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保障农村老有所养

【摘要】当前我国人口发展呈现老龄化的趋势性特征。为保障城乡居民公平享有基本养老保险,我国于2014年将新农保和城居保两项制度合并实施,形成了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统一,不仅能够让亿万老年人老有所依、生活无忧,更增强了全社会的安全感和凝聚力,同时对于人口自由流动、拉动消费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养老保险体系人口老龄化农村养老保障

【中图分类号】F323.89【文献标识码】A

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

改革开放初期,巨大的劳动力资源为我国经济的起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基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自2022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年净增长规模首度破1000万人后,预计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在2023年—2026年进入四年短暂低速增长调整期后,将迎来2027年—2039年的13年高速增长期,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年净增长量每年都将突破1000万人,2039年总数将达到3.8亿人;再经过2040年—2060年的持续中速增长,到2060年其总数将超过4.2亿人;之后2060年—2084年在4.0亿人—4.2亿人的峰值区间徘徊长达25年左右。因此,总体上看,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总量为4亿人左右(3.8亿人—4.2亿人)的“高峰期+高原期”将从2040年到2084年持续45年。(图1)

综合分析表明,未来三年是我国进入“渐富快老”的人口老龄化和多健康状态长寿化的发轫期,也是养老保障政策调整的最佳窗口期;2027年—2039年是我国养老保障政策演进优化的调整适应期;2040年—2084年是我国养老保障政策演进的成熟期。未来5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社会发展可能会存在结构、地区和城乡多维度的不均衡、不协调和不确定的诸多风险因素。因此,我们必须积极应对和防范这些风险因素,制定科学的治理对策,优化和创新制度模式,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

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的政策优化方向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建立和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因此,党和政府在明确让全体人民老有所养的目标的同时,对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采取了既开拓创新、又谨慎试点推进的原则。为保障城乡居民公平享有基本养老保险,我国于2014年将新农保和城居保两项制度合并实施,形成了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尤其是,随着我国农村地区人口人均期望寿命的不断增加,2027年之后我国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上升速率明显增加,将于2041年达到峰值,约为22364.76万人,并在之后的20年里还将呈现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高原期并叠加死亡率显著增加的发展趋势(图2)。上述这些变化不仅促使养老金支付的持续增加,还因农村65岁及以上退出生命历程人口数的显著增加导致养老金支付丧葬费增加。因此,我国农村老有所养的政策优化方向,应以重点研判与建构2024年—2060年我国城乡居保养老金待遇政策优化调整的动态模式为重要前提,并同时达到提高城乡居保养老金替代率和减轻财政负担等政策目标。

因此,准确把握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定位,正确认识其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着力完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亟待解决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之一。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发展历程

老农保阶段:1982年—2002年。首先是摸索期(1982年—1991年)。为了解决农村地区的养老问题,国家在“七五”计划中提出了初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根据这个计划,民政部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要求各地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探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1991年国务院决定由民政部挑选有条件的地区,开展由政府组织建立的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试点。

其次是全面探索期(1992年—1997年)。1992年,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民政部制订下发了《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并在全国有条件的地区逐步推广。该方案确定以县为单位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筹资方式为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但事实上只有个别地区向参保人员提供了集体补助,绝大部分地区的资金筹集仅依靠个人缴费。1993年国务院批准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机构,各种规章制度与操作方案陆续出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在全国展开。1995年召开的全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会议,明确了“在有条件的地区积极稳妥地实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并分类指导,规范管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被大范围推广。1997年全国建立了农保机构,在农村大部分地区初步建立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最后是停滞期(1998年—2002年)。1998年我国受到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1999年,国务院下发《国务院批转整顿保险业工作小组保险业整顿与改革方案的通知》指出:“目前我国农村尚不具备普遍实行社会保险的条件。对民政系统原来开展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要进行清理整顿,停止接受新业务,区别情况,妥善处理,有条件的可以逐步将其过渡为商业保险。”自此,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进入了停滞期。

这一阶段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探索与萌芽阶段对农村居民养老问题的制度安排有本质区别。老农保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结合我国农村特色形成的社会保险制度。对农村养老保障的制度安排问题所进行的政策探索和实践,顺应了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潮流,将农村养老保障从以社会救济为主要形式转变为具有共济性的社会保险,推进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进程。但由于基金收益率较低、仅依靠个人缴费保障水平较低、运行机制不完善以及国际金融环境恶化等,老农保没能实现预期目标。

其次是全国试点阶段(2008年—2010年)。2008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贯彻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原则,加快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要求,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新农保”概念,并对实施的基本原则和筹资结构作出了明确规定。2009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决定从2009年开始在10%的县(市、区)实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试点。规定:新农保基金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构成。政府对符合领取条件的参保人全额支付新农保基础养老金。地方政府应当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贴,补贴标准不低于每人每年30元。明确了中央与地方的财政责任,中央财政以“补出口”为主,向全国60岁以上的农村居民发放基础养老金,同时带动地方财政也提供相应补贴。由中央和地方共同发放的基础养老金即是我国的零支柱养老保险。同时,地方财政对“进口端”进行补贴,根据当地的财政状况向参保人员提供缴费补贴。

最后是全覆盖阶段(2011年—2013年)。2011年3月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在“十二五”期间实现新农保制度全覆盖。新农保试点推进的速度不断加快,2010年覆盖24%,2011年覆盖60%。截至2012年12月底,新农保参保人数达4.6亿人。截至2013年底,全国新农保、城居保参保人数已达4.98亿人,基本实现了城乡全覆盖。

城乡居保阶段:2014年至今。2014年2月7日,《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明确规定了城乡居保的参保范围、基金筹集、养老保险待遇及调整、领取条件、制度衔接、基金管理和运营等内容,并计划到“十二五”末,在全国基本实现新农保和城居保制度合并实施,并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相衔接。此后,全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开始渐进式调整。2015年基础养老金由原来的55元/月提高到70元/月,2018年又提高至每人每月88元。2020年前,全面建成公平、统一、规范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与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其他社会保障政策相配套,充分发挥家庭养老等传统保障方式的积极作用,更好保障参保城乡居民的老年基本生活。2020年底基础养老金提升至93元。2024年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提高20元。

新农保于2008年开始在全国试点,在2013年底实现全覆盖。2011年结合新农保的经验,城居保在全国试点。在实现全覆盖后将两项养老保险制度合并,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使全体人民公平地享有基本养老保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但在实施过程中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统一并不是简单地相加,而是需要通过整合资源推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相衔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统一,不仅能够让亿万老年人老有所依、生活无忧,更增强了全社会的安全感和凝聚力,同时对于人口自由流动、拉动消费也具有重要意义。

推动城乡居民实现老有所养的对策建议

第一,建立城乡居保待遇确定机制。合理划分居民基本养老需求的层次结构和消费项目,运用科学的分析工具准确测算养老金替代率适度区间,在此基础上,结合制度发展目标和城乡经济增长情况确定城乡居保目标替代率。

第二,优化城乡居保待遇结构,建立基础养老金调整机制,完善个人缴费及补贴方式。当前,我国城乡居保总体养老金水平较低,2021年平均水平为159.9元/月,比同年农村低保补差低137.3元/月,难以保证农村老人的基本生活;比城镇低保补差低360.6元/月,未达到保证基本生活的目标。即使财政投入成倍增加,也勉强达到低保水平,离城乡居保的基本定位还有一定距离。因此,一方面要逐步提高基础养老金水平,另一方面要提高总养老金中个人账户养老金占比。具体措施包括:一是合理确定基础养老金调整速度。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城乡居保财政支出受基础养老金增长速度影响较大,该参数的小幅调整将会对远期财政负担产生巨大影响。需以财政所能承受的范围为目标,合理确定基础养老金调整速度,实现基础养老金的平稳增长。二是健全激励机制,强化个人责任。通过提高最低缴费档次、增加财政缴费补助或财政补助个人账户收益等方式提高个人缴费水平,必要时可以将个人缴费和地方财政缴费补贴方式改为比例制,进而提高个人账户养老金水平。

第三,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制定农民“离土”退休金制度。结合乡村全面振兴的农村土地流转优化方向,通过精算分析和政策仿真,叠加城乡居保养老金待遇的动态调整,合理统筹安排65岁以上农村老年群体和长年“离土”农民工群体自愿有偿退出承包地,并在一定程度提升养老金待遇的同时,建立“离土”退休金制度,为推进农村现代化提供新模式。

第四,建立高质量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与乡村全面振兴要素的金融纽带。建议将建立高质量可持续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与承包地、宅基地有偿退出、化解闲置商品房结合起来,建立乡村全面振兴基金和土地年金。

第五,提升“提低+扩中”待遇水平,创新农村老有所养的全产业链政策支撑模式。以“提低+统筹”优化为先导,将未来65岁及以上老年农民和“离土”农民工退出的土地流转资金的一部分,直接用于提高城乡居保待遇的基础养老金。同时,以“扩中”为重要内容,在国家统一指导下,通过财税政策激励村集体将流转的部分土地开展全产业链的合作创新。鼓励回乡农民工和大学生采用“离土+返乡”的创业、置业新模式,有序增加农村消费层级,进一步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和增强村集体经济实力。鼓励村集体经济拿出一部分资金补助城乡居保的缴费端,形成农村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创新模式。

(作者为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与风险管理系教授、博导,人口大数据与政策仿真(工作坊)研究基地主任)

【注:本文系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1ZDA101)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黄玉君、鲁伟:《国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求实》,2016年第6期。

②米红、杨翠迎:《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基础理论框架研究》,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年。

③米红、刘悦:《参数调整与结构转型:改革开放四十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历程及优化愿景》,《治理研究》,2018年第6期。

④米红、贾宁、周伟:《未来70年新农保收支预测与制度完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

⑤扈映、米红:《“新农保”经办管理模式及改进方案研究》,《调研世界》,2012年第8期。

⑥王鹏、米红、张田田:《中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优化与长期均衡发展研究——基于待遇调整的视角》,《统计与信息论坛》,2012年第11期。

⑦米红、王丽郦:《从覆盖到衔接:论中国和谐社会保障体系“三步走”战略》,《公共管理学报》,2008年第1期。

THE END
1.试论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问题及对策.doc试论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问题及对策.doc 15页内容提供方:海上文化 大小:85.82 KB 字数:约1.41万字 发布时间:2024-07-04发布于上海 浏览人气:12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试论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问题及对策.doc 关闭预览 想...https://m.book118.com/html/2024/0624/8113052102006103.shtm
2.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现状问题及对策黄维青律师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现状、问题及对策-黄维青律师 【摘要】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对于千百年来始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鳏寡孤独、老弱病残都不能免于劳作的中国农民来说,是一件特大喜事。这一重大惠农政策,对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将发挥巨大作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此我们必须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正确界定...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307597.html
3.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摘要: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也慢慢进入老年化社会,农村社会养老是中国社会养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进行分析,寻找中国农村养老保险的对策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农村社会养老保障;老龄化社会;集体保障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4/1212/21/13279991_432487424.shtml
4.浅谈当前我国老年人养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社会养老覆盖面低,保障水平低。 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以国家职工和城镇企业职工为主要对象,老年人中大部分没有基本养老金,特别是在农村那些没有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大多数都没有基本养老金收入,而我国有将近百分之七八十的人口在农村,老年人有70%以上都生活在医疗卫生差、环境恶劣的农村,他们经济地位低,失去劳动能力...https://m.wydbw.com/show.asp?Id=227768
5.对我国现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现状描述不正确的是().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对我国现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现状描述不正确的是().A.现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下的养老金替代率偏低B.养老金个人账户“空账”运行,潜在的支付危机日益突出C.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险已经达到全覆盖D.养老https://www.shuashuati.com/ti/1a68b18ef82b403f918940d1cca60856.html?fm=bdbds
6.农村新型养老保险现状怎么样【导语】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大,人口老龄化趋势严峻,农民的养老问题也日显突出。虽然国家实施了养老保险制度,但并没有真正解决这个问题。本文将从农民参保意愿低,财政投入不足,缺乏法律依靠等多种因素入手,来说说农村新型养老保险现状。 (一)参保人群不均匀,农民参保意愿不高 ...https://m.huize.com/study/detail-221703.html
1.目前农村养老服务现状及突出问题有哪些?一、农村养老现状 农村老人的养老金来源一部分是家庭供给。家庭供给部分与家庭经济收入、子女状况等密切相关。中东部发达地区、发达乡镇农村老人家庭供给相对充足,西部及少数民族欠发达地区老年人家庭经济状况不容乐观。一部分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自2009 年以来,我国在农村推行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简称新农保),是以保...http://tt.ye-su.cn/yy/2a2yvvdaevesnty2n2s.html
2.中国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及今后发展思路(精选8篇)摘要:中国农村正处于剧烈的社会转型期,农村原有的养老保障体系正在被打破,而新的保障体系尚未形成。本文对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在我国的发展状况及对今后推进新农保制度建设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思考和分析。 关键词: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问题责任;发展方向 一、我国农村新农保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mp37u1tv.html
3.中国养老保险现状与改革:农村与城市双轨制度的探讨内容摘要:关于养老保险双轨制度现状调研及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调研报告等热门问题,本文认为加强政府对农村养老保险政策的宣传提高农村居民对养老保险制度的认知率;其次,武安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最后,但是武安市的养老保险制度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本文目录 1、养老保险双轨制度现状调研 ...https://www.shecuntong.cn/22688/
4.新洲区农村养老保险现状问题和对策新洲区农村养老保险现状、问题和对策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对保障农村老龄人口的基本生活、转变农民的传统观念、促进计划生育、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https://www.yjbys.com/shebao/yanglao/770142.html
5.中国社会养老保险体制改革保险百科1.1 中国城镇企业的养老保险体制改革 1.2 中国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体制改革 1.3 中国农村养老保险体制改革 第二章 中国社会养老保险体制改革的现状和问题 2.1 中国养老保险体制改革的现状 2.2 我国养老保险体制面临的问题 2.3 中国养老储备基金的建立及投资运营 ...https://m.dby.cn/detail-103472.html
6.农村养老问题的调研报告(精选11篇)调研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的实施状况发现其中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我们的建议和意见,同时推广和宣扬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推行模式。 此活动开展期间,我们主要是以问卷调查和访问的方式,着重了解当地的养老保险政策的实施现状,如果实行是否愿意购买养老保险,对现今养老保险政策的评价和期望来了解居民对养老保险政策的基本认识以及...https://www.ruiwen.com/diaoyanbaogao/7489674.html
7.中国农民养老保障10篇(全文)在基金运营方面,国外许多国家保险基金运营都很成功,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基金营运模式的选择应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同时又符合中国的国情,具体来说是建立“市场化管理,专家理财”的基金管理运营模式。即国家只负责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对基金管理公司实施监控,由基金管理公司对农村养老保险基金进行投资运作。https://www.99xueshu.com/w/ikeygq97ptjs.html
8.烟台养老现状关于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和现状 什么是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参保条件呢?1.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到目前为止,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年的历史已有20多。2.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现状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主要内容现在分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三个... ...https://m.shenlanbao.com/he/31397
9.浅谈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现状与对策现阶段我国应加快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工作的进程,在中国人口老龄高峰到来之前切实解决好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当前工作的重点是要进行制度创新,而且必须对农村养老保险的原则和现行政策进行适当的改革和调整,建立城乡一体化社会养老保障制度。 一、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巫待建立...https://www.fwsir.com/jj/html/jj_20061122201406_1759.html
10.关于农村养老问题的调研报告——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县昆阳街道下方...2009年下半年,国务院决定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2011年启动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2012年国务院决定在全国所有县级行政区全面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至此,我国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在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中,老龄化这样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已成为社会...https://zswldj.1237125.cn/km/news/msgz/2f56ea64-cab8-4d18-9bea-2ae0001c65ab.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