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17个温暖的故事,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健康界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作者:企鹅医生
让我们看到了社会上的百态
光明与黑暗总是交替上演着
如果你糟心的事情看多了
那么希望下面这些故事
可以给你带来正能量
015000个口罩
他叫林生斌
大众第一次听到他的名字
是在两年半前杭州保姆纵火案中
那次的事故
让他的失去了妻子和三个孩子
身心受到了巨大的创伤
当大众再次看到他的名字时
已经是在杭州红十字会的捐赠名单上
这次疫情爆发后
他捐赠了5000个口罩
经历过常人无法想象的悲痛
心中却仍有大爱
“世界以痛吻我,我仍报之以歌”
他还在相信人间,我们为什么不呢?
02隔着玻璃的吻
她叫陈颖
是一名被派往了一线的95后护士
在她原本的计划中
准备今年情人节和男友领证
却不想因此搁置了
防疫一线的工作很辛苦
她常常工作到凌晨两点
而她的男友
总会在凌晨两点等她下班和她视频
陪她走过下班路上寂静无人的五分钟
2月4日晚上,在时隔了11天后
她终于有机会和男友相见
两人隔着玻璃戴着口罩亲吻着对方
待山河无恙,云开日出
一定好好拥抱你
这幅画面
让多少人又重新开始相信爱情了
03一个眼神一个拥抱
她叫徐小奇,是一名护士
她的丈夫陈炳,是同一家医院的医生
两人都主动加入到了医院的抗疾突击队
2月4日晚上,在医院的走廊上
穿着隔离服的她通过眼神和声音
认出了同样穿着隔离服的丈夫
“是陈炳吗?
“呀,是你?!
互相用手指了指对方后
两人拥抱在一起
随后又各自投入到工作中去
在这之前
他们已经因为忙碌的工作
数天未见
就算隔着防护服
也能通过眼神和声音认出彼此
这可能是爱情最美好的样子了
04十岁女孩的小黄鸭
2月1日
扬州某派出所收到了一只小黄鸭外形的储蓄罐
里面装满了零钱,总计495块
另外上面还附上一张纸条
“武汉加油”
它的捐赠者
是一个刚满10岁的小女孩
在家人的陪同下
她捐赠了这只小黄鸭
随后便一蹦一跳
开心地离开了
感谢这位小姑娘
小小年纪却有一颗真挚的爱心
也感谢她的父母
把女儿教育得如此优秀
05方舱医院里的读书者
他姓付
他是一名留美博士后
同时也是一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者
被安排住进了方舱医院
在嘈杂声中
他做起了和别人不太一样的事情
捧起一本厚厚的书
神情专注地翻阅着
他是方舱医院里的一股清流
不仅从容面对疾病
闲暇之余还不忘给自己充电
相信他的身体免疫力
和他的精神免疫力同样强大
06日本学校给家长的信
疫情爆发后
邻居日本不仅捐赠了物资
还给与了很多精神上的支援
在日本国内一些超市、药妆店
可以看到“中国加油”、“武汉加油”的标语
日本一家学校在给家长的通知中
除了通知要预防病毒
还特意提醒家长
不要让孩子带着恶意谈论中国和武汉
大家不要对中国以及在武汉生活的人产生言论上的不平等对待,请各位家长和孩子说起此事时要从培养孩子的正确人权意识出发,注意言行!
爱无国籍
来自日本的每一次帮助和加油
都让中国人在这个格外难熬的冬天
感受到了一丝温暖
07“闷”死病毒
还记得这是自己待在家里的第几天吗?
如果你也因为在宅太久
而感觉煎熬
不妨看看这段话:
“现在我要说,你们每个人都是战士,呆在家里不出门的也是战士。我们的战斗需要每一位战士的配合。不管你的身份是老板、员工还是学生,都请配合好我们,返回上海后自觉在家‘闷’两个星期。等把发病的人都找出来后,其余人就安全了,这个策略叫‘闷’,需要你们每个人都做贡献。”
是不是感觉自己
正在做一件很伟大的事情
浑身又充满的了斗志
08“全部换成党员”
说上面那段话的人
他叫张文宏
是上海医疗救治组组长
是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
然而他的金句还不止于此
在一次采访中他说
“这一批都是了不起的医生,在对疫情的风险性、传播性、致病性一无所知的时候,他们就这样把自己暴露在疾病的前面,暴露在病毒的前面,我认为他们都是非常了不起的医生,所以人不能欺负听话的人。”“我把所有岗位的医生全都换下来,换成谁?换成科室里所有的共产党员。”
真的是太敢说了
有这样硬核的专家在前线指挥
无疑给全国人民打上了一剂强心药
09用来抵工资的口罩
他叫郝进
曾经在口罩厂打工
去年因为工厂的效益不好他辞职了
厂里没钱
给了他价值两万元的口罩抵工资
春节前后他听说口罩紧缺
立马将口罩捐了出去
村支书要给他钱,他说:
小伙子
其实大家更希望你能收下这笔钱
因为这是你用汗水换来的
是你应得的
我们不能欺负听话的人
10邻居的汤圆
他叫赵斌
需要独自一人在出租屋隔离14天
元宵节,在这个本应该阖家团圆的日子里
他收到了来自邻居的关心
一碗热腾腾的汤圆和一张纸条
纸条上写道:
“亲爱的邻居,疫情很快会过去,
待到春暖花开,我们再相聚,
加油!元宵节快乐......”
一碗汤圆
给他带来了温暖
也带来了坚持下去的勇气
不再孤独
11医院的供给部队
他叫钱冉昊
是京东物流武汉将军营业部站长
负责的物流配送区域包含金银潭医院
他每天穿梭于疫情核心区
平均每天配送200单
他说:
不只是他
还有千千万万个和他一样的人
共同撑起了武汉医院的物资供给
12他们没忘记独居的老人
他们是基层社区工作人员
自发地收集社区独居老人信息
向他们捐助口罩、蔬菜、药品、生活用品
由于物资采购量大、配送地址分散
他们常常累得瘫坐在地
独居老人无疑是这场疫情中的弱势群体
他们的信息相对闭塞
出行相对不便
但是幸运的是
有那么一群人
依旧没有忘记他们
13被困武汉的宠物
武汉封城后
很多养宠物的人无法及时赶回
他们的宠物被困在家中
为了不让这些小家伙
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绝望地渴死饿死
武汉市小动物保护协会的志愿者决定
帮助有需要的主人上门喂养宠物
他们知道
这样做会增加自己被感染的风险
还有可能因为开锁入户引起法律纠纷
但是他们更加不愿意的是
在这场灾难中
抛弃那些弱小的生命
14接医护上下班的志愿者
他叫黄晓民
是武汉医护人员接送车队的志愿者
他与家人隔离,专门护送医护人员上下班
每天接送人次多达400
他之所以这样做
是因为不忍心看到
在一线拼命的医护人员们
在深夜下班后被拒载没法回家
相信在他的心中
一定明白这样一个道理
为众人抱薪者
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
15工地上的女人们
她们是火神山工地上的女人们
是叫不出名字的普通女工人
在这个传统印象中
应该是男性出力的地方
同样活跃着她们的身影
她们搅拌水泥、运送物资、铺设钢筋
她们负责项目采招、通盘协调、筹备物资
她们每天持续工作12个小时
她们的贡献毋庸置疑
她们是对男女平等最好的诠释
在生理上也许她们比男性柔弱
但在精神上她们和男性一样强大
16“缺啥,你说”
山东自首次捐赠350吨寿光蔬菜后
又捐2000余吨水果蔬菜支援武汉
一位山东小伙在采访中说:
“我们山东人就这样
缺啥你说
缺多少你说
只要说了我就给”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在豪爽的山东人身上
演绎得淋漓尽致
两个字:靠谱!
17普通人们
钟南山说
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
其实哪有什么英雄
他们不过是
城管、环卫、交警、医生、特警、街道办...
面对灾难,他们挺身而出
穿上了制服,开始拯救自己的城市
褪去这身衣服,他们也只是普通人
“我们的城市病了
但我们依旧爱他”
正是这些奋斗在一线的人
给我们带了无数的温暖和感动
相信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
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8月7日,二七区启动第三轮全域核酸检测,经过前两轮的实战,这一轮的检测工作更加有序、高效。在核酸检测现场,一个个感人的瞬间,在抗击疫情的紧张气氛中传递令人动容的脉脉温情,勾勒出了城市最温暖的底色。
“偷跑”出门的志愿者
“我们社区总共12名工作人员,除了被封控隔离的,现在只剩下六七个人。为应对核酸检测等抗‘疫’工作,我们在业主群里发了征集令。”雅居社区党支部书记郭文雅介绍。
一呼百应,业主群里瞬间炸开了锅:“我报名!”“我健康、身体好,我去!”……看到群里信息,30岁的李志帆摩拳擦掌,然而家里人却不太支持——他家里有88岁老人和3岁孩子,都需要照顾。
“社区近万人口,这可不是个小工程,总要有人去做这些事情,我不能待在家里。”李志帆趁家人不注意,偷偷溜了出来,加入志愿服务队伍。维持秩序、组织人员下楼,和大家伙一起把参加核酸检测的人员组织得平稳有序。
“我是受汛情期间那个汇总受灾信息的女孩启发,也学着整理了一些数据信息。”李志帆介绍,同样擅长做信息收集的他和小伙伴们一起,利用腾讯软件,将小区扫码人员、被隔离人员以及核酸检测结果信息进行统筹汇总,提供给社区,让社区在开展工作时更加有迹可循、有的放矢。
看着每天活跃在志愿者队伍中的李志帆,他的家人也逐渐转变了态度:“家里挺好的,关键时刻贡献点力量,我们支持!”
“不打不相识”的居民帮帮团
在雅居小区核酸检测现场,居民冯银光跑前跑后,把捐赠的驱蚊水、湿巾、口罩等物资分发给医务人员和社区工作者。除了捐赠物资,冯银光一刻也没闲着,拿着喇叭喊话引导居民下楼、搀扶行动不便的老人到场、指点居民扫码填写信息……
“我和冯银光是不打不相识。”党支部书记郭文雅笑着说。早在去年,冯银光因为生活中的不便找到社区“要说法”,郭文雅和同事们听完他的诉求,仔细分析前因后果,还专门召开居民议事会,找到了圆满解决的办法。因此冯银光改变了对社区的看法:“经历过上次的事之后,发现社区没有把咱当外人,是实实在在给大家办事的。”冯银光说。
从此,越来越多的“冯银光们”和社区越走越近,心连在了一起。特别是近两个月,经历汛情和疫情,“居民帮帮团”义无反顾走出家门、并肩作战,只为保小区居民平安。
“现在,我们和社区都是很好的朋友,有事大家一起冲、一起扛,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冯银光说。
小心愿:“我想洗洗头”
前方是组织大家检测的“志愿红”,后方是社区工作者,大家马不停蹄,为居家居民送菜、送药。疫情当前,每个人都义无反顾逆行向前,保障居民生活不“停摆”。
郭文雅是社区党支部书记,也是两个孩子的母亲。现场,郭文雅胳膊、腿贴着膏药,也不忘提醒前来做核酸的居民:“请站在一米线上排队”“阿姨慢点,小心台阶”“请大家提前扫码登记信息”……沙哑的声音不停地在小区的各个角落响起。
夜色渐浓,小区里暖心人们散发出的点点微光,照亮了整个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