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科技巨擎苹果公司的创始人,出乎很多人意料之外的是,乔布斯并不是技术员出身。当初让苹果扬名立万的appleI、appleII电脑,其设计制作都是另一位苹果创始人沃兹尼亚克一手完成的,除去创意之外,乔布斯只做了些组装的活,沃兹甚至称“乔布斯不大懂电子学”。而以后,不管作为团队领导还是公司负责人,乔布斯都不是以程序员或工程师的身份工作的,他其实一直都是产品经理。相比之下,比尔盖茨倒是货真价实的程序员出身。
所以,有许多人对奥巴马誉其为“美国最伟大的创新者”,惠普CEO称其“对科技产业的影响超过了整个硅谷”感到不以为然。与科技史、计算机史上的爱因斯坦、冯诺依曼、图灵等大牛的贡献相比,乔布斯本人对人类科技进步的作用似乎微不足道,不符合人们心目中“科学英雄”的惯常形象。
乔布斯做出的产品并非不可替代
在不少人眼里,乔布斯做出的产品不过就是“时尚好看”而已。
乔布斯也不是道德完人
在道德方面,就普遍的观点而言,乔布斯非但不是一个“道德完人”,相反是一个私德相当一般的家伙。在很多乔布斯的传记中,都叙述了乔布斯早年四处“获取”灵感牟利、在报酬上欺骗沃兹尼亚克、否认自己亲生女儿等故事。即便重新成为苹果CEO后,乔布斯对商业对手的毫不留情、对公司员工的苛刻也时常为人诟病。
再者,国内许多网友对乔布斯道德方面的攻击还在于苹果的电子产品要价太高,远高于实际生产成本,称这是对消费者的“剥削”。
以上就是部分人不敬仰乔布斯,甚至因太多人崇拜乔布斯反成为“乔布斯黑”的理由。
作为企业家的乔布斯,太值得敬仰
然而,上述观点虽然不乏正确的意见,但整体来看则过于偏颇。乔布斯之所以伟大,乃是因其企业家的身份,中国人尚不习惯把企业家视作推动社会福祉前进的最重要力量。实际上,在现代社会,企业家往往才是对社会贡献最大的人。
乔布斯总能创造出人们的需求企业家赚钱就是对社会做贡献
按西方经济学奥地利学派米塞斯等人的观点,成功的企业家正是那些最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变动、事先作出调整、为公众谋取最大“消费者剩余”(即消费者感受到的福祉)的发起人和创造者。他们的天职,乃是利用稀缺资源最有效率的服务社会、服务公众,以满足他们最紧迫的需要。
也许有人争辩说,iPhone真是人们紧迫的需要吗?从计划经济的观点来看,一台iPhone与别的智能手机相比并没有什么不同,功能大致差不多就行了。然而,从人的心理学角度来看,这点不大的区别也可能会造成巨大的消费偏好差别——在比较过不同手机的差别后,人们总是希望能拥有更好的手机,于是人们开始追逐iPhone。
而如果没有这种差别,人们不去追逐更好的产品,企业家就会失去动力。而失去企业家的动力,市场将无法向前演进,而只有企业家,才是市场发生和发展的主体动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企业家精神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
诠释用户体验的极致——为什么说“美”就是福祉
为什么从心理学角度看,对于许多人而言,乔布斯的产品就是如此吸引人呢?
于是,当人们发现,从包装、电池到产品外形、材料到使用感受等各个方面,苹果都带来了无与伦比的体验时,人们原来对消费电子产品“习以为常”的现状就被改变了。人们开始体验到什么叫“美”,以致对苹果变得依赖。
乔布斯之所以如此受人崇敬,就在于他做出来的这些如此优雅的产品,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美丽。
诠释市场导向的极致——创造需求,创造用户的福祉
“大多数时候,你没有把设计给用户看之前,用户根本不知道他们想要什么。”——乔布斯
乔布斯与一般成功企业家的区别还在于,他有一股魔力能够洞见未来的技术趋向,并且能够“创造”用户自己都不了解的需求,并且还能够成功地将概念、技术、设计等一一实现,从而做出让用户惊叹的产品。
可以说,乔布斯成功的关键,就在于能够超前于市场。例如,2008年,无线网络兴起还没有多久,苹果推出的macbookair就直接放弃了有线网络接口,只内置无线网络,赶着用户投奔未来。
而施乐公司则是一个反例,在上世纪70年代,施乐的研发中心总是能诞生出种种令人叫绝的概念产品,然而他们却不懂得将其推向市场,让用户明白有这种需求。
所以说,乔布斯将工程视角、艺术品位与大众需求结合,加上其对细节惊人的苛求,以及独特的让人又敬又畏的管理,从而诞生了一款款划时代的产品。在消费电子产品领域,乔布斯领导的苹果可谓做到了极致。
乔布斯对对手太狠吗?
有人说,作为一个企业家,乔布斯对对手太狠。不仅对自身产品实行了极为严格的保密措施,所做的产品系统还非常封闭,产业链上下游全部包揽,而且还动不动就跟对手打专利战、法律战。这种做法也能提高消费者的福祉吗?
其实,在这点上乔布斯可以类比瓦特、爱迪生。瓦特没有发明蒸汽机,事实上只是改进蒸汽机使其能够广泛使用。瓦特后期为了维持自己的技术优势,限制蒸汽机的改进,不惜打压年轻人的创新。而爱迪生更甚,电灯的原理也不是他创造的,他只是造出了耐用的灯泡,而且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一切维护直流电,打压发明交流电的特斯拉。但是这些都丝毫没有影响两者分别成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的象征。
而在数码时代,作为企业家的乔布斯也是在做一样的事情。企业之间的竞争是市场经济推动社会前进的不二模式。
理解乔布斯,理解市场经济
还有很多人尤其是中国人认为,乔布斯的苹果,制造的都是普通人消费不起的奢侈品,如iPhone、Macbook,好是很好,但价格太贵了,以致闹出卖肾买iPhone等让人痛心的事情,于是认定这是资本家追逐利润造成的“惨剧”。
这就是乔布斯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的理由,理解乔布斯的贡献,才能理解为什么美国如此繁荣,才能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市场经济。
别把乔布斯当“神”,就能收获很多
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成功、失败、再成功,“乔帮主”传奇是励志教科书
无可否认,乔布斯是一位天才,20岁出头就创立苹果公司,25岁就成亿万富翁。然而,从众多乔布斯的创业故事来看,其取得成功有偶然的成分,早年的乔布斯,还不是一个非常成熟的CEO。1985年,作为创始人的乔布斯被苹果董事会扫地出门,这经历与金庸笔下的乔峰“乔帮主”有异曲同工之处。此后,经历了创立NeXT的失败和Pixar的成功,如奥德赛旅行般的乔布斯在1996重新回到了苹果,并且,以比当年成熟得多的姿态,在1997年担任苹果CEO,在此后十几年创下耀眼的辉煌。
乔布斯的这段经历,充分诠释了一个伟大CEO如何炼成,是经典的励志教科书。
理解这种经历,才能更好理解“教主”语录
了解乔布斯的这段经历,才能更好地理解2005年他在斯坦福大学演讲时说的这番话:
结语:
“求知若饥,虚心若愚”(Stayhungry,stayfoolish)。我总是希望自己能够做到。——乔布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