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巴菲特很喜欢保险生意。在巴菲特眼中,保险产品永远不会过时,营收通常会随着经济增长和通胀而增加。
巴菲特在2013年年报中表示,从1967年首份年报出版以来,保险业务就是伯克希尔的核心业务和持续扩张的引擎。从1970年到2013年,保险业务提供的浮存金从0.39亿美元增长至772.4亿美元。
那么,保险生意到底是一桩怎样的生意?
在全球营收前30大保险公司里,大部分是来自北美和欧洲。这些公司也基本代表了全球保险业最为发达、最为成熟的水平。
从业务方向看,这些公司大致可以分为寿险、健康险和财产险,其中健康险是保险行业的绝对主角。在千亿营收的保险公司里,大部分主打的都是健康险。全球保险行业老大联合健康,核心业务就是健康险。而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则主要是以财险业务著称的。
从所统计的30家保险公司的净利润指标来看,2023年寿险、财险、健康险公司以及各综合性的保险集团绝大多数都实现了盈利,年内合计实现净利润2334.23亿美元。这再次证明了保险行业本身商业模式也是很优秀的。
从公司分布来看,代表性业务为财险和健康险的公司整体上的利润表现要优于寿险公司,与其市值、营收等市场规模相匹配。前两者以伯克希尔-哈撒韦和联合健康为代表,不仅包揽了净利润榜的前两名,市值和总营收也同样傲视群雄。
当然,寿险的盈利能力也很可观。这方面的代表是友邦保险,凭借高质量的代理人体系与坚持长期性、多元化的产品策略,形成了针对中高端客群的品牌效应,拥有着不错的盈利能力。
在成长性方面,保险公司的成长性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
一是挖掘新兴市场的潜力,尤其是亚洲市场。近年来,安联集团、安达保险、荷兰国际集团等老牌巨头都在加大亚洲、非洲等新兴市场的布局。根据瑞再研究院报告,2023-2024两年,亚洲新兴市场的非寿险保费将分别增长6.7%和6.2%,而寿险保费将分别增长5.0%和5.4%。
二是基于保险业务的上下游延伸,进而带来更高的效率和更大的业务空间。联合健康的成长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最早,联合健康只是为投保者提供医疗健康服务(管理式医疗)。1988年,联合健康集团又首创推出了医药福利管理PBM,将药品零售商纳入麾下。此后数十年间,联合健康集团陆续在费用理赔管理、医疗服务、医疗资源、系统建设、药品专业化服务、数据挖掘、系统研发等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和并购。截至目前,联合健康已经实现了健康保险、健康服务、数据挖掘、医疗管理等产业链上下游的贯通。
回过头来看,联合健康集团的商业模式看似简单,但要年复一年持续达成却并不容易。联合健康集团正是紧扣住了不同时期的发展逻辑,从而逐步成长为高盈利、高增长、高协同的全球健康险龙头企业。
在国内市场,联合健康模式借鉴最好的就是中国平安。这几年,平安在医疗养老领域花了很多精力,做了很多布局,形成了平安自身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优势。
截至2024年6月末,在国内,平安内外部医生团队约5万人,已布局34家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及儿童康复中心,合作医院数超3.6万家;合作健康管理机构数超10.4万家;合作药店数达23.3万家。
从当下节点看,老龄化趋势加剧,会给保险和医疗服务、养老服务带来新的机遇。参考联合健康的发展,UnitedHealthcare业务很重要的一部分收入就是来自于老年人业务。
按这个逻辑来看,医疗养老业务将成为平安业务增长很重要的驱动力。关于这点,我们可以在接下来的财报里慢慢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