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师协会2011年3月-8月组织进行调研
中国医师协会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成立的学术性行业组织。成立九年来,中国医师协会致力于推动医学科学发展、维护广大医师和患者的合法权益,及促进医患关系走上和谐发展之路。为了使我国医师队伍的建设走上法治化、规范化轨道,了解医师执业情况,反映广大医务人员心声,中国医师协会分别在2002年、2004年、2009年进行了三次医师执业状况调研。每次调研我们都本着客观真实的原则,把调研的数据反馈给社会,我们希望这些数据能给社会带来一些思考。第三次执业状况调查之后,新的医改措施在逐步深化,对医改措施医务人员有什么进一步的理解;2009年12月26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该法第七章专章规定了医疗损害责任。《侵权责任法》的这一规定会对医患关系起到深远的影响,广大医务人员对此的认识如何;在此背景下,对医师执业状况进行动态观察,并与之前中国医师协会进行的三次调查数据进行对比是本次调研的目的。
本次调研于2011年3月开始发放问卷2011年4月20日发放结束,调研采取地方医师协会及医院协助发放调查问卷、当面访谈等形式进行,本次调研在北京、河北、山西、吉林、浙江、山东、河南、广东、海南、云南、甘肃等地发放《医师执业状况调查问卷》5683份,回收有效问卷3704份,有效回收率为65.18%,本次调研问卷回收率具有统计学意义。现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报告如下。
一、调研基本数据
参与本次调研的男女医师的比例无明显差异,其中男性为47.73%,女性为52.27%。参与本次调研的医师中,初级职称人数占31.42%,中级职称人数占35.77%,副高职称人数占21.33%,正高职称人数占11.48%;参与调研的医师所在的医院级别分别为:三级医院占71.13%,二级医院占23.45%,一级医院占5.42%;参与调研医师就职医院的所在地,城市的占84.48%,县城的占11.33%,乡村的占4.19%。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本次调研中一级医院及乡村医院医师参与的比例较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此次调研由中国医师协会和地方医师协会及医院的工作人员进行,城市医院和三级医院便于问卷的发放和回收,故造成本次调研城市和三级医院所占比例较高。
附表一:性别比例
(图表精确到小数点后零位)
附表二:职称分布
(图表精确到小数点后零位,表二、三、四、七、十总数不是百分之百,以下不再说明)
附表三:医院级别分布
附表四:医院所在地区分布
二、调研结果分析
本次调研我们沿袭了既往的调查内容,以动态观察医师的执业状况和心态。为了解医师对医改、法律制度的认知,我们也增加了新的内容,下面对调研数据进行分析。
1、医师的执业环境
医疗行业是治病救人的善业,为医师创造良好的执业环境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医师的执业环境持续恶化,近几年来平安医院建设及新医改措施的推进,医师执业环境有所改善,医生们如何看待这一问题,为此我们设计了医师对职业状况满意与否的调研题目。统计结果显示,近一半(48.51%)的医疗工作人员对目前的执业环境不满意,而满意的比例为19.02%。
为了细化统计数据,我们对调查问卷做了性别、职称、医院级别、所在地区等不同的分类统计。性别上,男性医师(54.13%)明显比女性医师(43.13%)对目前的职业环境不满意,根据我们的走访,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可能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尊重女性成为一种修养,所以即使有不满,患方对女性医务人员的隐忍程度较高,相反,患方对男性医务工作人员的不满较易表达出来,因此造成了男女医师在职业环境感受上的不同。职称上,级别越高对医疗执业环境不满意比例逐级上升,其中正高级别医务人员不满意的比例最高,为55.47%,这可能和高级别的医务人员责任心更强、工作压力更大有关。医院级别上,一级医院满意程度较低,仅11.46%,还不到三级、二级医院平均满意率(19.84%)的三分之二;医院所在地区上,乡村医院工作人员对执业环境的满意度最低,其中不满意的比例高达59.86%,满意的比例仅为5.44%,满意度还不到城市和县城平均满意度(18.04%)的三分之一。上述数据说明一级医院、乡村医院这种级别较低医院的医疗条件和医师个人成就感不如人意,若不加大基层和乡村医疗机构的投入,基层医务人员队伍的稳定问题会成为影响初级卫生保健目标实现的制约因素。
附表五:医疗执业环境满意度分布图
与之前调研数据对比来看,在中国医师协会首次进行的医师执业状况调查中,医师认为执业环境良好的占5.18%,较差和极为恶劣的共占60.67%;第二次调研中,认为执业环境良好的占7.1%,较差和极为恶劣的共占48.4%;第三次调研中,认为当前医师执业环境“良好”的占7.44%,而选择“较差”和“极为恶劣”的则共占63.61%。即前三次调研中,分别有63.67%、48.4%、63.61%的医师对其当时所处的医疗执业环境是不满意的。
从以上几次数据的对比我们看出,前三次医师执业的满意率没有明显变化,但本次调研医师的满意率达到了19.02%,而且医师对执业环境的不满意率由2009年的63.61%降至本次的48.51%。今年的调研与2009年的63.61%的不满意率有一定的差异,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平安医院建设及《侵权责任法》取消举证倒置给医生执业环境带来了积极的变化,我们希望社会有更多的综合措施进一步改善医师执业环境。
子承父业是中国的一项传统,现行的医师资格考试制度已不可能有传统的“子承父业”,但从事某一技术行业的人若希望自己的子女从事本领域就表明其对自身行业的正面评价和肯定。因此多次调研我们都把医师是否希望自己的子女报考医学院校作为一项指标。在本次调研中,医师希望自己的子女从医的医师占6.83%,而不希望的则为78.01%,无所谓的为15.16%。
我们的首次调研中,该比例分别为愿意自己的子女报考医学院校的占10.89%,不愿意的占53.96%;第二次调研中,愿意的占10.4%,不愿意的占63.0%;第三次调研中,愿意的占11.90%,而不愿意的则为62.49%。本次调研希望“子承父业”的医师比例仅为6.83%,该比例再创新低。
附表六:子女从医意愿分布图
2、医师对医患关系、医疗纠纷的认知
一段时期以来医师执业环境不良突出表现为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增多,医师普遍感到执业中的人身安全和人格尊严得不到保障。本次调研结果中医师对医患关系仍然紧张的原因分析比较一致,82.64%的受调研医师认为目前医患关系仍然紧张主要是由于“体制”造成的,我们分析该“体制”问题包括医院管理体制、补偿机制、医疗保障制度、法律法规等因素,这一数据表明医务人员对医患关系紧张的认识程度已从简单的医患双方的关系上升为对医疗制度的思考,希望政策的制定者注意到医生认识水平的变化。
附表七: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
近年来医院场所内针对医务人员的暴力行为时有发生,每次事件发生后,中国医师协会都会谴责医院场所针对医务人员的暴力。我们深知,要想解决医院场所的暴力事件仅靠行业协会是不够的,需要政府和全社会重视。医务人员如何看待医院场所暴力事件呢我们采用多选题的形式调查了解。结果显示,有55.66%的医师在选项中选择了社会对医师的偏见,53.75%的医师在选项中选择了媒体的负面报道,23.49%的医师在选项中选择了医方服务态度及沟通不到位,20.98%的医师在选项中选择了患方经济压力过大,20.65%的医师在选项中选择了患方对疗效不满意,还有15.79%的医师在选项中选择了患方一时的冲动。由此可见,医师们认为社会对医师的偏见及媒体的负面报道是造成医院场所内针对医务人员暴力行为的主要原因。
不让医生流汗再流血是一个不能成为要求的要求,遗憾的是个别媒体对医闹或医院场所暴力事件的肇事者采取一种“宽容”的态度,他们认为患者暴力相向都有一定的原因。如果这种逻辑成立,我们的社会是不是要回到同态复仇的野蛮状态!尊重医务人员的劳动、不伤害医务人员的人身、谴责医院场所的暴力行为,应当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3、医师的工作压力
附表八:医生的工作压力(可多选)
4、医师的付出与收入状况
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有失偏颇,医疗行业是高风险高技术含量的行业,与此相适应,医生应当有较高的收入,我们认为在人格上农民工与医生是平等的,但二者的职业素养要求有巨大差异,用农民工的收入付出和医生的收入付出相比的做法是不妥当的。关于调研数据,我们本次调研除前141份统计时未进行编号,之后的3563份调查问卷我们都一一编号,我们能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
在美国,医生属于收入最高的行业之一,平均工资高于公务员工资的二倍到四倍。新近公布的职业与工资评估调查中披露,根据美国政府2008年的数据,外科医生的平均年薪为206,770美元,这使得外科医生的薪酬超过麻醉师而成为美国工资最高的工种。美国的年薪最高的前10名的职业有:1.外科医生;2.麻醉科医生;3.齿颚矫正医;4.妇产科医生;5.口腔与颌面部外科医生;6.内科医生;7.镶牙师;8.精神病医师;9.家庭和全科医生;10.公司主管。
据2009年5月17日的《杭州网-都市快报》题为《中国医生看印度同行》的报道,在印度,医生很受尊重,医生收入高地位高,普通医生每月收入也在2万美元左右。
在中国,医生的收入可能在社会整体收入中排名在中上水平,但中国医生的比较收入水平远远低于世界大多数国家医生的收入水平,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本次调研,在医师认为自己收入和付出是否相符的问题上,我们设计了三个选项:很不相符,不相符,相符。本次调查结果显示,95.66%的被调查医师认为自己的付出与收入不相符(不相符+很不相符),而其中选择“很不相符”的比例高达占51.00%,这充分显示了医师的收入与付出很不相符。
目前我国加大了对医师执业活动中收受红包、回扣现象的治理力度,中国医师协会大力支持这些治理措施。但是应当看到,医生作为社会中的一员和其他社会成员一样面临住房、子女教育等各种问题,如何让从事高尚职业的医生不为蝇头小利折腰是一个管理者应当考虑的现实问题。在现有体制下,加大对医疗行业的投入力度,给一个高技术含量高风险行业的从业人员一个合理的回报是让这个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础。
附表九:医师的收入与付出是否相符
5、人文医师
医者仁心表明了医师职业的精华。在医德和医术哪个更重要的问题上,有51.63%的医师认为医德更重要,33.85%的医师认为医术更重要,其余的医师选择了人文素养等选项。我们认为,医生面对的是病人而不仅是疾病,关心病人、尊重病人应当是医生的基本素质,希望更多的医生把医德放在医师执业素质的首位。
6、医师的法律意识与医疗责任保险
法律意识在中国医师职业培训中是个薄弱环节,加强依法行医的认识应当成为医师职业教育中的组成部分。本次调查显示,72.05%的医师认为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应该与专业学习一起进行,这表明医师对提高自身法律知识的认知程度很高。
附表十:《医师法》有无必要修改
医疗责任险设计的初衷是解决医患之间利益上的分歧,高风险行业进行责任风险投保也是国际惯例。我国很多地市都有医疗责任保险制度。本次受调研的医师中,仅有13.07%的医师认为医疗责任险有效地解决医师的后顾之忧、妥善解决医疗纠纷,而认为医疗责任险不能有效解决医疗纠纷的比例达26.90%。这说明我国医疗责任险的实施效果有限。
7、医师对新医改的评价
附表十一:医师对新医改政策的了解
8、医师对医院制定管理制度的看法
院务公开是卫生部对医疗机构管理者的明确要求。本次调研中,30.65%的医师表示在制定管理制度的时候,医院管理者没有顾及医护人员的权益,仅21.61%的医师认为顾及到了医务人员的权益。因此,医院管理者在制定医院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应当将医务人员的权益保护纳入其中,充分听取一线医务人员的意见,以贯彻卫生部公开办院的管理要求。
在现行的医疗管理制度中,《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把病历分为主观部分和客观部分。根据现行管理制度,若患者对医疗行为有异议,医方仅允许患方复印病历的客观部分,这对医患沟通是否有利,学界一直存在争论,对此我们了解了广大医生们的看法。在对复印病例的看法上,有66.32%的受调研医师表示支持仅复印客观病历,23.32%的医师表示支持对患者开放全部病历。由此可见,大多数医生认为不应开放全部病历,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9、医师对医疗卫生行业近10年的满意度
通过此次调研,我们发现医师对医疗卫生行业的满意度的表现是喜忧参半,喜的是部分医师认为这10年来医疗卫生行业的综合因素有所改善,忧的是收入低、执业中缺乏安全感、医护人员执业环境差、工作压力太大等因素仍是制约医疗卫生行业发展的几大顽疾。
有30.51%的医师表示在医疗卫生行业最需要得到改善的方面是“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切实保护医师的合法权益”,另有27.92%的医师认为是“提高医务人员的待遇”,21.55%的医师认为是“改善执业环境,保障医师权益”,这三项构成了医师们认为的在医疗卫生行业最需要得到改善的主要方面。
10、医师们的心声
三、结束语
鸣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北京市垂杨柳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
北京市红十字会急诊抢救中心
河南省开封华大法医临床司法鉴定所
北京医师协会,河北医师协会,山西医师协会,吉林医师协会
浙江医师协会,山东医师协会,河南医师协会,广东医师协会