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事——孟子,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Mr丶南岛笔录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孟子生于邹国(今山东邹城),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又一代表人物,被后人称为“亚圣”,其早年的成长教育是在其母亲的悉心调教下完成的。
公元前358年,孟子拜孔子弟子子思为师,潜心学习。
公元前343年,孟子思想体系已日臻完善,于是他便开始在家乡设馆授徒。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他认为好人和坏人的出现,主要是由于社会的影响。他把人比成山木,他说:山上的树本来是繁茂的,仅仅是因为它接近都市,人们不断地对它进行砍伐,牛羊也践踏不已,于是便长得不成样子了。能说这些树木原来不美吗?人也是这样,本来有善良的品性,但不断被摧残,得不到发扬,最后变得同禽兽差不多,能说人的本性原来就是这样的吗?
“民贵君轻”是孟子的核心思想。他认为“得其民者,得天下;失其民者,失天下。”在君臣关系上,孟子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心腹;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他认为杀死暴虐的国君,等于杀死一个凶残的屠夫,不是什么“弑君”;他认为君王在用人时,应该尊重人民群众的意见。孟子是历史上第一个在理论和实践上提出“谏君”的人,他认为君王肯定也会犯错误,历史上凡有作为的君王,大都注意纳谏,深谙君民共生的道理,而正直的名臣,也敢于在君王面前直谏。
孟子具有深刻的一统思想。他认为春秋无义战,那些杀人的所谓善战者,应该被处以最重的刑罚;搞合纵、连横的人,也应该问罪。有一次魏襄王问他,天下怎样才能安定,孟子说:“定于一。”就是说国家只要统一了,才可以长治久安。他极力贬低战争的功用,提出了“以德服人”、“仁者无敌于天下”的理论。孟子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心。他说,如果施仁政于民,百姓就会为君而战,虽徒手亦可挡坚兵利甲。孟子强调“义重于利”,有伤于义的赐予,虽死不受。
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是“王道”。孟子说:“仁者,人也;仁,人心也。”他曾当着齐宣王的面揭露说:“现在给老百姓的田产,上不能奉养父母,下不能养活妻子,好年成时终年劳动也不得温饱,灾荒之年只有死路一条。”他告诫魏惠王说:“与民以生之道,自可得民心,国亦可强也。”他认为,统治者要想得到天下,办法在于得民,得民的关键在于赢得人心。孟子所说的王道,最主要的就是给予人民产业,轻摇赋税,轻刑罚。
但是,鉴于当时的形势和时代背景,孟子的学说只能是徒劳。那个时候,各国都积极准备战争,秦国任用商鞅,国富兵强;楚国、魏国任命吴起,接连打败敌国;齐国起用孙膑和田忌,成了一大强国。各国合纵、连横斗争异常激烈,所以孟子的思想在当时根本不可能被接受。可是,孟子的这种政治谋略,却为后来许多帝王施行,带来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唐太宗李世民就是典型的例子: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李世民强调治国谋略,重视“保民而王”的主张。实行一些百姓拥戴的政策,缓和了社会矛盾,生产力得到发展,出现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着说明了孟子“保民而王”的政治谋略在历史上是存在积极意义的,其影响也是深刻的。
孟子的“王道”与“民本”思想里来被儒生尊崇,亦成为许多有道王者治国的根据。《孟子》行文流畅,辩论技法高超,气势磅礴,为后来散文家推崇。
孟子没有孔子名气那么大,但是孟子非常可爱,在《史记》上讲孟子“名孟柯,邹人也。”
孟子最有名的故事,首先肯定是“孟母三迁”。这个故事,给中国的传统文化打下了一个买学区房的基础。就是到今天,父母们都折腾要给孩子找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就是从孟子这来的。
当然孟子留给我们最重要的东西是大丈夫气概,他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读孟子和读孔子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感觉。孔子是“望之俨然,即之也温”的一个人,他相对表温和,比较中庸。孟子是敢跟任何人吵架的人。孟子曾经非常自我解释地讲过一次:他说“予岂好辩哉”,我难道是喜欢跟人辩论吗,我是“不得已也”。
孟子为什么不得以,老要跟别人辩论呢?大家要知道,儒家在孔子去世以后已经陷入低谷了。那个时候全天下最重要的言论,一方面是杨朱,一方面是墨翟,就是天下不归于杨,便归于墨。大家都去追逐名利,所以整个社会陷入到纷争、混乱当中。
所以在这个时候,如果没有孟子这样一个人挺身而出,然后用“舍我其谁”的态度跟所有人展开激烈的辩论,去弘扬儒家的仁义精神,去宣扬他所倡导的这种仁治的大同社会的理想,那很有可能儒家就被埋没在了春秋战国的乱世当中。所以孟子是儒家非常重要的一个支柱。
因为《孟子》很早就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所以实际上西方人会认为《孟子》是中国民主思想的萌芽。他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就是如果一个国君昏庸,那么老百姓是可以推翻他的,这在朱元璋看来是大逆不道的。从明清以后,读《孟子》的人越来越少,直到最近国学热起来,大家才又重新开始捡起“四书五经”开始读,《孟子》才跟着《论语》一起被大家所认识。
这次我们打算把《孟子》从头到尾逐字逐句地解释给大家听,你会觉得特别有意思。而且这里面有很多让你觉得非常熟悉的成语,比如说仁者无敌、五十步笑百步、揠苗助长、出尔反尔、一曝十寒、杯水车薪,这些词全部都是出自于《孟子》。
孟子和其他大家的一个区别就在于:
孟子总能把深刻的道理,包装成有趣的故事,力争让听者自明。
所以我们在读《孟子》时,就像在读一本有趣的故事书,生动活泼。
为什么孟子的思想,今天依然值得我们一读再读?
面对大千世界的诱惑,谁都忍不住驻足徘徊。
可孟子说:“我四十岁起就不动心了。”
他告诉我们:心中有一套为人处事的准则(志),才能不受恐惧、疑惑的干扰而动心。
所以,面对诱惑时,当人生处于岔路口,不知如何选择方向时,不妨想想自己的原则。
养育子女,怎样帮助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孟子说:“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故曰:‘持其志,无暴其气。’”
其实,那些不愿意早起读书,总是想夜里玩游戏的孩子,都是因为志气不足。
一个孩子没有志气,学习自然不好。因为他不知道为谁而学,不懂得为什么而学。
一个人不立志,就会自由散漫、懈怠无序,从而心浮气躁。
因此,父母应该从小问孩子一个问题:你长大后想做什么?
越早确立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志向,孩子也会越奋进。
由此可见,孟子的思想对今天的我们来说,依然不过时。
林语堂曾说过:
“现在青年人,应该多读《孟子》,常读《孟子》,年年再读《孟子》一遍。孟子一身都是英俊之气,与青年人之立志淬励功夫,是一种补剂。”
只有把《孟子》读懂、读透,才能真正吸收孟子的“英俊之气”,养成自己的“浩然正气”。
198元即享国学精粹
一顿火锅的价格
全方位读懂《孟子》全篇,了解春秋战国历史,扩展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如:井田制、奖励耕战、战国七雄到底打了哪些有名的仗,那些中小学必须要知道的历史知识,听《孟子》都能get!
读懂人性,了解性善论,修炼“仁义礼智”4种品德,留住与生俱来的善。
国学智慧“养生”法,教你修炼强大内心,养成浩然之气,进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然境界。
树立、稳定正确的价值观,想成功,先立志。
提高自我格局,理解我国人之为人的根基。中国人为啥讲究“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读懂了《孟子》,你就读懂了中国。
“五伦”学说,教你在家庭、朋友、职场等方面,活用经典,轻松应对人际关系。
带你看见不一样的孟子!他怼天怼地,内心却如此刚毅!
成语故事大揭秘!杯水车薪、一曝十寒、拔苗助长,想不到这些耳熟能详的成语都来自《孟子》。听《孟子》,变身中华成语小宝库!
↓更多人文、历史好课尽在澎湃好课↓
用金刚经的智慧指导美好生活|《费勇33堂金刚经修心课》
揭秘被误读的“千古淫书”|《刘心武讲解金瓶梅》
问诊苏东坡|《苏东坡给现代人的33个药方》
没有谁会比李小牧更了解霓虹背后的真实日本|《李小牧深喉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