看来,越来越多的非师范院校学生、毕业生以及其他行业优秀人才参加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获得教师资格,加入教师预备队伍之中,对整个行业的发展释放着积极信号,有利于教师队伍根据需要择优选聘教师,有助于促进教育系统人员的合理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