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医学免疫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1.1一般资料
对象为我校护理专业2008级护理18班和19班为实验班(组),2008级护理20班和21班为对照班(组),实验组106人,对照组为l09人,两组学生间入学成绩、平时成绩、年龄结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2、教学效果评价
课程结束后,对实验组学生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发放调查问卷106份,收回l09份,调查结果见下表1;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病案分析及期末考试成绩,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3、分析与体会
免疫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体对抗原物质免疫应答理论及其方法学的生物医学科学,学科的内容抽象、更新快,与医学各学科的关系密切。免疫学与医学的任一学科结合即形成一门边缘学科,如与病理学结合为免疫病理学,与药理学结合为免疫药理学,与毒理学结合为免疫毒理学,类似的诸如感染免疫学、临床免疫学、肿瘤免疫学、移植免疫学、血液免疫学、放射免疫学、神经免疫学、生殖免疫学,免疫学本身也已派生出许多分支学科,如免疫生物学、免疫遗传学、免疫化学、免疫生态学等[1,2],免疫学技术作为一种方法学对医学科学研究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抓住这些特点,最大限度地激发同学的创新意识与创造灵感,使他们能把这些意识和灵感带到即将或正在开展的科研工作之中。免疫学作为飞速发展的机能学科,其自身特点是理论深奥,机理复杂,专业知识横向面广、纵向面深,相互交错形成复杂的网络知识结构。专业理论通常是概念中富含概念,用定义来解释定义,抽象难懂不易理解。要想教好免疫学,核心是要解决好学生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一旦学生的学习思路跟不上或出现思维上的误区,必然导致学生产生对免疫学学习的惰性心理,使免疫学教学无法顺利进行。
从本次问卷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93.10%的学生认为对课堂知识的理解能力有提高,94.8%学生认为对问题的分析综合能力有提高;认为对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占98.3%,认为对沟通能力和对自学能力分别为93.1%和96.5%。实验组病案分析成绩77.22±9.01,期末考试成绩79.64±8.20;对照组则分别为73.03±11.84和76.59±7.39,统计学有明显差异。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暴露思维过程教学方法是一条可行之路,值得深入探讨。
1)暴露教师的思维体现在:
①转变教学观念,综合实际情况分析学好教材。将免疫学知识、理论与临床实际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对现代免疫学新进展、尤其是分子免疫学内容要适当的加入,学习新的免疫学知识。
②全面分析教材特点,用好教材。由于各个版本的教材都各具特色,因此,在教学中应以一本为主,其他的教材可作为资料,在备课时作为参考。
③在现有普通高等教育的基础上拓宽知识面,加强素质教育,培养自学能力,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结合实际,使学生更容易接受。
④根据标准,理清概念,适当拓展教材的内的研究以优化教学设计,丰富教学内容,扩大学生视野。明确疾病的概念,利于同学掌握、理解和应用。
⑤部分内容过多、过细,少部分内容较偏、较难。因此,教学中应删繁就简、概括归纳,在复习回顾的基础上,重点讲授重要的基础理论,加强学生基本技能训练的力度和基础理论服务临床免疫学的力度。总之,教学内容的深度、难度必须做到既把握教学大纲要求,又要适合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水平的接受能力,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否则会降低他们的学习兴趣,影响学习效果。
2)学生思维暴露体现: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激学生学习兴趣。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关键教师本身要转变观念,积极倡导探究性学习方,给学生提供各种机会和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平台。
①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和创造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情景,诱导学生产生猜想,提出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良性思维,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习有了兴趣,教学过程就有了动力及活力,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师生初次见面的第一堂课上,教师留给学生的印象十分重要,应该把该门课的学科性质、重点内容、教学目的等讲清楚。其中,应特别向学生强调学习这门课程后会有什么收获,这一点对成教学生尤为重要。
②在教学中还可运用类比法,设定情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在讲解免疫的三大功能时,笔者设置了这样的情景:将免疫系统比喻为国家的国防体系维护国家的和平与安宁,如免疫防御――军队的作用,阻挡外敌入侵或把入侵者消灭并赶出国门;将现实生活中的常识用于解释看不见摸不着的免疫理论,形象生动,通俗易懂,课堂气氛也很活跃轻松,消除了学生听说免疫学难学而产生的畏惧心理。新课导入是教学过程的起始环节,它的一个重要艺术特征就是引起学生兴趣,富有艺术性的导入,可以诱发学生的期待心理,唤起学生的注意心理,激发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新的教学情境。
③设计合理教学模式。
1.1一般资料
2012年10月—2013年10月,选取我院儿科门诊收治的稳定期轻中度过敏性哮喘病儿62例.过敏性哮喘诊断参照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08年修订)[1]的诊断与分度标准.入选条件:①年龄5~14岁;②有典型的常年性支气管哮喘病史,伴或不伴变应性鼻炎;③经体外过敏原检测,均对户尘螨和粉尘螨过敏,其特异性IgE为Ⅲ~Ⅵ级;④稳定期轻中度病儿;⑤4周内未使用过全身性糖皮质激素,1周内未吸入糖皮质激素.排除标准:①患免疫性疾病或心血管病病儿;②重度哮喘病儿;③曾进行过脱敏治疗的病儿;④患其他变应性疾病病儿.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男15例,女17例;年龄5~12岁,平均年龄(7.6±1.8)岁.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5~14岁,平均年龄(7.9±2.4)岁.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按常规进行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粉尘螨滴剂(畅迪,浙江我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60012)舌下含服(将粉尘螨滴剂滴于舌下,含1~3min后吞咽).该滴剂按浓度不同分为1~4号(粉尘螨变应原活性蛋白浓度分别为1、10、100、333mg/L),1、2、3号分别服用1周,从1号开始,共3周,每周第1~7天用量分别为1、2、3、4、6、8、10滴;从第4周开始服用4号,每天3滴,直到满1年.
1.3检测指标及方法
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年后采集病儿静脉血,提取血清.应用UniCAP100仪器,采用荧光酶联免疫法定量检测治疗前后血清总IgE(TIgE)、户尘螨SIgG4、粉尘螨SIgG4及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的水平.
1.4统计学处理
2结果
2.1组内比较
治疗组病儿治疗前后血清TIgE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户尘螨SIgG4和粉尘螨SIgG4水平升高,ECP水平下降,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78~12.707,P<0.05).对照组病儿治疗前后血清上述指标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组间比较治疗前两组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户尘螨SIgG4、粉尘螨SIgG4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t=6.060、5.582,P<0.05),而ECP和TIgE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
3讨论
从本文表1、2所示,410例中有233例发生了鼻骨骨折,是鼻面部骨折多发部位,这可能与鼻骨与上颌骨额突、上颌窦壁、泪骨、额骨鼻部以及眶内侧壁等相邻,共同构成外鼻的骨性支架,尤其是鼻骨骨质薄弱且突出于颜面部平面这一解剖特点有关。其中发生双侧鼻骨骨折119例,约占鼻骨骨折人数的一半。此外,鼻骨骨折常伴发鼻面部其他骨骨折(表2),其中,有126例发生鼻骨合并上颌骨骨折,占鼻骨合并其他骨骨折人数(142例)的88.7%,该结果与曲永惠等的研究结果(鼻骨伴发上颌骨骨折者最多,约占86%)相符。另有74例合并鼻中隔骨折,占鼻骨骨折总数的31.8%。
2上颌骨骨折
本文统计有169例发生了上颌骨骨折,其中82.2%(139例)为上颌骨合并其他骨骨折,以上颌骨合并鼻骨骨折者(105例,占62.1%)最多见。上颌骨共有203处骨折,163处发生于上颌骨额突,占80.3%,这与严治等[2]报道的外伤造成鼻骨合并上颌骨额突骨折最多见的结果一致;其中有108处发生于左侧上颌骨额突,占上颌骨额突骨折总数的66.3%,与靳海涛等[3]统计22例上颌骨额突骨折中左侧骨折占多数(63.3%)、刘军等统计146例上颌骨额突骨折也以左侧骨折占多数的结果一致。上颌骨额突位于上颌骨的上端,斜向上内借结缔组织与鼻骨外侧缘相连,与鼻骨共同构成鼻腔侧壁,因此当鼻部遭受外力打击时,常出现鼻骨、上颌骨额突合并骨折。由此提醒在鉴定鼻部损伤案例时,若发现有鼻骨或上颌骨额突骨折,应考虑到两者合并骨折的可能性。
3筛骨骨折
二、考核方式的探索
一般人认为,议论文写作是高中学生的主要练习方向,初中应只练习记叙文,而且在现在的学生教材中也只编选了一个单元的议论文,更是使一些人误以为初中训练议论文没什么必要。不过,我认为,从中考指导意见来看,加强初中与高中知识的衔接是一个大趋势,这其中也应包含议论文的训练。而且,一些同学容易受到记叙文的影响,把握不住文体特点,常写偏了题,或是文体杂糅。这也更说明初中开始议论文训练的必要。许多语文教师为提高学生的议论文写作能力付出了不少心血。下面就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实践,谈一下我在这方面的一点体会。
首先,我们得明确,议论文写作中的常见病有以下几点:
1.论点不明,模糊难辨。有的同学虽然明确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但在这之后却漫无边际地杂谈,所叙述的事例和所讲的道理不能很好的证明自己的观点,让人难辨其真正的论点。这便是主题不集中,论点不突出的表现。
2.论述详尽,偏离文体特点。议论文的记叙和记叙文的记叙是有区别的:议论文的记叙一般是概括表述的,作为事实论据论证论点,是为议论服务的,没有必要像记叙文那样详细展开、具体描写,更无需把“六要素”都交待清楚。
3.罗列事例,缺少分析。一些同学写议论文很容易犯的毛病是以叙代议,“观点加例子”。这样的议论文不能讲明观点,讲清道理,说服力也不强。
其次,要注意论证的一般结构、论证方法的多样性、事例的典型性、语言的严密性等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题目求新颖精当。
“一语为千万语所托命”(刘熙《艺概》)。题目是作品的窗口,犹如人的脸面,非常重要,有个新颖精当的题目,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题目怎样才能新颖?办法是:找“冷门”避熟套,翻新名言俗语。
古人讲求“善避”之法。避熟,避俗,自然能新人耳目。但古人同样提倡“善犯”,“作文者以善避为能,又以善犯为能”(清.毛宗岗《三国演义-读法》),即利用原来的基础、框架,进行翻新,改造。
题目求新,应先求精当,必须内容自然先发的结果。做到文如其题,题文相副。如不顾内容需要与否,一味在设题上故能玄虚,硬戴上一顶怪异的帽子,哗众取宠,近似“搞笑”,使人看了全文后,有上当被愚弄的感觉,那就不是出新,而是走到歧路上了。转贴于
2.见解求深刻独到。
文学所在认知上给人提供一些新的东西,使作品有较高的思想价值。这当然珍贵,但学生所见所知甚少。更多是阐述以有的常理。“明理之文,大要有二,曰:阐前人所已发,扩前人所未发”(清.刘熙载《艺概》)。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文明的传承,讲“常理”也是必要的,但讲常理须附丽于自己的独特的感受,营造出与别人不同的艺术境界,而且力求讲的比别人透彻一些,这样,常理才会“常讲常新”,得到大家的认可。
3.布局求和谐匀称。
作文的结构布局犹如人的身躯骨架,其高矮胖瘦均须适中,否则即有损美感。因此,作文要美,必须在结构上讲求和谐匀称。
中学生作文一般六百字左右,宜以小见大,言近旨远,尺水兴波。因此,题目切忌宽泛、笼统、概念化。所讲问题不宜于多而杂。否则,篇幅有限,面面俱到,说不清,讲不透,“贪多嚼不烂”,等于挖了一些“浅坑”,使作文看上去像一个头大身矮的“胖子”。反之,题目小一点,立意单纯集中,写起来收放自如,可以避免“矮胖”病。
要避免这种情况,就要注意对所引典故、事例,在不失其真的情况下,加以精细“打磨”,然后根据行文需要。“景碧裁红点缀匀”(元好问《论诗三百旨》),或“整引”,或“散引”,或“直引”,或“意引”,安排妥帖,这样凹凸不平的“乱石”就成了光滑平坦的“水磨石”了,又像盐粒入水,只觉咸味而不见盐粒,避免了板结涩顿。
4.语言求清俊畅达。
语言因人而异,可有多种风格,准确,精练,生动是共同的要求。清代文学家陈维松说唐代刘长卿的诗是“净如秋水滑如莺”,白居易描绘琵琶的音响是“大珠小珠落玉盘”,语言像没有半点泥沙的秋水那样清纯明澈,像莺啼那样流利和谐,像嘈嘈切切的弦音那样有韵味,该是多美的境界啊!
近年来,随着高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大量中等成绩的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由于高中课程的难度加大,不少学生很不适应,学习很吃力。语文学科中的文言文学习就是其中的困难之一。
从考试命题看,大多数地方,中考考纲明确规定,文言文阅读选材于课内,还要对考试篇目作出范围指定。这样,老师和学生在中考备考时,只要在平时已学的基础上,对有关篇目再进行一番“深加工”,便可“大功告成”。然而,高考文言文阅读选材于课外,测查涉及词法、句法等诸多方面,知识积累与能力检测并重,难度大得多。为了适应高考之需,争取“训练有素”,老师在平时考试命题时也得按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命题模式制题。这样,往往给刚进高中的学生“当头一棒”,大损信心。
二、析因:初高中对文言文学习的目标要求不同,学生知识积累欠缺,文言文阅读能力断层
知识要靠学习和积累,能力是长期训练而习得。具有权威性的课程评价标准和考试大纲对老师的施教和学生的学习有很强的导向作用。考什么教什么,考什么学什么。这几乎是大家不愿去医治的通病。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要求的不同,使得这两个阶段形成相对封闭的两个系统。因此,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也就出现了断层,很不适应高中学习。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淡化文言词法与文言句法知识教学。其“评价建议”中明确说明:“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中考考试大纲也有“古诗文不考察词法、句法”的要求,对文言虚词、词性活用与文言句式的考查也是借助句子翻译简单地作隐性考查。因此,初中的老师们在平时文言文阅读教学中虽不可避免地涉及一些语法知识,但随意性大,缺乏系统性,专项训练少或根本没有。城乡之间,不同学校,不同老师把握的尺度也不一样。学生升入高中后,缺少相应知识作铺垫,且能力水平参差不齐。
三、举措:“瞻前顾后”,前引后连,做好衔接
1.让学生转变学习观念
初中的考试评价“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选文源自课内。老师在考前复习中,都要对考试说明指定的课文作全方位多角度深入准备,学生按老师的指点去记忆和变通,几乎可以“百战不殆”。而高中的文言文学习要求高得多,重在积累与运用,“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重在课内得法、课外受益。考试选材于课外,更需要学生的知识积累与迁移运用能力。只有脚踏实地,步步夯实,才能从容应对。2.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温故而知新”,迁移与总结
例如必修(一)的《烛之武退秦师》中的“何厌之有”这一典型宾语前置句,就与初中(八年级)《陋室铭》中的“何陋之有”句式完全一样。在本单元《勾践灭吴》中,还有“何后之有”一例。在词法句法上,类似的例子大量存在。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获得新知,总结规律,前引后连,举一反三。
一是语法知识。由于初中“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所以语法知识在初中被淡化、弱化了。学生大多对实词、虚词、短语结构类型、句子成分知之甚少。而高中对实词含义、虚词用法、特殊句式的考查却是重点内容,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视情况对语法知识作适当补充。
二是文言文翻译的要求、原则和方法。教师要对翻译要求“信”、“达”、“雅”,翻译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含义,结合课文翻译的实例,逐一让学生领会,并按要求在学习实践中训练。“换”、“调”、“留”、“补”、“删”等翻译方法让学生熟练掌握、运用。磨刀不费砍柴工。要让学生在翻译上入格、规范。
三是词类活用现象和特殊句式的种类。这是既重要又繁难的知识点之一。教学中,既要让学生随文学习逐一掌握,又要复习巩固总结归纳,积零为整,形成知识体系。
四是高考目标要求。教学虽不只是为了考试,但要结合高考要求,以考促学。应让学生知晓文言文高考命题有哪些具体考点,测查形式怎样,不同层级的能力要求,应达到什么程度等,让学生学有针对性,有一个衡量尺度。
4.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高中文言文不论是平常学习还是考试,能力要素的考查是主要的。要在知识积累的同时注重能力训练。如读准句读,巧用注释,查阅工具书,迁移运用举一反三,比较分析与综合理解,归纳整理与反思总结,等等。
[关键词]艾滋病疫苗;文献计量;共引分析;信息可视化
[Keywords]AIDSvaccine;Bibliometricanalysis;Co-citationanalysis;Informationvisualization
1资料与方法
2.1艾滋病疫苗技术领域SCI论文的基本情况
从艾滋病疫苗技术SCI的数量情况来看,艾滋病疫苗技术论文是从1983年开始发表,截至2016年共发表SCI论文12560篇。从图1可以看出,全球天然艾滋病疫苗技术领域的SCI论文年发文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除近几年增长势头放缓,有小幅波动以外,增长趋势一直比较稳定。
2.2艾滋病疫苗技术领域SCI论文主要国家/地区分布
2011~2016年艾滋病疫苗技术领域的SCI论文国家/地区分布情况如图2所示。从图2中可以看出,2012~2016年艾滋病疫苗技g领域美国发表SCI论文为2147篇,数量最多,占总论文量的60.67%,是第2名英国发文量的5倍,中国大陆的论文数量以259篇位居第4,占总论文量的7.32%。
2.3艾滋病疫苗技术主要国家/地区的合作网络
2.4艾滋病疫苗技术领域前沿领域的识别
通过筛选集中艾滋病疫苗技术领域发表年份为2011~2016年的被引论文,共得到88492条记录。按其被引频次由高到低排序,选取前110篇(频次≥30次)作为高被引论文数据进行共引分析,形成110×110的原始共被引矩阵。利用标化公式测度文献之间的关联值对原始共被引矩阵进行处理[7],从而排除论文本身被引频次过高带来的偏倚,将处理后的原始矩阵信息导入到ThomsonDataAnalyzer软件(TDAversion3.0,Thom?鄄sonReutersCo.,NY)中,根据Ucinet软件可视化结果(高被引论文关系图,图4)并结合SPSS快速聚类以及专业知识分析、归纳,得到艾滋病疫苗技术研究前沿。
节点面积越大表示该国家论文数量越多,网络中两个节点联系的粗细代表两个国家的合作强度,线条越粗表示这两个国家的合作的论文数量越多,合作强度越大
方框代表高被引论文;方框大小代表论文被引频次,方框越大则被引频次越高;方框之间的连线代表两篇论文的共引强度,连线越粗则共引强度越大,方框中的序号与表1相对应(在使用Ucinet软件时,通过调节阈值可删除关联度较小的论文,故部分论文不显示在图中)
图4艾滋病疫苗技术领域高被引论文关系图
经分析共分为9个前沿领域,论文类簇共囊括了108篇核心论文(通过调节阈值删除部分论文),根据9个论文类簇,结合艾滋病疫苗技术专业知识对核心论文进行内容分析,进一步分析归纳得到艾滋病疫苗技术领域的研究前沿,见表1。
近年来艾滋病疫苗技术研究领域发展较为迅速,国际上参与研究的国家/地区众多,发文量呈现增长趋势。中国大陆艾滋病疫苗技术领域量位居世界第4,在发文量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在国际艾滋病疫苗技术合作来看,只与部分国家存在一定的合作关系,处于边缘地带。说明我国在艾滋病疫苗技术前沿领域的研究实力比较薄弱,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研究前沿1――HIV膜蛋白三聚体结构研究。代表论文:CrystalStructureofaSolubleCleavedHIV-1EnvelopeTrimer,被引频次:131次。HIV包膜蛋白(Env;gp160三聚体)是病毒粒子表面上的唯一抗原,也是目前疫苗设计的主要目标[8-9],而如何在跨膜区域形成的有序三聚体结构对于整个HIV包膜蛋白的结构稳定性非常重要[10]。
研究前沿2――HIV/AIDS动物模型研究。动物模型在HIV-1致病机制研究以及抗AIDS药物和疫苗研发中具有重要作用[11]。虽然SIV/SHIV猕猴模型与人AIDS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SIV/SHIV与HIV-1间的遗传差异较大,致使SIV/SHIV猕猴模型存在很多局限性。因此创建非人灵长类HIV/AIDS动物模型则是以后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12]。
研究前沿3――HIV-1膜蛋白基因研究。目前,艾滋病疫苗中和抗体的测定在HIV-1疫苗的保护性免疫应答[13]和提高免疫功能等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和实践,而采用编码HIV-1膜蛋白的基因制备的假病毒进行HIV中和抗体的测定已经成为各个研究机构主要使用的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14-15]。
研究前沿4――HIV/AIDS广泛中和抗体研究。中和抗体的产生是机体针对病毒感染的主要免疫应答,也是助力于研发有效艾滋病疫苗的基础。就艾滋病疫苗而言,诱导机体产生广泛有效的中和抗体在机体对抗HIV感染中起着尤其重要的作用[16]。
研究前沿5――HIV/AIDS免疫保护机制研究。重新建立机体免疫保护系统,最大程度激发机体的免疫反应,是研发艾滋病疫苗成败的关键,而如何构建有效的免疫策略正确认识和评价艾滋病疫苗将是以后艾滋病疫苗研发的难点[17]。
研究前沿6――HIV-1膜蛋白三聚体免疫应答研究。构建成熟膜蛋白三聚体分子是HIV疫苗研究的首要策略[18],HIV-1膜蛋白由于高度糖基化导致一些保守抗原表位被遮蔽,难以有效激活中和抗体,产生相应的免疫应答[19],也将会是以后艾滋病疫苗技术研究的热点。
研究前沿7――艾滋病天然免疫系统研究。机体天然免疫系统在HIV感染初期及急性感染期,由于机体尚未建立起获得性免疫反应,而此时天然免疫系统成为机体抵抗HIV感染的第一道防线,使HIV感染初期及急性感染期病毒载量明显降低。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也表明了天然免疫系统在抗HIV方面发挥的重要性[20]。
研究前沿8――HIV/AIDS免疫原设计研究。设计和生产具有保护效力的预防型HIV-1疫苗一直被认为是战胜艾滋病的最佳途径。目前主要有两种艾滋病疫苗免疫原设计策略:诱导广谱中和抗体(bNAb)和有效的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应答,而诱导有效的CTL应答可以减缓病毒感染进程,其主要免疫原包括“马赛克”疫苗、保守区免疫原和病毒适应性图谱指导的免疫原等[21]。
研究前沿9――HIV/AIDS诱导免疫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的免疫策略可以诱导机体产生不同的免疫应答,而有些免疫策略能诱导较好的免疫效果。例如,利用病毒载体或重组蛋白等进行加强免疫,进而诱导更强的HIV特异性免疫应答[22]。
[参考文献]
[1]戴色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患者发现晚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合肥:安徽医科大学,2013.
[2]HosainWalidBin.中国与孟加拉国艾滋病预防策略比较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2.
[3]周姝.艾滋病患者的社会再适应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4.
[4]EsparzaJ,OsmanovS.HIVvaccines:aglobalperspective[J].CurrMolMed,2003,3(3):183-193.
[5]GottliebMS,SchroffR,SchankerHM,etal.Pneumocystiscariniipneumoniaandmucosalcandidiasisinpreviouslyhealthyhomosexualmen:evidenceofanewacquiredcellularimmunodeficiency[J].NewEnglJMed,1981,305(24):1425-1431.
[6]王建芳,冷伏海.共引分析理论与实践进展[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6,32(1):85-88.
[7]耿海英.共引分析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7.
[8]WeiX,DeckerJM,WangS,etal.AntibodyneutralizationandescapebyHIV-1[J].Nature,2003,422(6929):307-312.
[9]RichmanDD,WrinT,LittleSJ,etal.RapidevolutionoftheneutralizingantibodyresponsetoHIVtype1infection.ProcNatlAcadSciUSA[J].PNatlAcadSciUSA,2003,100(7):4144-4149.
[10]周界文,傅青山,.HIV包膜蛋白跨膜区的结构对疫苗设计的意义[J].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2016,38(7):765-769.
[11]刘方洲,张雪侠.HIV动物模型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及进展[J].中医研究,2015,28(6):77-78.
[12]雷爱华,庞伟,张高红,等.平顶猴在HIV/AIDS动物模型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动物学研究,2013,34(2):77-88.
[13]MontefioriDC,KarnasutaC,HuangY,etal.MagnitudeandBreadthoftheNeutralizingAntibodyResponseintheRV144andVax003HIV-1VaccineEfficacyTrials[J].JInfectDis,2012,206(3):431-441.
[14]胡园园,朱雷,赵春红,等.HIV-1功能性膜蛋白基因gp160的快速筛选和鉴定[J].中国热带医学,2013,13(6):659-661.
[15]ToddCA,GreeneKM,YuX,etal.DevelopmentandimplementationofaninternationalproficiencytestingprogramforaneutralizingantibodyassayforHIV-1inTZM-blcells[J].JImmunolMethods,2012,375(1/2):57-67.
[16]孟佳子.人源HIV-1广谱中和Fab抗体的鉴定[D].北京: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
[17]陈丹瑛.表达HIV-1及SIV基因的三载体疫苗免疫策略的研究[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14.
[18]李勋,任丽,康延申,等.不同片段HIV-1膜蛋白三聚体的构建、表达及其免疫原性[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4,27(2):145-150.
[19]张聪优,万延民,许雪梅,等.HIV-1包膜蛋白疫苗免疫原选择及改造策略研究进展[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10,30(9):875-880.
[20]何璇.天然免疫系统中NK细胞和γδT细胞抗HIV-1作用研究[D].武汉: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病毒研究所),2014.
中国科协副主席冯长根,农业部国家首席兽医师于康震研究员,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李召虎教授,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吴常信教授,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农业大学张沅教授,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农发集团原副董事长区仲生高级农经师,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陈焕春教授,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理事长、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朱明研究员等领导、专家出席开幕式。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农业大学汪懋华教授,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微生态学分会理事长、四川农业大学程安春教授,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印遇龙研究员,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刘波研究员,南京农业大学朱伟云教授,荷兰瓦赫宁根大学AndréAarnink研究员,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猪生产咨询委员会主任、推广教育主任WayneMartin,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热带农业研究所首席研究员LiangJuanBoo,哈佛大学副教授HainingShi,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李玉芝副教授,美国蛋品工业中心主任、美国依阿华州立大学HongweiXin教授,丹麦DLG公司技术总监PlamenNikolov等知名专家作了《工程技术与中国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动物微生态与粘膜免疫》、《生猪机体氮代谢及其减排调控研究进展》、《保障生态安全的无害化养猪微生物发酵床工程化技术体系》、《反刍动物瘤胃甲烷生成机理及其营养调控》、《环境与福利友好型猪舍系统》、《猪和鸡的小规模生产和市场系统》、《利用水稻秸秆日粮减少瘤胃的甲烷排放》、《粘膜免疫与肠道感染》、《对美国猪舍系统的评估》、《美国蛋鸡产业现状与研发机遇及蛋品工业中心(EIC)的作用》、《环境控制与饲养管理》的报告。
【Abstract】Withtheincreasinginternationalacademicexchange'mostofthemedicaljournalsrequireEnglishtitlesattachedtothemedicalarticlestobepublished.TheawkwardtranslationoftitlesfromChineseintoEnglishsometimeswillconfusetheeditorsandconsequentlydirectlyaffecttheadoptionofthearticle.ThispaperaimsatprovidingsomeadvicetotheChinesemedicalresearchersonthetranslationofmedicalarticletitlesfromChineseintoEnglishbyanalyzingthemainstructuralformsandsomelanguagetransferproblemsinthetitletranslation.
【Keywords】medicalarticletitles;structuralform;translation
【摘要】随着我国对外学术交流的日益加强,医学刊物要求来稿附上英文标题.论文英文标题表意不清'用词不当'往往使阅稿人费解'直接影响稿件的采纳.本文我们从标题的结构形式和英译医学论文标题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旨在对广大的学术研究者更好英译自己的论文提供帮助.
【关键词】医学论文标题;结构形式;翻译
0引言
1常见论文标题的类型及其英译
并列偏正结构标题是以联合词组充当标题中心词的定语.英译标题时'可按顺序译出各并列成分'并置于中心词之后.例如:泮托拉唑三联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对比研究Comparisonofpantoprazoleandomeprazole2basedtripletherapyregimensinthetreatmentofHelicobacterpyloriinfection[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8)];人喉癌组织中P15,P16基因缺失和STK15基因过表达的研究Deletionofp15andp16genesandoverexpressionofSTK15geneinhumanlaryngealsquamouscellcarcinoma[中华医学杂志'2003'83(4)].
递进偏正结构标题以偏正词组充当标题的中心词.定语中的各组成部分总是前一个修饰后一个'层层相叠'最后作为一个整体来限定代表标题重心概念的中心词.英译标题时'代表标题重心的中心词置于题首'定语中的各组成部分'在多数情况下'按由小到大'由近到远的次序排列.例如:抑郁症患者红细胞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活性的研究TheerythrocytescatecholOmethyltransferaseactivityinpatientswithdepression[中华精神科杂志'2005'38(3)];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人载脂蛋白AI转基因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差异表达基因的研究Molecularbasisofpreventiveeffectofhumanapolipoprotein1onmurinevascularsmoothmusclecellproliferationandlipiddepositioninducedbyoxidizedlowdensitylipoprotein[中华医学杂志'2003'83(6)].
1.2动宾型标题动宾型标题是由动词及宾语共同组成'译成英语时'动词可译成动名词与后面的宾语组成动名词短语'置于题首.例如:提高抗人膀胱癌人鼠嵌合抗体的表达和抗体的功能鉴定Expressionofhumanmousechimericantibodych2BDIanditsaffinitytohumanbladdercancerinvitroandinvivo[中华医学杂志'2003'83(4)].
1.3动宾偏正结构标题动宾偏正结构标题以动宾词组充当中心词的定语.英译时动宾词组可译成动名词短语、动作名词+of介词短语、现在分词短语或不定式短语'置于中心词之后.例如:采用腺管开口分型和内镜黏膜切除术诊治大肠肿瘤Pitpatternandendoscopicmucosalresectionindiagnosisandtreatmentofcolorectaltumors[中华医学杂志'2005'83(4)];应用皮肤牵张带治疗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Effectofexternaltissueextenderinthetreatmentofsofttissuedefectinankleandfoot[中华骨科杂志'2004'24(1)].
1.4陈述句标题用陈述句作标题'译成英语时'一般不译成完整的陈述句'而译成英语的名词性词组、动名词短语及具有逻辑主谓关系的词组'突出关键词[3].例如:关节镜辅助治疗掌指关节内骨折Treatmentofmetacarpophalangealintraarticularfracturesassistedwithmetacarpophalangealarthroscopy[中华骨科杂志'2005'25(4)];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骨基质明胶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Tissueengineeredcartilageconstructedbygrowthfactorinducedbone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sandallogenicbonematrixgelatin[中华骨科杂志'2005'25(3)].
1.5带有副标题或破折号的标题正副标题之间为同位关系'或是后部分对前部分进行补充解释、细节补充、背景交代、分层说明等'可按原形式译出英语标题'中间用冒号或破折号隔开.例如:药物治疗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膳食治疗状况与血脂控制达标率高胆固醇血症临床控制状况多中心协作研究Dietarytreatmentandsuccessrateofcontrolinhypercholesterolemiainpatientstreatedwithlipidloweringdrugs:amulticenterstudyofcurrentstatusonclinicalcontrolofhypercholesterolemiainChina[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5'33(4)];新型人工肝材料接枝改性聚丙烯膜体外免疫相容性的实验研究Invitroimmunocompatibilityofanovelbioartificialliverreactormaterial:propyleneacidamidegraftedpolypropylenemembrane[中华医学杂志'2004'84(2)].
此外,中文医学论文标题'为了吸引读者注意'常把病例数放在正标题中,而英文标题常把病例数置于副标题.在翻译转换过程中'带有病例数的中文标题'不论是否带有副标题'在译成英文标题时一般都放在副标题中'即用增加副标题的办法来处理病例数或者放在摘要正文一开始来说明病例数.例如:北京地区108例SARS患者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及转归分析Clinicalmanifestation'treatment'andoutcomeof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analysisof108casesinBeijing[中华医学杂志'2003'8(11)].
2英译论文标题时应注意的问题
2.3正确使用介词由于论文标题英译时一般由名词词组来表示'所以比较多地使用介词.论文标题中用最多的介词有of(表示动宾关系'所属关系'或同位关系)'on(表示对……的作用或影响)'in/among(在某范围中或人群中)'with(患有某种疾病'用某种方法等)'for(作为……)等.我们可以从以下汉语标题与英文标题对比中'领悟标题英译时介词的用法(划线部分):卡维地洛对心力衰竭时兰尼碱受体的作用Effectofcarvedilolonryanodinereceptorinheartfailure[中华儿科杂志'2005'43(8)];川崎病患儿外周血基质金属蛋白酶1的表达及其与冠状动脉损伤的关系Matrixmetalloproteinase1expressioninthecirculationofpatientswithKawasakidiseaseanditsRoleinthepathogenesisofcoronaryarterylesions[中华儿科杂志'2005'43(8)];氨茶碱治疗急重哮喘的随机对比研究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ofaminophyllineforsevereacuteasthma[核心医学期刊文摘'1999'23(1)].
有关医学论文标题的英译'还有很多值得注意的事项'例如数词、药名的翻译、冠词﹑标点符号的运用等.论文标题翻译上也还有很多技巧问题'如词类转换、句子成分转换等等.要想译好医学论文标题'除了译者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以及语言修养外'重要的是要对中英文习惯表达进行对比'应该以英语文体的思路风格来完成汉语标题的英译.
【参考文献】
[1]刘明东.试论学术论文标题的英译[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9(10):43-47.
[2]刘向红.科技论文标题和摘要的英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1,14(1):60-63.
[3]曾文雄.刊物论文标题与摘要的英译特点与技巧[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5,22(3):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