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短视频平台直播流量红利的刺激下,各大保险公司和金融机构纷纷入场做起了保险直播,想要分一杯羹。
像是X滴保险在X手和X音用直播带货的方式销售保险,1小时就卖出了将近700万的长期寿险。
这不禁让我感叹,只要站在风口上,再肥的猪都能飞起来。
原本因为疫情的原因而逐渐疲软的线下保险销售,却靠直播开了并蒂花。
我作为保险行业“老不死的”,“落后产能”代表者。
深深感觉到自己已经跟不上年轻人的步伐了,不说没直播过,竟然一场直播都没看过。
不行,我早晚得豁出老脸,跟先进同行学习。
于是,那天,我打开了某3000W粉主播的直播带货。
这就是新世界的大门吗?
不大的直播间里,一张偌大的大红海报,占据了大半个屏幕。
海报上赫然写着,首月只要1元,最高保额600万!
只听见该主播劈里啪啦一大堆,无非是,只要你下单投保,以后不管生了啥病保险公司都能报销。
社保不给报销的,咱能报销;新农合不给报销的,咱也能报销!
总之,别人能报的我能报,别人不能报的我也能报,
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
可观众也不是傻子,很多人质疑该主播,万一买了保险之后强制续保怎么办?
我听完直接好家伙,
你这保险可是跟人家一起卖的,那要不要承担大卡车连带责任?买一撞二?
不过这一套组合拳下来,观众老爷们依然不动如山,
于是乎这主播急了,开始使出最后一张王牌:卖惨!
“家人们!我已经半年没有回归直播了,所有我家的铁粉你们不想我吗?我儿子奶粉钱都没了,我不求你们任何东西,也不需要你们给我刷礼物,只求你们拿出一块钱下一单,就当支持我了!”
这表情,这台词,这演技,秒杀一众当红小鲜肉!
忽悠与卖惨齐飞,表情共演技一色。
这是殿堂级的表演啊!
郭敬明看了感动,马龙白兰度看了沉默。
说实话,这波郭老师的S卡还是发早了。
你儿子的奶粉钱都需要大家众筹,那你叫观众baba不过分吧?
毕竟装了这么多年sun子,这还算是涨辈分了。
您懂保险吗?拒赔了找您?第二个月继续扣费了也找您?
而且这两天经过公子的一番查探,发现这个直播卖保险的网红还不是个例。
有人主业散打兼职保险,文武双修,武能拳打南山敬老院,文能舌灿莲花卖保险。
有人直播肢体语言丰富,边卖边拍手,“再赠送XXX”拍手就要响,
一声提神醒脑,两声心脏除颤,
让人想起了10年前的电视购物,20年前的两元店,这tm是文艺复兴啊。
建议申遗。
更有名企百万年薪招主播,号称打造保险李佳琦,
“OMG!买它!这保险竟然买了能赔诶,这太让人吃惊了吧!”
我以为直播为买保险条款的讲解提供一个更好的平台,
见到了真人,见到了真条款,大家买起来多放心啊。
结果我还是低估了我们保险行业,我们把直播行业的“精华”都学来了。
不过,又有谁会在乎韭菜被割的时候会不会痛呢?
从X滴保直播卖保险,到现在各种土味网红也开始直播带货卖保险,
直播带货似乎已经成为线上卖保险的一条快车道了。
还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谁也不甘屈居人后啊。
只是这隐藏在冰山下的风险,有几个人会去注意呢?
对于保险公司而言,直播卖保险无疑是一种新型的营销方式。
但我们必须要注意到,目前很多直播卖保险的主播根本就没有保险经纪人的资质,
他们依靠的,不过是临时背下来的话术来误导消费者下单。
试问,这么卖保险,怎么可能没有风险呢?
今天,公子就把这些风险给大家掰开了讲明白!
1、机构无资质、主播无专业,最后买了个寂寞
首先,这些保险带货的主播、带货的平台,是否有资质都是存在问题的。
保险毕竟是金融产品,需要合规性,它的营销有着严格的行业监管规则。
所以这就要求主播具有极强的专业能力,同时也需要消费者在购买的时候更理性的去思考。
某主播卖了假燕窝,一句道歉,最差不过是退网。
如果是假保险呢?那就叫携款潜逃金融诈骗了,谁又能负责呢?
为了增加成单量,一个个都使出了浑身解数,各显神通。
比如某些主播喜欢这么整活,先正义凌然地怒怼助理:“把嘴给我闭上!”
然后再说一个数,大家就开始疯抢,
嘴里大喊,家人们,你们要是信得过我X某人,就给我“买”字扣在公屏上!
等到发现持续扣款,真出事了发现保险公司不赔,再去找主播,主播一个拉黑就结束了。
最后买了个寂寞。
2、健康告知未充分,理赔无保障
但你如果问他啥叫健康告知,啥叫核保,他就两眼一蒙圈了。
众所周知,绝大多数拒赔,都是因为没有进行合理的健康告知。
很多人健康条件根本没有达到保险公司承保的要求,就买了这份保险。
更有甚者,有人根本不知道健康告知这回事儿。
如果在投保时不符合健康告知,后面需要理赔时,保险公司有很大概率是不赔的。
所以在投保之前,一定要逐条逐字地看健康告知:
这东西没人能代劳,必须得每一点都要确认无误,才能购买。
如果身体状况有一点点不符合,可以申请核保。线下保险有人工核保,线上保险有智能核保(也可申请人核),核保通过后也可正常购买。
一定不可免去健康告知的过程,切记!
3、虚假承诺、销售误导严重,直播的承诺,条款里找不到
朋友给我发过了一个七分半的直播视频,
短短七分半里的承诺,我追我老婆时都没这么多。
又是送“异地转诊金”,又是送“特需病房”,又是送话费。
咱也搞不清是真是假,但教大家一个判别方法。
如果条款里有,那就是真的,但那就不叫“送”,是经过精算师计算的“买”,
如果条款里没有,大概率是忽悠你,是虚假承诺。
信什么?不要信主播那张嘴,保险遇事都信条款!!!
此外,还有一些主播喜欢把保险和理财混淆,夸大保险的理财收益。
比如宣称买了某款保险能“保本保息”、“保本高收益”甚至“复利滚存”等。
恨不得告诉你,买了他的保险就能一秒变富,出任CEO,迎娶白富美,当上人生赢家。
但实际上根本就没有这么高的收益,所谓的买保险赚钱,不过是欺骗营销罢了。
但如果真的买了这种保险,往往亏的钱更多。
比如某些主播声称买了他的保险,只要每年缴纳一定的保费,
年利率能达到15%。
但实际上根本就达不到这么高的收益,
一般同时买年金险加基金定投,能有8%的收益就已经很高了。
这种保险投保后收益有多少先不说,万一买了个假保险就亏到姥姥家了。
正经人谁直播买保险啊?
有些主播什么水平你心里没数?能靠专业吃饭的人,露不露脸对他差别并不大?
好,我们退一步说,即便主播有专业,他们在直播间跟大家讲条款,讲健康告知谁会听呢?
清醒点,同志们,在一个普遍懊糟的直播环境里,清流=没流量=穷。
说白了,为什么这些主播会直播卖保险?
因为保司看中了主播们的流量,而主播们看中了钱。
但保险能这么卖吗?我认为不能。
我认为卖保险应该要专业能力过硬,为消费者讲清楚一款保险的利弊,帮助他们理性思考投保需求。
更应该仔细谨慎,确保消费者符合投保要求,出险后能理赔。
而这些只会背话术的主播能做到?
2020年6月22日,北京银保监局印发了《关于保险网络直播和短视频风险提示的通知》,对辖内保险机构着重进行三方面提示:
一是严格区分保险短视频、直播业务形式;
二是严格规范保险短视频、直播有关主体;
而后,又对消费者直播买保险提出了三大建议:
一是要清楚主播是否有卖保险的资质。
如果有第三方网络平台想要开展上述保险业务,必须取得保险业务经营资格才可以。
因此,广大消费者最好通过正规平台和渠道购买保险,防止上当受骗。
二是要清楚主播宣传的内容是否属实。
由于保险直播带货的主播们很大一部分并不懂保险,只会靠夸大保险作用来诱导消费者。
所以消费者一定要擦亮双眼,避免被骗。
即便是保险经纪人,水平也是良莠不齐的,所以一定不要偏听偏信,盲目下单投保。
三是要清楚自己是否真的有买保险的需求。
很多消费者一看到主播宣传的“买到就是赚到”“限时出售”等字眼,就容易冲动消费。
但买保险一定要理性思考,货比三家,想清楚这份保险是否真的对自己有用,
再去考虑自己是否符合投保要求,最后才能下单购买。
而公子也在此衷心的建议大家,买保险,不懂千万别买!
保险套路越来越多,普通人是防不胜防,
就好比这些铺天盖地的“首月一元医疗险”,看似是很低级的营销手段,但对保险小白来说,确是十分有效的收割手段。
大家想清楚,出于严谨性,保险条款从来都是复杂的。
咱不能说,一边抱怨保险合同又臭又长难懂,
一边看到营销活动,能“捡便宜”,就傻乎乎得不看条款买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