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保险,所有人都知道它的重要性——在整个宏观语境中,保险有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的功能,它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对于千千万万的家庭而言,保险就是一份稳稳的幸福,没有它的有力支撑,生活的安全感将无从谈及。
中国经济是一片海。观察近年来中国保险行业的发展,那是“立于潮头”般的存在——包括中国平安等公司,已位列世界五百强榜单,成为全球行业的翘楚。任何事物的发展,秉轴持钧的关键,还在于人的力量。那么,谈到保险代理人,很多人又想到了什么呢?
“卖保险多没面子”“点头哈腰,太没尊严了”“如果卖保险,别人都会把自己当成骗子”……很多时候,保险代理人似乎变成了没什么学历、能力或走投无路的人才会做的选择,这份固化的认知,很大程度上是对这个行业的不自知。
每个职业都有它发轫的轨迹。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健康意识的全民提升,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兴盛,使得市场对个性化的服务和专业咨询的需求越发强烈。有课题,就有破题。为服务对象提供全面的风险管理和保险规划方案,扮演“私人订制”角色的保险代理人,就成为客户与保险公司之间的桥梁。
事实上,和医生、律师、教师一样,保险代理人是极具专业化背景的行业,越来越多的精英正加速进入这个人生赛道。他们用自己的素质和热忱点燃了这行业的信念,书写着“敢为才有可为”的精彩故事。
小小保单怎样承载价值?保险代理人给客户带来哪些人生命运的改变?从业者如何通过专业化、精英化找到归属感?在观看完《一天零一夜》后,很多问号都会被拉直,而当一个个从事保险行业的“人”与“事”被置于聚光灯下,我们对于“保险”这个词的认知,也就更加丰富起来。
“你是怎样,你的职业就是怎样!”对于保险代理人来说,它是内涵延伸是什么?林滨给出定义:销售高手、营销专家、招募能手、运营人才、活动策划师、演讲大师、心理咨询师……这些因素的汇聚,才使得让人能够成为一名专业化和精英化的保险代理人。小到为顾客提升“防范风险”,大到服务实体经济,推进乡村振兴,践行绿色金融……保险业与时俱进的语境之下,代理人有全面升级和迭代发展的需求,专业化和精英化更是大势所趋。此时,再说他们只是“卖保险的”,恐怕OUT的是自己。
都说人生的剧本,从来只掌握在自己手上。为了打破“职场天花板”,在大厂从事运营工作数年并成为领导后的何琴重新“出发”,成为一名保险代理人。此时她已30岁。跳出舒适区域意味着全新的开始,尤其是为服务好客户,要对医疗、法律、民生、财经等各方面知识有较为全面的储备,这就意味着何琴要不断学习进步,她也由此达成了“三十而励”的境界——这条走向专业化、精英化的进阶之路,正是保险代理人对于奋斗的生动诠释。
在看似平凡且微小的工作中,保险代理人帮一些人找到生活的支点,也彰显了自己的价值。曹先燕35岁后从全职妈妈的身份中转换,毅然投身到保险这片蓝海中。面对职场存在“35岁现象”,曹先燕认为面对未知的路,只有勇敢者能够抓住机遇,保险给了她这样的机遇。我们也从中看到,保险代理人对于就业的包容性,也凸显出它的立意——将“人”的需求作为事业发展的核心,致力于为员工和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这样的双向奔赴,怎不让人期待。
中国有超过200万人在从事保险代理人的职业,专业化让百万个“我”汇聚成“我们”,就像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敢想敢拼敢于挑战,用专业为更多家庭带来平安,这正是我选择这份事业的初心!”在央视网财经的视频号下,许多保险代理人的留言,可谓是直抵人心:用诚心打动客户、用热情浇灌梦想,在时代的见证下,他们正从优秀到卓越、从杰出到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