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篇《超600万保险代理人逃离!保险业人力规模回到10年前》,基本意思就是保险代理人在新的形势下生存更加困难。
引发了大家激烈的讨论,近9000的阅读有多少点赞呢?21个。
只不过,观点不尽相同。
2023年,是变幻莫测的一年。疫情过后重启生活,房产、股市、保险等都接连发生震荡。
保险业的震荡来自于预定利率下调,把不少优秀的产品和保险人震出局。
之后,报行合一、销售人员分级考试,还会刷掉一批。
2024年,传统保险代理人之路,会越来越难。
卖保险的两个流派
卖保险的代理人
就是指某一家保司的代理人,当客户来买保险时,他们只能推荐自家的产品。
有些客户喜欢货比多家,这时候问题就来了。
如果卖他人寿的,他可能问你平安的那款怎么样。如果他看中了阳光的产品,但你手里只有自家的。
有时候为了出单,被迫说别家的不好,有些可能甚至都经不起推敲。
明明知道市场上有其他更适合客户的方案,但自己却出不了…
本质问题,他们是在服务自己所在的公司,为产品找客户。
在他们眼里,所有人都要买我想让你买的那款产品。
卖保险的经纪人
几乎对接全市场所有的保司,可售卖的产品非常多。
很清楚地了解不同保司的每款产品。
当客户来买保险时,会先了解客户需要啥,听听他们的想法后,哪款适合推荐买哪款。
比如,养老年金买A家的,重疾险买B家的,增额寿买C家的。
对于保险经纪人来说,卖哪个,都是卖。
至少在满足客户需求这一核心功能上,他们要从容的多。
保险经纪人服务的,是客户。
传统保险代理人难在哪?
1、买保险的客户画像变了
以前保险代理人面对的客户群体是60、70辈,那时候讲人情面子的。
身边的亲朋好友好多在保司做代理人,开口让买份保险,不好意思推脱也就买了。
现在,消费主力80后乃至00后可是不好忽悠了。
花言巧语、人情世故那一套,年轻人不买账了。
都是天然的互联网民,搜索能力强、研究分析能力也强。
买东西前,所有的信息都会本能地上网搜一搜比较一下。
同样的保额,价钱却差很多,谁不想少花钱多办事呢。
钱难赚,买保险的人更理智了。
2、公司的机制落伍
公司能卖的产品有限,身边的七大姑八大姨,总有开发完的一天。
那就开启每天的早会吧,领导吹过往的“光辉事迹”自嗨,
要不就是开培训会讲产品有多牛掰,
然后就是营销部门宣导出单奖励,听着很诱人,但前产品不给力,吊个萝卜在前边有啥用呢。
另外,产品卖完了咋分蛋糕?
在报行合一的大背景下,是给一线苦兮兮“卖保险”的多分点,还是偏向管理岗们。
有些管理岗是有能力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不可否认是吃了时代的红利。
来的早,制度和竞争态势允许他们躺在功劳簿上面。
只要底下人多干活,他们就能特别滋润。
有些公司的管理岗甚至不考核业绩,业务能力极速退化,对前线提供不了什么有营养的支持。
那么,请问脱落的有哪些人呢?
辛辛苦苦卖出的单被躺在功劳簿上的人层层盘剥,老子最后的倔强就是,
不干了!
3、被公司背刺
好不容易卖了款产品,结果客户回家注册APP一看,
公司在网上推的品比你卖给我的好,于是找你要说法。
背后的原因,与保险市场和内部运营都有很大关系。
集团旗下的兄弟单位,各自都有KPI,再然后,
过去都是面对面签单,现在不少产品已经可以网上投保,包括赔付也方便了很多,通过手机操作就能实现。
这些产品不开放给传统代理人销售,保障责任上,比代理人卖的要好,
最伤人的,莫过于被自己公司背刺。
太难了,都卷在自家头上了。
保险经纪人的日常都在忙些啥?
传统保险代理人每天学习的,翻来覆去就是自家公司的产品。
而保险经纪人每天都能学习到多家保司各种各样的产品,储备的覆盖面更广。
给大家科普保险知识,教你如何配置保险等等,
通过互联网的法力,推广出去,开单的效率也提上来了。
传统保险代理人应该如何破局?
保险代理人,从巅峰时期的912万人降到如今的291万人,不能说是腰斩吧,可以说是膝盖斩了。
运行了几十年的“人海战术”,已经失灵了。
不过之前欺骗被保人、给予投保人合同以外的利益等等屡禁不止。
如今,社会在发展,客户在成长,过去那种lowlow的工作模式、销售状态等也是时候转变一下了。
不然只能被大浪淘沙,成为下滑趋势中的一粒沙。
像预计会被在今年二季度落地的销售人员分级制度就非常好,相当于官方给所有卖保险的都打上了从业水平的标签。
相当于保险销售版本的“大众点评”,这也是变「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为「良币驱逐劣币的市场」的开始。
对于很多现在的保险从业者而言,日子会越来越难过,因为做得好坏一眼便知,糊弄不了谁了。
也有可能以后销售人员再跌破200万都不算意外。
未来将会有更加丰硕的果实,毕竟总需求没变,只是提供解决方案的人变少了。
对于真正有能力的人而言,越是震荡,越有机会。
潮水褪去,才知道谁在裸泳。
写在最后
保险行业在不断规范和完善的路上,从业人员的素质也会加速成长,主动式也好,倒逼式也罢,对消费者而言绝对是种利好。
因为更多的是需要用专业和客观的分析来赢得客户,毕竟大家的意识和知识层次也在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