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强监管的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开始主动适应监管的要求,深入回归保险姓“保”的本源,“开门红”这个概念有所淡化。尽管如此,“开门红”作为一个约定俗成的存在,它仍然是保险公司绕不开的重头戏。极目新闻记者注意到,进入十月末,中国人寿、泰康人寿等头部险企率先打响了“开门红”,以此冲刺年底、谋划来年,以开门红求得全年红。
与往年一样,以年金险、增额终身寿险为代表的储蓄型保险产品,是市场热推的重点。业内人士指出,面对存款利率下行、银行理财打破刚性兑付、股票市场收益波动较大的客观实际,不少投资者都在寻求中长期稳定保本的投资产品。而储蓄型保险产品,因其安全性高、稳定性高、强制储蓄等特点,容易获得消费者的青睐,自然而然被险企所倚重,成为“开门红”的顶梁柱。不过,作为一款保险产品,消费者在选择时务必要提前做好功课,货比三家,量入为出,切勿冲动消费。
头部险企
率先打响“开门红”
“一步先,步步先;开门红,全年红”是保险业内盛传的说法。“开门红”具体是指险企岁末年初特有的推广节奏和营销方式,重点推出一批具有收益较高、保本稳定、兼具理财特征的储蓄型保险产品,以期加速收揽保费,为全年业务打开新局面。
极目新闻记者了解到,今年中国人寿率先启动2023年开门红,推出“国寿鑫享未来”两全保险;10月中旬,泰康人寿推出开门红主力产品泰康惠赢人生(爱家版)年金保险产品计划。与此同时,其他险企亦在筹备中,中国平安将在11月中上旬推出开门红产品,中国太保、新华人寿的开门红日期预计将从12月开始。
近年来,监管有意淡化“开门红”。去年10月,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加强规范管理促进人身保险公司年度业务平稳发展的通知》,要求险企合理设计保险产品,调整优化发展计划,平衡业务发展节奏。
与此同时,随着消费者对保险认识的深化,对保险需求的升级,保险公司也不得不对“开门红”产品做出调整和优化。过去消费者重产品轻服务,如今产品和服务等量齐观,保险公司传统的“开门红”玩法自然落伍过时,它们适应变化、调整策略甚至淡化“开门红”,亦在情理之中。记者注意到,中国人寿、中国太保、泰康保险等险企,就在日常的业务渠道中提供诸如养老、理财、医疗等全方位的服务。
某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当前部分险企仍面临诸多挑战,“开门红”仍是它们提振士气、刺激业绩的重要选择,毕竟储蓄型保险能带动保费收入的快速增长,为企业的转型升级赢得更多的时机和空间。
储蓄型
保险产品成为主流
记者了解到,今年的“开门红”,从产品形态上来看,以“年金型/两全保险+万能账户”和“增额终身寿险”为主打,主要为储蓄投资类保险。从交费方式上来看,主流以期交业务为主,交费期限多为3年、5年、8年、10年。从缴费期和保障期主要指标看,今年的“开门红”产品较以前的期限都有所缩短,“短交快返”特征明显。
在“年金/两全保险+万能账户”产品组合中,投保人可在主险“养老年金”或“两全保险”中附加万能账户。附加了万能账户以后,保单养老金或生存金在未被领取的情况下,就会自动转入相对应的万能账户进行生息,从而达到财富持续增长的目的。
今年中国人寿的“开门红”主力产品——“国寿鑫享未来”两全保险,就是一款“年金+万能险”的产品组合,它延续了其往年“高流动性”的打法。泰康人寿的开门红主力产品——泰康惠赢人生(爱家版)年金保险产品计划,可附加惠赢添福两全保险。“开门红”期间,泰康人寿推出了三大万能保险账户——福泰壹号万能账户、至臻万能账户和尊赢(庆典版)万能账户供消费者自由选择。
业内人士透露,除中国人寿2023年“开门红”仍延续“年金+万能险”布局外,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等险企或有可能涉及增额终身寿险。具体来看,中国太保目前“开门红”计划以一款增额终寿产品为主,中国平安和新华保险则均以“年金+增额终身寿”为主。
综合已有信息分析,虽然目前大部分险企的“开门红”产品还未完全正式上线,但可以预测的是,储蓄型保险产品仍是今年的主流。
有望稳住
保费规模实现增长
“定期存款利率下降,理财产品不保本,‘开门红’产品或许仍有一定的优势。”
展望“开门红”,不少保险代理人表达了上述观点。特别是在其他投资渠道相对较少的背景下,收益相对确定的“开门红”产品或许危中寻机,甚至迸发出旺盛的生命力。
根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作为储蓄型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增额终身寿险产品具有的资金灵活度高、用途多样的功能,使其在竞争品类中脱颖而出,占据银保市场的绝对主流。终身寿险占据期交产品年度销量前十中的七席。
国君非银刘欣琦团队指出,当前市场需求重点聚焦于收益较为确定的保险理财,保险“开门红”产品的短期储蓄功能,能较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供给方面,保险公司“开门红”期间,主推中短期储蓄类产品,近两年还加大了保本保收益的传统险增额终身寿险的销售力度,较好地满足了客户对资产保值增值的需求。
需要指出的是,消费者在选择增额终身寿险产品时,一定要注意提前做好功课,有针对性地货比三家,特别是要注意规避销售误导。近日,中国精算师协会提醒消费者,要警惕增额终身寿险销售过程中的误导行为,某些产品宣称的“增额终身寿险复利3.5%”并不是投资收益率,而是保额增长率。该协会指出,保额增长率和投资收益率的概念差别很大,应予以警惕。终身寿险的保额是指在被保险人身故或者全残时,受益人可以领取到的保险金额,它跟投资收益率完全不是一个概念,不可混为一谈。
消费者仍需
保持理性投资
“把保险当成存款,把保险当成短期理财,销售人员可能存在的销售误导,是所有消费者在购买保险产品时可能遇到的风险。”诺亚财富武汉片区高级产品经理文静指出,随着消费者风险管理意识的不断增强,对于家庭成员而言,保险配置的比例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但是需要提醒的是,消费者一定要树立理性购买的意识,对产品要充分了解清楚,销售人员也有责任践行客观中立的销售理念,金融机构更要把风险管理贯彻于产品销售的始终。
资深保险经纪人孙雅杰告诉记者,“开门红”卖的比较多的万能年金险,很多公司的当下结算利率在4.5%左右,其保底利率一般是2.5%左右,也有少数公司是3%,最低的还有1.75%。值得注意的是,保险公司的结算利率是不能保证的,消费者在购买“开门红”产品时务必明确知晓。其次,消费者如果急需用钱,前5年从账户中取钱是会被保险公司收取额度不等的手续费,一般都是5%、4%、3%、2%、1%的比例,且每年取钱一般还有20%的限制。从极目新闻报料热线受理的投诉和咨询来看,每年因资金周转提前取钱或退保而产生的纠纷不在少数,这一点尤其需要提醒消费者注意。
孙雅杰指出,对于基础保障已经配置齐全、手头上有闲余资金的个人或家庭,如果希望找到相对安全、收益不错的产品,实现稳健理财,规划长远,他们就比较适合购买“开门红”产品,这样就可以通过强制储蓄为未来的养老和孩子的教育做一个长期的规划。不过他也同样提醒,年年都有“开门红”,大家在选择“开门红”产品时,一定要按需购买,切勿冲动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