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寿寿险:推进营销体系改革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经济参考网

10月31日,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在天津举办了面向投资者、分析师及媒体的2023年开放日活动。中国人寿寿险公司临时负责人利明光率其管理团队出席开放日活动,与来自境内外的近200名投资者、分析师及媒体进行了深入交流。

“保险+养老”,加快推进康养产业布局

中国人寿寿险公司秉承“保险为民”初心,立足保险主业,积极参与养老第三支柱建设。在实践中,公司着眼于“大养老”,力求多层次、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条式的产业布局,努力为满足人民养老、享老需求贡献力量。伴随着其“机构+社区+居家”三位一体的养老服务体系逐渐成熟,覆盖的客户面不断扩大,“养老到国寿”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作为我国寿险行业“头雁”,在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广泛性和复杂性方面,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具有独特优势。

雄厚的资金实力、持续的盈利能力、专业的风险管理能力是进军养老赛道的底气。中国人寿寿险公司长期以来坚持稳健经营,2022年公司实现总保费6151.9亿元,内含价值12305.2亿元,关键业务指标持续稳居行业第一。偿付能力持续保持较高水平,保险业风险综合评级连续21个季度被评为A类。

庞大的客户存量和覆盖全渠道的客户服务网络,更加了解、更快触达客户需求。上市20年来,中国人寿寿险公司服务个人客户数量从2.5亿到近6亿人,同时建立了行业规模领先、渠道健全、覆盖面广的客户服务网络,覆盖省、地市、县、乡镇的分支机构约1.8万个。全渠道的客户服务网络,让服务可以更快触达全国城乡,进一步提升服务的可得性、便利性和可持续性。

强大的综合金融实力与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助力打造“保险+养老”风险管理闭环,满足客户全生命周期养老金融与养老服务需求。中国人寿与30多家地方政府、60多家大型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大健康大养老基金战略性布局健康养老赛道龙头企业50多个,为打造养老生态提供了专业、强大的资源保障,快速打通医养产业上下游,获得所需的服务资源,为客户提供覆盖保险、医疗、健康、养老的综合性解决方案。

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基于在发展养老生态上的独特优势,秉持“让子女放心、让老人安心”的理念,将康养生态建设作为公司长期发展战略,并在部分重点城市快速形成养老服务供给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养老需求。现阶段已呈现出来的主要成效有五个方面:

一是明确了“一主多辅”的养老发展模式。当前的养老市场服务模式主要分为四种,分别是“城郊”机构养老、“城心”机构养老、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在四种模式中,尤以“城心”机构养老市场需求更大、入住率水平较高,这一模式满足老年人近医院、近子女、近熟悉环境的养老期待,因此,中国人寿寿险公司确定了以“城心”机构养老为主,“城郊”机构养老、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共同推进的“保险+养老”发展模式。聚焦失能失智、高龄独居的城市养老刚需,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在大力发展“城心”机构养老的同时,继续发挥在“城郊养老”的传统优势,并积极探索居家养老服务领域。

二是快速形成一批养老服务供给。2023年以来,中国人寿寿险公司新增了7个可对接“保险+养老”业务的机构养老项目,包括选址在杭州、青岛、深圳、昆明的4个城心养老公寓,以及苏州国寿嘉园雅境(二期)、成都锦瑭、厦门乐境3个城郊养老社区。今年,该公司在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成都5个城市,首次推出居家养老体验活动,围绕老年群体需求,提供保健、照护等5类特色居家养老服务。预计到“十四五”末,中国人寿寿险公司计划在全国约30个城市形成养老服务供给能力,远期将根据市场和客户需求变化滚动式调整养老项目城市规划布局。

三是提供“丰富、专业、安全”的养老服务。汇集国内外前沿养老、医疗、康复资源,打造“丰富、专业、安全”的养老服务体系。为老年客户提供“吃、住、医、护、乐、学、游”七位一体的一站式养老服务,全方位满足客户养老、享老需求。针对客户最关心的养老服务品质,建立了470项服务标准与流程制度,定期针对667项运营内容开展质量检查,客户满意度持续保持在90%以上;并在国寿保险职业学院专门开设了护理专业,源源不断地培育专业护理、老年服务与管理人才。此外,公司高度重视养老服务的安全性,制定55项安全管理指标,各环节严格把关,确保客户能够安心、放心。

五是建立便捷、温暖的服务送达体系,加强养老生态全流程管理。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建立“线上+线下、队伍+网点、普适+专属”的养老客群触客网络。多维度高标准遴选优质服务人员,建立国寿专属养老规划师队伍,深入理解客户需求,为客户量身定制综合化养老解决方案;着重进行适老化、无障碍改造,在全国柜面网点设置老年服务专区,为老年客群提供便捷、温暖的服务。与此同时,打造集约化、数字化、高效能的大养老生态管理平台。通过统一平台管理,实现各类触客点、供应商、运营端、管理端的多方互联,促进资源整合与效率提升。中国人寿寿险公司致力于成为行业内头部的养老综合生态资源整合方,制定国寿标准、把控服务品质,对供应商实施长周期考核与评价,确保服务稳定、最优。

“创新+升级”,推动营销体系改革不断深入

近年,我国人身险业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内外部环境正经历深刻调整。

从90年代创业起步,到2003年成功上市。从建制完善到转型提高,从高速发展到高质量发展,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始终走在行业最前沿,积极回应监管机构、行业协会要求,满足大众日益丰富的多元化保险需求,探索建立新动能,打造特色个险营销体系。明确了两大重点改革方向即“现有队伍专业升级”“新型营销模式布局”,两大保障策略支撑“建设‘产品+服务’生态”“科技精准赋能”,加快推进向专业化、职业化、综合化“三化”队伍转型升级。

六大改革措施助力“新营销模式布局”。中国人寿寿险公司的新型营销主要从“新定位、新架构、新制度、新营销、新赋能、新发展”六个方面展开,优化基本盘,抓住细分市场新机遇,对接新生代客户需求,以创新驱动发展新动能。

六大升级举措推动“现有队伍专业升级”。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坚持稳中求进,充分发挥现有队伍的业务“压舱石”作用,通过“结构升级、育成升级、基础升级、区域升级、销售升级、服务升级”六大升级举措,积极推动现有队伍的专业化转型。

通过建设“产品+服务”生态和科技精准赋能,助力改革目标实现。在“产品+服务”生态建设方面,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坚持客户导向,细分目标市场,强化供给和需求匹配,建立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的多品种、全周期产品库,充分发挥“产品+服务”生态对业务发展的支撑作用。

在科技精准赋能业务发展方面,中国人寿寿险公司统筹协调,完善顶层设计,强化互联互通,建立完善的数字化应用工具与赋能体系,充分发挥科技对业务发展的推动作用。

自2022年末“八大工程”提出以来,中国人寿寿险公司持续加快推进营销体系改革,促进存量队伍升级,取得显著成效。截至三季度末,中国人寿寿险公司个险渠道总保费达到4484亿元,总人力66万人。个险新单保费中十年期及以上保费占比达52%,队伍人均产能提升29%。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将持续推进个险营销体系改革,推动营销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完善,逐步提高销售人员合规意识、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促使销售队伍结构更加合理、业务发展更加稳健。

今年正值中国人寿寿险公司股改上市20周年。20年间,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实现了跨越式增长,保费收入由不足1500亿到6000亿元、内含价值由900亿到1.23万亿、总资产由3287亿元到5.25万亿、投资资产规模由2792亿元到5.06万亿元的巨大提升。利明光表示,上市20年的经验弥足珍贵,中国人寿寿险公司以五个“必须坚持”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必须坚持保险为民的初心;二是必须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的长期主义;三是必须坚持深化变革创新;四是必须坚持遵循寿险经营基本规律;五是必须坚持统筹发展与安全。

“中国寿险业仍处在重大的战略机遇期。”利明光指出。同时他认为,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复杂性因素大幅增加,行业进入转型攻坚期、结构调整期、政策消化期,正面临新的挑战。

面对未来的机遇与挑战,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将不断深化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新时代中国人寿核心竞争力。一是要“强基础”——增强公司发展内力,练就扎实的基本功。夯实销售队伍基础,夯实数字化经营基础,夯实资负联动基础,夯实精细管理基础。二是要“优服务”——突出保险的为人服务的本质特征,将优质服务打造成为新的重要增长点。做好销售服务,做优运营服务,做强生态服务。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将始终坚持以专业化服务与多元化产品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保险力量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部分网贷平台在APP下载、隐私协议签订等环节,大量获取借贷者手机通讯录等隐私信息并“共享”给第三方。

被称为“天下第一名社”的西泠印社通过一个小小的亚运观众礼包,呈现出一条体现自身特色的文化产业之路。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63072334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THE END
1.万亿元银保渠道重塑险企寿险人身险保险产品保险公司证券日报...北京排排网保险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帆对《证券日报》记者分析道,银保渠道从去年三季度开始执行“报行合一”政策,这改变了保险销售渠道和代理人的激励机制,佣金价格战停歇,手续费下降,导致代理人队伍和银行销售人员营销意愿下降,短期内银保渠道新单保费收缩。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GPGJ5950514CQIE.html
2.保险公司客户营销6篇(全文)保险介绍给他舅舅。。。让我们 轻松去 “狩猎” 秘籍二:如何去狩 建立公司客户分层营销体系的思考 第3篇 一、总体思路 通过深化改革, 完善配套业务流程和绩效考核方式, 形成“层次清晰、分工合理、权责明确、整体协调”的公司客户营销管理体系。 按照客户分层与整体营销相结合、流程优化与风险防范相结合、分工协作与...https://www.99xueshu.com/w/fileewwe6js0.html
3.金融监管总局发布《保险销售行为管理办法》:保险公司不得使用强制...第二、三、四章以保险销售的流程为主线,分别对保险销售前、保险销售中及保险销售后的行为规则作出了规定,其中第二章“保险销售前行为管理”主要规定保险销售业务范围、保险产品信息披露、保险营销宣传行为以及保险销售的技术准备、人员准备、渠道准备等;第三章“保险销售中行为管理”主要规定保险公司的告知义务、说明义务...https://insurance.jrj.com.cn/2023/09/28115037921648.shtml
4.麦肯锡寿险行业专题报告:营销新思路,赋能新方式温馨提示:如需原文档...在本次课题访谈中,多家保险公司的营销负 责人表示,此次疫情对寿险业务的短期冲击 主要体现在新单拓展困难,而造成这一现 象的主要原因是营销队伍发展受阻。具体而 言,在抗击疫情期间保险公司代理人增员及 培育速度有所放缓,原有代理人扩张计划也 受到一定程度影响,传统的增员步骤包括会 议、面试等多个面对面环节...https://xueqiu.com/9508834377/162464181
5.人员薪酬管理制度8篇第一条:为了有效调动营销系统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公司营销业绩的不断提升,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考虑营销体系的特殊性,营销系统的薪酬体系有别于公司其他人员的薪酬体系,以增加对优秀营销人员的吸引力。 第三条:营销系统薪酬体系适用的员工对象包括: https://www.yjbys.com/hr/xinchouguanli/3329398.html
6.上证观察从基金公司的规模变化说开去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消费者需要怎样的保险营销员? “保险都是骗人的”是部分老百姓对保险业的刻板印象。现在,保险公司和保险营销员们正在通过更专业的服务努力挽回行业形象。 要闻 保险 2023-06-29 08:02 可转债市场投资信仰正在重塑 随着发行主体增多,今年出现了触发退市机制的蓝盾转债和搜特转债。退市对于可转债而言杀伤力巨大,从搜...https://news.cnstock.com/special/2022044
7.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政府公报2016年第1期(总第94期)金融、商务、物流、对外贸易等功能集聚辐射效应明显,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市五成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市三成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占全市接近三成,集全市60%的分行以上银行机构,80%以上的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期货公司,基金公司密度和数量居于全国前列,律师所人数和数量全国第一。会展经济、地铁经济和口岸...https://www.szft.gov.cn/xxgk/zwgk/zfgb/2016/content/post_4140577.html
8.销售工作计划(精选15篇)保险公司销售业务员工作计划。承保是保险公司经营的源头,是风险管控、实现效益的重要基础,是保险公司生存的基础保障。因此,在x年度里,公司将狠抓业管工作,提高风险管控能力。 1、对承保业务及时地进行审核,利用风险管理技术及定价体系来控制承保风险,决定承保费率,确保承保质量。对超越公司权限拟承保的业务进行初审并签署...https://www.cnfla.com/gongzuojihua/3573084.html
9.“眼看他人起高楼”,保险公司如何打造短视频矩阵在微博、公众号等新媒体之后,短视频正在占据用户更多的碎片时间,成为最火热的信息传播渠道,也成为了各行各业营销的新赛道,美妆、食品、包括很多奢侈品牌都开始围绕短视频平台布局,以期品牌能够有更多的机会露出从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眼看他人起高楼”之下,保险公司又该如何经营自己的短视频账号呢?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1/0109/12/73295338_955997740.shtml
10.泰康25年就是一部浩浩荡荡波澜壮阔的创新史保险对于中国来说是舶来品,以代理人制度为特色的人寿保险营销体制同样是改革开放后由友邦保险带到中国的新舶来品。1996年,中国的寿险业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专业化管理能力还不成体系,泰康更是一个没有任何实践经验的“学生”。为此,陈东升找到了一条捷径——把国外保险巨头数百年累积的经验照搬过来,找最好的葫芦画瓢...https://www.kuaimenkeji.com/website/a/cTdKMDd0VVl6ZlZ1T09vdjFHN00wdz09fGE/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