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东方美学设计理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现在的服装设计理念,简约主义成为设计师推崇的一种设计思路,这是一种以简单造型设计为主,倡导理念与禅意美学相互影响的一种设计思路。是将禅意美学中“佛”家表象以现代设计美感来体现。这种设计体现出科学、简约,有效,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舒适之感。简约主义是现代艺术风格的一种,其艺术表现,深受服装设计师的青睐。这种设计理念不同于享乐主义奢华概念。在服装设计上几乎没有过多的进行修饰,以简单实用为主,所采用面料也是以天然环保为主,很少采用刺绣、镶嵌、繁琐工艺,以纯真质朴的自然美来表现。日本著名设计家三宅一生是简约主义服饰设计师,被誉为服装界的意境大师,他的设计理念以回归自然,自然衣着为目的,在他设计的服饰中,自然界的纤维织物成为专用面料,在他思想营造下,禅意美学被他赋予了新的生命,他将服饰之美与禅意精髓进行结合,使得他设计的服饰作品充满了自由洒脱的个性风格,满足现代人追求无束生活理念的性格。
二、“禅意美学”在个人形象设计上的体现
三、结语
引言
虽然中国逐渐成长为全球汽车的消费和生产大国,但中国并没有形成成熟的汽车文化,无论是在汽车的设计生产上还是在汽车消费使用领域。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在设计生产上仍然处于借鉴和摸索的阶段。与国际上著名品牌相比,自主品牌的汽车在设计上缺乏自己的风格特色。
汽车设计的内涵是文化
传统文化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客观存在,源源不断的为我们提供力量和营养。设计发展是在传统文化影响下的继承与创新。传统与现代设计,古典与前卫设计都是相辅相成演变的。设计的本质是将文化物化的方式。汽车设计应在发掘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来进行汽车的造型设计。而传统文化属于传统元素形而上的意识形态范畴。
中国传统元素分析以及如何应用到汽车造型设计中
我国的传统造物方式讲究以形写意,形神兼备,注重表现整体的气势。传统的器物造型设计物在形的基础上要有所蕴含的意,进而传其神韵。形意神共同塑造物的整体印象。我们可以借鉴传统造物这种手法进行汽车设计,从意与神的基础上进行汽车形的塑造。
中国传统元素是华夏文明的精髓,不仅有形而下的具体物质还包括形而上的意识形态。可以把中国传统元素细分为传统文化思想元素,传统艺术美学元素,传统具象符号元素。以文化思想元素作为设计理念的源泉,结合传统艺术美学手法,运用具象符号元素,从而确保汽车的造型整体体现独有的中式美感与风格。
传统文化思想元素
独特的设计文化与理念,才能诞生与众不同的汽车造型,比如现代汽车的流体雕塑理念,宝马的flamesurface等。这些设计哲学与理念往往根源于本国的传统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主干就是儒,道,佛文化,它们之间相辅相成。儒家的言志,道家的游心,佛家的禅宗等人文哲理延续下来的文化现象均对当下中国汽车设计理念的形成有重要意义。例如,天人合一认为人和自然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对应到汽车设计中,汽车设计的兼容性考虑,出发点要从人,汽车,都市空间,自然环境等。细致的考虑会衍生出更多的细分市场,进而促进汽车的研发设计。如smart紧凑型SUV车型的诞生。
传统艺术美学元素
传统具象符号元素
中华民族有数千年的多元文化,衍生出了众多体现文化内涵的具象符号。这些符号元素为汽车造型设计提供了源泉。比如,雕梁画栋轿子风筝胭脂扣旗袍丹凤眼折扇梅兰竹菊饺子明式桌椅飞天青铜器玉器瓷器饕餮纹如意兵马俑脸谱剪纸窗棱等等。
这些可以应用到汽车车身细节的造型设计,比如进气格栅,轮毂,大灯等。如广汽传祺的进气格栅就采用云纹,极具独特中式美感。
中国汽车造型设计应具备的文化哲学理念及造型语言特点
汽车的外饰设计主要考虑有车身线条布置,车身曲面变化,汽车整体姿态等。我们在这讨论的是三厢家用轿车。经过对中国传统元素的分析,我觉得中国汽车在造型设计中应体现的文化哲学理念及造型语言特点有:
灵动飘逸
车身线条流畅,洒脱,张弛有力,区别于因严谨而略显得呆板的线条语言。
虚实相生
实则虚之,虚则实之。虚与实的结合与对比,使车身曲面的变化丰富,有层次感与空间感。
典雅稳重
车身曲面变化柔和,整体姿态饱满圆润,具有体量感,并凸显尊贵大气。
中庸和谐
汽车车身整体给人平和的感觉,线条语言夸张与内敛统一。车身姿态比例均衡、车身细节如进气格栅形式等采用柔和的折线处理手法。还要考虑汽车车身与城市空间的和谐。
新的时尚潮流和工艺材料为我们结合传统元素来造型提供了更多的方向,我们要恰到好处的把握传统元素的运用,结合当下流行的设计理念与市场需求,就可能寻找出属于中国特色的汽车造型语言。
结语
我们的设计师在学习先进设计理念时,也应注意提升自己对传统文学,哲学,艺术的修养。中国的汽车工业应把握新能源技术和互联网智能汽车等汽车变革时机,确立自己的设计理念,结合新技术进行原创设计,从而塑造具有中国独特的美学价值和风格的汽车。
(作者单位:河北工业大学)
作者简介:张家祺(1963-),男,汉族,天津市人,副教授,单位: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研究方向:产品设计及理论;
东方文化
东方文化在日本产品设计中的运用
日本长期受到西方的统治,二战前其设计一度处于模仿状态,这和今天是各国加工厂,并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带动经济发展的中国极为相似,但经过战后日本对西方的模仿内化和对本土文化现代化的演绎,日本已步入设计强国之列,如何做好民族化的现代设计,值得我们去探索学习。
细腻的感触—对自然主义的追求
对自然主义的追求是体现东方文化的特征之一,就拿日本来说,一个国家的宗教意涵必然体现了它的文化,神道教是日本最普遍的,起源于日本史前时代的信仰和习惯,对自然崇拜,信奉万物有灵论,一花一草一木皆有灵性,故而衍生出顺应自然,接受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的雅致观念,而这种对自然主义的追求也深刻的反应在它的工业产品中。
一方面体现对在传统手工业工匠精神的坚持,对自然材料朴素本色的尊重,利用手作琢磨,唤醒物料自然的灵性,和中国明清时代的审美特征有相似之处,讲究物料本身的自然美和特色,在大工业化生产的当代,比起自然材料我们接触更多的是现代化的玻璃钢筋等不同的人造材料,但仍应保留细腻的匠心,去感受材料,挖掘材料的性格,在日本工业设计大师黑川雅之看来,工业材料也有它们要传达的情感信息,例如:有知性透明美的,犹如清澈的晨曦般的铂金,从内部传递出火焰热度的铸铁,还有柔软有弹性的硅胶,能够把如人体肌肤的触感、如微生物的透明感和如机器人的未来感融合在一起。他的GOM系列就匠心独运的使用了橡胶为主材质,使生活物品也具有了人体般的柔软的触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另一方面,是对自然极简美学的认同,柳宗理说:Truebeautyisnotmade,itisbornnaturally.看似平淡的话,却让人深思,正是抱着这样的美学,柳宗理才有了蝴蝶凳这样浑然天成的作品。自然主义就这样不声不响的渗透到作品的形神之中,与人机功能完美衔接,形素雅不做作,神散发独特的东方魅力。
深刻的思悟—对哲学理念的营造
一个成功的设计,不仅意味着充分满足了使用功能,而且使用方便,舒适,也是丰富的知识载体,完美的精神功能的体现,充满了一个民族特有的文化风格内涵。日本的设计师善于思考,以含蓄暧昧的东方思维,创造出有深度内涵的设计理念,进而形成一个庞大的设计体系,衍生出许许多多的产品,它们都是浸润着文化诞生的,故而充满浓郁的东方色彩和民族风情。
以日本原生态的“无印良品”为例,它拥有日本追求俭朴之美的传统思想背景,在减少浪费的简朴和毫无装饰的朴素当中去发现美感和价值,原研哉把它的产品定义为“这样就好”而非“这样很好”,所以它的设计与浮夸华丽背道而驰,都围绕着简单朴素来表现,故而他提出来“空”这个理念,与禅宗的思想不谋而合,空即是满,是最大,能容天下,产品理念与文化哲学相得益彰。从设计的本源—解决问题出发,沿着本民族生活方式的路线探寻,找到与文化的契合点,升华到哲学思想的境界,深化到产品的骨髓,最后造出我们眼前这些平实真挚的物,这种深入浅出的造物方式,想来也是“无印良品”真正打动我们的地方。
启示
在现代化的道路上,日本虽全力向西方看齐,但最终还是回归到了自己的民族文化当中,这既是民族自身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立足世界之林的必要条件,首先,东方设计既要融汇西方的先进技术,又要保留东方神韵,在外来文化和自身文化的结合中寻找平衡点,当然不能为了设计而设计,文化的融合还是基于功能主义之上的,不能本末倒置。
其次,民族化的设计应当是从本土生活中走出来的,过去中国的生活方式是怎样的,现在中国的生活方式存在什么问题,再根据时代的发展、世界的进步来猜想未来的中国可能存在的生活方式,我想这是发展现代中国设计的重要思路,也正如洛可可志于推广中国设计的上上品牌负责人贾伟所说,找到中国人的设计理念和生活方式,才是真正的上上之道。近来黑川雅之签约上上品牌,是国内设计品牌首开先河与和国际大师进行合作,也推动了中国设计国际化的发展。
关键词:道家审美特征慢设计体验
检索:.cn
Abstract:Taoist’sinactiontheoryisdifferentfromConfucianismandBuddhism’sthinking.Taoistideologyhasmanycommonswiththespiritualphilosophyofslowdesign.Inthispaper,IwillexplainthatTaoismreflectedintheslowdesignonthebasisofTaoistspiritual.Andthroughtheanalysisofcasetoproposethatdesignandtraditionalculturecanbringsomecultural’svalueaddedtoproductions.
Keywords:Taoist,TheAestheticCharacteristics,SlowDesign,Experience
Internet:.cn
一、慢设计理念
二、道家思想及审美特征
道家学说源于春秋末期,发展于西汉初期。汉文帝、汉景帝时期主张以精神自由为人生理想的“道”家思想治国,使人民从秦朝苛政中得以修养生息。“道”作为道家思想的核心,是一种论述宇宙本源与人生论的形而上学抽象哲学。道家创始人老子的道论侧重宇宙本体论,通俗的来说道家思想讲求“回归”,将“道性无为”作为道家的人生哲学。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注:《老子二十五章》,)这段经典道家名言便道出道家思想的精髓:以“道”来处理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精神境界,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提倡通过对道的领悟回归人的自然本真的人生论。
由于道家思想是对宇宙本体论的探究,出于宇宙辽阔、人类渺小的感叹,其美学建立在生命架构上,将审美落实在自然之道上,以回归自然为人生追求,以精神自由为人生理想,以清静无为为人生态度,以朴素、无为无欲、清心寡欲为审美的至高境界和终极追求,表现了“自然和谐,道法自然”的价值取向与“自然美、本原美、朴素美、淡雅美”的审美取向。总体来说,道家的朴素与淡雅的特性决定了道家审美哲学对清静无为境界的追求。
三、道境在慢设计理念中的体现
“慢”设计理念所依托的传统文化一直游离在道家与佛家禅道之间,到目前为止没有权威的理论界定其理论依据属于哪家思想。通过对慢设计理念与道家思想的分析研究可以发现,慢设计虽然起源于西方,但是它的理念与道境思想有许多契合点。首先,慢设计的美学区别于西方艺术美学,属于追求人格自由的中国哲学美学;其次,道家“忘世”的人生智慧与慢设计“慢下来”体会美好的精神理念一脉相承,它们都提倡在快速的生活节奏下“暂停”片刻回归人的自然本真,享受“无为无欲”的人生,属于追求清静无为的道家美学。
道境是道家审美的终极追求,道行无为、素朴清静,达到道境。道境思想并没有完全体现在慢设计理念中,但“素朴”和“清静”两大道境特征也表现在慢设计理念中,并能在慢设计理念中找到理论依据。
(一)素朴之气
“气”乃生命的内在,万物的本源,在道家看来,气即生命之道。王弼曰:朴之为物,以无为心也,亦无名,故将得道者,莫若守朴。(注:王弼《道德真经注》。)“道”是对宇宙本原的论述,因此,在道家看来,最高的美是“素朴”无为之美,“素朴”本性决定道家以“朴素”为美的审美追求。道之朴体现本原、纯真之美,此乃道性之美。“慢”运动的出现源于人们对“快”生活下价值观的反思,而慢设计的理念则是引导人们回归素朴与本真。慢设计提倡少但好的理念,抛开设计中外型、符号等基础性因素的规定,规定的要素越少,想象的空间越大,与老子所言:“少则多,多则惑”(注:老子《道德经》)不谋而合。因此,在慢产品设计中,追求简单的外型、质朴的材质、本原的色彩,拒绝华而不实的表象吸引,只为“合乎目的”而设计,这便是慢设计所追求的审美,而这种以自然美为度量标准的人为美也是道家的审美希望达到的“素朴”境界。
(二)清静之韵
四、道境在慢设计产品中的诠释案例
产品之所以感人,是因为其拥有文化做内在支撑。因此,在中国的慢设计发展中由于其理念特性被灌输进大量传统文化思想,也增加了产品的文化附加值。慢设计产品往往以“低”科技面貌出现,不被科技所左右,不随潮流而改变。在慢设计中,设计及科技大不及产品内在体验,它们没有浮华的外表,通过设计师的品味与对日常生活的察觉将设计中的内涵传递给使用者。
在中国产品设计中,“半木”家居产品被认为是慢设计的代表之一。“半木”的设计朴实无华但却有种偏执的温和气质,初见不觉,就看让人动容。半木不仅是一个品牌,更代表了一种“慢”生活的态度。半木家具多以简洁而朴实的线条充满其中,它没有繁琐的装饰,也没有绚丽的色彩,它以最单纯的方式表达道家文化的素朴特质。“取半舍满”,这是半木的哲学,设计师认为“半”给了人们更多的想象空间,带来更多的交流与互动,这便恰如其分的体现出“道境”的清静之韵。在图1和图2中我们会发现,一张桌子、一把椅子,半木的每间作品都传达出对家的眷恋、对静的渴望。在喧闹的城市中,我们都渴望有个属于自己的角落可以让我们放慢前行的脚步,跟自己、自然和世界对话与思考,而半木便是那个静谧的角落。
五、结论
参考文献
1罗坚.道家审美的终极追求[J].广西师范学报,1999.
2费艳青.产品“慢设计”[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
一、原研哉的生平
原研哉,出生于1958年6月11日,是日本中生代国际级平面设计大师、日本设计中心的代表、武藏野美术大学的教授,同时也是家喻户晓的无印良品的意识总监。
二、原研哉的设计理念
原研哉追求设计的日常化、虚空、白、崇尚万物有灵,这种“空”和“白”都和日本传统的“禅”有关,原研哉用符号和象征性的方式表达他的“无中生有”的空灵境界。原研哉认为在生命刚开始的时候都是“白”的,随着长大而变得浑浊,“白”是基本的、简单的、纯净的一种状态而不是一种颜色,这都体现了禅意。“空”体现了日本的禅意,这和日本的历史背景有很大的关系,在室町时代,日本发生了战乱,持续了十年之久,很多历史名城都被毁坏。在那次变故之后,人们开始醒悟,他们发现生活中完全不需要那些华丽奢华的东西,可以满足生活需要就好。也在这一时期,“禅”的概念从中国引入日本,人们意识到没有那些奢华的东西,物质上虽然十分匮乏,但精神却十分充实。原研哉将日本传统的禅宗思想中的“留白”在设计中发挥的淋漓尽致,他大部分的设计作品都采用单一的白色,除了不可缺少的元素之外,其它的空间都留给受众自己想象。他的设计作品虽然采用了很多白色,但并不会给人单调感和冷漠感,相反让人觉得这一切本就应该这样。
原研哉的设计理念在无印良品里面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它的品牌理念是这样就好,与商业社会的刺激消费背道而驰,它的品牌中蕴含着日本传统文化中的禅意,不娇柔做作,质朴纯粹。无印良品的设计目的不是单纯的为了去迎合消费者喜好,而更多的是去激发消费者的思考,引导消费者,带有一定的教育目的。作为无印良品的设计总监,用一种零杂质的眼光去审视无印良品,去审视自己的设计。无印良品最大的特点就是极简,它去掉了商标,省去了一切不必要的设计,颜色也是一样,最后简单只剩素材和功能。无印良品的商品上也很难找到标记,在店里,它的主色调都是白色、米色、黑色,都是产品的主色调。这都是他的“空”和“白”的设计理念的体现,都是日本传统的禅宗思想的体现。
三、原研哉的设计理念对设计界的启示
日本设计在国际上有着很大的影响力,这都离不开日本国内政策的支持。日本现代设计发展初期,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但是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扭转了发展中出现的错误。中国处于设计的转型时期,如何将各国的经验变成我国设计发展的推动力,需要设计师们进行探索。我们应该向成功转型的日本学习,日本设计受战争的影响起步较晚,从一开始的照搬照抄发展到今天的独具特色的日本设计,这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可以发现,田中一光和原研哉对日本本土文化的探索最为深入,原研哉又是对田中一光理念的继承和发展,成为国际著名的设计师,研究他的设计理念对推动我国设计的发展和促进我国设计风格的形成有着重大意义。
日本设计的发展与它们民族的国情是分不开的,日本是一个在保有本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善于向别国学习的民族。二战后,日本学习欧美国家的先进经验,加强与别国的文化交流,将外国的经验转化为本国设计发展的动力,在本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走出一条独具日本特色的设计之路。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历史,传统文化资源比日本更为丰富。这是我国现代设计发展的灵感源泉,也是我国的优势所在。在全球化背景下,单纯的模仿很难在世界设计之林立足,发展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之路显得更加重要和迫切。但是应注意,在探索中国设计本土化的道路上,不能只是表面的应用,应该表达的是中国精神和思想,而不是简单的中国符号。这点需要向原研哉学习,我们可以看出,他的作品中并没有非常具体明确的日本元素,但他作品中却无不流露出日本风韵,这是需要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中国现代设计的发展面临许多问题,如何在学习别国先进经验的同时,走出独具中国特色的设计之路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挑战。
四、结语
关键词:餐饮空间设计;现代;中国风;设计理念;探究
“民以食为天”。人类生存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就是饮食。现代中式风格的餐饮空间设计往往以“文化”和“精神”为设计主题展开联想和构思。设计师向顾客营造和彰显的不仅仅是某个就餐环境,更是一种饮食文化渊源和民族精神内涵。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继续不断进行激情碰撞,需要我们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支点,不断尝试突破传统的设计理念,以求在餐饮空间设计方面获得发展和完善。
1现代餐饮空间设计
餐饮业就是以餐饮产品为经营对象的经营行业。餐饮空间的分布按照功能划分为两个部分:对外餐饮空间和对内餐饮空间。对外餐饮空间是我们餐厅空间设计的主体,是顾客的用餐空间;对内餐饮空间即为餐饮产品的加工制作空间。而现代餐饮空间设计的目的则是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的前提下,考虑到业主和顾客的双重需求,将以往单一的餐饮业转变成为集餐饮、娱乐、休闲为一体的现代综合行业。
2传统中式设计内涵
3现代餐饮空间设计的中国风表达
3.1传统色彩
现代餐饮空间设计中,色彩对中国文化特色的表达意义颇深。阴阳五行学说中黑、白、红、黄、青等“五色”组成了中国古代的“正色”。“错彩”同为中国传统色彩的主要使用方式。
色彩作为一种视觉形象,不仅是生理性的、物质性的,更是心理的、观念的。黑是肃穆,白是高雅,红是喜庆,黄是权势,青是质朴,紫是高贵……这些传统色彩不仅在中式餐厅的室内装饰使用广泛,在民族传统服饰和古代特色建筑中也经常出现。黑与红的浓重尊贵、青与白的古风韵致、“错彩镂金”的纷繁华彩……色块的交织碰撞间,美不胜收,震撼人心。
设计风格的变化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过程,除了传统色,现代餐饮空间设计中亦不乏时尚流行色的使用。传统色彩和流行色彩的搭配,只要不脱离餐厅的经营目的和特征即可。
3.2传统装饰
室内装饰同样能够体现浓郁的中国设计特色;室内装饰不仅包括空间内的装饰物、家具,还包括空间的顶面、墙面和地面装饰。传统装饰图案本身就具有极强的隐喻作用,寄托着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和期盼。
从家具窗棂上的万字图案、卷草纹样,到房梁柱子上盛开的莲花、牡丹抑或是岁寒三友,从室内精雕细琢的福禄寿喜,到龙凤呈祥,我们都可以看到现代餐饮空间设计中中华民族传统的吉祥文化;这些典型的中国传统元素造型营造出了古香古色的艺术氛围。
中式餐饮空间中,顶面、墙面以及地面的处理一般比较简单。顶面用往往引用传统样式的软天花、藻井和轩顶,墙面一般用木框划分出雕刻饰画的门窗结构,地面较常采用小条砖、乱石地、石板等铺砌来传递中式意味。简化后的中式家具、字画、古玩等装饰品,使用得恰到好处则能引人入胜。
3.3设计理念
中式风格的设计理念和设计内涵,可以概括地从“精、美、情、礼”四个方面来表现。
第一,精。“精”,外化了中华餐饮文化的内在品质。精致的餐饮空间设计文化要求设计者必须从客户的心理和生理层次来进行考虑和设计,注重细节品质和格调品味,在小处彰显人文关怀,在大处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书法字体竹木雕制的特色菜单、精雕细琢的红木栏杆、纵横千里的中国山水画卷、高高挂起的大红灯笼……无一不匠心独运,体现出典型的中国韵味。
第二,美。“美”,体现了中华餐饮文化的审美特征。餐饮空间设计所营造的用餐气氛应当与该店饮食特色相符,引人注目,使人印象深刻,并给人带来愉悦的审美感受和精神享受。例如:川菜馆子以麻辣口味为主,一般空间设计活泼明快,红红火火,带有浓郁的巴蜀特色;而东北馆子的空间设计一般以浑厚古拙来体现东关风情,再加上一些东北特色元素,如大红花布、热炕头……
第四,礼。“礼”,规范了中华餐饮文化的饮食活动。“礼”是一种约束,一种秩序,更是一种内在的伦理精神。餐饮空间设计中但凡涉及中式元素,一定会遵循这种“礼”的精神。餐厅玄关处要避免直接从门口看到客人,有避煞之意;包间名称一般要取得吉祥雅致,朗朗上口,生活中以花卉名称与词牌名为多;上座后面的背景要布置得更为隆重,以示尊重。
4结语
中式风格餐饮空间的设计不是用餐空间内各种中国传统元素的简单堆叠,而是在将传统元素和现代元素进行创意性结合后营造的有机整体。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设计领域越来越重视中国传统元素和中式风格的运用。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中国传统元素在中国餐饮空间设计中的作用都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将成为中国餐饮文化走向世界的关键媒介。
参考文献:
[1]朱广宇.中国传统建筑室内装饰艺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黄滢,马勇,贾方.宴遇餐饮空间[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3]蒋霞.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家居空间设计中的运用[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0.
[4]王雪林.中国古典装饰元素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1.
[5]戴力农.中国风、从传统到现代的中国室内设计[M].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摘要:如何很好地做到共性与个性的统一,通过创造性的个性反映其艺术共性,这是装潢设计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装潢艺术的设计理念
(一)实用性
装潢设计属于现代设计范畴。据有关专家研究,将现代设计划分为产品设计、环境设计和视觉设计。而装潢设计在这三大类设计中均有其重要的位置。现代设计又与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等,共同构成实用艺术。因此,实用性乃是其题中应有之义。这就要求装潢设计首先要充分注意到不同人对不同被装潢物的不同实际需求。从总体上说,建筑艺术的主要-功能是避雨遮风,为人们提供舒适方便的室内空间场所。但不同的建筑类型,具有各自不同的使用目的,因而其具体实用性也就各不相同。例如,住宅楼的实用性主要是适宜人们日常的起居生活;剧院的实用性主要是保证观众充分欣赏演出;陵墓、纪念堂的实用性则主要是创造庄严肃穆的气氛。为了充分体现出装潢设计的实用性,就要力戒单纯片面地追险猎奇,防止浮华不实与奢侈浪费。
(二)美观性
装潢设计的美观性作为表现性空间艺术的重要审美特征,并不注重模仿客观事物的再现性,而是注重某种朦胧抽象的情调和意味,正如英国现代著名美学家克莱夫·贝尔所说:“这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也就是用色彩、线条、造型、图案等外部形式,来表达体现出一定的情绪、气氛、格调、意味。所谓“意味”,实际上就是一种朦胧宽泛的情绪或情感,也就是要表现出设计者的情感、风格和美学追求。
作为形式美,装潢设计的美观性,既包括色彩、线条、造型、图案等因素,又包括对称均衡、多样统一等形式法则。美观性既产生于形式美本身,又产生于形式美整体和各个部分之间的协调。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美观性的追求应与安全环保性相统一,绝不可以单纯为了美而危及到安全与环保。因此装潢设计者一是要牢固树立“安全与环保第一”的设计理念。
(三)民族性
二、中国文化对装潢艺术的影晌
设计离不开庞大的哲学思想,离不开悠远的民族传统,离不开当今文化的发展。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要素,每一个中国人所受的教育均以这三大要素为基础。倘若对这些基本思想缺乏深入了解,却试图透过设计来传递这种思想,那么这类设计作品将无任何价值可言。如香港著名设计师靳埭强的作品就具有庞大的东方哲学思想和浓厚的东方文化色彩。他的构图结构稳健、画面清丽,对于留白处理及和谐比例有着很深的造诣。作品色泽时而欢悦、时而雅致。立意隽永丽充满禅机。
2014春夏设计亮点
首先,此次新品中款式设计更加细致,颜色搭配更具活力。从设计上来看,2014春夏新品较往常更加简洁、细致,具有线条感、真实感,在黑白的基础色调上,更多地融入了当季的流行色彩,比如海蓝、祖母绿等,赋予了产品更多的活力。
其次,系列组合更加合理,故事主题更具内涵。2014年春夏产品除了一如既往地延续了TEDELON品牌“大气、雅致”的风格外,更多地体现了产品的故事主题内涵,各系列在结构上采用了并列的概念,以有意义的数字来引起消费者的兴趣。比如,567代表是周五、周六和周日,925代表9To(2)5,简单明了的数字形象地展现了各个系列的内涵。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季产品中,设计师们围绕时尚流行元素,别具一格地开发出了四个小故事主题:“温莎领”、“拯救地球”、“户外活动”和“星期五”。
最后,初步开发了太子龙的专属面料,手感更加舒适。纵观世界大牌,凡是能在服装界有所成就的品牌,无一不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它们都有一款让人们认可的面料,而开发出一款独一无二的面料一直是TEDELON品牌努力的方向。在太子龙的2014年春夏产品中,设计师们根据流行趋势,采用了化纤混纺的轻质面料,它剔除了以往天然纤维为主的棉麻混纺面料易皱的致命弱点,质感更轻便,面料更舒适。
立足现今做长久品牌
对于一个品牌而言,它最大的靠山莫过于消费者的信赖,假若一个品牌想要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那么它就必须立足消费者,做到“有口皆碑”,因此,一个长久的品牌,就需要常常立足现今。
TEDELON作为中国男装行业的佼佼者,为抓住消费者的需求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蜕变,最终成为了国内男装时尚流行趋势的引领者。
让世界责任起来
TEDELON男装,从初生之日起,便一直试图通过产品展现东方文化的含蓄内敛和东方境界的儒雅大气,一直致力于研发TEDELON自己独一无二的面料,似乎这也是长久以来困扰中国男装行业的难题。面对这一点,TEDELON以“改变自己,雅致人生”为设计理念,摒弃现代时尚潮流中繁杂的设计手法,讲究细节的巧妙点缀,追求和谐自然的色彩搭配,希冀能够将男人儒雅的气度风貌表现得淋漓尽致,并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合于时尚潮流中。
此外,太子龙董事长王培火明确指出,TEDELON需要有能够承载品牌品质的面料,大力开发独属于TEDELON的面料也一直是所有太子龙人的梦想。经过一代又一代太子龙人的努力,在2014年春夏新品中我们终于看到了专属面料。在保证产品品质的基础上,太子龙不断融合时尚品牌的概念,并紧随当季国际时尚潮流的步伐,打造出独具风格、时尚潮流的全新款式,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不同需求。
关键词:无牌胜有牌“无”设计中有设计
中图分类号:J813.1
“无印良品(MUJI)”创始于日本,其本意是“没有商标与优质”。虽然极力淡化品牌意识,但它遵循统一设计理念所生产出来的产品无不诠释着“无印良品”的品牌形象,它所倡导的自然、简约、质朴的生活方式也大受品位人士推崇。
一、无牌胜有牌
“以小见大,无中生有”是道家的精髓。《老子》中说“天下万物生於有,有生於无”,在无印良品的理念中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无牌胜有牌。
这种不要品牌的做法,却使得在日本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假如有人看到一个没有商标的用品就会预测,“这是无印良品吗?”由此,无印良品巧妙地实现了最大程度的品牌差异化:世界被人为地分成了两极,一极是所有的品牌,而另一极就只有无印良品。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刻意追求低调反而成为著名世界的“NoBrand”(无品牌),达到了“无牌胜有牌”的境界。它已经超脱了商品品牌的局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品牌,这也是品牌发展的最高境界。三流的品牌卖产品,二流的品牌既卖产品又卖服务,而真正一流的品牌却是在贩卖着一种生活方式。
二、“无”设计中有设计
“通过尽可能简单的设计,创造出适用于各种生活环境及任何人群的东西,让18岁的小单身和60多岁的老夫妇都觉得‘这个挺好’,”原研哉曾说:“这就是无印良品的质量。”这种理念指导下的产品外形单调,与时尚和潮流无关,无印良品一度被称作“无设计”。但使用者从中却发现了日常生活中无形的舒适,越来越多的人从而认识到什么才是设计的本质。
结语:
关键词:装潢艺术理念中国文化
中国联通公司的标志设计,符合人们对吉祥如意的心理期待。标志中的“中国红”是蕴含着中国人几千年情结的颜色。无形中又增加了企业形象的亲和力,进一步拉近了与观者的距离;“同心结”图案中的四个方形有四通八达、事事如意之意,六个圆形有路路相通、处处顺畅之意;标志中的十个空穴则有圆圆满满、十全十美之意。无论从对称性还是偶数的讲究来说,该图案都洋溢着古老东方民族流传已久的吉祥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