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一、《社会保险学》课程性质
《社会保险学》课程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本科)必修课程,是为了培养和检验自学考试者是否较为全面了解、掌握和运用社会保险的理论与方法等专门知识而设置的一个专业课程。
《社会保险学》是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社会保险的基本原理,主要探讨以下问题:
1.社会保险的产生与发展。
2.社会保险的对象、目的、意义与特征。
3.社会保险关系。
4.社会保险精算。
5.社会保险基金与社会保险预算。
6.社会保险管理。
第二部分是社会保险险种与中国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着重阐释以下问题:
1.养老保险。
2.医疗保险与生育保险。
3.失业保险。
4.工伤保险。
5.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险制度。
1.介绍社会保险学的基本研究内容和学科历史发展的进程。
2.介绍社会保险学的基本原理和主要险种。
3.探讨建立既能够与国际社会保险规范接轨,同时又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险制度。
1.学习《社会保险学》课程的目的是:使自学应考者较为系统地掌握社会保险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提高运用专业知识分析现实社会现象的能力。
2.学习《社会保险学》课程的要求是:认真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学会抓住重点、难点并加深领会。同时能够应用这门课程中的有关知识,对我国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实践,具有初步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六)社会保险还具有救助性
(三)社会保险与人身保险
第三节社会保险基金的偿付
一、考核知识点
(一)社会保险预算模式
(二)建立社会保险预算的意义
(三)社会保险预算的主要内容
(四)社会保险预算编制的原则
二、考核要求
1.识记:(1)基金预算;(2)政府公共预算;(3)“一揽子”社会保险预算;(4)政府公共预算下的二级预算
2.领会:(1)基金预算模式的优缺点;(2)政府公共预算模式的优缺点;(3)“一揽子”社会保险预算模式的优缺点;(5)政府公共预算下的二级预算模式的优缺点
3.应用:(1)从我国国情来看,我国宜采用“一揽子”社会保险预算模式
1.应用:(1)建立社会保险预算的意义
1.领会:(1)社会保险预算的主要内容
1.应用:(1)社会保险预算编制的原则
第五节社会保障的社会化管理服务
(一)社会保障社会化管理服务的概念
(二)社会保障社会化管理服务的主要内容
1.识记:(1)社会保障的社会化管理服务
2.领会:(1)社会保障社会化管理服务的意义
1.识记:(1)社会保险金的社会化发放
2.领会:(1)实行社会保险金社会化发放的要求
3.应用:(1)社会保障实行社区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第七章养老保险
第五节生育保险
(一)生育保险理论
(二)生育保险的概念和特点
(三)生育保险的内容
1.领会:(1)三效应理论;(2)子女成本效用比较理论;(3)生育社会价值理论;(4)中介变量理论
1.识记:(1)生育保险
2.应用:(1)生育制度自身的特点
1.领会:(1)生育保险的享受资格;(2)生育社会保险待遇的主要内容
(六)失业保险的管理体制比较
(五)失业保险给付待遇标准
1.领会:(1)失业保险给付的方式;(2)失业保险待遇
3.应用:(1)失业保险待遇的计算方法
1.应用:(1)失业保险管理形式的类型
(六)保险管理机构
(五)保险待遇
1.领会:(1)1952年国际劳工组织《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地102号规定的享受工伤待遇的条件
1.领会:(1)工伤保险管理机构的组建方式主要取决于国家所实行的保险模式;(2)德国、美国、法国、日本和英国的保险管理机构
第五节各国工伤保险实践
(一)工伤保险的发展过程
(二)工伤保险的发展趋势
(三)主要发达国家工伤保险发展历程
(四)发展中国家工伤保险发展实践
1.领会:(1)现代意义上的工伤保险经历了两个发展过程
1.应用:(1)工伤保险的发展趋势
1.领会:(1)典型发达国家工伤保险的发展历程;(2)典型福利国家工伤保险的发展历程;(3)其他主要发达国家工伤保险的发展历程
第五节中国工伤保险实践
(一)中国工伤保险的发展过程
(二)中国工伤保险的基本内容
(三)中国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四)中国工伤保险的改革
1.领会:(1)中国工伤保险的发展过程
1.领会:(1)中国工伤保险的基本内容
1.应用:(1)中国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1.应用:(1)中国工伤保险的改革
(六)计划经济时代的社会保障
(五)解放战争时期的社会保障
1.领会:(1)解放战争时期的社会保障
1.领会:(1)计划经济时代的社会保障
为了使本大纲的规定在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考试命题中得到贯彻和落实,兹对有关问题说明如下,并进而提出实施要求。
为了使考试内容具体化和考试要求标准化,本大纲对各章规定了考核目标,使自学者能够进一步明确考试内容和要求,更有目的系统学习教材,使社会助学者能够更全面地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使考试命题能够更加明确命题范围,更准确地安排试题的知识能力层次和难易度。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领会、应用三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三个能力层次是递进等级关系。各能力层次的含义是:
识记:能掌握有关名词、概念、知识的意义,并能正确记忆和表述。
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理论基础、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应用:在识记和领会的基础上,能对问题进行正确的阐述和分析,能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
《社会保险》,邓大松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
本大纲的课程基本要求是依据专业考试计划和专业培养目标而确定的。课程基本要求还明确了课程的基本内容,以及对基本内容掌握的程度。基本要求中的知识点构成了课程内容的主体部分。因此,课程基本内容掌握程度、课程考核知识点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核的主要内容。
根据本课程的特点,考生在进行自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学习本课程前,应仔细阅读课程大纲的第一部分,了解课程的性质、设置与要求,熟知课程的基本内容、基本任务和基本要求,以便使以后的学习能紧紧围绕课程的基本要求。
2.在阅读某一章教材内容前,考生应先认真阅读大纲中关于该章的考核知识点、自学要求和考核要求,注意对各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3.阅读教材时,考生应根据大纲要求,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基本原理必须牢固掌握,在阅读中遇到个别细节问题不清楚,在不影响继续学习的前提下,可暂时搁置。
4.学完教材的每一章内容后,考生应认真完成教材中每一章后的思考题,以便进一步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社会助学者应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认真钻研指定教材,明确本课程的特点和学习要求,对考生进行切实有效的辅导,避免考生在自学时可能出现的各种偏向,把握社会助学的正确方向。
2.社会助学者应对考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向考生提倡“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提出问题,依靠自己学懂”的学习方法。
3.社会助学者应注意对考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使考生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做出判断和解决问题。对考生者提出的问题,社会助学者应以启发引导为主。
4.社会助学者应努力引导考生将识记、领会、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联系起来,将基本知识转化为识记工作能力,全面培养和提升考生的综合素质。
5.社会助学者应指导考生正确处理重点和一般的关系,帮助考生掌握全部考试内容和考核知识点,切勿孤立地抓重点,将考生引向猜题和押题。
2.本大纲各章所规定的基本要求、知识点及知识点下的知识细目,都属于考核的内容。考试命题既要覆盖到章,又要避免面面俱到。要注意突出课程的重点、章节重点,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度。
3、命题不应有超出大纲中考核知识点范围的题,考核目标不得高于大纲中所规定的相应的最高能力层次要求。命题应着重考核考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是否了解或掌握,对基本方法是否会用或熟练。不应出与基本要求不符的偏题或怪题。
4、要合理安排试题的难易程度,试题的难度可分为:易、较易、较难和难四个等级。每份试卷中不同难度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为:2:3:3:2。必须注意,试题的难易程度与能力层次有一定的联系,但二者不是等同的概念,在各个能力层次中都存在着不同难度的试题。
5、课程考试命题的主要题型一般有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和论述题。
在命题工作中必须按照本课程大纲中所规定的题型命制,考试试卷使用的题型可以略少,但不能超出本课程对题型的规定。各种题型的具体样式见本大纲的附录。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
1.老年、残障和遗属(死亡)保险首创于
A.美国B.德国
C.英国D.法国
参考答案:B
2.有些国家对于在特定生活标准以下的低收入者,经过经济情况调查后,符合条件的由政府给予生活补助,受益人不需要缴纳保险税(费),这种社会保险形态是
A.低收入者补助型的社会保险B.社会救助型的社会保险
C.普遍医疗服务型的社会保险D.强制储蓄型的社会保险
参考答案:A
二、填空题(在下列横线上填写正确答案)
1.以人的生命、劳动能力或人身健康作为保险对象(保险标的)的一种保险,称为。
参考答案:人身保险
2.在一定时期内借款人向贷款人支付的使用资金的报酬,称为。
参考答案:利息
三、名词解释
1.社会保险
参考答案:
社会保险是由国家通过立法形式,为依靠劳动收入生活的工作人员及其家庭成员保持基本生活条件、促进社会安定而举办的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