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银保销售误导看保险消费者法律保护

一方面,销售人员为推销产品,片面夸大公司实力和产品收益,强调产品收益比银行定期存款高,甚至对保单条款未载明的投资收益率做出保底承诺,但不向保险消费者解释保单的现金价值,不对消费者说明提前退保需要承担较大损失的情况;故意隐瞒保险合同期限和责任免除条款,对在10天犹豫期内可以全额退保事项不进行明确提示。另一方面,保险销售人员利用消费者对银行的信任进行误导,比如在其存款时,销售人员通过夸大产品收益、承诺保底分红等方式误导消费者购买产品,致使“存单”变成“保单”。而为消除消费者的疑虑,销售人员通常只把保单正本给消费者,隐匿保险条款等重要合同单证,甚至随意编造消费者身份证号码和联系方式等重要信息。

二、从经营者角度分析银行保险销售误导问题成因

银行保险营销涉及银行、保险公司、银保销售人员等众多参与方,各行为主体间的信息严重不对称,导致各方在银保产品销售过程中地位差别明显。尽管上述三方销售目标有所不同,但客观上都是追求短期保费收入最大化。从这一点来看,银行、保险公司、银保销售人员的目标是相同的,这更凸显出保险消费者在银行保险购销关系中的弱者地位。

(一)基于银保合作角度的原因分析

1.合作关系不稳定在银保市场上,保险公司和银行之间普遍采取的是“多对多”模式的协议型合作,即每家保险公司都委托多家银行代为销售保险产品,同时每家银行也代销多家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保险公司只需向银行支付相应的手续费,不支付固定的报酬。我国银行保险业尽管经历了十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但仍停留在“代销”这一粗浅的层次上,这种简单的委托关系极不利于银保业务深入发展。对保险公司而言,它们不愿意在与银行的合作中进行具有长远意义的投入,比如对银行销售银保产品人员的培训。因为今天的培训成果可能为明天自己的竞争对手创造便利。合作中短期行为较多。对银行而言,我国银行保险委托合约期限通常为一年,因此银行更注重短期效益,谁给的短期利益多,就选择谁,随意性较强。此外,由于只负责代销而不承担销售风险和责任,个别银行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通过销售误导,销售保险产品,带来的结果是其他银行纷纷效仿,使销售误导成为银行实现利益最大化的“理性”选择。

2.双方地位不平等在与保险公司的合作中,银行凭借渠道、网点和客户优势,在渠道准入、网点分配、代销定价和日常经营中居于绝对主导地位。从银行保险和委托机构数量对比可以看出,供给和需求严重失衡。目前,国内有保险产能的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也就10家左右,而保险公司有140余家。保险主体数量远远超越了充分竞争阶段应有的数量,从而进一步巩固了银行的主导地位。从银行角度看,代销只承担销售义务,获得中间业务收入,不承担销售风险和责任,也不必进行售后服务。当市场利率提高时,储蓄客户数量增加。如果定存储户购买银行保险,银行可以不用支付给储户较高的利息,而储户的这部分存款将由保险公司以保费收入名义存入银行,同时还能赚取高额佣金。当市场利率走低时,储蓄客户数量减少。此时如果储户购买银行保险,则以保费名义存入银行的钱亦可增加银行现金流。也就是说,银行销售保险产品几乎是稳赚不赔。从保险公司角度看,为了争夺银行网点资源、追求银保业务规模,保险公司也被迫对银行采取了宽松的管控制度。对银行销售过程缺乏有效监督,导致银行保险销售误导现象泛滥,损害保险消费者利益。

(二)基于保险公司之间竞争角度的原因分析

1.考核机制不尽合理当前,保险市场经营主体多元化导致银保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保险公司经营压力也不断加大。为了追求业务规模,保险公司掀起了价格战、费用战,导致恶性竞争愈演愈烈,而银行坐收渔利。在实际经营中,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多数保险公司考核机制不尽合理,片面追求保费规模和市场份额,把保费收入作为业绩考核的唯一标准,而忽视客户利益及对银行、保险公司长期信誉的维护和提升。这种以业绩为导向的考核机制势必会导致银保销售人员诱导客户购买保险,从而使得销售误导屡禁不止。

2.银保产品同质化严重银保产品同质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保险产品与银行储蓄产品趋同;二是各家保险公司产品趋同。目前,银行代销的保险产品主要是分红型寿险产品。其特点是产品周期短,保障功能低,同银行自营储蓄产品相似度很高。这也给部分保险公司为了片面追求业务规模和市场份额而在销售宣传上进行误导提供了“便利”。比如,在销售过程中,将保费缴纳说成“存款”、返还的生存金说成“利息”,常用“存”和“取”来混淆概念,强调“产品只能在银行买,其他地方买不到,存款收益都是在银行办理”,以此让客户以为其推销的就是银行产品。此外,在银保市场上,往往是一家公司推出一款新产品,其他公司迅速群起效仿,使得保险产品个性化程度很低,与消费者实际需求相距甚远。从银行角度看,它关心的是中间业务收入,分红型寿险产品正好符合其偏好;从保险公司来看,分红型寿险产品既可以迅速扩大规模,又可以快速获得巨额现金流。因此,分红型寿险产品是双方的理想选择。这也使得无论是保险公司之间,还是保险公司与银行之间,产品同质化都比较严重。

(三)基于银保销售人员角度的原因分析

银保销售人员是联系银行、保险公司与保险消费者的纽带,在整个保险营销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我国,保险营销员(即个人保险人)却饱受诟病。其中销售误导作为寿险市场当前最突出的问题,其原因众说纷纭。笔者认为,保险销售人员素质普遍较低只是一种表面现象,深层次原因在于我国人制度的不完善及保险公司规范经营意识淡薄。

2.规范经营意识淡薄保险销售人员文化水平偏低、职业素养较差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一方面,由于人制度的缺陷,不少人只将保险人作为一种过渡职业,机会成熟再另谋他就。这种“临时工”想法极易引发短期投机行为———在短时期内误导尽可能多的消费者购买银保产品,以获得丰厚的佣金收入,而当消费者发现受骗想要退保时,人却早已不见踪影。长此以往,银保市场必将进入“人误导销售———消费者受骗不信任———人进一步误导销售———消费者更加不信任”的恶性循环之中。另一方面,保险人流动性强,保险公司只能通过不断增员来保证销售队伍规模。然而随着人社会地位的下降,保险人准入门槛越来越低,这也不可避免地导致人群体文化素质水平下降。在这种情况下,保险公司本应加大人培训力度,但由于规范经营意识淡薄,保险公司不愿意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对新人进行正规培训,只把追求保费收入作为经营的唯一目标,从而对销售人员在销售过程中出现的误导行为采取放任态度。

三、从消费者角度谈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必要性

在银行、保险公司、银保销售人员和消费者之间信息明显不对称的情况下,保险交易实际是四方利益的博弈,各方都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消费者在四方利益博弈过程中往往处于劣势,容易被误导,成为其他三方利益博弈的牺牲品。正是由于保险消费者处于弱势地位,其合法权益更应该受到法律的保护。具体原因如下:

2.合同条款难以理解银保产品种类繁多、功能各异,提供的风险保障、投资收益也不尽相同,要购买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就要求消费者对所购买的银保产品有正确的认识。然而保险合同条款普遍具有专业性强、内容复杂、非通俗化等特点,给消费者的阅读和理解增加了难度。此时,银保销售人员的讲解成为消费者深入了解银保产品的主要途径,这也为销售人员实施误导提供了可乘之机。

THE END
1.保险业务员误导我,我该如何起诉?1.被保险业务员误导,可以起诉保险公司;2.合理维权也是有前提的;3.当我们发现被销售误导的时候,最好...https://www.findlaw.cn/wenda/q_46442191.html
2.保险业务员误导行为,可以提起诉讼吗?已帮助174477人 · 响应时间 平均5分钟内 https://www.lawtime.cn/wenda/q_47854220.html
3.销售误导行为认定指引及责任追究人身保险.ppt销售误导行为认定指引及责任追究人身保险.ppt,人身保险销售误导行为认定指引及责任追究 第 * 页 目录页 会议概述 会议为什么低效 如何提高会议效能 二、 保监发【2012】87号《人身保险销售误导行为认定指引》 一、 前言 重要性 相关定义 表现形式 处罚标准 三、保监发【2012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9/0418/5124340211002030.shtm
4.人身保险销售误导行为认定指引责任追究指导意见人身保险销售误导行为认定指引、责任追究指导意见_保险高管考试(寿险类) 医学猫-国家医学考试题库网,提供执业医师、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执业药师、医学三基、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高、正副高级职称考试、卫生资格考试历年真题全部免费,【医学猫】APP与贺银成医考、张博士医http://www.jkjxw.com/Chapter/index/__id__/941/6620/
1.浅谈管理的认识8篇(全文)近年来,保险监管部门加大对人身保险业销售误导治理活动,陆续下发了治理销售误导工作的文件,对客户信息资料真实性的要求日趋严格,检查力度逐步加大,要求加强人身险客户信息资料真实性管理,切实维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对新单客户资料要求100%准确,对续期、失效保单也要逐一排查和完善。近年来,一些销售人员人为的篡改客户信息...https://www.99xueshu.com/w/filenzaitapn.html
2.保险销售误导刑事责任我擅长“刑事辩护”类问题,提问后将为您解答。 保险销售误导刑事责任 立即提问 近7日解答 177 次· 平均回复速度 21 分钟律师说法·刑事辩护 民法典房屋面积误差怎么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房屋面积误差的处理方式若收取的房屋面积与预购时所述存在偏差,买房人在合理情形下有权选择废除该项购买协议,并...https://m.64365.com/special/7641028/
3.买保险被骗怎么处理保险知识 1881 2022-08-23 10:09:48 保险被骗如何处理方法? 买保险被骗,可以有以下三种处理办法:1、可以找保险公司。买保险被旗下的保险代理人,或者保险经纪人销售误导,购买了不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可以向承保保险公司投诉,寻求承保保险公司协商解决。这种情况,一般可以进行全额退保,能全额退回保费,就不会有保费损失...https://m.shenlanbao.com/wenda/topics/67488
4....问题件管理办法(试行)》,公司应将问题件处理结果与保险销售公司应将问题件处理结果与保险销售从业人员的佣金发放相挂钩,即在问题件处理完成之前,公司应暂缓向保险销售从业人员发放该保单对应的佣金。同时,公司应根据回访中反映的问题对保险销售从业人员是否存在销售误导进行调查。对于查实存在销售误导行为(认定标准参照中国保监会颁发的《人身保险销售误导行为认定指引》)且符...https://www.shuashuati.com/ti/212edbf8799d426ab377e64659be436e.html?fm=bd10d9f622f751a2a3815dc64e4cb0004f
5....委员会山东监管局关于印发《山东省人身保险业综合治理销售误导...驻济各人身保险公司省级分公司、平安人寿青岛分公司,各保险行业协会: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国保监会和山东保监局关于重点解决人身保险销售误导问题的工作部署,抓好我省综合治理销售误导工作,结合工作实际,我局制定了《山东省人身保险业综合治理销售误导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现印发给你们,并提出以下意见,请一并贯彻...https://law.esnai.com/do.aspx?action=show&controller=home&lawid=111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