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多饮多由糖尿病引起,糖尿病(diabetes)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InsulinResistance,IR)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
不少人入秋后就开始贴秋膘,冬季更是隔三差五就吃火锅、烤串,导致血尿酸水平直线上升,甚至引起急性痛风发作,疼痛难忍。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尿酸生成过多引起的,除了忌吃高嘌呤食物、适当运动,日常还可以服用药茶来缓解。推荐一款“山慈菇蜜饮”,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适用于中老年人痛风急性发
李某,女,44岁。2011年9月1日初诊。患者于2006年因发作性喷嚏、流清涕诊断为“过敏性鼻炎”,近几年呈全年性发作,于每年8月至10月加重。近2周来发作性鼻痒、喷嚏、流大量清水涕,鼻塞、咽干,时有咽痒、咳嗽,晚上气喘、痰鸣。纳食尚可,大便正常。1月前因“宫外孕”行手术治疗,术后精神欠佳。
国家药监局发布药品质量公告(2013年第3期),在全国范围内对复方丹参片等31个品种进行了质量抽验的结果显示,抽验的4209批次产品中,有49批次产品不符合标准规定。其中,25个基药品种3450批次产品,有40批次产品不符合标准规定。根据公示,在生产环节抽检不符合规定的品种包括:标示生产
规格每支装15毫升。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5毫升,一日3次或遵医嘱。
禁饮试验【参考范围】见临床意义。【影响因素】禁饮试验可鉴别尿崩症与精神性多饮,但不能鉴别中枢性尿崩症与肾性尿崩症,可加做加压素试验将二者区分开来。【临床意义】1.正常人限制饮水后,VP分泌和释放将增加,可促进远端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加以减少尿量,其尿渗透压和比重将增高,血渗透压降低。2,禁水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5毫升,一日3次或遵医嘱。禁忌尚不明确。
性状本品为棕褐色的液体;味微甜,具清凉感。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5毫升,一日3次或遵医嘱。
柴胡、陈皮、防风、芍药、甘草、生姜。加减如头疼者,加川芎3g;热而兼渴者,加葛根3-6g;呕恶者,加半夏4.5g;湿胜者,加苍术3g;胸腹有微滞者,加厚朴3g;寒气胜而邪不易解者,加麻黄3-9g,去浮沫服之,或加苏叶亦可。
清身饮颗粒的成分包括枸骨叶、玄参、地骨皮、龙骨(煅)、太子参、地黄、糯稻根和甘草。
吞饮作用(pinocytosis)是细胞摄入溶质或液体的过程。细胞吞饮时局部质膜下陷形成一小窝,包围液体物质,然后小窝离开质膜形成小泡,进入细胞。吞饮作用分为液相内吞和吸附内吞。前一种方式为非特异性细胞把细胞外液及其内可溶性物质摄入细胞内。后一种方式中,细胞外大分子或颗粒物质先以某种方式吸附在
解表散寒;外感风寒轻证。微恶风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舌苔薄白,脉浮。(本方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疟疾初起以及妇女经期、妊娠、产后感冒等属外感风寒而气血不虚者。)
乐脉胶囊,是根据中医药辩证理论结合现代医学开发研制的心脑血管疾病治疗药物,选用丹参、川芎、赤芍、红花、香附、木香、山楂七种名贵中草药,科学配方,按炮制规范,采用最新现代工艺精制而成。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丹参在冠心病,心肌梗塞等心血管急重病中显示出治疗威力,具有强心和扩血管作用,并抗血拴形成,改善微
指脉氧是使用指脉氧仪对人体血氧进行检测,检查是否有缺氧症状。通过有创的血样检测和利用无创伤的脉搏血氧检测手指和耳垂部位的动脉血氧饱和度来表征脑血氧饱和度,以这种方式监护脑血氧参数并不能够准确实时地反映大脑组织的血氧参数的变化情况。
禁忌尚不明确。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注意事项1.忌食辛辣、油腻、厚味食物。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温补性中成药。3.不适用于外感风热引起的咽喉痛及声哑者。4.急性者服药三天后症状无改善,或出现咽喉痛及声哑加重或其他症状,应去医院就诊。5.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糖尿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
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贮藏密封。
规格每支装15毫升。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禁忌尚不明确。
禁忌尚不明确。注意事项1.忌食辛辣、油腻、厚味食物。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温补性中成药。3.不适用于外感风热引起的咽喉痛及声哑者。4.急性者服药三天后症状无改善,或出现咽喉痛及声哑加重或其他症状,应去医院就诊。5.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糖尿
病毒性心肌炎是病毒侵犯心脏,以心肌炎性病变为主的疾病,可引起心肌细胞变性、坏死与间质性炎症。有的可伴有心包或心内膜炎症改变。随着病毒学的深入发展,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率近年来有明显增长,已在小儿心肌炎中占重要地位。本病临床表现轻重不一,预后大多良好,但少数可发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
急性心力衰竭是指急性心脏病变引起心肌收缩力明显降低和(或)心脏负荷明显增加,导致心排血量显著、急剧地降低,组织灌注不足和急性瘀血的综合征。临床上以急性左心衰竭较常见,急性右心衰竭较少见,常见病因有风心病、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肺心病、心肌炎、先心病等。本病可归属于中医学“心悸”、“
心肌炎引起的心律失常,属祖国医学的“心悸”、“胸痹”范畴。心悸又是“惊悸”和“怔忡”的总称。本病外因多为时行疫气或风寒、风热之邪乘劳累过度时外袭人体而发病。内因为心血不足,阴血虚耗而致病。本病中医治疗时分急性期和慢性期二大类型:(1)急性期①风热外感型
首先西医所说的心律失常,为心动过速、心动过缓、过早搏动、心房颤动或扑动、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预激综合征及心功能不全、神经官能症等,所以我们认为凡以心悸为主要临床表现时,均可按照中医的“心悸”、“怔忡”来诊疗。心律失常在中医最早成书的《内经》尚有记载,如“心澹澹大动”、“心下鼓”及“心怵惕
1、脾大,脾功能亢进;2、门-体侧支循环建立和开放;3、上消化道出血和腹腔积液是门静脉高压症的主要临床表现。肝功能减退的临床表现常为伴随症状。多数患者有肝炎、血吸虫病、黄疸、药物中毒、消化不良、消化道大出血等病史;有酗酒嗜好;有鼻出血、牙龈出血、女性患者月经过多病史。
查体时可能发现患者有肝病面容、黄疸、肝掌、蜘蛛痣。可以存在腹壁静脉曲张,如存在则应注意其血流方向(于病因诊断有助),脐周可闻及静脉杂音。患者可有肝大或萎缩,脾大,有腹腔积液时可能有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可以出现水肿或静脉曲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