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知识类旅行的消费群体范围不断扩大,针对青少年群体的研学游产品成为今年暑期的重磅项目。据了解,今年市场上出现了不少研学类产品,部分家庭选择暑期留在本地亲子微度假,深度了解本地,体验各种主题的研学课程;还有部分家庭选择跨省区市,体验不一样的生态和文化。但总体来说,云南本地家庭多喜好跨省区市进行研学体验,省外客户则喜欢到云南体验自然、人文类研学课程。
云南漫游产品负责人米线介绍,云南省是文化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地区,研学游学资源非常突出,优势明显,如云南的自然研学、人文研学,包括生物多样性研学、热带雨林研学、少数民族文化研学、普洱茶文化研学、大象公益研学和地理气候研学等几大主题,在全国都是独一无二。
米线说:“目前我们主要做的一些研学旅游产品以省内为主,地点集中在西双版纳、大理、香格里拉、红河,也包括昆明周边的。我们主打的研学主题包括自然教育、人文教育、少数民族文化、非遗文化等。”云南的孩子还是对省外的一些研学产品比较感兴趣,省外的孩子又对云南比较感兴趣,所以客源地不同,产品也不一样;还有考虑到年龄阶段,年龄段不同,设置的产品也不同。现在市场接受度比较高的研学产品价格区间多数在4000-5000元,行程一般5-6天。
据米线介绍,研学旅游最关键的两个因素,一个是产品,一个是师资。研学旅游产品的“品质”与“个性化”正成为影响消费偏好的重要因素之一。
家长选择研学旅行项目可多做对比
八金说,现在大家对出行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所以三只熊现在在做的产品一定是有“灵魂卖点”的,客户会知道跟着你去要去到这些地方,大概会有什么样的收获。
目前正值暑期,八金建议如果要选择研学项目,建议家长们还是发自内心去出发,比如说从孩子喜好是什么出发,因为每个家庭的情况不太一样。只不过在选择的时候可以多比选几家,避坑几率比较高。
研学旅行行业标准缺失需制定规范化标准
记者从云南漫游了解到,当前真正能提供研学旅行服务的是一些专业教育培训机构,专业的俱乐部组织和部分转型发展较早的旅行社,而不是学校和一般的旅行社。因为其中面临专业服务的问题、行业属性的问题、基地营地不足的问题、专业人稀缺的问题、研学产品缺乏的问题、运营风险问题和行业规范的问题。
目前的市场,研学企业参差不齐,一些研学产品会出现粗放旅行、旅而不学的情况。关于行业政策方面,教育厅目前没有正式的研学旅行文件出台,没有政策鼓励和项目经费支持来撬动研学市场发展。
研学旅行在我国中小学尚属新生事物,目前统一的行业标准还存在缺失。一是缺乏基地(营地)管理规范(包括准入标准、运行管理制度、人事制度、经费使用制度等方面)的指引,有些基地(营地),对如何开展研学旅行的认识还模糊不清;二是缺乏课程与服务的质量标准、评价标准,难以有效衡量是否达到了研学旅行的育人目标;三是发改、物价等部门没有明确的研学旅行收费标准,可否收费、收多少费,缺乏可供参考的标准和依据;四是研学旅行师资标准缺失,中小学校内的研学教师、基地(营地)内的教师、校外社会机构人员,包括旅行社的导游等,是否都符合研学旅行教师所必备的素质要求,是否能够胜任研学旅行教师的岗位均没有明确标准;五是当前研学旅行的组织时常要委托给旅行社,但由于对旅行社缺乏遴选标准和规范指导,一些低质甚至没有资质的旅行社掺杂到研学旅行的活动中,出现“重旅游、轻教育”“只旅不学”的现象,使得研学旅行的效果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