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之间的竞争需要新闻报道策划,而新闻报道的策划是一门学问,需要在实践环节中不断探索、累积经验。《新闻报道策划》是一门实务类的课程,这就要求新闻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新闻策划报道》课程的时候,不能仅是熟背新闻报道策划的定义、原则、类型等概念性的知识,而是需要强化策划意识、策划方案的制定和策划实施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讲授《新闻报道策划》课程的时候,注重对“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一、案例教学法在《新闻报道策划》课程中的价值
1、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传统的授课模式里,教师是课堂的焦点和核心,教师是整节课的传道、授业和解惑者,这种模式强调的是教师对学生的一种“单方向”传授,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位置。如在《新闻报道策划》课程讲授中,教师是新闻报道策划知识的传播者,学生在课堂中是“被动”的聆听角色。而案例教学法是教师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辅助《新闻报道策划》课程的教学,在对案例分析的过程里,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分析这些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让学生在分析和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从而使《新闻报道策划》课程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而是学生积极思考、相互启发的学习舞台,让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加深对新闻报道策划知识掌握。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新闻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生通过对史论课程、理论课程的系统学习之后,就需要用理论去指导实践。随即,学生通过对新闻采、写、编、评等新闻学实务课程的单科学习后,就需要在《新闻报道策划》课程中将所学的理论课程和实务课程学以致用融会贯通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实践训练。教师通过案例教学法,能够启发学生的分析能力,让学生在分析讨论的过程中,发现案例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更加合理的策划方案,让学习根据自己提出的策划方案付诸实践,从而实现课程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结合。
3、培养学生的整合能力
《新闻报道策划》课程在应用案例教学法时,学生在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过程中往往会调动所储备的理论知识,寻找到不同的报道角度和报道主题,有一个或多个能够使报道传播得到突出和强化的切入点。而“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这里的核心便是一个“谋”字,便是策划。把案例教学法引入到《新闻报道策划》课程中,目的便是培养学生的策划整合能力,整合讨论分析出不同的主题和切入点,对新闻意义进行挖掘,从政治、经济、文化、伦理、法律等角度,对事件进行剖析,从理论上提升读者的感性认识,从而更好地实现配置与运用新闻资源。
二、案例教学法在《新闻报道策划》课程中的应用
为了更好地阐述在《新闻报道策划》课程中对案例教学法的应用,现以“人咬狗和狗咬人”能否构成新闻以及如何进行新闻报道的策划为课堂教学案例,说明其具体的讲授流程:
1、明确授课内容与教学目标
3、组织学生课堂分析和讨论
4、及时总结和评估
三、案例教学法在《新闻报道策划》课程中实施的注意事项
1、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量力而行
《新闻报道策划》课程在应用案例教学法的时候,教师尤其需要注意根据实际情况量力而行,因为学生在案例讨论的过程中,常会出现需要解答的困惑和难点,若学生出现的问题在教师的能力范围之外或者是教师的盲点,那往往让学生对教师的业务能力产生质疑,从而影响教师的授课效果。
2、案例的引导要和理论相结合
教师在讲授《新闻报道策划》课程时,通过案例教学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虚拟的案例情景中,发挥自己专业所学,调动所有知识储备,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但是,案例教学法往往是在教师讲授完理论之后所运用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分析问题,从案例的分析讨论中加深所学的理论知识。案例的引导和理论的结合是案例教学法的两大法宝。
3、重视案例的积累和更新
4、利用信息技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①王青梅、赵革,《国内外案例教学法研究综述》[J].《宁波大学学报》,2009(6)
②杨秀国:《新闻报道策划》[M].人民日报出版社,2012:16
③郑保卫:《新闻理论新编》[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37
关键词:报道策划创造性思维灾难报道
新闻报道策划需要创新,达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境界,创造性思维的运用为新闻报道策划提供了新思路。所谓创造性思维,是一种超越常规的思维,是在个人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发现新事物、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的思维过程。①正是创造性思维在新闻报道策划中的灵活运用,才使《南方周末》的深度报道独树一帜。今年4月1日,《南方周末》运用创造性思维,对西南大旱进行了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结构的全方位立体化的报道策划,主要集中在“经济”的D17-20版,“绿色”的C13-14版,使得其对西南大旱的报道在众多的媒体中脱颖而出。本文主要从逆向思维、发散整合思维、侧向思维三方面对其创造性思维进行分析。
,体现关怀
今年4月份,西南大旱成为各大媒体报道的主要选题,《南方周末》的深度调查自然也会把旱灾作为报道策划的重中之重,如何在相同选题下发觉新鲜的视角,凸显本报特色,《南方周末》充分运用了创造性思维中的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指思维的主体逆事物和人们思维发展的一般方向而动的思维,这种思维运用在新闻报道策划中,能够使策划者从新的角度发现新的问题,采用新的方式,取得新闻报道的最佳效果。
发散整合,优化配置
跳出框框,开阔视野
新闻报道策划的创新就在于突破固有的报道模式束缚,发现全新的报道领域和报道思路,最终达到将潜新闻得到开发成为显新闻的报道效果。《南方周末》在策划西南大旱时,运用侧向思维把潜在的新闻发掘出来。侧向思维不拘泥于事物的某一固定方面,而是将采访视点横向移动,以发现事物更多更为精彩的侧面,或与该事物有关联的另一更值得报道的对象或主题。④要报道策划出独家新闻,就要善于发现那些不易为人知、不易为人识的侧面,并把所报道的主题和另一事件巧妙地结合。
结语
注释:
①赵森:《创造性思维与深度报道》,《新闻爱好者》,2007(12下)。
②王:《试论新闻报道策划创新的原创》,《新闻知识》,2008(12)。
③张帜然:《新闻策划放大新闻价值》,《传媒观察》,2005(6)。
④赵振宇:《新闻报道策划》,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关键词】电视台;新闻编辑;核心竞争力
新时期下,既给传统媒体提供了发展空间,也对其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对媒体行业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现阶段,媒体行业竞争越来越激励,电视台新闻也是如此。编辑是电视台新闻工作的核心,直接影响电台节目质量。所以必须不断提升电视台新闻编辑策划的综合素质,利用各种方法提升电视台新闻编辑策划的核心竞争力,促进电视新闻事业向长远方向发展。
1.提升电视台新闻编辑策划的核心竞争力的思路构建
1.2提高电视台编辑的洞察能力,抓住社会热点
国家制定的政治发展方向对新闻舆论产生了很大作用。所以电视台新闻编辑选择新闻素材的时候,必须将社会主义时事政治作为出发点,认真寻找社会热点问题,把握社会舆论发展方向。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掌握社会整体发展趋势;第二,树立正确的新闻舆论导向,保证与国家的政策相符合;第三,高瞻远瞩,站在全面的角度上看待问题,站在人民和国家利益的角度上思考问题;第四,与时俱进,保证新闻报道中的价值观和思想符合时展潮流;第五,具有创造力,挖掘生活中存在的新闻事件,不断丰富新闻报道内容。
1.3加强创新
新闻是新闻编辑人员工作的主要对象。由于新闻具有失效性和客观性产生出了新闻与其他文字编辑的区别。新闻编辑人员是掌握新闻变化的主要人员,对新闻事件的真实性具有很大影响。所以新闻编辑人员必须具备基本的政治素养,不断提高自己的新闻编辑能力。同时,还要保证新闻报道的质量。所以必须在实际工作中将政治思想融入到实际工作中。新闻编辑人员进行素材整理和分析过程时,必须把握素材整理过程中产生的重要信息,体现编辑人员的洞察能力;编排好新闻素材,体现编辑人员思绪。一名合格的新闻编辑人员,不但具有丰富的感性认识,还要具有充足的理论知识,只有实现两者结合,才能体现出新闻报道者的水平。
3.宣传和反复宣传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庞冬娟.浅谈电视台新闻编辑策划核心竞争力提升路径[J].鸭绿江,2016,(02)
[2]高峰;史力竹.如何提高广播电台新闻编辑策划的核心竞争力[J].新闻传播,2015,(07)
目前,我国已是奥运金牌大国,但和世界其他体育强国相比,体育水平仍有待提高。主要原因是,我国大众参与体育的热情不高;整体国民体质有待提高。在新环境下,研究新闻报道对社会体育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新闻报道具有催化效果,能准确传递政府的方针政策,激发大众参与体育的热情。本文以《中国体育报》为例,就当前社会体育新闻报道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进行详细研究。
关键词:
《中国体育报》;社会体育;新闻报道
我国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获得32枚金牌;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获得51枚金牌;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获得38枚金牌[1],这表明我国已成为奥运会的金牌大国,在竞技体育中,我国拥有绝对的实力。但我国与世界其他体育强国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特别是在体育人口、国民体质等方面。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作用显得越发重要,国家政策、紧急事件等无一不是通过新闻报道被广大民众所熟知,因此,研究社会体育新闻报道现状,对促进社会体育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中国体育报》社会体育报道现状分析
(一)《中国体育报》社会体育报道数量。
报道数量最多的是竞技体育,达到52.9%,而社会体育所占比例只有17.4%[5],可见,社会体育并没有受到过多的重视。此外,通过对体育专业其他新闻报道进行调查发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在社会体育报道方面,都没有《中国体育报》数量多,由此可见,关于社会体育的新闻报道,远远少于竞技体育。
(二)《中国体育报》中社会体育报道标题分析。
三、《中国体育报》社会体育报道中存在的问题
(一)竞技体育报道过多。
(二)报道形式单一。
四、《中国体育报》社会体育报道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实现社会体育和竞技体育的综合发展。
(二)提高报道策划水准,加深报道深度。
(三)挖掘社会体育新闻的传播价值。
在新环境下,媒体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特别是《中国体育报》等平面媒体与电视、互联网、广播、手机等相比较,在传播速度、传播效率等方面必然处于劣势,这时,平面媒体就应充分发挥其文字优势,让大众看到社会体育新闻背后的故事,挖掘出社会体育新闻背后的价值,从而获得更多受众的认可。社会体育新闻报道承担着号召全民健身、促进社会体育发展的重任,对于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社会体育新闻报道要树立全面的社会价值,为社会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王楚涵单位:西安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孟淼.我国大众体育现状的研究[J].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1):132-133.
[2]廖慧平.后奥运时代中国体育报纸信息传播策略分析[J].中国出版,2010,(13):37-39.
[3]尚振洲,王少春.我国大众体育文化的发展现状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11,33(06):116-117.
[4]付挣鸣.中国特色群众体育的发展历程探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6(03):14-15.
[5]韩金.《中国体育报》社会体育新闻报道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D].沈阳体育学院,2014.
【关键词】都市报国际新闻报道趋势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直以新锐主流、权威及时而自居的都市报也开始清醒地认识到,抢占“国际新闻”这块阵地的必要性。很多都市报开始花大本钱,认真经营国际新闻报道,体现在版面上,不仅增加了版面的数量,有时还将其摆到重点的位置。同时,都市报也更加注重对国际新闻的策划。为了追求深度、厚度、耐读,一些都市报还纷纷办起了命名为“天下”、“地球”、“世界”的国际周刊。都市报国际新闻的多样化报道风格使国际新闻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地位进一步凸显。
笔者认为,总的来看,当前都市报国际新闻报道有以下几种新的趋势:
1、除新华社通稿外,充分采用中新社、中国日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及中央电视台等中国官方媒体稿件。
2、约稿。目前,海外中国人越来越多,他们有时会通过写博客或微博记录所在国发生的重大事件,一些都市报通过向他们约稿,让国际新闻具有独一无二的现场感和视觉。同时有些都市报还就重大事件向国际问题专家约稿,从而使报道更具深度。
3、综合编译。随着外语人才的增多,目前,很多都市报,比如《南方都市报》、《信息时报》以及《现代快报》等都储备并强化了自己的编译人员,为重大国际新闻报道的深入、全面与出彩奠定了基础。
二、注重策划,重大报道深度化
好的策划是都市报制胜的法宝。长期以来,都市报在地方新闻的策划上舍得花大气力且能做到游刃有余,而对国际新闻的策划则重视不够。随着重大国际事件的频繁发生,国际新闻报道竞争日益激烈,在抢时效上,都市报明显不如网站、电视等媒介。因此都市报开始重视策划,追求重大事件的深度化。
比如,今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发生9级地震并引发强海啸。都市报大多是早上出版,所以根本无法赶上对事件进行及时报道。在这个时候都市报就只能在策划和深度上下功夫。《南方都市报》进行了精心的策划,次日共用9个版对这场罕见的大地震进行了报道,策划共分七个部分:灾情现场、记者亲历地震、灾区影像、核电站泄漏危机、微博地震、在日粤港游客、震后预测,有文字讲述,有图片纪实,内容非常全面,独具特色。报道层次分明,且角度多元,由远(日本灾民生活)及近(广东在日的游客),又由近(现在的震情)及远(震后的预测),就像电视的镜头一样,推拉自如。充分体现了该报策划的高度和深度。
再比如,今年3月20日,多国联军对利比亚发动了空袭。各家都市报纷纷抓住这一重大事件,进行了认真策划。《新安晚报》国际国内部编辑经过策划,在3月21日用5个版的篇幅对此进行了深入报道,内容分为战场传真、实力对比、利方反应、国际反应、未来局势,使大家对这场战争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同城的一家都市报则用了14个版的篇幅并以特刊的形式对这一国际重大事件进了多维地报道和解读。上述事例都充分说明了都市报现在对国际新闻策划的重视。
那么如何做好国际新闻的策划呢?笔者认为编辑需要具备以下几种能力:首先是敏锐的判断能力,其次是整合能力,另外重要的一点就是创新能力。
三、紧抓连续,追踪报道常规化
四、力求贴近,国际新闻本地化
国际新闻与地方视角的结合是都市报报道国际新闻的出发点和基本途径。在国际新闻事件中,抓住地域读者心理或利益上与本地读者接近的一个点来展开报道,使地方特色融入国际新闻。很多都市报在这方面都作出有益的尝试,《都市快报》甚至提出了要做符合“浙江人的世界观”的国际新闻的目标。
五、二次写作,报道内容特色化
面对大量新华体的电讯稿,都市报编辑要根据报纸特点和受众需求在报道视觉的选取、语言运用,叙述方式等方面仔细斟酌,对稿件进行二次加工。国际类新闻稿件有它独特的一面,但都市报仍可改进文风,多采用适合百姓口味的生动语言,深入浅出,只有这样,百姓才会对深刻的国际问题增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