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行业2018年中报综述:新单改善趋势有望延续

二季度以来,各家险企加大保障型产品销售力度,长期保障型业务新保占比已有所提升,新业务价值增长出现改善。下半年新单及NBV改善空间仍然明显,优质险企全年NBV有望实现正增长。

摘要

■二季度新单及NBV改善趋势有望延续至下半年

2018年上半年,四家上市险企共实现净利润885.71亿元,同比增长35.4%;实现寿险新业务价值896.63亿元,同比减少12.4%。虽然一季度开门红期间新单销售不理想,影响上半年新业务价值增速,但二季度以来,各家险企加大保障型产品销售力度,长期保障型业务新保占比已有所提升,新业务价值增长出现改善。下半年新单及NBV改善空间仍然明显,优质险企全年NBV有望实现正增长。

■寿险业务结构优化,新业务价值率创新高

业务结构方面:(1)从渠道结构来看,上半年代理人渠道保费收入占比提升,但新单销售承压。平安、太保、国寿、新华代理人渠道新单保费分别下降11.9%、19.7%、2.7%和27.3%,受此影响,代理人队伍增员承压,代理人产能和收入也出现下滑;(2)从期限结构来看,上半年平安和国寿首年期交保费收入占首年保费的比重提升,太保和新华首年期交保费占比下降,主要是由于代理人渠道首年期交保费的下滑;(3)从产品结构来看,二季度以来各家险企纷纷主动调整产品结构,长期保障型业务新保占比均有所提升。

■产险业务质量稳定,所得税影响净利润下滑

2018年上半年,平安产险综合成本率为95.8%,同比改善0.3个百分点;太保产险综合成本率为98.7%,与去年同期持平。平安产险和太保产险上半年均实现正的承保利润,但产险净利润分别下滑14.1%和22.5%,主要原因是手续费超支导致的所得税大幅增加。

■投资端年化投资收益率下滑

受今年整体市场环境影响,上半年平安、太保、国寿、新华年化总投资收益率分别为4.0%、4.5%、3.7%和4.8%,分别同比下降0.9、0.2、0.9和0.1个百分点。

■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

保费增速超预期下滑以及国债收益率短期大幅下滑;商车费改导致车险竞争恶化程度超出预期。

目录

一、中报业绩:利润增长符合预期,NBV增速放缓

二、寿险:产品结构优化,新业务价值率提升

1.渠道结构:代理人渠道保费收入占比提升,但新单销售承压

2.期限结构:持续加大期交业务发展力度

3.产品结构:长期保障型业务新保占比提升

4.新业务价值:首年保费下滑影响显著

5.内含价值:维持稳健增长

三、产险:承保利润提升,净利润下降

四、投资:年化总投资收益率下滑

五、投资建议

六、风险提示

以下为

报告正文

2018年上半年,四家上市保险公司共实现寿险新业务价值896.63亿元,同比减少12.4%。四家险企中,仅有中国平安一家维持NBV正增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中国人寿、新华保险NBV同比增速分别为0.2%、-17.5%、-23.7%和-8.9%。上半年NBV整体负增长的原因主要是受产品切换、市场利率变化以及去年高基数等多因素影响,导致个险新单保费增长承压。

2018年上半年,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中国人寿、新华保险寿险EV分别相较年初增长15.3%、9.4%、4.8%和7.9%。其中,中国平安、中国太保集团EV增幅分别为12.4%和8.1%。

2018年上半年,受134号文带来的产品形态变化以及去年的高基数效应影响,代理人渠道新单销售承压,使新业务价值增速放缓甚至出现同比下滑。但同时,二季度各家险企主动调整产品结构,加大保障型产品销售力度,新业务价值率出现明显改善。下文将主要从渠道、期限、产品结构三个方面对各家险企承保端的差异进行分析。

渠道结构持续优化,代理人渠道保费收入占比提升。由于个人代理渠道所销售的保单具有更高的新业务价值率,近年来各家寿险公司始终着力于个险渠道建设,通过构建大个险格局以期提高积累价值的效率。从渠道结构指标来看,2018年上半年,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中国人寿、新华保险四家保险公司的代理人渠道保费收入占寿险总保费收入的比重分别为87.1%、90.0%、75.5%和79.8%,分别同比提升0.04、1.2、9.8和1.0个百分点。

具体来看:

平安作为最早搭建代理人体制的保险公司,近十年来代理人渠道保费占比一直维持在80%以上,位于行业领先地位;

太保自2011年启动渠道结构转型后,个险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代理人渠道保费占比已超越平安跃至行业首位;

国寿上半年注重个险渠道价值导向,着力推进销售管理转型升级,个险渠道保费贡献占比显著提升9.8个百分点,逐步接近行业领先水平;

新华自2016年开启价值转型以来,个险渠道围绕建设“三高”队伍的发展目标,保费贡献占比不断提升,边际改善最为显著。

受市场环境影响,代理人渠道新保增长承压。由于134号文带来的产品形态变化以及去年的高基数效应,各家险企在开门红期间的新单销售均不尽如人意。尽管二季度以来,各家公司积极应对新单保费负增长的不利局面,主动调整产品结构,加大保障型产品的销售力度,使新单保费增长有所改善,但未能扭转上半年代理人渠道新单保费负增长的态势。上半年,平安、太保、国寿、新华代理人渠道新单保费增速分别为-11.9%、-19.7%、-2.7%和-27.3%。

代理人队伍增员承压。受一季度开门红不达预期的影响,今年寿险代理人增员压力较大。上半年,平安、太保、国寿、新华的个险代理人规模分别为139.9、89.4、144.1和33.4万人,同比增速分别为-8.7%、5.5%、2.8%和0.3%。上半年,四家险企代理人总量增速为-0.9%,相较于过去三年代理人增速显著放缓(2015、2016、2017年四家险企代理人总量增速分别为36.5%、38.5%和16.7%)。

代理人产能和收入下滑,保障类产品销售仍是产能提升的关键。由于代理人渠道新单保费负增长,代理人产能和收入也出现普遍下滑。上半年,平安代理人每月人均寿险规模保费为9453元,同比下滑24%,这也使得代理人收入由2017年上半年的人均每月7218元下滑至2018年上半年的6870元,下降幅度达4.8%,这也是平安近年来代理人收入的首次下滑。太保代理人每月人均首年佣金收入为1217元,同比下滑22.2%。新华个险渠道月均人均综合产能为5187元,同比下滑26.2%。

代理人的佣金收入一般根据新单销售额和佣金率来确定,保障类产品的佣金率通常高于理财型和储蓄类产品。目前我国保障类产品的渗透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加大对保障类业务的发展力度,不仅能优化产品结构,同时也能通过带动佣金率的抬升,使代理人收入水平得到增长,从而提升代理人队伍的稳定性和留存率。

渠道结构影响缴费结构变化,期交业务保费占比趋势出现分歧。缴费结构的差异实际上也是渠道结构差异的另一种表现方式,由于个险业务中期交占比较高,而银保渠道多销售高现金价值的趸交产品,所以代理人渠道保费占比的提升可以带动缴费结构的改善。2018年上半年,平安、太保、国寿、新华的首年期交保费收入占首年保费的比重分别为91.9%、76.4%、65.2%和79.4%,其中平安、国寿占比分别同比提高0.3和18.2个百分点,太保和新华分别下降3.1和7.8个百分点。

平安代理人渠道优势明显,保单质量优于同业,新单保费中期交业务占比始终位于行业领先水平;

国寿上半年大幅压缩趸交保费,首年期交保费同比增长5.1%,首年期交拉动效应进一步显现;

太保大个险格局构建完成后,首年期交业务占比不断提升,平均交费期限也持续提高,但上半年代理人渠道首年期交业务同比减少22.8%,带动首年期交保费占比出现下滑;

新华银保渠道的趸交业务已基本消化完毕,上半年银保渠道首年期交保费占比与同期持平,维持在99.2%的水平,个险渠道首年期交保费占比下滑8个百分点至83.4%。

上市险企加大长期保障型产品销售力度,业务结构持续优化。2018年一季度,受产品切换、市场利率变化以及去年高基数等因素影响,个险新保增长承压,二季度以来,各家险企纷纷主动调整产品结构,着力发展拥有更高新业务价值率的保障类业务。根据中国平安公布的中报数据来看,长期保障型新业务价值率高达93.6%,远高于其他类型业务(长交储蓄型、短交储蓄型、短期险新业务价值率分别为42.6%、15.7%、35.6%)。

平安上半年实现长期保障型业务新单保费收入277.79亿元,占首年保费的27.6%,同比提升1.3个百分点,长期保障型业务贡献的新业务价值达259.94亿元,占总新业务价值的67.1%;

太保二季度以来加大了保障型产品的创新和服务供给,推动上半年长期保障型业务新保占比提升7.8个百分点至50.2%;

新华保险自转型以来始终坚持以健康险为核心的产品优势,上半年实现健康险首年保费78.44亿元,在首年保费中的占比达55.5%,同比大幅提升19.1个百分点;

国寿上半年实现健康险保费收入304.79亿元,占首年保费的24.3%,同比提升10.1个百分点。

作为衡量渠道结构和产品结构差异性的结果性指标,上半年各家险企新业务价值率均有所提升。由于产品结构的优化,各家保险公司以包括终身寿险、长期健康险为主的保障型产品新保占比提升,对新业务价值率的提高做出强力支撑。2018上半年,平安、太保、国寿、新华的新业务价值率分别为38.5%、41.4%、22.5%和50.4%,分别同比提升4.1、0.8、0.2和11.1个百分点。

平安上半年新业务价值率改善幅度较大,主要受益于高价值率的长期保障产品占比的不断提高,其代理人渠道上半年新业务价值率达48.1%,同比提升了6.5个百分点;

太保上半年长期保障型业务新保占比同样有所提升,推动新业务价值率提高0.8个百分点至41.4%,在行业中处于较高水平;

国寿上半年新业务价值率小幅提升0.2个百分点,相较其他竞争对手仍有差距;

新华产品结构转型成果明显,新业务价值率大幅改善11.1个百分点达50.4%,创下公司乃至行业新高。

平安新业务价值保持正增长,太保、国寿、新华NBV均出现同比下滑,主要受首年保费下滑影响。2018年上半年,平安、太保、国寿、新华分别实现寿险新业务价值387.57亿元、162.89亿元、281.66亿元和64.5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0.2%、-17.5%、-23.7%和-8.9%。

新业务价值的增长可以拆解为首年保费的规模贡献和价值率提升的效率贡献。价值率的分析我们上文已经提到,对应的平安、太保、国寿、新华的价值率提升贡献分别为11.8%、2.1%、0.8%和28.2%。对于规模贡献,上半年平安、太保、国寿、新华分别实现首年保费1005.44亿元、393.07亿元、1253.21亿元和127.88亿元,分别同比下滑10.3%、19.2、24.3%和28.9%。通过NBV的拆分可以看出,上半年,四家保险公司的效率贡献为正,但规模贡献均为负,且影响程度较大。

二季度以来NBV改善效果显著。分季度来看,二季度以来由于保障型产品新保占比的提升,新业务价值单季增速明显改善。中国平安二季度实现新业务价值188.60亿元,同比增长9.9%,高于一季度-7.5%的增速;中国太保二季度新业务价值为59.04亿元,较同期大幅增长35.2%,相比一季度-32.5%的增速也呈现显著好转。下半年,NBV增速将延续二季度改善趋势,优质险企全年NBV有望实现正增长。

保费收入稳步增长,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2018年上半年,平安产险、太保产险分别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188.78亿元和606.85亿元,同比增长14.9%和15.6%,保费增速均优于行业。平安产险市场占有率达19.7%,同比提升0.1个百分点;太保产险市场占有率达10.0%,同比提升0.2个百分点。商车费改以来,产险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2017年上半年,TOP3市场份额已出现回升势头,至2018年上半年已提升至63.8%。

平安产险:龙头优势显著,综合成本率改善。平安产险作为市占率排名第二的龙头财险,成本管控能力突出,盈利能力始终优于行业。2018年上半年,平安产险综合成本率95.8%,同比改善0.3个百分点,其中费用率38.4%,上升1.1个百分点,赔付率57.4%,下降1.4个百分点。保费收入居前的前五位险种(车险、保证保险、责任保险、企业财产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综合成本率均小于100%,实现承保盈利。其中车险综合成本率97.2%,同比提升0.1个百分点;保证保险综合成本率87.5%。同比降低4个百分点。

太保产险:车险综合成本率小幅改善,非车险承保亏损。上半年,太保产险综合成本率为98.7%,与去年同期持平,其中费用率40.7%,上升2.9个百分点,赔付率58.0%,下降2.9个百分点。分险种来看,车险综合成本率为98.0%,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非车险综合成本率为101.7%,同比提升2.4个百分点,主要是受企财险、信用险、意外险等险种承保亏损影响。

所得税大幅提升,产险净利润下滑。平安产险和太保产险上半年综合成本率均低于100%,实现正的承保利润,但产险净利润分别下滑14.1%和22.5%,主要原因是所得税支出的大幅增加,分别同比增长130.0%和105.4%。所得税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免税收入同比减少以及业务增长导致手续费超支使得应纳税所得额上升。

2018年上半年,平安、太保、国寿、新华的年化净投资收益率分别为4.2%、4.5%、4.6%和5.0%,其中,新华净投资收益率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表现优于同业,平安、太保、国寿分别同比下滑0.7、0.6和0.1个百分点。净投资收益率下降主要是受今年整体市场环境影响,权益投资资产分红收入减少所致。

总投资收益率方面,平安、太保、国寿、新华分别为4.0%、4.5%、3.7%和4.8%,分别同比下降0.9、0.2、0.9和0.1个百分点。

保险资金投资资产结构方面,股票类资产占比下滑。2018年上半年,平安、太保、国寿、新华股票类资产占比(股票+权益类基金)分别为11.1%、6.7%、7.6%和8.4%,较年初分别降低1.4、0.7、0.3和1.0个百分点。非标类资产方面,平安、太保、国寿、新华占比分别为14.0%、18.9%、18.1%和26.2%,其中,新华保险降低非标资产投资2.9个百分点,其他三家非标资产占比均有所提升。此外,上半年新华保险投资策略总体以防御为主,定期存款和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占比分别提升1.7和3.8个百分点。

承保端新单改善趋势将延续,下半年NBV有望转正。虽然一季度开门红期间新单销售不理想,影响上半年新业务价值增速,但二季度以来,各家险企加大保障型产品销售力度,长期保障型业务新保占比已有所提升,新业务价值增长出现改善。我们认为下半年新单及NBV改善空间仍然明显,优质险企全年NBV有望实现正增长,从而对EV和净利润增长提供支撑。

保险行业处于估值低位,具备较大吸引力。按最新收盘价计,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A股对应2018年P/EV估值分别为:1.19倍、0.90倍、0.82倍;H股对应2018年P/EV分别为1.17倍、0.65倍和0.52倍,价值属性明显。

保障型业务增长不及预期;国债收益率短期大幅下滑;商车费改导致车险竞争恶化程度超出预期。

(本文作者介绍: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硕士,CFA持牌人,曾供职于浙商证券、光大证券研究所,担任金融行业分析师,2018年加盟国信证券,任金融业首席分析师。)

THE END
1.2018级泛华金控——专业互联网保险中介商业模式案例分析行业整体趋势 中国互联网保险尚处在其发展的初级阶段,正像保险业在中国仍处于发展初期一样。互联网保险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如下过程:从平台、渠道到产品、技术,从小规模标准化险种开始发展到寿险等相对大额且个性化程度高的产品,从传统保险生态链环节的支持到通过技术手段改进保险的商业逻辑。 http://fmba.pbcsf.tsinghua.edu.cn/info/1027/1260.htm
2.中国人均保单张数人均保额及寿险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中国人均保单张数及人均保额寿险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保单张数及保额增长情况 从2004年至2018年,中国寿险的保单张数和人均保额都在不断增加,2018年,中国寿险行业保单总数达到120亿张,同比增长14.4%,此中,关税寿险占比最高,超过其他保险形式的总数。同时,2018年中国保险业的人均保额增至577元,同比增长7.7%。 https://www.sgpjbg.com/info/5e9fa8c790507f1182c52db46247d8d3.html
3.2023宇博智业研究团队着眼于养老保险行业整体发展大势,并对养老保险行业的资源状况、行业发展特征、市场供需、行业代表性企业等进行重点解读,最终给出养老保险行业发展趋势研判及投资策略。 《2023-2028年中国养老保险行业项目调研分析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调取了国家统计局、国家海关总署、国家发改委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机...https://m.chinabgao.com/report/12280129.html
4.20232029年中国寿险行业市场发展现状调研与投资趋势前...博思数据发布的《2023-2029年中国寿险行业市场发展现状调研与投资趋势前景分析报告》介绍了寿险行业相关概述、中国寿险产业运行环境、分析了中国寿险行业的现状、中国寿险行业竞争格局、对中国寿险行业做了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及中国寿险产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您若想对寿险产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寿险行业,本报告是您...https://www.bosidata.com/report/Q87504NRQF.html
5.2018级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适应人口老龄化的社会需要,掌握养老及涉老岗位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现代养老机构管理能力、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对老年人实施整体照护的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面向老年照护、养老护理管理、老年健康管理、老年社会工作、老年康复辅助器具应用、民政事务管理等领域的...https://jwc.wfhlxy.com/info/1023/1358.htm
6.金融财经随着监管环境和宏观环境的变化,保险行业整体的偿付能力水平在近几年呈现下滑态势。对银保渠道较为依赖的中信保诚人寿亦是如此。该公司最新披露的偿付能力报告显示,2024年第三季度,其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12.50%,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11.47%;而在第二季度,这两项指标仅为86.58%和173.15%。9月末,在A股大涨的行情中,...https://www.huxiu.com/channel/115
1.保险业德勤中国金融服务行业2018年中国交强险市场分析报告 本报告分析了中国“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交强险)市场。我们的研究针对地理位置、增长与盈利,以及统计和精算的考虑作出分析,冀望协助行业优化运营模式。 贸易金融法规趋势 / 应对洗钱活动 三个新方法可以更有效应对有关洗钱、恐怖分子融资活动和制裁的新法规,德勤亚太地区金融犯罪...https://www2.deloitte.com/cn/zh/pages/financial-services/solutions/insurance.html
2.2018保险中介十大发展趋势(通用5篇)2018保险中介十大发展趋势 只有洞察趋势,才能把握未来。 告别风起云涌的2017年,伴随互联网科技巨头、拥有独特资源禀赋的央企、民营实业巨头,风险投资基金、及诸多业内外人才的涌入,保险专业中介的价值正在不断被发现和重估。 《今日保险》根据过往一年的市场概况,研判中国保险专业中介市场十大趋势,以飨各方参与者。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cd7bn2zq.html
3.2018年:保险业拉开“三变”大幕保险频道以寿险行业为例,今年以来,大型险企继续不约而同地主动减少趸交保费,增加长期保障型产品,依靠续期和期交拉动保费增长的趋势明显。比如,中国人寿(601628,股吧)前三季度实现续期保费收入3162.85亿元,同比增长28.7%,其2018年中报称,已提前完成“十三五”缴费结构调整的历史性任务。新华保险(601336,股吧)更是在2018年年初就...https://insurance.hexun.com/2019-01-09/195817484.html
4.团体保险市场总规模与份额分析睿略行业研究行业分析报告是对中国团体保险行业趋势与前景的调研分析,报告研究了过去五年中国团体保险市场总规模、各地区市场分布情况、主要企业市场营收及份额等市场信息,并综合考虑了行业各种影响因素,包括宏观环境分析、产业政策、行业政治因素、行业现状、团体保险行业竞争格局、发展机遇以及挑战等,对未来几年中国团体保险行业规模与...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11659493.html
5.咸宁通城县保险行业发展现状和前景(工资待遇人才需求发展趋...该 地区+行业 样本不足,暂无分析报告 历年招聘工资变化趋势 就业前景(历年职位需求变化) -3% 2019年较2018年 0.943% 占咸宁通城县 历年招聘职位量占比 说明:咸宁通城县保险行业发展前景怎么样?有前途吗?好找工作吗? 2019年招聘职位1个,占咸宁通城县0.943%,曲线越向上代表市场需求量越大,就业情况相对较好。https://www.jobui.com/salary/xianning-all/ind-baoxian/area171103/
6.中国保险企业布局养老产业发展报告澎湃号·湃客澎湃新闻可见,自2006年起,以合众、泰康为代表的险企入局养老产业以来,保险+养老的天然互补基因已被充分验证,保险系已成为参与养老产业投资+运营的重要力量之一,未来也必将会有诞生更多的创新模式。 此次,AgeLifePro将系统性回顾保险公司参与养老产业的背后动机、参与模式、发展历程、以及未来趋势,希望可以给养老行业带来一些有价...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0962750
7.中国保险IT支出市场研究报告:2023年行业增长趋势及竞争格局分析本报告共包含12章,对中国保险IT支出行业的发展进行深入分析,重点研究了中国保险IT支出市场规模、产业竞争格局、进出口贸易情况、重点地区行业发展现状。此外本报告详细阐述了保险IT支出市场各类型市场容量、下游用户规模和主要参与者的市场占有率,并深入分析了中国保险IT支出市场发展轨迹(2018-2022年)、主要参与者的市场地...https://www.globalmarketmonitor.com.cn/reports/2258701-insurance-it-spending-market-repor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