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第二课时教案(通用12篇)

大自然的语言第二课时教案(通用12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自然的语言第二课时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激趣引入,复习旧课

1、小朋友,你知道公鸡告诉我们什么?

2、公鸡叫是一种自然现象,也是大自然的一种语言。在大自然中,这样的语言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5课。

齐读课题。

3、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认识了很多生字朋友,今天,我又带来了它们,看谁和它们是真正的朋友。

课件出示生字,开火车认读。

4、看来上节课你们都和生字成了好朋友。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去读懂它们的语言,好吗

二、学习第一节

1、出示课件

你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2、真是聪明的孩子,这些其实就是大自然的语言。看到了什么,说明你在观察,知道了什么,说明你不但观察了,而且还进行了思考,所以说――。

课件出示第一段内容,教师引读(师生合作)

3、仔细观察就能发现,你愿意做一个仔细观察的孩子吗?

4、我们一起再读读这一小节。齐读。

5、接下来就让让我们用眼睛看,用脑筋想,用心去聆听大自然的语言吧!

三、范读诗歌

请小朋友听诗歌朗读,想一想,诗歌里讲了哪些自然现象?

出示课件,生听范读。

诗歌里讲了哪些自然现象?

板书:蝌蚪,鱼鳞,化石

四、学习第二小节

1、请小朋友打开书,看看哪一小数点节是蝌蚪在告诉我们大自然的语言?

2、谁来读第二节?

抽生读,指导。

3、出示蝌蚪在水中游动的课件。你发现了什么?

4、这些蝌蚪像什么?

5、当你看到小蝌蚪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动时,就知道了什么?(春天来到人间)

板书:春天

6、春天来了,小蝌蚪在水里欢快地游着,多高兴啊!能读出这种语气吗?一起试试。

师生合作读。

齐读。

7、扩展:还有什么现象也说明春天到了呢?

五、自学三、四小节。

刚才我们通过仔细观察,读懂了大自然中蝌蚪的语言,那么鱼鳞和化石又告诉了我们大自然的什么语言呢?

接下来我们自学三四小节。小朋友可以和伙伴一起选学你喜欢的一小节。先读读诗歌,再打开电脑桌面上的`《大自然的语言》,找到你喜欢的部分仔细观察,然后再读诗歌,看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自学。教师指导读书,看课件,读书)

(一)汇报三小节

1、美丽的小河里除了有蝌蚪,还有大鱼,大鱼的身上藏着一个秘密。请学习三小节的小朋友来汇报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抽生回答。(一个个圈圈)

2、课件出示句子,比较。

鱼鳞上有一个个圈圈。

鱼鳞上有一个圈圈。

分组读,有区别吗?

3、这些圈圈告诉了我们什么?

板书:岁数

4、两圈就是一岁,这是怎么回事呢?请机器人给我们讲一讲吧!(课件出示)

5、你们觉得神奇吗?谁能读好这一节?

抽生读,指导语气,范读后齐读。

6、扩展: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例子?

课件出示大树的年轮图。一志数数大树有几岁了吧!

(二)汇报四小节

1、大自然的语言可真奇妙!下面我们请第四小节的小朋友带我们去喜马拉雅大雪山,寻找更为奇妙的大自然的语言!

2、抽生汇报。

(1)你在喜马拉雅山巅发现了什么?

课件出示,理解古老,化石

三亿年前的三叶虫被埋在泥土里,经过几亿年,变成了今天像石头一样坚硬的东西,就叫化石。

(2)三叶虫化石告诉了我们什么?

板书:汪洋

课件出示,小结

男女分读。齐读。

课间休息

六、学习第五节

1、刚才我们知道了大自然不但会说话,而且说得很巧妙。你看――课件出示填空

小蝌蚪告诉我们()

鱼鳞上的圈圈告诉我们()

古老的三叶虫化石告诉我们()

所以课文赞美它。

2、引读前两句

师:大自然的语言啊,生:真是妙不可言。

妙不可言是什么意思?

3、大自然的语言真是太奇妙了,我们怎么才能发现它的语言,读懂它的语言呢?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理解永远

4、小结

不爱学习,总也看不懂大自然的语言,粗心大意永远也发现不了大自然的语言。只有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善于观察的人,才能发现大自然更多的语言,探索更多的奥秘。

七、齐读全诗。

这首诗写得很美,我们一起来读读,好吗?配乐齐读。

八、拓展。

1、昨天老师布置小朋友收集自然现象,并画一幅画,愿意把你收集到的展示给大家吗?

2、能不能像诗歌中的句子那么说?

3、老师这儿也有一些现象,你能帮我介绍这些语言吗?

课件出示。

4、老师把一些自然现象模仿课文也写成了一首诗歌,想听听吗?

课件出示诗朗诵。

5、怎么样?写诗不难吧?想不想当小诗人?

把你刚才看到的,听到的或者是说的写下来,好吗?

6、交流展示。

7、小结

看来写诗也不是特别难的事,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多动笔,我们班一定会出许多小诗人。

九、作业

大自然的奥秘是无穷的,下课以后小朋友把你观察到的自然现象说一说,画一画。

[教学要点]

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拓展延伸,转化课堂所学的物候学知识。

[教学步骤]

一、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

(1)学生齐读1、2段。

(2)教师用简洁的语言重新拟一个开头,要求学生与原文比较,说说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

多媒体显示:

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复始。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学生比较改文与原文不同的表达效果。改文简洁,直白,缺乏吸引力;原文用语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

(3)精读1、2段,具体说说这一段文字写得好,好在哪里

学生各抒己见,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阅读感受,言之有理即可,教师应以鼓励为主。

生1:课文开头一句“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采用拟人的修辞格写春天到了,很形象,为下文的描写定了基调。不过我觉得有一点突兀,来得太匆促。

生2:其实,只要细细推敲“苏醒”一词,就会心中有底。下文“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燕子翩然归来……布谷鸟也来了”这些自然现象展现了“苏醒”的内涵,给人带来一片扑面而来的春色。

生3:这两段文字写得好,好在用词形象生动。如“冰雪融化,草木萌发”,“萌”字准确地反映了草木开始生长的状况;如“繁花次第开放”,“次第”贴切地表现了花开的次序,渲染了春天的气息;如“叶子渐渐变黄”,“渐渐”确切地表达了叶子枯黄的过程;如“簌簌地落下”,“簌簌”摹拟风吹落叶的声音,使人感到秋天的肃杀;如“风雪载途”,“载”恰当地描写了风雪飘落的程度。

生5:这两段文字好,好在对说明对象的烘托。它既生动形象地说明花草鸟虫的变化规律和气候的密切关系,也以生花妙笔给人以强烈的悬念,从而为下文说明大自然的语言做了充分的渲染和有力的铺垫。

学生明确:不好。失去了说明的生动性。“大自然的语言”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说法,易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5)学生齐读1、2段,争取背诵。

2.多媒体显示下列句子,要求学生揣摩,体会说明语言的科学性。

(1)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2)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等花相比1960年迟10天左右,比1965年迟五六天。

(3)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

学生明确:加粗的词语限制较严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加线的句子表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尊重事实的科学精神。

3.教师总结:说明文以介绍给人知识为目的,所以要求说明语言宜简洁、准确、严密。但有时为了增强说服力,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本文即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回顾前面所学课文,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的例子也不少,请同学们列举一二。

生1:《中国石拱桥》一文中,写卢沟桥两旁石栏上的不同姿态的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生2:《桥之美》一文中:“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生3:《故宫博物院》一文中,写太和殿的外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

二、引导学生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

燕子是益鸟,一对燕子一天可捕捉8000多只虫。

燕子善飞,其飞行速度每小时可达120公里。

燕子善于辨识方向,欧洲的燕子在向南方越冬地飞行时,能够发现穿越阿尔卑斯山的隧道,向目的地前进。

教师要求学生参考以上资料,结合自己对燕子的观察了解,写一段文字介绍燕子的某一特点,尽量体现说明文的'科学性和生动性。

学生构思写作。

选三四位同学读自己的片断,其余同学评价。

较好地片断有:

燕子善飞,妇孺皆知。其飞行速度每小时可达120公里,堪称是鸟类大家庭中最善于飞翔的成员之一。燕子又具有高超的飞行特技:它们一会儿像箭一样贴墙飞行,一会儿又垂直地冲向云天,一会儿又来个180°大转弯,一会儿又翼不振,翅不摇,干脆在空中滑翔几分钟。

燕子老是在飞,似乎它们永不感到疲倦。可是有谁能想到这是它们自身的弱点造成的。燕子有两只很小很小的小脚。瘦小的脚难以支撑燕子的身躯,使它们在地上站立时不能够灵活地保持平衡。因此,它们学会了一切都在飞翔中解决的本领:在飞行中吞吃猎获物。在飞行时饮水,甚至在喂自己的孩子吃饭时,也不是蹲坐在巢沿上,而是扑楞着翅膀,像直升机那样停留在巢前的空中,将食物一一喂给孩子们。

燕子是一种勤劳的鸟。筑巢,“娶妻生子”,抚养孩子,整天忙得不亦乐乎。燕子又是个捕虫能手。一对燕子夫妻每天捕8000多只虫,除供自己所需外,大部分都用来喂养它们那些似乎永远也填不饱肚子的孩子们。燕子吃掉大量害虫,对农业、林业有很大好处,所以,燕子是益鸟,是人类的朋友。

三、延伸拓展,转化课堂知识

1.教师要求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农谚,并说明其中包含的物候知识。

生3:“馒头云,天气晴”根据云彩的形状预测天气状况。

生4:“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根据物候现象“雨中蝉叫”预测天气情况。

生5:“麻雀囤食要落雪”“猪衔草,寒潮到”。

生6:“蚂蚁垒窝要落雨”“鱼跳水,有雨来”“燕子低飞要落雨”“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龟背潮,下雨兆”“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这些农谚都是根据物候现象预测天气情况。

2.除了农谚,古代的诗歌也有不少反映物候知识。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就是一例。联系课文中的物候知识,谈谈对这首诗的理解。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学生齐读诗歌,理解诗意。

明确: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诗人在初夏时节游览大林寺。四月,平地上正是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但诗人却意外地发现在这高山古寺之中竟有始盛的桃花。诗人曾为春天的逝去而伤感,重遇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到:原来春天是转到这里来了。

这首诗正好说明了课文中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高度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

3.教师请有旅游经历的同学谈谈在旅游中了解到的物候知识。

如盛夏时节到东北旅游,寒冬时节到南方旅游,爬山、观海等总会有新的发现。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1.说明“早上乌云盖,无雨也风来”“黄云上下翻,将要下冰蛋”“清早宝塔云,下午雨倾盆”三则农谚包含的物候知识。

2.为强化人们的环保意识,请以“水、空气、森林、动物保护”为对象拟两条环保标语。例:污染空气,等于慢性自杀。

3.举一个你熟悉的“人类朋友”的例子,向别人介绍,好吗

活动目标:

1.能主动参与区域活动,并掌握进区域的规则。

2.熟悉各个区域的活动内容与方法。

3.增进幼儿间的互相交流交往,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活动准备:

1.阅读区域:自制图书图书医院益智图书我是天气播报员(各种幼儿图书若干,图书内容有关天气,可按当天的天气情况进行播报)

2.操作区域:小车跑跑跑纸袋的秘密天气换新衣(提供牙膏、纸袋等材料运用剪、贴等技能进行创造;能根据天气的变化给娃娃换新衣)。

3.智力游戏区域:巧板世界迷宫大揭秘天气变化棋(提供不同的材料玩具,如迷宫、棋盘、七巧板等)

4.数学区域:加来减去分一分瞧一瞧(提供各种数学操作材料,正确的进行数的分解)

5.美术区域:桃花朵朵开我是艺术家(制作盛开的桃花,运用线条等技能进行作画等等)

活动过程:

1.与幼儿互相问好,介绍班上的区域及区域材料。

——交代进入区域的要求及规则。

——重点介绍智力游戏区域的玩法及规则。如:天气变化棋,让孩子大胆尝试创作棋盘。

2.幼儿选择喜欢的区域进入活动,教师作好引导、观察。

——重点区域观察:

1)天气变化棋:幼儿能否掌握剪、裁、画等技能,并运用该技能进行棋的创作。

2)天气换新衣:幼儿是否能根据天气的变化给娃娃换新衣。

数学区:观察幼儿是否能正确的进行数的分解

美术区:观察幼儿是否能运用线条等技能进行作画;是否能正确进行颜色的'搭配。

操作区:观察幼儿是否能运用剪、贴等技能进行创造。

3.整理活动区,适当讲评。

——是否都能在音乐停止前回到座位上等待老师。

——小朋友的进区表是否都进行了打钩。

——各区域的操作物品是否都摆放整齐了,如果没有请幼儿摆放整齐。

——给遵守区域规则的小朋友给予表扬。

教学目的:

1、图文结合,理解词句的意思,懂得大自然的语言情况指的是什么。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初步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

4、培养学生初步收集材料的能力。

5、初步培养学生利用教师小结的学习方法进行自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词句的意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学生对有些自然现象缺乏感性认识,能初步懂得大自然的语言情况指

的是什么。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准备鱼鳞、弹珠;

教学过程:

一、释题

1、借助课件(人类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由人类的语言引导进入理解大自然的语言。

播放课件(人类的语言)

提问:他们在干什么?他们为什么要使用语言呢?说出自己的想法?(表达出自己的意思)

2、揭示课题,理解:大自然的语言。

强化课题。出示课件(大自然的语言),继续理解什么叫大自然的语言。

提问:大自然会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呢?

表扬那些找到大自然语言的学生,并小结第一节内容。

小结:

大自然也有自己表达意思的方式,这些让我们听到的、看到的和感觉到的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二、新授课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用具体符号标出小节(互评互议,难读的字音上黑板)。

2、指名读,指名评,师生互读。

学生自由朗读2、3、4节,读懂每一节的意思。

提问:各小节分别讲了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你是怎么知道的

3、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学习2、3、4各小节。

1)教学第二节,出示课件(蝌蚪在水中游动),帮助了解所选小节的知识。

①齐读第二节,抽个别学生读第二节。

②请学生在学习小组里面说一说:你找到了什么样的大自然语言,它是怎么告诉你的?

③抽个别学生汇报学习结果。

④集体朗读第二节(教师指导朗读)。

2)教学第三节。

①学生自由朗读第三节。

②提问:这一节告诉了我们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它通过什么告诉大家的

③让学生自己来讲一讲,你是怎样计算和识别鱼的年龄的,教师再拿出准备的大小鱼鳞两片,告诉同学们,鱼的年龄是由鱼鳞片上的圆圈的多少来决定的,圆圈越多鱼的年龄就越大。

④小结学法:什么样的语言告诉人们什么样的知识。

⑤齐读第三节,小结:学习了这节内容,你知道大自然告诉了我们什么,它是怎样告诉我们的?

3)根据学法,分组自由学所剩下的小节。

①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边读边想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②分组自学。

③学生汇报学习结果,教师同学生学习不理解的地方。

理解三叶虫化石(播放课件:三叶虫化石)。

理解词语:镶嵌

三叶虫是海洋里的动物,现在却镶嵌在喜马拉雅山上,那么你理解镶嵌的意思吗?谁愿意给大家演示、演示镶嵌的动作。(请学生用橡皮泥及弹珠表示词语镶嵌,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理解句子:那儿曾是汪洋一片

播放课件:造山运动

④教师小结,强化学法

4)小结2-4节内容。

①通过这节课文的学习,你了解了什么大自然的语言?它是怎么告诉我们的。

②齐读2-4节,请学生说说通过这三节的学习,你都学到了什么?

③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比较第二节与第四节的相同点,引导学生用书上一问一答的形式练习说话。

三、扩展练习

1、请学生自由说出自己观察到的、查阅到的、询问到的有关的大自然语言,及这个语言所告诉的知识。

通过三段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大自然的语言也是用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它是可以让人类看到的、听到的或感觉到的。

前几天,老师请小朋友们回家请教家长或自己阅读图书查找了一些这方面的有关资料,你们找到了吗?愿意把你知道的其它的大自然的语言告诉我们吗?(查找到相同的大自然语言的小朋友可自由组合,互相讲一讲,请他们尽量用书上的形式告诉大家)。

2、教师展示自己所收集的语言及其所告诉我们的知识,出示课件(教师收集的大自然的语言),教师用书上的述叙形式进行解说。强化观察和提高学生的说话兴趣。

四、总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们都学到些什么,能告诉大家吗?(教师作全课小结)

板书设计:

1、语言

2、知识

简笔画:

三叶虫化石那儿曾是汪洋一片

蝌蚪春天到了

鱼鳞两圈就是一岁

教学目标:

品味本文简洁,准确,生动,科学的语言。

掌握说明文的几种说明顺序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趣。

教学课时:

两课时

课前准备:

搜集一些农谚。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在生活中,我们人类用语言来交流,那么大自然呢?它也有语言吗?

欣赏图片1欣赏图片2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这些现象在告诉人们什么?

同学们以上说的都是大自然特有的语言。这语言到处都有,睁开眼都能发现。请同学们谈谈自己了解的大自然语言。

像这些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的现象,古代的劳动人们称为“物候现象”。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去聆听她们的语言。

新课讲授:

一.察言观色:学生介绍竺可桢,教师补充。

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20世纪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教育家,气象学家,地理学家,被誉为“品格和学问的伟人”。1910年赴美国留学,1918年获哈佛大学地学系博士学位。回国后先任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教员、东南大学地学系主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成为我国近代气象学和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1936年起,出任浙江大学校长,在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中,在贵州的穷乡僻壤,他将浙大从一所地方性大学办成了全国著名的综合性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写下了耀眼的篇章。1949年10月,他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著有《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我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物候学》等。

二.狼吞虎咽:快速朗读课文,(1)标出难读,难记的字,词。(2)整体感知课文。

【学生上讲台板书】

三.畅所欲言:你从课文中获得哪些信息?在文中找出,并概括。

自由交流:(补充)

1.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第1.2.3段)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第4.5段)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第6.7.8.9.10)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第11.12段)

四.细嚼慢咽:朗读1段,品味语言。

找出这一个自然段,你最喜欢哪些好词,好句,说说理由。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五.摩拳檫掌:欣赏四季图片(春,夏,秋,冬)选任一季节,用生动,美丽的文字把眼前的美景描绘出来。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2、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调查报告的自主创作,设计出图文并茂的小短文,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及应用信息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采用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法,竞赛等多种教学方法,探究中学习新知识,在合作学习中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正确引导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热情,养成良好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的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在学习中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探究中获取成功,在赏析中提高审美意识,陶冶审美情操。

二、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在调查报告中插入图片,调整图片大小以及设置图片版式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掌握图片版式设置的基本技巧,合理使用这些技巧设计出富有创意、突出个性的调查报告。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积发兴趣

1、教师播放关于海葵的视频,激起学生想要探究的热情。

2、师:“刚才我们看到了美丽的海底世界,认识了‘海葵’,但是它是动物还是植物呢?课下,老师请一位同学为老师展开了调查。他通过到图书馆查阅科普读物和利用因特网查找资料,写了一份调查报告,我们来看一下。”

观看“调查报告”

引导学生“我们发现小明写的调查报告非常清楚,有理有据,找到了真确答案。但是他的报告是不是单调了一点?如果给报告添加海葵的图片是不是会使内容更充实一些。这节课,我们就来帮他解决这个问题!”

(二)教授新课

1、自主探究,自主学习

(1)提出要求: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12页,自学“插入图片”部分。

(2)请同学读插入图片的步骤试。

(3)课件出示任务一:在调查报告中插入一张图(给出操作提示)。教师巡视指导。

(4)请一位小老师到前面演示操作如何插入图片。

(5)过渡:

师:大家来观察一下,小老师插入的图片有什么不足的地方吗?

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思考发现:图片的大小不合适。

师:我们插入图片的'目的是什么呢?

师:我们来解决这一问题。

2、教师引导,学生操作

(1)提出要求: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13页,自学“改变图片大小”部分。

(2)课件出示任务二:改变图片大小(给出操作提示)。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自学后,教师让学生到前面演示并讲解调整图片大小的方法。

教师重申:单击图片,图片周围出现八个黑色的小方块,这就是控制点。

请这位同学找一找有几个控制点。请该学生在不同的控制点上调整图片的大小,学生们观察都有什么不同。

(4)师:如何拖动才能保证图片不变形?

生答:把鼠标放在图片角的位置上倾斜拖动。

师:因为这是按图片的比例放大或缩小的。单纯的拖动图片边框很有可能改变图片的原始形状。

(5)课件展示檔,请学生对比一下你的调查报告中插入的图片和老师这份调查报告中插入的图片有什么区别?

我们发现图片的位置摆放的不合理,不美观,下面我们来解决改变图片位置这个问题。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老师这里有两张图片,下面老师把鼠标指针移动到图片上你们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文件)

(6)鼠标指针变成四个方向的箭头时,就可以移动图片的位置,哪位同学到前面来试着移动一下他们的位置?(让学生移动的这两张图,一张是设置了图片的版式,位置可以移动,另一张没有设置图片的版式,位置不容易移动)

(7)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下面老师分别选中两张图片,大家仔细观察他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8)问题就出现在控制点上,下面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右击图片,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单击“设置图片版式”,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版式”选项卡,我们看到了5种环绕方式,谁来给大家说说这5种环绕方式都是什么?

(9)图片插入后默认的环绕方式是嵌入方式,控制点是小方块,不容易移动图片的位置,其它4种环绕方式控制点都是小圆圈,可以任意移动图片的位置。请同学们试一下这5种环绕方式,看看各是什么效果。

3、小竞赛:教师出题,请三名学生依次到前面的教师机上完成版式的设置。

题1:将图片版式设置为"四周型"并让图片左对齐。

题2:将图片版式设置为"紧密型"并让图片右对齐。

继续上述竞赛,学生将图片版式设置为“衬于文字下方”并拖动图片边缘使其变大,但发现了一个缺点:图片颜色太深导致文字看不清楚了。

4、布置任务,完成作品

5、巩固新知,自主创作

教师指导学生继续完成设制调查报告的创作。

为完成任务的同学布置新的任务,打开教师为学生准备的材料文件夹,课件出示一些题目,如恐龙是如何灭绝的;声音在水中传播得快,还是在空气中传播快等。

师:大家对这些问题都感兴趣吗?如果感兴趣,就快在老师提供的材料里寻找,写一篇科普小短文,看谁完成得最出色!

(三)展示评价

教师鼓励学生展示自己设计的调查报告。教师在学生自评、互评的同时给出自己的评价意见。学生在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同时学习别人的优点。

(四)归纳总结

学生进行回顾反思,总结本节课学到的本领。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教学目标】

1、学习提取信息,精确概括内容

2、品析说明文语言的精确生动

3、理清说明的条理和说明方法的作用。

4、发觉并观赏大自然中的物候现象,提高科学思维力量。

【教学重点】

学习筛选信息,概括内容

品析说明语言的特点

【教学难点】

规律挨次的推断

【教学方法】

情景设置法教师示范法合作沟通法

【学习方法】

圈点批注法沟通合作法

【教学设想】

《语文课程标准》对说明文提出的教学要求是:在阅读中了讲解明的表达方式。留意领悟作品中所表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写简洁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晰。

教学本课时,一是要让学生了讲解明事物的表达方式,二是要让学生能够发觉和观赏大自然的种种物候现象,思索和天气、气候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力量。

【教学过程】

课件放音乐

师生问好。可以敏捷变化。教师好,同学们好。同学们辛苦了。教师辛苦了。同学们请坐下。教师请坐下。教师还是站立着同大家一起学习吧。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刚刚听的这首歌,所咏唱的是什么季节?春天。歌曲中的我怎么知道现在是春天呢?用一句歌词来答复。哦,是春风吻上我的脸告知我的,告知我不要偷懒,让我珍惜春光。春风拂面,就是大自然的语言啊,今日我们来学习一篇介绍科普学问的说明文——《大自然的语言》,是闻名科学家竺可桢。

一)、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1、概括内容要点,提取关键信息。

2、品析生动美丽、精确严谨的语言。区分举例子说明方法的运用

3、理清说明的条理。

4、发觉生活中的物候现象,观赏大自然的美妙。

我们这节课的学习口号是“我参加,我欢乐。”盼望同学们能从课堂学习中得到欢乐。

二)、我们来检测一下预习状况,请大家积极举手抢答。

二、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1、速读课文,给课文换一个平实的标题。并结合有关语句说明理由。

第一局部、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其次局部、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局部、打算物候现象降临的因素。

第三局部、讨论物候学的意义。

3、速读,抢答。

留意要抓住关键语句来找答案。

什么叫物侯和物候学

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打算物候现象降临的因素有哪些?

讨论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你答复的这样精确,有窍门吗,对,提取信息,概括内容的方法是

⑴、精确的区分构造层次

⑵、找出关键句、词语

⑶、提取主干,去除枝叶

⑷、用自己的话来归纳

一、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二、物候对农业的重要意义

三、打算物候现象降临的因素

四、物候学的讨论意义

1、这四局部是根据“是什么---重要性---取决因素---意义”的思路绽开的,先提出说明现象,再说明内在的本质缘由和意义,是从现象到本质的规律挨次。

2、在第三局部中,表示这四个因素的关联词是什么?这些因素的关系是什么?

三、引导赏析,自主学习

1、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一起来观赏大自然的语言,品析物候现象所提醒的事理。今日,我们可以从说明的内容和语言两个方面来观赏。

2、教师示范观赏,让学生领悟观赏的方法。

以其次段为例,从说明技巧的角度来看,这一段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如“杏花开了,就似乎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似乎在示意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头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详细形象的说明白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劳动人民可以据此安排农事这一事理。

其次是语言的形象生动。如“杏花开了,就似乎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一句中,“传语”一词,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把大自然人格化了,使大自然有了人的情感和语言。将大自然的`灵气写了出来。由此可见,在说明中恰当的运用生动的描写,可以更详细、清楚地突出事理,起到了帮助说明的作用。

3、自主学习探究发言

1)自主选择自己喜爱的一个段落,围绕说明的技巧(说明方法)和语言两个方面做以品析,在书上圈点标注。预备和大家沟通。

2)、同桌沟通,完善阅读笔记。

3)、谁想和大家沟通一下你自己喜爱的段落,说一说你的发觉,和大家共享你的阅读成果呢。请同学们留意倾听,即时补充。谁来补充或更正呢。感谢你大胆的发言。

四、总结提高,拓展延长

1、集体活动,七嘴八舌说一说,你在大自然中发觉了哪些物候现象,这些物候现象预兆了怎样的气候、天气,告知了我们怎样的道理。给下面的科学哲理诗续写句子,做一做仿写。

(要留意抓住各个季节典型的自然现象,推断设计。)

(1)别以为人才说话,大自然也有语言。这语言处处都有,睁开眼就能发觉。

(2)你看那天上的白云,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如白云轻快飘得高高,明天准是个晴。

(3)你看那树上的叶儿,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如叶儿纷纷飘落,出门就要带好雨伞。

(4)仿写

你看那

这还是大自然的语言。

其实,大自然的语言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倾听。

2、布置作业:同学们,用你们的慧眼、灵心去发觉、倾听大自然,用你们的妙笔去记录大自然吧!喜爱生活,发觉大自然的美吧,请用精确生动的语言写一篇观看日记。

板书

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

现象本质

规律挨次

主要次要

物候

语言精确生动

说明方法举例子等

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能说明一下你依据哪些大自然现象,来做以推断的吗。

建议从以下角度进展:

用词(修饰和限制性词语、关联词语)、

语段构造、

说明方法、

说明挨次等。

学习方式是,任选一个角度,在文中圈点批注。预备为我们的课堂沟通做预备。

请小组沟通一下,选出代表来发言。

请发言的代表们先明确品读赏析的角度,说明语段序号。再来阐述你们的发觉成果。

教师也有些发觉和大家沟通。

1、修饰和限制性的词语。

去词法,删除这些词语好吗?谁来挑战一下。

2、说明方法

如第5段,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详细形象说明白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3、关联词语

4、语段构造

如7、8、9、10段为每一段时总分的构造。

自由发觉,任选角度绽开品析。

5、说明的挨次

《大自然的语言》一文的二个局部里面段落的安排和一个段落里面的句序,又是如何表达说明的条理性的呢

说起接着说明产生上述现象的缘由,进而答复了文题提出的疑问。这种挨次也表达了说明的条理性。

文第三局部说明打算物候现象的降临有四个因索。四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不一,由大到小,依次排列,很有条理。规律挨次。

五、拓展应用

请你写一段说明性的话,推断一下它们相宜的说明挨次,并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学习目的】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学习重难点】

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2.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自主预习案】

1.关于作者

竺可祯(1890—1974),我国现代卓越的。他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都很高,而物候学也是他呕心沥血作出了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我国现代物候学的`每一成就都是和他的工作分不开的。

2.名词解释

物候:

物候学:

农谚:

【课内探究案】

(一)读课文

本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l~3段):

第二部分(第4~5段):

第三部分(第6~lO段):

第四部分(第11~12段):

(二)品课文

(三)悟课文

1.读一读

三、结合目标,有效训练

2.悟一悟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是怎样安排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2.主题归纳:

3.说明语言准确、生动、典雅的特点在本文中是如何体现的

【拓展检测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3题。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不久,布谷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1.概括两段的主要内答。

2.第一段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

3.第二段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4.第一段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是什么

5.第二段以什么为例来说明“大自然的语言”

6.选文语言准确严密,生动形象,试各举一例。

1、体验诗歌中人和自然的情感。

2、学习诗歌,理解诗歌中的美。

3、能合作并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课件、彩笔、四种颜色的卡纸

一、直接语言导入:你们知道吗?不光是我们人会说话,大自然也会说话,而且大自然的话到处都是,不信?我们一起来看!(出示flash课件1)

二、配乐欣赏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1、白云飘得高高,告诉我们什么呢?

2、瞧!谁出来了?(蚂蚁)它们在干什么呢?

蚂蚁往高处搬家,这是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3、这是什么呀?(大树桩)上面有什么?对!每一个圆圈就是一个年轮,大树桩告诉我们有几圈年轮就代表它几岁了!

4、教师小结:大自然的语言多奇妙啊!我们只要认真观察就能够发现。

三、用图谱完整学习诗歌

四、分组合作朗诵诗歌。

附诗歌:

大自然的`话别以为人才会说话,大自然也有语言,这语言到处都有,仔细观察就能发现。

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晴天,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蚂蚁往高处搬家,出门要带雨伞,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树桩上有一道道圈圈,一圈就是一年,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啊,真是妙不可言。

不爱学习的人听不懂,粗心大意的人永远听不见。

设计意图:

指出选材要“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进入大班以来孩子们的探索欲望明显提高了,他们会好奇的问这、问那“老师,为什么天上的云朵有时像匹马呢?”“老师,这儿有很多蚂蚁,它们在干什么呢?”面对孩子们的种种问题有时我们也应接不暇,而诗歌《大自然的语言》能充分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望,因此我设计了这次活动旨在运用这首诗歌的科学知识趣味性,提高大班孩子观察大自然的兴趣的同时满足孩子的求知欲,进而培养孩子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1、欣赏诗歌,初步感知诗歌的语言结构与优美,会用自然地语言进行朗诵。

2、理解诗歌内容,并尝试进行简单的仿编。

3、培养探索大自然的兴趣,体验人和自然的关系。

《纲要》在语言领域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再结合最近学习的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法,尝试把语言教育活动以认知、情感和态度、技能和能力三个维进行了分解和细化,制定了以上目标旨在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及想象力的同时,鼓励幼儿积极探索大自然,感受人与自然地关系。

活动重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感受人们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难点是:能根据已有经验进行简单仿编。

(依据:在本次活动设计中努力体现“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结合大班幼儿年龄的特点,把“感受人们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作为本次活动的重点,大自然是非常奇妙的,我班孩子平时喜欢观察周围环境、常常问这问那,而诗歌里有一些孩子们感兴趣的现象,让他们感受了人与自然地关系,激发他们在今后生活中探索自然的兴趣。难点就是仿编,孩子平时生活经验的积累需要在活动中积极体现出来。)

1、对大自然的,现象有一定认识和初步经验。

2、PPT制作,配乐诗歌《大自然的语言》

(依据:在本次语言活动中孩子们在学习中科学知识的同时,需要尝试简单仿编,因此孩子前期知识积累相当重要,正巧我班主题活动的开展让孩子们都有话要说。而PPT的准备能使孩子们在学习诗歌中更感兴趣,还能紧紧抓住孩子的注意力,从而达到教育目标。)

(一)欣赏配乐诗歌《大自然的语言》

1、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诗歌,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诗歌欣赏)

2、教师提问:“诗歌的题目叫什么?”“你在诗歌里听到了什么?”(幼儿回答,鼓励幼儿说长一点的句子)。

3、教师小结:小朋友们的小耳朵真灵,说的真好,告诉你们哦!不光我们小朋友有语言,大自然也有语言,我们来看看大自然到底说了那些语言呢?

(设计依据:由欣赏诗歌导入,提问在诗歌里听到了什么,能培养大班孩子的倾听的好习惯,简单的讲述能发展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观察PPT,理解诗歌内容

1、出示PPT1教师边讲述诗歌的第一段。

2、继续观看PPT2,教师讲述,提问:“在上面你看到了什么?”“说了什么?”引导幼儿用诗歌里的话来讲述。(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晴天,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教师小结: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抬头看天空,云朵飘得高高时就说明天是晴天。

(设计依据:PPT的展示能让发展孩子的观察能力,还能让孩子的注意力得到集中,通过对图片的.讲述,孩子们语言表达有了完整的意识,我借机朗诵诗歌里的句子让孩子们从诗句中理解大自然的另一种语言。)

3、出示PPT4,教师讲述,提问:“在图中你看到了谁?它在干什么?它告诉我们了什么?”(天要下雨)引导幼儿讲述诗歌里的话。

教师小结:我们先发现了蚂蚁往高高的地方搬家,这是我们观察到的自然现象,大自然就是通过这个自然现象,来告诉我们要下雨了。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大自然是怎样来告诉我们的?大自然的语言必须要仔细观察才能发现。

4、出示PPT5,教师讲述,提问:“树桩上的一道道圈圈说明什么?”引导幼儿讲述。

5、出示PPT6教师举例理解相应内容,小结:这都是人类多年观察出来的,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设计依据:在逐一出示的图片中孩子通过提问——观察——讨论——自由讲述——小结,完成了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这种比较开放的学习方式,一方面让孩子们感受了大自然的神奇,一方面给孩子们充分的语言表达机会,有利于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6、PPT7教师讲述最后一段,幼儿理解并讲述诗歌。提问:“大自然的语言与人的语言有什么不同?”(幼儿回答)小结:原来大自然的语言真神奇呀,所以说它“妙不可言”。师:“为什么说粗心大意的人听不见呢?”小结:所以我们不要做粗心大意的人,要做个什么样的人呢?

7、幼儿一起用诗歌的话来讲述。教师小结:人的话要用“耳朵”听,而大自然的语言就是指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现象,它用无声的语言告诉人们新奇的知识。

8、教师带领幼儿再次完整欣赏诗歌。

(设计依据:这是对诗歌的一次简单的总结,体现了大自然的奇妙,旨在引导孩子学做有心人、学做会观察的人,为下面仿编活动做铺垫。)

(三)根据诗歌结构,尝试仿编诗歌

1、教师展示PPT8,观察画面有什么?(小蝌蚪、水草、柳树、花朵、小草)“小蝌蚪在水里游泳,说明什么呀?”(小蝌蚪在水里游泳,春天来到人间,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2、教师:“大自然的语言可真神奇呀,你们还知道哪些呢?谁来说说看呢?”(引导幼儿按照诗歌的结构进行讲述)。

(设计依据:孩子在感受诗歌语言美、意境美的同时,大胆的把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同时,我积极创设自由的语言环境引导孩子观察大自然的图片,尝试进行简单仿编。)

3、PPT视频展示,师:“大自然是我们的好朋友,可是有些人却没有好好的对待大自然,瞧,人类对大自然都做了什么?(乱砍盗伐,乱丢垃圾)大自然会变的怎样?”小结: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因此我们一定要爱护好大自然。

(设计依据:最后环节是本次活动的延伸,也是活动的升华,孩子在了解大自然的妙不可言后,对现实生活中乱砍盗伐,乱丢垃圾现象有了自己的想法,并懂得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因此我们一定要保护好地球、爱护好大自然。)

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懂得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如何看懂大自然的语言。

2、培育学生喜爱大自然、探究大自然的情感。

3、仿写诗歌1~3小节。

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

一、激情切入,引起兴趣

1、同学们,假如我们有一个好消息要告知朋友、同学或教师,靠什么呀?(语言)

2、师简介语言:语言是我们人类特有的一种工具,人们可以通过口说、笔写表达自己的意思,也可以从书本上阅读,去猎取学问,吸取养分,这都是我们人类的事。那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呢?今日,教师带来了四种大自然的语言。

3、(课件出示春夏秋冬四幅图片)从这四幅图片中,你们知道了什么?

4、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本

1、同学们,今日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和以前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2、了解诗歌特点:分小节,不分自然段。

3、提出学习要求:不仅学诗,还要写诗。

三、自读课文,读中见悟

1、课文哪几个小节介绍了大自然的语言?请同学们快速找出来。

2、学习2~9小节。

(1)、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边读边思索:诗歌中那些事物和我们说了话,告知了我们大自然的语言?

(2)、反应,并板书。

(3)、教师示范学习第2小节。

①、教师表演读。

②、教师将自己当作白云,并向大家介绍了白云告知人们的大自然的语言。

③、小结这一学习方法。

(4)、请学生选择自己最喜爱的事物,用刚刚的'学习方法,学习相应的小节。(边学习边指导朗读,重点指导朗读4.5小节。)

(5)、课文中的八种事物分别告知了我们哪些方面的学问?

(6)、男女生赛读2~9小节。

3、学习10~14小节。

(1)、自由大声地读,边读边思索:课文介绍了哪些科学家看懂并运用了大自然的语言为人类效劳?

(2)、反应,并简介三位科学家。

(3)、拓展延长:课外,你还知道哪些科学家运用大自然的语言为人类效劳?

(4)怎样才能看懂大自然的语言,学习第10小节。(齐读,指名答复。)

(5)、教师小结,齐读最终一个小节。

四、拓展延长,仿写诗歌

1、小组争论:生活中,同学们还发觉了哪些大自然的语言?

2、汇报。

3、请同学们把发觉的大自然的语言用诗歌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写在本子上。

(1)、教师出示自己写的诗歌,并深情朗读。

(2)、学生评价。

(3)、学生写,并展现评价。

五、课堂总结,质疑拓展

今日,我们学习了8种大自然的语言,并懂得了如何去看懂大自然的语言,盼望我们能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最终,你们还能对这篇课文提出疑问吗?

教学目标

1.了解物候学问,丰富学生的科学学问。

4.激发学生酷爱科学探究科学奇妙的志趣,培育他们注意视察、讲究实证的科学看法。

教学重点

理清课文的说明依次,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教学难点

1.理清确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依次,并探究这样支配的好处。

2.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课时支配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第三单元我们学习了五篇说明文,它们都属于事物说明文。

二、详细环节

1.了解作者竺可桢。(参考学生资料《名师测控》)

2.多媒体声屏显示课文朗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并解决生字词。

3.老师提示须要积累的词语,并用多媒体显示,学生读并积累。

4.学生按要求快速精确地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多媒体显示阅读要求如下:

(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确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探讨物候学有什么意义?学生筛选信息,然后用课文中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

学生明确:

(1)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

利用物候来探讨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2)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简单驾驭,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

(3)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

(4)预报农时,支配播种日期;

支配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开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1)选几位同学划分段落层次,理清全文思路,并板示、评价。

明确:

第一部分(1~3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其次部分(4~5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第三部分(6~10段)说明确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第四部分(11~12段)说明探讨物候学的意义。

第一部分引出说明对象,其次部分对此作详细阐释,第三部分是其次部分的进一步深化,又是第四部分说明的基础。全文采纳逻辑依次,条理分明,介绍的物候学学问通俗易懂,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THE END
1.蚂蚁的本领长尾关键词挖掘蚂蚁的技能和本领是什么 登录PC版查看 -蚂蚁分工的本领是什么呢 登录PC版查看 -不同种类蚂蚁的技能本领 登录PC版查看 -蚂蚁有着什么样的本领 登录PC版查看 -作文小蚂蚁的特点和本领 登录PC版查看 -螳螂和蚂蚁的特点和本领 登录PC版查看 -https://m.5118.com/ci/6889c276486718682868/
2.“懒惰人哪,你去察看蚂蚁的动作,就可得智慧。蚂蚁没有元帅没有...蚂蚁认路的本领很强。它认路主要靠眼睛,能凭借陆地上和天空中的景物辨别方向。它还可以根据气味认路。有些蚂蚁会在它们爬过的地方留下一种气味,回来的时候就根据这种气味确定路线。1.下面有三个题目,你认为哪个题目最合适() A.蚂蚁搬兵 B.蚂蚁的趣闻 C.我爱蚂蚁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婷婷在地上看蚂蚁,老师...https://m.shangxueba.com/jnjd/0FBA87E5.html
3.读《见识》吴军小鱼儿的梦呓在大学里要学什么呢?我觉得有4个方面的技能和本领必须学习,或者说相应的习惯必须养成。 付诸行动的习惯 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表示友善和爱的能力,如果一个人想在社会阶层上再往上跃迁几个台阶,友善是必需的品质。 总结、写作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很多人能够进行有效沟通,却不能把自己的意思用书面语表达出来,这样的人...https://www.cnblogs.com/yyphappness/p/10392713.html
4.9月小托班四两活动点滴2.能和同伴、老师一起哼唱歌曲。 三、外教 数字 1 one 2 two 3 three 4 four 5 five 9.4 n 亲爱的各位家长、可爱的宝贝们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的课程 V V V 一、《老师本领大》 目标 1.在集体中能够较安静地听教师念儿歌; 2.认识班上的教师,乐意和同伴一起表演儿歌。 https://www.meipian.cn/1kgn2ycv
1.大学学生会主席工作计划2024精选9篇本次大赛意在挖掘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使同学们在金工实习中既学到了专业本领,也锻炼了自己的动脑、动手能力。此次比赛很好的加强了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促进了参赛者的学习实践和沟通交流的能力,有效的提升了机械学子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养。https://www.77cxw.com/fl/515806.html
2.啄木鸟学本领作文16篇(全文)小象奇奇学本领的哭声引来了许多朋友。看见小象奇奇学本领伤心的样子,大家都跑过去安慰它:“小象奇奇学本领,别着急,多练几次,你一定会成功的!”说完,小兔为小象奇奇学本领敲鼓加油,小鸟和蝴蝶用歌舞为小象奇奇学本领助兴……小象奇奇学本领越练越起劲,动作越来越灵巧,很快小象奇奇学本领就学会了卷木头。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yad48vn3.html
3.幼儿园德智体美劳优秀教案(通用13篇)本次《快乐做运动》活动的成功之一在于通过创设情景“蚂蚁搬运粮食准备过冬”来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怎样搬运粮食呢?搬运粮食要经过哪些路线呢?以此让幼儿自然从练本领开始学习。问题情景的创设有助于促使幼儿发现本次活动的学习重点:两人不直接用手合夹一个球向前走的方法,进而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https://mip.wenshubang.com/jiaoan/690753.html
4.人类的认路本领还不如蚂蚁?人类的认路本领还不如蚂蚁? 迷路和找不到回家路的恐惧,交织在我们小时候听到的故事中:它可以困扰我们多年。人类的寻路技能很差,而且越来越少使用,这让我们不得不带着羡慕和钦佩的心情去看待动物的寻路壮举。大西洋鲑鱼在海上漂泊了三年之后,是如何返回出生地的?北极燕鸥在经过7万多公里的南极之旅后,如何找到它们...https://www.cqcb.com/manxinwen/manxinwen/2020-09-17/3003073.html
5.幼儿园小班降优质课教案《蚂蚁小兵》及教学反思(精选12篇)然后就带领小兵们一起练本领:手和膝盖着地爬的、手和脚着地爬、向前爬,向后爬,转圈爬、横着爬。练好本领之后,蚂蚁大王就带着蚂蚁小兵们帮蚂蚁大婶运大米(沙包)、运豆子(皮球)、运馅饼(报纸),通过三个游戏,让幼儿学会自己一个人运、两人合作运、六人合作运,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整堂课,孩子们学做蚂蚁小兵很...https://www.360wenmi.com/f/file2yf9l512.html
6.幼儿园中班体育教案《蚂蚁运粮》(通用14篇)(一)情境导入师:蚂蚁宝贝们,你们是第一次跟妈妈出来郊游,今天,妈妈要教你们找食物的本领! (二)学习基本动作教师分别示范过障碍方法,并引导幼儿练习,掌握动作要领。 师:在找食物的路上,我们会遇到许多困难,你们害怕吗?(幼:不害怕) 1.钻山洞:弯腰、蹲下钻过去。 https://www.jy135.com/ziyuan/jiaoan/1627148.html
7.三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卷(人教版)(3)短文分别从___、___和 三方面介绍了蚂蚁的本领。(6分) (4)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受?把它写下来。(3分) 四、作文。(25分) 我的___ 要求 1、把题目补充完整。 2、以写人为主。 3、字书在300字左右。 ___ ___ ___ 三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卷 5 一、拼音、汉字(22分) 1、读拼音、写...http://mip.yuwenmi.com/kebiao/sannianji1/1244170.html
8.幼儿园开放日活动实施方案(精选13篇)在这辞旧迎新之际,为了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和自信心,更为了让孩子们一起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元旦,小班段特举行:“庆元旦迎新年”的“食物分享”活动。本次活动我们将教育教学和分享活动融在一起,使幼儿认识到我长大一岁,要学习更多的知识技能和本领,感受元旦节日的气氛,共同分享欢乐和喜悦。https://www.unjs.com/fanwenku/167839.html
9.蚂蚁新村答案最新(持续更新)蚂蚁新村答案今日答题答案蚂蚁新村答案最新(今日已更新),蚂蚁新村是蚂蚁庄园新开启的玩法,每天答题可以获取3个24小时的限时村民,那么蚂蚁新村今日答案是什么呢?小编已经帮大家准备好了蚂蚁新村今日答案,一起来看看蚂蚁新村答案今日答题答案吧。 蚂蚁新村答案最新(今日已更新) 11月16日:“与星星相约,用镜头装满浩瀚星辰”形容的是哪种职业?星空...https://mip.ali213.net/gl/html/757877.html
10.儿童寓言故事(精选20篇)鼯鼠浑身颤抖不止,后悔不已:“拥有一身平庸的本领,不如掌握一样过硬的技能啊!” 儿童寓言故事 篇7 小公主和蛇 从前有个葡萄牙国王,他有三个可爱的女儿。三个女儿都很美,特别是那个最小的公主,不但才貌出众,而且心地善良,人们都非常嘻欢她,叫她“贝拉”。这在葡萄牙语里是漂亮的意思。 https://m.ruiwen.com/wenxue/yuyan/817714.html
11.小班语言教案设计:小蚂蚁与西瓜皮(共12篇)(2)小蚂蚁这么小,它有什么本领呢? 3、 现在我们来听听儿歌里的小蚂蚁有什么本领?(播放课件《小蚂蚁》) 4、小蚂蚁会什么本领?背的是什么? 5、小蚂蚁是怎么背的?(请幼儿用动作模仿) 6、那小蚂蚁背的时候还发出什么声音?(请幼儿动作加上声音表演) 7、小蚂蚁背的米比自己的身体要大好几倍,你们说小蚂蚁怎么样啊...https://www.hrrsj.com/jiaoxuesheji/jiaoan/222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