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外观设计简单来说是产品设计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产品设计需要着重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对产品外观进行针对性设计,从而以视觉化的形式将产品的基本信息、功能以及理念充分表达出来。产品外观设计本身具有一定的工业实用性,同时又需要凸显外观设计应具备的美感,在实际进行外观设计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产品外观造型、图案、颜色、纹理等诸多因素,将和综合在一起,与此同时,还需要做好设计材质、色彩、肌理的选择,在满足产品实用性需求的同时,从而有效降低产品设计成本。[1]
二、产品外观设计成本控制原则
(二)跟随性原则。在产品外观设计成本控制过程中,还应遵循跟随性原则,所谓跟随性,简单来说就是要跟随产品功能,要求产品外观设计应与产品功能性保持协调统一,借助外观造型,引导产品功能实现,从而带给用户更舒适的产品使用体验,这对产品外观设计成本控制也有着积极影响。以可口可乐瓶身设计为例,在最初可口可乐瓶身外观设计时,采用了直壁的哈钦森瓶,但这种瓶子毫无特点,且很容易被仿制,导致产品外观设计背后商业价值流失,容易出现盗版可口可乐。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设计师从可可豆荚外形获得灵感,选择了将可口可乐瓶身设计成类似可可豆荚的曲线形状,使得瓶身中部圆润,下部采用可可豆荚脊形纹进行外观装饰,不仅便于消费者抓握瓶身,同时还彰显了可口可乐产品时尚、动感定位,在后续进行可口可乐瓶身外观设计改良过程中,又融入了女性身体黄金比例和曲线,瓶身中上部仍操持原本的圆润外观造型,而在下部则将可可豆荚脊形纹换成了凸点纹,使得产品抓握更加稳定。
【摘要】通过对我国轻工业近几年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认为轻工产品做好产品外观造型设计工作十分重要。基于这一设计工作对其进行研究,以LED导向灯箱为例作一阐述。
【关键词】工业设计;轻工产品;外观造型设计;LED导向灯箱
在20世纪以前,国外工业企业就对轻工产品的外观造型设计进行了深度研究,并具有了良好进展,轻工产品摆脱了单一化,类型越来越丰富。如今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深入,我国也对外国的这一做法进行借鉴,同时对我国的轻工业中工业设计工作提高了重视程度。
轻工产品工业设计的关键是外观造型设计,但是就我国当前的实际状况来看,仍有不少企业在轻工产品外观造型设计方面还保持着传统理念,他们认为对产品进行外观设计,单纯只是利用花哨以博得消费者的注意力,根本没有任何实质性作用。曾有学者对消费者的购买趋向与行为进行了研究,发现这样一种状况:消费者在进行工业产品购买时往往对产品质量和价格极其重视,而对外观并没有多大重视。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导致消费者这一购买行为习惯的主要原因是很多企业对工业设计的重视程度不够,当然这并不是要抛弃质量,而是应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产品的造型设计。必须认识到这一问题,并积极开展设计研究,对工业设计加强重视,以此来推进我国轻工业的顺利发展,如下将通过LED导向灯箱这一轻工产品进行分析研究。
2轻工产品LED导向灯箱外观造型设计工作现状及策略
2.1企业应树立正确的工业设计思想。若想提高LED导向灯箱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单纯依靠产品的功能性远远不够,还需要注重其工业设计,包括产品形象、品牌形象和企业形象。而产品形象就是指LED导向灯箱外观,工业设计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对此企业必须要制定出较为正确独特的设计指导思想,只有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在市场中才能获得稳固地位和发展。此外,工业设计的初衷是为人服务,只有企业自身重视起轻工产品的设计工作,才能使人们的消费观念得以改变。比如若想LED导向灯箱具有独特创新的造型外观[1],那么企业在工业设计上首先必须达到创新,具有独特的设计思想[2],这将引起市场一大风潮,同时也有利于企业取得市场领先地位。以苏州吴江北库LED导向灯箱研究中心为例,从成立RD研发部门以来,就秉着独特的设计指导思想,在保证产品功能的同时加强产品外观设计,使得产品造型越来越趋于多样化发展,从整体上提高了产品带给消费者的视觉感受,不仅激发了消费者的购买意向,而且还塑造了企业的产品形象、品牌形象以及企业形象。
关键词:设计心理学;色彩设计;外观设计;应用探究
过去,人们注重对产品的感官体验,也就是看重产品的外观与色彩。而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提升,越来越注重心理上的享受,对产品的体验渐渐从外观、色彩方面转移到心理上的感受。因此,产品的设计开始从设计心理学角度出发,充分认识到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基于消费者的心理感受,改进与完善产品的外观设计与色彩设计,达到十分完美的设计效果,以达到消费者的心理与感官满足。
1设计心理学的概念
2基于设计心理学的产品外观设计
[摘要]农业机械外观设计方法研究对农业机械产品质量提高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现代农业机械外观设计理念、多种学科交叉设计方法,设计方法实现条件的手段,明确现代科学技术是农业机械外观设计方法实现的重要前提,详尽研究外观设计、造型设计、色彩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及综合验证等外观设计具体方法,对某联合收获机进行实证应用研究,阐明农业机械外观设计方法研究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农业机械;外观设计方法;实证研究
1农业机械外观设计理念与现状
2农业机械外观设计方法实现条件
一是科学技术条件。现代科技开辟新生产的发展领域并产生新生产手段和新工艺。计算机智能提高了产品质量和效率,设计方法也从最初的传统手绘方法发展为如CAD和Pro/E等多操作软件、多表现形式的设计结果,为实现农业机械外观设计表现方法提供重要条件[2-3]。二是造型美学条件。运用形态、色彩等造型元素结合恰当设计方法手段,利用不同材料和工艺,创作出具有美感效果和实用功能的农业机械实体造型。造型美学法则是农机外观设计表现方法的重要衡量条件。三是经济环境条件。一是市场环境,农业机械外观设计方法实现的根本原因,在于对该产品的社会需求。企业设计、研发、制造和营销其产品最终必须得到市场承认以满足市场不同需要。二是研究的经济条件,产品外观设计方法的实现,在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企业必须具有雄厚资金以及高水平设计人员才能进行创新设计[11-12]。四是社会文化条件。社会文化背景深刻影响着设计者设计思维,以及对产品造型设计的理解。不同造型需求是由不同国家、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因素决定的,设计者以本民族社会教育水平为基础,从自身文化素养中寻找原创灵感,并将企业或地域特有的语言符号通过产品具象化。
3农业机械外观设计方法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服装由最初的生存必需品演化为传递审美、时尚、价值观念的载体。现代服装运用各种传统和创新的元素,将造型、图案、色彩进行组合,缔造出各式各样、充分满足人们表达情感和个性需求的服饰,其精神价值甚至超越了其作为商品的经济价值。服装设计是设计者智力活动的成果,无疑应受到知识产权法的保护。对于具有较强审美价值、达到作品独创性要求的服装设计,可作为美术作品获得著作权法的保护。而对于兼具美观和实用性、适于用工业方法重复生产的服装,若其艺术性达不到美术作品的要求,则可获得外观设计专利的保护。
一、服装与外观设计制度的渊源
二、外观设计的保护对象
作者:王成宇许世虎单位:重庆邮电大学重庆大学艺术学院
重庆作为传统的重工业城市,尽管不少传统工业相继转型,但深厚的工业底子奠定了重庆今天的工业发展规模,在重庆各个区县都相继由当地政府牵头建立的工业园区,例如双桥区工业园,西永电子工业园等等,每个园区都有各类工业产品生产厂,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市场,也愿意对产品的外观进行改造,但由于小型企业较多,没有过多资金投入到设计中。而高校工业设计专业缺乏实践机会,学生对小型工业产品的设计练习相较于汽车设计与摩托车设计更易入手。目前,很多工业设计专业都苦于无法与大型企业联手进行产学研的合作,尤其艺术院校的工业设计专业,相较于理工科院校,他们强于产品外观设计,而对于产品功能原理的设计理解却是非常欠缺,各大型企业不愿也无法与该类院校深入合作,致使工业设计学生实践能力低,无法适应以后工作要求,而企业也无法招聘到优秀人才。改变此现状,只有从学校自身特点入手,根据自身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开发特色专业。在这样的前提下可以寻找如下路径:
同时,在教学方法上,改变以往的单一学习模式变为多维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研发创新型产品,并为学生开辟研发专利产品的渠道和路径,采用激励性的学习方法,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在实践中,尽快领悟到工业设计的核心和内涵。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宏观、整体和系统的角度去认识设计和进行创新。激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提问,使他们把所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同时也让他们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要有效的把知识学习和社会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让学习具有丰富内涵、富有创新和启发性。
如何培养向企业输送适宜的设计人才是高校工业设计教育必须面对的紧迫问题,加强高校与企业的联系,努力提高学生的设计水平和实际运用能力是改善就业现状和为企业提供优秀的设计人才的必由之路。
摘要: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地理学专利案例资源的创新效益不断提升,如何使其服务于地理实践教学与科技创新教育已是新课程改革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通过对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案例融合实践教学模式的运用进行分析,提出以地理学专利为载体的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策略.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地理学专利案例教学对于中学地理核心素养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专利案例;科技创新;核心素养;中学地理
0引言
师范院校地理科学专业作为师范生创新教育的重要载体,承担着创造地理知识的核心功能,如何对师范生进行知识产权与科技创新教育已是课程改革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也是地理教学研究的热点.随着科技创新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等院校专利拥有量大幅增加,实现专利产学研之间的联系与互动,已引起教育教学工作者的重视.AssessmentoftechnologicalcapabilityinscienceindustrylinkageinChinabypatentdatabase等论文[1-3]和《物联网的触点——RFID技术及专利的案例应用》等著作[4-6],从不同学科和视角,系统阐述了专利案例在高等院校创新教育与课程改革中的应用及科技人才培养问题,为地理学实践教学引入专利案例指明了方向.笔者发明了“旅游智能地图”等地理教具专利[7-9]、“包装袋(云丹硒锌生态米)”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系列专利[10-11],将其作为案例资源,应用于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师范生科技创新能力与发展地理核心素养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如何运用地理学理论与方法,开发专利案例资源,直接服务于实践教学与科技创新教育,将是一个全新的科学问题,亟待开拓与系统研究.
1专利设计融合实践教学模式的案例分析
1.1融合课程实践内容的专利案例分析
作者:李伟湛杨先英单位:重庆交通大学
外观造型的系列感(series)框架式结构在各类产品开发设计中的应用对其外观风格颇有影响,如在系列化产品的开发设计中,采用统一的框架式结构可塑造出外观造型相似的系列化产品风格特征。根据不同人群定位、功能定位等要求,更换局部模块以形成不同功能产品,而整体结构保持着相对稳定和独立性,进而保持产品的系列化风格。图3所示为电子产品外观夹边设计[2],此结构方式的采用使其在外观上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视觉分割效果,使产品显得更精致和纤薄。Iphone4手机也采用了这种设计方法,根据不同功能需求更换上盖模块,中框结构和下盖可以保持不变,可获得视觉效果不同的系列产品。图4所示的IBM服务器机柜整体设计也采用了框架式结构,外壳与内部零件模块可根据功能需要进行选择性装配。这样的设计方式可实现只更换前面板和内部模块,形成不同功能产品系列[3]。
可控性(controllability)基于框架式结构的产品开发设计流程可控性好、风险低,通过对功能布局、整体结构和框架结构等几个关键环节的质量控制,可确定整体结构形式,后期设计研发过程中可变因素少,大大降低了设计风险。特别是在产品升级与更新时,框架式结构可减少产品零件的定制数量,简化研发流程,进而提高对产品功能品质和工艺的控制性。使用过程中,如果哪个部件出现问题,即可更换或者局部改良,不影响其他零/部件的使用。
拓展性(extending)大型机床产品的系列延续性对于品牌产品的战略发展尤其重要。单一的产品系列可能导致片面的市场格局,在稳定产品品质的基础上可根据市场细分,基于同一平台拓展出不同功能定位的产品,这一策略在大众、标致等汽车的车型工程开发中尤为常见。框架式结构形式有助于功能的模块化定义,对于影响终端界面的模块可进行更新换代,而共用的基础部分保持不变,即可根据产品的系列化定位进行基于平台架构的不同功能组合延展,在不增加太多成本的基础上实现不同产品系列的拓展,因此具有较好的产品拓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