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国民抑郁症蓝皮书》:94%的患者接受线上问诊

中国精神卫生调查显示,我国成人抑郁障碍终生患病率为6.8%,其中抑郁症为3.4%,目前我国有近5000万国民饱受抑郁症的困扰。新冠疫情后,精神心理障碍问题愈发突出,严重损害着民众的身心健康。

近日,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健康时报、好心情心理医疗和心理健康数字服务平台、灵北中国,共同发布《2022国民抑郁症蓝皮书》。蓝皮书通过用户调研、文献研究、专家评定分析等方法,汇聚分析大量数据,聚焦国民抑郁症现状,呼吁国民重视心理健康,探讨新兴诊疗模式。

被忽视的青少年抑郁症

蓝皮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18岁以下抑郁症患者占总人数的30.28%,50%的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41%的患者曾因抑郁休学。

青少年抑郁症已经成为我国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并且近年来青少年因抑郁症导致自杀的新闻屡见不鲜,但遗憾的是,很多父母对抑郁症还缺乏正确认知,不能及时发现和及早预防。

青少年抑郁症由多种因素引起,除遗传因素外,学业压力过大、父母过于严厉、缺乏家庭关爱、遭受校园霸凌等,都可能让孩子陷入抑郁。

容易生气,爱哭,对以前喜欢的事情丧失兴趣,不愿和同学接触,不愿上学,老走神,难以入睡或睡不好,这些都是抑郁的早期征兆,许多家长发现后,只是认为孩子过于娇气,或是逃避学习。令人惋惜的是,很多家长和学生都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疾病,更没有及时给予干预。从蓝皮书的调查中,我们看到近一半的学生没有寻求任何帮助。

女性更容易被抑郁症“找上门”

蓝皮书显示,抑郁症患者中,女性占比高达68%,远高于男性,产后和更年期是女性抑郁的高发时期。63%的女性曾罹患产后抑郁,主要因素包括社会家庭身份的变化、哺乳喂奶、家庭关系等。值得警惕的是,40%的女性在患上产后抑郁时被家人漠视,部分家属对女性产后抑郁的认知仍然停留在“矫情”层面,甚至出言讽刺。

而在更年期,女性面临着来自子女、家庭和社会等方面的压力,其抑郁发作常伴随着“无助”“孤独”“烦躁”等不良情绪。

女性激素水平变化是抑郁症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女性从青春期、怀孕到更年期,女性在不同生命周期,都伴随着卵巢激素水平的变化,而激素的剧烈变化会导致抑郁的风险显著升高。

此外,与男性相比,女性的情绪稳定性、抗压力能力更差。在面对负性生活事件时,女性更容易深陷其中,也更可能将小挫折看成“大磨难”,这种特质也是抑郁症的高危因素。

女性在生命中的几个特殊时期,尤其需要家庭和社会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鼓励她们把心中的苦恼倾诉出来,并学会用各种健康的方式纾解压力,主动求助专业帮助。

“失语”的老年抑郁症群体

步入老年阶段的抑郁症患者主要焦虑来自于慢性疾病的治疗。老年患者在罹患抑郁症的同时,还伴有其他躯体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在逐渐衰老的过程中,老年人变得更加脆弱,他们的孤独和抑郁不为人知。子女的关怀是缓解抑郁最有效的方式,作为子女要常与父母交流,多陪伴他们,用爱加强对他们的精神赡养。

超7成患者出现复发,"变胖"成最难忍受的副作用

抑郁症对大多数人的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用户调研数据显示,“疲惫”“动力不足”“记忆力下降”等成为影响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仅有18%和3%的患者认为自己当前的生活质量比较好和非常好。

抑郁症是一种高复发率的疾病,研究显示,抑郁症的复发率高达50%~85%,也就是说,至少有一半患者出现过复发。过早停药、吃吃停停、精神刺激、心理压力过大、季节变化、缺乏家庭支持等原因都可能成为抑郁复发的导火索,使患者重新陷入泥潭。

而预防复发最好的方法就是接受规范的治疗。在急性期用药8~12周后,通常症状得到好转,但不意味着可以立即停药,就像火灾,虽然明火扑灭了,但暗火依然有可能存在,必须在坚持治疗4~9个月,巩固疗效,防止死灰复燃。

而症状消除后,依旧不能急着停药,而要维持治疗,彻底斩草除根,否则容易复发。维持期的长短,取决于发作的次数、是否有残留症状等,通常为2~3年,如果多次复发,大多需要终身治疗。

一些抑郁症的朋友服用抗抑郁药后出现变胖、嗜睡、便秘等不良反应,但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药物的不良反应现在都是可控的。如果确实出现了不能忍受的副作用,可以通过减量、换药、甚至更换治疗方案,达到治疗效果,同时让你的感受变得更好。

而吃药后“变傻”“成瘾”,更是一种误解,通常在正确诊断及合理用药的情况下,抗抑郁药不会损害大脑,更不会形成依赖性。

互联网医院为抑郁症朋友提供更多选择

随着互联网医疗的兴起,我国心理治疗服务发展呈现多样化趋势。互联网医疗在破除医疗服务时空壁垒、提升治疗效果、提高诊疗效率、凸显个性化和智能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点,提高了精神心理疾病患者对在线诊疗的接受度。蓝皮书数据显示,94%的患者接受线上问诊。

好心情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心理医疗和心理健康数字服务平台,能为患者提供线上咨询问诊、复诊处方、心理干预、线下连锁心理诊所等一站式服务,患者可以通过好心情平台实现在线咨询、复诊开药、药物配送、院外康复管理等。

写在最后

抑郁症并非不治之症,经过规范化的治疗完全可以治愈,因此,我们一旦发现抑郁症的迹象,要坦然、主动地寻求医生的帮助,只要正确对待,定能走出这片“心灵阴霾”。

THE END
1.2022年中国患抑郁症发病群体年龄占比可视数据Excel下载来源渡过&灵北中国《2022国民抑郁症蓝皮书》 数据类型可视数据 关键字抑郁症 店铺镝数进入店铺 发布时间2023-07-07 数据简介 该统计数据包含了2022年中国患抑郁症发病群体年龄占比。24岁以下的占比65.6%。 数据预览 登 录即可查看该数据样本 注:标*部分数据在下载后的文件或编辑图表页面中完整显示 ...https://www.dydata.io/datastore/detail/2288982574384680960/
2.必读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Word模板下载编号qjbzznmv本作品内容为【必读】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 格式为 docx, 大小1 MB, 页数为7, 请使用软件Word(2010)打开, 作品中主体文字及图片可替换修改,文字修改可直接点击文本框进行编辑,图片更改可选中图片后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更换图片,也可根据自身需求增加和删除作品中的内容, 源文件无水印, 欢迎使用熊猫办公。 https://www.tukuppt.com/muban/qjbzznmv.html
3.2022年抑郁症患者功能恢复状况蓝皮书.pdf2022年抑郁症患者功能恢复状况蓝皮书.pdf 36页内容提供方:151***8098 大小:2.14 MB 字数:约8.38千字 发布时间:2023-02-09发布于重庆 浏览人气:685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2022年抑郁症患者功能恢复状况蓝皮书.pdf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https://m.book118.com/html/2023/0204/8002035057005033.shtm
4.渡过:2022年抑郁症患者功能恢复状况蓝皮书.pdf渡过:2022年抑郁症患者功能恢复状况蓝皮书.pdf 下载文档资源简介 > 抑郁症是常见的精神疾病,是一类以情绪或心境低落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总称,伴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和行为改变,此外可伴有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等,常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功能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精神病学》,第8版)。根据WHO(世界...https://www.waitang.com/report/454352.html
5.2023年初,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2022版“心理降蓝皮书”2023年初,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2022版“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1~2022)》,调查显示,20万人样本中抑郁风险检出率为10.6%,焦虑风险检出率为15.8%。 2022年,由《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健康时报》等共同发布的《2022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显示,抑郁症发病群体呈年轻化趋势。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https://www.pp2.net/a/jingyanjiaoliu/12772.html
1.《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出炉:是什么在“杀死”近1亿抑郁症...近日,抑郁研究所联合人民日报、好心情、灵北中国,在抑郁症患者群体中收集了6670份有效问卷,共同打造此份《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 为此,我们结合《2022年抑郁症蓝皮书》的部分数据,并整理近期关于抑郁症相关研究和调查,概述并分析抑郁症在中国的全貌,期望能有助于大家对于抑郁症形成科学认识。 http://www.shuqing680.com/index.php/xueqianjiaoyu/216.html
2.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精神心理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zjmjxnc 发布于 2023-09-03· IP江西这个帖子发布于 1 年零 79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pdf (11.2 MB) 抑郁症 (62) 浏览997 回复13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还没有精彩讨论,期待您的参与 暂无更多内容,登录后参与讨论 登录去注册...https://3g.dxy.cn/bbs/topic/48676201
3.《2022国民抑郁症蓝皮书》:5成患者为在校生,家庭关系占致郁原因...《2022国民抑郁症蓝皮书》近日发布,其中一组调查数据引人关注:抑郁症患者群体中,有五成为在校学生,其中18岁以下的抑郁症患者占总人数的30%;而导致学生抑郁的原因中,人际关系占77.39%,家庭关系占69.57%。 孩子小小年纪,到底有什么烦恼? ? IC photo “家庭关系一直是对青少年心...https://www.msn.cn/zh-cn/news/national/2022%E5%9B%BD%E6%B0%91%E6%8A%91%E9%83%81%E7%97%87%E8%93%9D%E7%9A%AE%E4%B9%A6-5%E6%88%90%E6%82%A3%E8%80%85%E4%B8%BA%E5%9C%A8%E6%A0%A1%E7%94%9F-%E5%AE%B6%E5%BA%AD%E5%85%B3%E7%B3%BB%E5%8D%A0%E8%87%B4%E9%83%81%E5%8E%9F%E5%9B%A069-57/ar-AA128Oxg?li=BB131fis
4.人民日报《2022国民抑郁症蓝皮书》发布,5成抑郁患者为学生近期,人民日报发布了《2022 年中国抑郁症蓝皮书》,从国民抑郁症现状、抑郁症患者现状、患者就医现状、患者用药现状以及预防与干预等5个方面客观、全面反映我国抑郁症全貌及变化,呼吁国民高度重视心理健康,并探讨更有效果、更有效率的全新诊疗模式,从而打好抑郁症这场战役。 http://www.sdnuko.com/doc_24180263.html
5.9500万国人患抑郁症背后,百亿抗抑郁药物市场面临洗牌不断增加的患者需求推动了抗抑郁药物的研发生产、更新迭代。与此同时,随着越来越多国内企业布局,国内抗抑郁药物市场格局也正在发生变化。 1 超百亿抗抑郁药物市场 根据《2022年中国抑郁症蓝皮书》,中国有高达9500万抑郁症患者,平均每14个人中就有一人患有抑郁症,每年约有28万人自杀,其中40%患有抑郁症。 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759491814&efid=0JJePgcQ1Lsl3FynAsiNoA
6.首款中国制抗抑郁症原创药诞生,攻克全球研发难题!心理学文章而且,抑郁症的成因,不仅仅只有生理上的原因,还有各种社会因素,《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就显示:有86%和68%的患者认为:引发抑郁症的主要原因是情绪压力和家庭亲子关系;其次是亲密关系和职业发展,分别占45%和35%。 就像喜猫在之前的文章里说过的: 一款无副作用、快速起效的药物,固然是抑郁症患者的重大福音,但一...https://m.xinli001.com/index.php/info/100489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